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
這是哲學家最愛思考和探索的終極目標。
我也常常在迷茫的時候,問自己!每天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奔波,只是了為貪求一席溫飽,只是為了苟延殘喘的每一天,到底又是為了什麼?
對我來說,人生於世,就是不斷認知自我,挑戰命運的過程。
你看司馬遷《報任安書》,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你看貝多芬,一位26歲就開始耳聾的偉大音樂家,我們難以想像,耳聾對音樂家意味著什麼!但是,貝多芬向命運發出怒吼,「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讓它使我屈服!」。《命運交響曲》等不朽名作,就在他與命運的對抗中傳出,讓我們看到一個偉大而不屈的靈魂!
你看凱倫·凱勒,一位出生不到2歲就失去視力與聽力的嬰兒,從小到大,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整個世界充滿摯誠,她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她從未向命運屈服過——「殘忍的命運擋住了入口,我會不甘願地質問命運為何作這樣專橫的宣判,因為我的心尚未馴服,仍是狂熱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成為成為老少皆宜的經典著作。她讓我們明白,對生命,要給予最必要的尊重!
對我來說,人生的終極意義也是如此,就是不斷向命運挑戰的過程!
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等著我們去實現!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不因前路漫漫而放棄,不因前路荊棘而畏縮!我們的人生才充滿期待,充滿繽紛色彩。
大學時,我本人雖然學的是園藝專業,但因為自己愛好傳統文化,所以經常去選修一些古詩詞、傳統文化、現代文學、廣告學等課程,一個學期,有70%的時間是泡在圖書館,也有了目前的工作,其中心酸,不足以為人道哉。
但是,我們不能好高騖遠,異想天開,找到適合自己的,並且自己願意一直走下去的路,很重要!有時候,忙著趕路,也別忘了身旁的風景。有時候,懂得放下,甘於當下的生活,未嘗不是一種挑戰!
——因人而異!
如果無法實現目標,就意味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麼——當然不!
在我們為生活、為目標而挑戰的過程中,那就是人生的終極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