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武生物(300357.SZ)宣布擬以自有資金1.4億元向全資子公司超級靈魂增資,加碼醫學人工智慧領域,讓這家一直比較低調的上市公司再次進入資本視野。
值得注意的是,我武生物在過去10年,淨利潤增長了26倍,公司綜合毛利率超過90%,股價累計增長了15倍。有超過90%的高毛利業務打底,卻要去探索一個尚未成熟的醫學人工智慧領域,我武生物意欲何為?
據了解,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攻過敏性疾病,是國內迄今唯一一家能提供舌下含服脫敏藥物的企業。而此次增資則被業內認為是我武生物在嘗試改變業務結構單一和九成營收源自一款產品的困境。
欲從根源解決過敏問題,核心壁壘是銷售?
過去10年,我武生物的淨利潤增長了26倍,公司綜合毛利率超過90%,且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增速。我武生物作為脫敏治療賽道市佔率第一的龍頭企業,96.43%的超高毛利率讓人嘆為觀止,也讓競爭對手「垂涎欲滴」。那麼,我武生物高毛利率背後有何秘訣?
過敏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它包括特應性皮炎、變應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等疾病。據江西省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陳強介紹:「對以上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但在諸多方法中,特異性免疫治療是目前公認的唯一對因治療的方法。」
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SIT)又稱脫敏療法或減敏療法,是目前針對變應原的對因治療,其長期療效明顯優於其他藥物治療。
「傳統的藥物治療是對症治療,治標不治本;而變應原脫敏治療是對因治療,是從源頭上考慮解決過敏問題,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種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公認的有可能實現臨床治癒,且部分患者終身不再復發的療法。」 我武生物副總經理王立紅解釋道。
在變應原脫敏治療當中,又可以根據使用方法細分為舌下含服脫敏治療和皮下注射脫敏治療兩種。
對於為何我武生物選擇做舌下含服脫敏治療而不是皮下注射脫敏治療,王立紅進一步解釋道:「舌下含服脫敏治療不僅有傳統皮下注射相當的療效,而且在安全性、使用方便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基於舌下途徑的特殊性,舌下含服脫敏治療發生嚴重全身不良反應的概率較低,大大減少了過敏性休克發生的概率。此外,舌下含服可以在家中進行,患者不需要頻繁去醫院注射過敏原,因此舌下含服脫敏也被認為是依從性很好的脫敏給藥方法。」
金百鎔投資醫藥行業分析師楊丹表示,脫敏藥物的生產工藝有其特殊性,標準化程度較低,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制定相對困難,新的廠家要進入難以找到合適的質量標準去做。我武生物經過多年摸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產品質量在臨床方面有一定的口碑基礎。
不過,神農投資董事長陳宇則向媒體表示,我武生物雖然是製藥企業,但其核心壁壘不在於技術,而是其商業模式本身。他指出,我武生物的模式和健帆生物、長春高新類似,都是偏消費型的醫藥企業,他們的企業價值都是通過突破銷售場景『創造』出來的,即創造一個臨床非必需的類消費品需求,還不佔醫保。所以其核心護城河就是公司拿下的醫院和科室,原來主要在耳鼻喉科,現在則向兒科發展,未來還可能延伸到內分泌科等。
財報顯示,2019年,我武生物的銷售費用佔公司營收和扣非淨利潤的比重分別高達34.9%和75.9%。另據Wind數據,其近五年來銷售費用佔歸母淨利潤的比重平均高達約77.3%。
一南一北的產品線布局,一款產品貢獻九成收入
雖然我武生物在國內市場佔據專利壟斷地位,但國際藥企已經針對舌下脫敏治療研製出「競品」。據悉,同樣主營過敏免疫治療的丹麥ALK-Abello公司近期宣布其屋塵蟎(house dust mite,HDM)過敏免疫舌下含片(SLIT)Acarizax獲12個歐洲國家批准擴大適用人群,納入12-17歲青少年患者,治療由屋塵蟎誘發的過敏性鼻炎。
截止目前,國內變應原製品行業主要有3家公司,分別是:中國企業我武生物與兩家外國企業ALK和Allergopharma。迄今,每家各有一款針對過敏原塵蟎的脫敏產品經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不同的是,兩家外企的產品都是皮下注射劑,而我武生物的是舌下含服藥物。
關於為何我武生物能成為國內迄今唯一一家能提供舌下含服脫敏藥物的企業,藍鯨財經記者採訪了我武生物董秘、副總經理管禎瑋:「這個問題有很多因素,首先,這個領域相對來說還是屬於比較細分獨特的一個領域,所以導致特別大的公司也許不太願意進入,不想在覺得看上去不夠大的市場投入。國外的那些做得比較好的公司也不是大的藥企。另外一方面,這類藥物它的臨床實驗是比較難做的。根據規定,外國的競品進入中國需要重新在中國做臨床試驗,而中國幅員遼闊,會造成環境當中過敏原的暴露程度不均一、離散度增加等問題,加大了整個臨床試驗的時間與難度。」
關於投資者普遍關心的「暢迪」貢獻了我武生物90%左右的營收,是否存在業務結構單一的風險,管禎瑋透露了公司對未來的規劃:「除了我們現已上市的藥物粉塵蟎滴劑,還有一個品種黃花蒿花粉變應原舌下滴劑正處在技術審評階段,這兩個產品是一南一北的兩個治療產品。此外,體內診斷產品方面,有8個點刺液品種正在做三期臨床。所以,從短期來看,我們在過敏原產品的布局還是比較充分的。當然,在這個領域我們還會持續投入跟研發,比如,我們會進一步開拓新的點刺品種,對於治療藥物的劑型也可能會有進一步探索。」
不過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舌下免疫治療體系的受眾基數較大、滲透率較低,足以容納更多新的競爭對手。並且,楊丹表示,我武生物塵蟎核心專利的過期時間在2025年,蒿屬花粉要再晚一些。可以預見,隨著我武生物專利到期,其「高毛利」將很難維持,加上競爭對手捷報頻傳,我武生物或許是時候考慮開闢新的藥品或賽道了。而此次增資超級靈魂或許是為改變業務結構單一的風險邁出的一步。
〖 藍鯨財經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