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潮:人生的終極意義不就是活出個自我,高溫是生命的警戒線

2021-01-19 公益直通車

人生的終極意義不就是活出個自我

雪潮

一定要回歸自我,秉持自我,彰顯自我。

把個性努力鮮明著,把才華竭誠發揮著,也把潛能不斷激活。

在自己的土地上,詩意的棲息著,就是最好的生活。

在自己的天空中,浪漫的翱翔著,就是壯麗著自我。

活在別人的影子裡,甚至無法擺脫,又算什麼?不是自我抹殺麼?

在滾滾紅塵中,只有堅守著自我,堅持著自我,堅定著自我,才能把絢麗的夢想和燦爛的未來開拓!

人生的終極意義,不就是活出個自我?!除了自我,還活出什麼?

一切非我,都是迷失,都是浪費,都是寂寞。

一切非我,都是人生的歧途,都是理想的陷阱,都是命運的悲歌。

只有活出個自我,才對一切益處多多。索取才是為了奉獻。而不會索取,又怎麼活出個自我?而連個自我都活不出,又能奉獻什麼?

人需要生活,需要工作,需要愛情和歸宿,需要友誼和協作,更需要夢想和拼搏。

而活不出個自我,你還需要什麼?社會還需要你麼?

而一個個鮮明的自我,一個個強大的自我,甚至一個個傑出的自我,甚而至於一個個輝煌的自我,才是美好生活的實質喲,才是理想生活的寫照喲!

人,活不出個自我,活不出個這一個,你又算什麼?豈不等於白活?

人呵,既然活著,就要活出個自我。也許,這就是生活最樸素的真諦,這就是人生最基本的哲學。

高溫是生命的警戒線

雪潮

烈日炎炎

烘烤如山裡的燻肉

不斷攀升的溫度

像洪水或涵洞

到了警戒的高度

汗水也洶湧著

衣服都像標籤貼在肚腹

一切身子骨都隱隱約約

企圖在折射裡自我暴露

但汗水在地頭蒸發的從有到無

勞動的汗水

默契的暗含著太陽無數

這些汗水就是勳章的閃爍

就是創造未來光榮的付出

汗水還倒影著鋤頭的忙碌

高溫才是田間雜草的死對頭

熾熱的陽光不過鍍成了古銅色的皮膚

勞動的快樂抵消了勞動的辛苦

勞動的夢想絢爛著秋後的豐收

勞動本身就是勞動人民的本色

即使酷寒酷暑也不能阻止勞動的訴求

高溫雖是生命的警戒線

但不打農藥就不會中暑

勞動的身影就是田園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

田園風光只有揮汗如雨才註明了出處

而烈日與汗水詮釋著勞動光榮的全部

相關焦點

  • 超越自我 絕處再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
    這幾乎是人人都會面臨的人生之問。6月20日,「敞開心扉 聊幸福」之活出生命的意義準時與讀者朋友們線上見面,幸福教練(GOH)系統講師、家庭治療師微玉老師通過對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苦難經歷和意義療法的分析,帶領大家開啟了一場意義尋覓之旅。歷經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苦難,弗蘭克爾是如何超越自我,找出絕處再生的意義呢?
  • 《母親的英雄之旅》:活出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段潛能無限的英雄之旅,用心理學家弗蘭克爾的話,那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我們有時候會想,生活不如意,為什麼而活,其實真實的情況是,「我們想要的太多,做得太少」,試想一下,我們在疫情的這段時間,是躺在床上玩手機,刷劇呢?還是在閱讀,在學習,在提升自己呢?
  • 活出生命的意義3:西西弗斯
    這是我們《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第三講,在前兩講中,我們說了人在極端環境下的三種心理階段,還有意義療法。今天,我們還是繼續說人生的意義。西西弗斯你知道西西弗斯這個人物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經歷各種痛苦,但人生若還有意義,他就能活下來;而有些人即便坐擁金山銀山,該有的都有了,但要是失去了人生的意義,就會選擇輕生。可見,意義,對我們是如此重要。
  • 人到中年,活出自我的人有這四個特徵,讓生命更有意義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不珍惜就會發現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人生的進度條已經快要拉滿。但正是因為人生苦短,我們才要竭盡全力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在時間的長河中留下屬於自己的一朵浪花。雖然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但不同的人過法也不同。有的人抓緊時間,有的人悠閒自在;有的人為自己而活,有的人為別人而活。
  • 《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並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超越自我
    記得初讀這本書是在小傑最低迷的那段時間,那段時間工作生活都非常糟心,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懷疑和挫敗中,當時因為朋友推薦,試著讀了一下,這一讀就被裡面的故事和「意義療法」深深的吸引了,大家如果身邊有情緒不佳或者人生低谷的朋友可以推薦一下,確實值得一讀。
  • 我們一起來談談人生:生命的終極意義到底是什麼?
    他自己死了又活,隨意穿越,比都教授的能力還強大。金銑又讓無數女人為之瘋狂。不知道韓國的編劇們還會編出什麼樣的男人來滿足女性觀眾?無數人嘲諷這些女觀眾弱智,被韓劇洗腦,看不上身邊的普通男人了。這樣的觀點,我覺得非常淺薄。確實有一些小女生因為看了韓劇的男主,甩掉自己的男朋友,這只是其中一部分。
  • 《活出生命的意義》: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從《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的閱讀中,領略到這本被美國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圖書獨特的魅力。這本書字裡行間是作者感人肺腑的人生歷程,那一幕幕納粹集中營地獄般的殘酷;那直面人生與厄運的搏鬥;那一行行充滿摯愛妻子的思念;那一段段發自內心對親人對社會崇高的責任的文字;那一篇篇意義療法的生動論述,都是如此扣人心弦,直達內心深處。
  • 託爾斯泰的終極之問:人生有何意義?
    這是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來說如胡適先生所言,人生本沒有意義,你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困難來說如託爾斯泰所言,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他必須先要拿走房間裡所有的繩索以免自己想不開而上吊自殺。對於喜歡思考的託爾斯泰來講,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很長時間,一開始他是拒絕回答的。
  • 人生的終極意義在哪
    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 這是哲學家最愛思考和探索的終極目標。 對我來說,人生於世,就是不斷認知自我,挑戰命運的過程。 你看司馬遷《報任安書》,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 讀書抗疫——活出生命的意義
    來源:以諾教育作者:譚文清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滿懷熱忱的為大家奉上,這樣一本我如同珍寶一樣的書,因為他曾經在我生命最灰暗的時刻,照亮了我腳下的道路,他就是維克多弗蘭克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尼採曾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在二戰納粹統治期間,作為猶太人,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全部都死於集中營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經歷了這樣的人生煉獄般的苦難,他將自己的學術研究,與人生經歷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讓我們每個人,即便身逢絕處,也依舊可以找到活著的意義。
  • 《人生的終極哲學命題:生命的意義》深度美文,振聾發聵!
    生命的意義作者:陳玉光(資深教授、作家、編輯)常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人為什麼活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那麼,現在我要說:你要感謝你的母親,懷胎十月,經受分娩的劇痛生下你,你要感謝你的父母含辛茹苦撫養了你,你不稼不穡,卻有飯吃;你不繅不織,卻有衣穿。
  • 《和平戰士》:生命的終極自由,是從時間的枷鎖中解脫,活在當下
    《和平戰士》這部影片呈現的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需要看清現實和自己,只有將自己從時間的枷鎖中解脫活在當下,才有可能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影響。本文我將以時間為線索,解析丹如何在經歷了人生低谷之後,分別面對欲望和恐懼而做出的重大改變。最後,我將從丹的經歷中學習,談談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如何從自己的生活中擺脫時間和大腦對我們的束縛,活在當下,活出生命真正的自由。
  • 人生,終極本質,是活在當下
    前者令你恐懼,後者讓你迷離,放棄人生的意義,放棄那個努力成為的自己,其實是分分鐘的事。專業術語叫「一念之間」。不要期待你是悟空你是悟能你是悟淨,可以總偷懶總犯錯總任性;還有師父呢......不,你就是你自己的唐僧。一生必須堅守信念,這一點絕無僥倖。
  • 《活出生命的意義》: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泰戈爾曾說:「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深以為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作為猶太人,他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 《活出生命的意義》,給你無限力量與勇氣
    同時,他聽到半空中有個聲音正在呼喚他的名字,他跟隨這聲音走進一片黑暗之中。突然,從四周冒出一大群惡魔,他們迅速包圍了他,並開始毆打他。此時,霍華德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開始向神明禱告。不久,一束光將惡魔驅散,霍華德也從昏死狀態甦醒了過來。不論霍華德見到的是不是真的,但這次瀕死經歷讓霍華德非常感慨,從那以後,他經常深刻反省自己的人生,他整個人也因此變得更平和。
  • 人活著有意義嗎?到底怎麼樣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而有了宗教、哲學、藝術以後,人們就覺得生活是有意義的。個人也是這樣,在行走的意義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有了精神生活以後,他就會感覺人生才有意義。讀大一那年,同學宇東與隔壁系的麗華戀愛了。宇東是個浙江人,平時在家父母都把他寵得像個富二代模式,在經濟上從不感覺他缺錢過,經常很豪爽的請大邦同學一起吃喝。自從有了麗華在身邊,我們這些同學就被打入冷宮了。
  • 尋求信仰,就是對於生命意義的終極追問!
    柏拉圖這個追問,實質是對自己生命終極意義的追問,我們變幻莫測的生命背後,有沒有我們靈魂永恆不變的歸宿?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對生命終極意義關懷的人們。都指出了這終極的意義所在。當然,這些是不是指同一個地方?或者是不同的地方?這個只有哲人和宗教領袖最為清楚了!世間人對事物認真思考,重視邏輯思維,或是講科學實驗主義的人們,也許能解答「是什麼」的客觀問題!卻無法回答「應該是什麼」含有價值導向的問題!康德說:有兩種東西,越思考就越感到敬畏,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敬畏神聖,有道德準則!
  • 人生尋根【二】--人生的歸宿及生命的意義.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兩人在病房相遇,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惺惺相惜,成為了交心摯友。卡特的「遺願清單」,加上愛德華的財力,實現了一場夢境般的環遊世界之旅。雖然是絕症老人做主角,但影片全程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活力,對白中獨特的美式幽默,衝淡了死亡的黑暗,體現出一種奇異的豁達。兩位主角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病痛中建立深厚友誼,追隨自己本心,完成了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
  • 《活出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就在十分鐘以前,我再一次打開自己前段時間閱讀過的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看著上面的批註,我被自己此刻的虛無和麻木感到羞愧。再反思自己的行為,倍感書上所言真實,但是我卻只把書本上學來的東西當成了一個流影,讓它慢慢地就從腦海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