「我有7棟房子,每月收租60萬,卻感覺人生毫無意義」:工作的意義是...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LinkedIn領英

來北京不過五年多時間,我和朋友們的談話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起先一群人喝酒聊天的時候,話題總愛圍繞男神女神,理想職業,愛好夢想。一個個有想當導演的,想讀MBA的,想創業的。

最近再聚會的時候,大家的理想卻空前一致:買房。

為何理想這東西會隨著時間改變?還有一定的趨同性?

為何年少時的夢想五花八門,隨著年齡的增加,都漸漸統一成「買房」?

領英聯合知乎職場發起了一次徵文活動,邀請大家聊聊對理想職業的看法,然後發現,理想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是個跟愛情差不多稀缺的奢侈品,其實知道自己的理想職業是什麼,就已經是打敗了90%同齡人的幸運兒了。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Anthea。

為什麼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理想職業?

之所以說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理想工作,是因為他們的理想,其實是不工作。

我們之前在微博上問了大家自己的理想職業是什麼,高贊的回答或許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心聲:能不上班,就不上班,非得上班,就當個房東收收租。

但這畢竟是白日做夢,用勞動換取生活資料才是普通人的常態。

也有朋友在追求理想職業時,不自覺地遵循了社會標準的模板:工資高、穩定、體面……卻直到真的入了行才發現自己對這份工作真的愛不起來。

前陣剛辭職的閨蜜,就是因為遵循了父母的意願進了事業單位,卻快被喝茶聊八卦拍馬屁的氛圍逼瘋了。

「我好歹也是個年輕人,不甘心就這樣混上幾十年的日子,重點是呆得這麼不開心吧,錢給的也不算多。」

可她也沒想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目前只知道不想要什麼。

講真,找到自己的理想職業,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或者說,很多人從來沒有把自己喜歡什麼當回事。

就像張泉靈在北大畢業典禮演講中說的:如果,你考大學時選的專業不是你喜歡的,而是你父母喜歡的;你的選修課不是你喜歡的,而是拿證多、學分好得的;你求職不是挑你喜歡的,而是待遇好的。

請問,你選擇時從未拿喜歡當回事,憑什麼你會從事喜歡的職業,並且成為終生的事業呢?

理想職業從來都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基於對自己不斷深入了解,對外在時間不斷探索,慢慢試出來的。

徵文大賽中的@水享認為:理想職業從來都不是找到的,而是養成的。理想的職業從來都不是某項具體的工作,而是能指引我們不斷向前的一條路徑。

所以說實習真的很重要,沒有實習經驗的應屆生大概率完全不知道自己想找啥樣的工作,甚至什麼行業都拿不定主意。

而如果你在上學期間利用假期參加了二三段實習,你的方向就會比同齡人更清晰。

我之前做職場導師活動時輔導過一個學生,實習經歷涵蓋了各個大廠的運營、產品、人力、品牌崗。

充分試錯後,她深知自己的特長在於數據,且喜歡結構性的思維方式,非常清楚自己的求職目標就是偏數據的產品崗。

所以說,想找到理想職業也不難,去嘗試,去思考吧,發現自己擅長的,找到自己熱愛的,就對了。

財務自由,並非理想職業的終點

至於前面說的,很多人的理想是當收房租的房東,卻不知,不上班的房東們也並不如普通人想像中的快樂。

前陣一位每月收租60萬的深圳房東說感覺人生毫無意義,以一己之力上了熱搜。

網友紛紛表示願意跟他換,用自己996的充實人生換他這種空虛無意義的生活。

雖說一個財務自由的人來賣慘著實讓人氣得牙癢,但他說的也確實是大實話:財務自由,並不一定能帶來跟理想職業等同的滿足感。

什麼都不用幹的人,要是心中也沒有什麼方向,真的挺憋屈。要麼怎麼新聞上總常常出現房東賣菜、房東送快遞、房東打零工之類的新聞,因為最簡單的填補內心空虛的辦法,就是找個工作幹。

就像徵文中一個作者說的:「實現財務自由只是理想職業道路上的一個成果,一個很大的成果,但它不是職業的終點。」

那理想職業的終點應該是什麼?

有人說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也有人說是遇到一群樂意共事的人。

@37度2在投稿中說到自己對於工作有幾個期待值的排序,依次是愛,錢,權,閒。

最想要的是愛,傳說中能一邊做喜歡的事一邊賺錢,或是為踐行自己的價值觀無問西東的那類工作。

次想要的,是錢。

足夠多的錢不見得能買到真正的快樂,但足夠多的錢可以抵消工作中絕大多數不快樂。

只要收入和煎熬的差值為正,人的狀態就還成。覺得熬不下去的周一,想想再過3天存款又要增加5w,又沒什麼過不去的。

第三想要的,是權力,聊勝於無。

擁有權力,至少意味著你有餘地去改變或迴避一些看不慣的事,而不是被按在地上摩擦。它是種被動觸發的自衛武器,神秘Buff,對付一般的牛鬼蛇神夠用了。

最後才是閒。

閒本該是最高級的擁有,但如果前幾樣都沒有的情況下,通常只能選擇「閒且落魄」,所以我沒那麼渴望閒,因為副作用太大了,家裡沒礦。

究竟如何定義理想職業?其實有一個3P原則:passion(熱情),hope(希望)和people(人)。

找工作時,想想自己對工作內容是否有熱情,對未來的發展是否覺得有盼頭,身邊的同事是不是那種工作之餘你還願意跟他們約一杯酒的人?

如果都滿足,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找到了。

現在沒錢,還要追求理想嗎?

很多人說羨慕房東,其實不單單是羨慕他們有錢,而是羨慕他們擁有了比房奴們更多的選擇權。

比如如果我喜歡讀書,靠房租就能養活自己的話,我會選擇不上班,去讀個博,再當個老師,或者開個圖書館。

如果我不喜歡現在的老闆,房租已經超過了他給我的工資,我會選擇裸辭,找一家氛圍更好的公司。

固然有隻抬頭看月亮,不低頭看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但代價或許是自己和身邊人的生活質量。

有作者在投稿時也談到了這個問題:

在談理想工作之前,要先把生存問題照顧好,不要為了追求理想,而忽視了當前的柴米油鹽,作為普通人,迫於生存暫時擱置理想是常態,我們能做的就是韜光養晦,靜待機會來臨的那一天。

@晉良

在2020的背景下,如果家庭經濟已經沒有一絲緩衝的餘地,還是得面對現實,去找一份快遞,外賣之類的工作,雖然辛苦,但可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危機。其他情況下,工作與理想都不存在本質衝突。

@周建力

所以對很多現實的人來說,工作是工作,理想是理想。為了生存,哪怕暫時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也沒關係。

正如諾蘭在一次畢業生演講上說的,

「I don’t want you to chase your dream, I want you to chase your reality. And I want you to understand that you chase your reality, not at the expense of your dreams, but as the foundation of your dreams.

(我不鼓勵你們去追逐夢想,我希望你們去追求現實。我想讓你們明白,你們追求現實,不是以犧牲你們的夢想為代價,而是作為實現你們夢想的基石)。」

這大概也是理想主義者和空想家的區別。

好好積累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好好鍛鍊能力,在這途中,你或許會找到理想職業,也或許不會,但一旦找到了,請堅持朝它走去。

如果說找到理想職業的人是極少數的幸運兒,那為了一個目標長期驅動自己直至終點的,更是鳳毛菱角。

你會選擇成為這樣的人嗎?

你的理想職業是什麼?

明白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每個職場人褪去學生氣的第一堂課。依然熱愛並追逐理想職業,卻是勇敢者的選擇。

知名律師許吉如在這一行從業多年後,談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本以為可以唇槍舌戰,但發現大部分做的都是文案工作。」 更多關於理想職業的討論,可關注LinkedIn視頻號。

相關焦點

  • 深圳房東:我有7棟房子,每月收租幾十萬,卻感覺人生特別迷茫
    雖然說深圳真正的本地人不是很多,但事實上深圳還是有一些本地人的,而對他們來說拆遷分到幾套房,或者自己拿錢去修建幾棟房。依靠這些房子收租都能夠過上很好的生活,這時候很多人可能想說,人家房東修建房子也是有成本的。這也是人家的實力,但我想說修房子是次要的,主要是真的享受到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因為人口大量流入。
  • 深圳「拆二代」月入60萬,在當計程車司機中找到了人生意義
    前幾天刷抖音,刷到一個視頻,說的是一個深圳的「拆二代哭訴,自己每個月收租60w,但是卻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看完這條視頻我沉默了。據稱這個「拆二代」稱,他現在收租的房子都是父母的留給他的,僅僅是靠著收租每個月就月入「60」萬,月入60萬,在深圳來說已經不是個小數目了。
  • 深圳本地房東有2棟房,每月收租17萬,相當於普通工人的2年工資
    網友劉先生介紹:自己是在2010年來到深圳的,由於在福田工作穩定,一直租住在上梅林某城中村,每天地鐵出勤也很方便,就一直居住在這裡,如今老婆孩子也在這裡,也不想動了,我的房東人還可以,5年了沒給我漲過一分錢房租。
  • 93年女生400棟樓收租引發巨大爭議:真正的「後浪」是什麼樣子?
    視頻記錄了一個廣州包租婆D姐的一天,視頻裡介紹,D姐儘管是93年生人,但是在廣州有400棟樓要收租。每天從工作開始,支付寶收到轉帳的提示音就沒停過,打開柜子是琳琅滿目的鑰匙。根據D姐介紹說,一棟樓可以賺50/60萬,她的房子常常多到連自己都搞不清,只能靠入戶門的密碼鎖來辨認。
  • 你是否感覺人生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從樓梯走下去時,一個學弟跟我說,他媽媽就是得了癌症,就是在這棟樓的病房去世的。 過了一段時間後,老師的妻子給我發了手機信息,說老師去世了。 我有一個長輩,奮鬥拼搏了大半輩子,終於算是成了眾人眼中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人。
  • 廣州最低調的包租公:手裡十棟樓收租卻在賣鴨仔飯,買寶馬來裝貨
    有些人雖然有著數不清的財富,家財萬貫,但是看上去卻十分的普通,他們穿著簡單樸素,甚至有的人還在幹一些非常底層的工作。而有的人,外表光鮮亮麗,整天出入一些高級場所,實際上沒有一點存款和餘額,每個月的工資一到手就所剩無幾了。在廣東地區,有著許多人靠收租而發家致富的,改革開放後,一些地方因為地理優勢,成為了國內的繁華大都市。
  • 「月收租60萬小哥」火了,有錢人都這麼作?
    我說最近感覺很糟心,具體說不出什麼事感覺很糟心,但就是心煩,生活、工作有著太多壓力煩惱。閨蜜回我說,一樣,她也很心煩,不知道要不要分手。看到閨蜜的話,我感到有點心梗,我焦慮生活壓力,她糾結情感問題。行吧,人的悲歡果然是不相通的。
  • 93 年女生坐擁 400 棟樓收租,刺痛了多少國人的自尊心?
    400棟樓中,93年女主自己購買的只有10餘棟,其餘的是從一房東那裡拿過來轉手租給別人,也就是二房東,自己開了個公司專業收租的。 儘管如此,她依然能享有許許多多年輕人享受不到的「選擇」的權利。
  • 93年包租婆擁有400棟樓火了,女子:收租很累,建議大家別收租!
    近日93年靚麗包租婆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眾人關注,視頻中93年女子介紹自己的日常收租情況文/智慧家居控,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大家都在宣揚正青春就該多奮鬥的心靈雞湯時,一位93年的包租婆火了!93年包租婆擁有400棟樓火了,女子:收租很累,建議大家別收租!
  • 35歲夫妻年入稅後60萬,有房有車,覺得很焦慮!
    提問:夫妻都35歲,坐標北京,家庭年收入稅後60萬,有一總價450萬無貸款房子,沒有明朗升職空間,悲催嗎?目前只有一套房子62平米小兩室,總價450萬無貸款,存款100萬左右。孩子三歲,雙方老人都無法照顧,每月阿姨要5000元,幼兒園2000。
  • 擁有廣州400棟樓的93年美女包租婆:餘生很長,一起收租呀
    一個93年的女生,在廣州白雲區擁有400棟樓,每天的工作就是枯燥地收租。 家裡有個房間專門用來掛鑰匙。
  • 「我的安全感,是10棟房子給的」:那些不談錢的人,後來都被虐哭了……
    老闆笑著說:「掙得少,但是我生活得很開心。因為我有十棟房子收租。」記者驚訝道:「啊,你有十套房子收租啊。」大叔馬上提醒他說錯了,「不是十套,是十棟,每一棟有7層」。大叔還說,他買了寶馬專門用來裝菜送貨,自己非常享受這種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
  • 27歲女孩身價過億,在廣州坐擁400棟樓收租,創業史讓人敬佩不已
    ——韓愈 導語:現在的年輕人從大學畢業出來,你如果家裡面沒有積蓄,根本不可能買得起房子。除非你的爸爸媽媽很有錢,已經給你準備好了這些資產,否則很多人在結婚之前都面臨著沒有房子,也沒有車子的現狀,只有那些特別有本事的人才能夠娶老婆。我們也知道現在的房價非常的昂貴,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買得起的,即便是白領也要工作很多年才能購買得到一套像樣的房子。
  • 敢染這個色的少俠家裡怕是有幾棟房子...
    敢染這個色的少俠家裡怕是有幾棟房子等收租吧 少俠們好呀 周末又快結束啦 時間過得真快 周五冰雪嘉年華活動火熱上線
  • 人生的終極意義在哪
    我也常常在迷茫的時候,問自己!每天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奔波,只是了為貪求一席溫飽,只是為了苟延殘喘的每一天,到底又是為了什麼? 對我來說,人生於世,就是不斷認知自我,挑戰命運的過程。
  • 廣州90後包租婆有400棟樓,包租婆:理想男友是「羅志祥」類型
    今天,我要帶大家認識一個93年的廣州包租婆,她白手起家,擁有400棟樓,月入過千萬!年紀輕輕的她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十分有底氣的說:「我看上什麼東西,包括樓啊,我想買的,我都可以買。」經濟獨立的女人,說話就是有底氣。我們一起來聊聊她的創業故事!
  • 深圳坂田,十來年前七拼八湊整了一棟七層的房子,大家怎麼看?
    深圳坂田的同事非常精明,在04年時就從當地人那花了十萬左右,買了一塊地並建造了7層的樓梯房用來出租,雖然建房子的錢都是七拼八湊地從朋友同事那借的,那時大家感情好,都非常支持他,多多少少都借了一點錢給他,後面他為了還債是非常拼的,經常下班後去跑兼職,連菸酒都戒了。
  • 27歲包租婆坐擁400棟樓月入2億?!包租婆的英文可不是rent lady
    93年、400棟樓、如果走在路上想上廁所了,就看看附近哪棟樓是自己的,每個月的主要事情就是收租……這樣的工作有個響亮的名字——包租婆(確實是我的夢想工作),它的英文表達也很有意思—— landlady,直譯過來就是土地小姐。那男房東用英語該怎麼說?二房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