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淨利暴增26倍、1.4億加碼人工智慧,我無生物謀劃轉型?

2021-01-12 證券之星

近日,我武生物(300357.SZ)宣布擬以自有資金1.4億元向全資子公司超級靈魂增資,加碼醫學人工智慧領域,讓這家一直比較低調的上市公司再次進入資本視野。

值得注意的是,我武生物在過去10年,淨利潤增長了26倍,公司綜合毛利率超過90%,股價累計增長了15倍。有超過90%的高毛利業務打底,卻要去探索一個尚未成熟的醫學人工智慧領域,我武生物意欲何為?

據了解,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攻過敏性疾病,是國內迄今唯一一家能提供舌下含服脫敏藥物的企業。而此次增資則被業內認為是我武生物在嘗試改變業務結構單一和九成營收源自一款產品的困境。

欲從根源解決過敏問題,核心壁壘是銷售?

過去10年,我武生物的淨利潤增長了26倍,公司綜合毛利率超過90%,且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增速。我武生物作為脫敏治療賽道市佔率第一的龍頭企業,96.43%的超高毛利率讓人嘆為觀止,也讓競爭對手「垂涎欲滴」。那麼,我武生物高毛利率背後有何秘訣?

過敏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它包括特應性皮炎、變應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等疾病。據江西省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陳強介紹:「對以上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但在諸多方法中,特異性免疫治療是目前公認的唯一對因治療的方法。」

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SIT)又稱脫敏療法或減敏療法,是目前針對變應原的對因治療,其長期療效明顯優於其他藥物治療。

「傳統的藥物治療是對症治療,治標不治本;而變應原脫敏治療是對因治療,是從源頭上考慮解決過敏問題,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種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公認的有可能實現臨床治癒,且部分患者終身不再復發的療法。」 我武生物副總經理王立紅解釋道。

在變應原脫敏治療當中,又可以根據使用方法細分為舌下含服脫敏治療和皮下注射脫敏治療兩種。

對於為何我武生物選擇做舌下含服脫敏治療而不是皮下注射脫敏治療,王立紅進一步解釋道:「舌下含服脫敏治療不僅有傳統皮下注射相當的療效,而且在安全性、使用方便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基於舌下途徑的特殊性,舌下含服脫敏治療發生嚴重全身不良反應的概率較低,大大減少了過敏性休克發生的概率。此外,舌下含服可以在家中進行,患者不需要頻繁去醫院注射過敏原,因此舌下含服脫敏也被認為是依從性很好的脫敏給藥方法。」

金百鎔投資醫藥行業分析師楊丹表示,脫敏藥物的生產工藝有其特殊性,標準化程度較低,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制定相對困難,新的廠家要進入難以找到合適的質量標準去做。我武生物經過多年摸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產品質量在臨床方面有一定的口碑基礎。

不過,神農投資董事長陳宇則向媒體表示,我武生物雖然是製藥企業,但其核心壁壘不在於技術,而是其商業模式本身。他指出,我武生物的模式和健帆生物、長春高新類似,都是偏消費型的醫藥企業,他們的企業價值都是通過突破銷售場景『創造』出來的,即創造一個臨床非必需的類消費品需求,還不佔醫保。所以其核心護城河就是公司拿下的醫院和科室,原來主要在耳鼻喉科,現在則向兒科發展,未來還可能延伸到內分泌科等。

財報顯示,2019年,我武生物的銷售費用佔公司營收和扣非淨利潤的比重分別高達34.9%和75.9%。另據Wind數據,其近五年來銷售費用佔歸母淨利潤的比重平均高達約77.3%。

一南一北的產品線布局,一款產品貢獻九成收入

雖然我武生物在國內市場佔據專利壟斷地位,但國際藥企已經針對舌下脫敏治療研製出「競品」。據悉,同樣主營過敏免疫治療的丹麥ALK-Abello公司近期宣布其屋塵蟎(house dust mite,HDM)過敏免疫舌下含片(SLIT)Acarizax獲12個歐洲國家批准擴大適用人群,納入12-17歲青少年患者,治療由屋塵蟎誘發的過敏性鼻炎。

截止目前,國內變應原製品行業主要有3家公司,分別是:中國企業我武生物與兩家外國企業ALK和Allergopharma。迄今,每家各有一款針對過敏原塵蟎的脫敏產品經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不同的是,兩家外企的產品都是皮下注射劑,而我武生物的是舌下含服藥物。

關於為何我武生物能成為國內迄今唯一一家能提供舌下含服脫敏藥物的企業,藍鯨財經記者採訪了我武生物董秘、副總經理管禎瑋:「這個問題有很多因素,首先,這個領域相對來說還是屬於比較細分獨特的一個領域,所以導致特別大的公司也許不太願意進入,不想在覺得看上去不夠大的市場投入。國外的那些做得比較好的公司也不是大的藥企。另外一方面,這類藥物它的臨床實驗是比較難做的。根據規定,外國的競品進入中國需要重新在中國做臨床試驗,而中國幅員遼闊,會造成環境當中過敏原的暴露程度不均一、離散度增加等問題,加大了整個臨床試驗的時間與難度。」

關於投資者普遍關心的「暢迪」貢獻了我武生物90%左右的營收,是否存在業務結構單一的風險,管禎瑋透露了公司對未來的規劃:「除了我們現已上市的藥物粉塵蟎滴劑,還有一個品種黃花蒿花粉變應原舌下滴劑正處在技術審評階段,這兩個產品是一南一北的兩個治療產品。此外,體內診斷產品方面,有8個點刺液品種正在做三期臨床。所以,從短期來看,我們在過敏原產品的布局還是比較充分的。當然,在這個領域我們還會持續投入跟研發,比如,我們會進一步開拓新的點刺品種,對於治療藥物的劑型也可能會有進一步探索。」

不過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舌下免疫治療體系的受眾基數較大、滲透率較低,足以容納更多新的競爭對手。並且,楊丹表示,我武生物塵蟎核心專利的過期時間在2025年,蒿屬花粉要再晚一些。可以預見,隨著我武生物專利到期,其「高毛利」將很難維持,加上競爭對手捷報頻傳,我武生物或許是時候考慮開闢新的藥品或賽道了。而此次增資超級靈魂或許是為改變業務結構單一的風險邁出的一步。

〖 藍鯨財經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淨利暴增逾3倍 回A後首份半年報亮相
    淨利暴增逾3倍 回A後首份半年報亮相 摘要 【兩千億市值晶片巨頭「交卷」!淨利暴增逾3倍 回A後首份半年報亮相】27日晚間,中芯國際A、H股相繼發布半年報。
  • 紫光股份溢價4.7倍收購加碼雲計算 5年超200億併購資產勁增近10倍
    原標題:紫光股份溢價4.7倍收購加碼雲計算 5年超200億併購資產勁增近10倍   紫光股份
  • 華潤微擬定增50億加碼功率半導體封測 三季度扣非淨利2.56億達上市...
    華潤微擬定增50億加碼功率半導體封測 三季度扣非淨利2.56億達上市來最佳
  • A股隱形冠軍三年淨利增速top10榜單曝光
    比如,億緯鋰能是智能交通領域隱形冠軍,如今該股市值破千億大關,近十年漲幅超過27倍;艾迪精密是破碎錘隱形冠軍,近十年股價漲幅超18倍。另外,近視防控領域的隱形冠軍歐普康視、工程機械液壓件隱形冠軍恆立液壓以及東方雨虹等個股十年漲幅均超過十倍。
  • 2年淨利暴增近300倍泡泡瑪特千億市值驚豔市場
    2年淨利暴增近300倍,泡泡瑪特千億市值驚豔市場,如何理解「盲盒」經濟? 摘要 【什麼「神仙公司」?2年淨利暴增近300倍 泡泡瑪特千億市值驚豔市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開盤股價翻倍,市值暴漲超千億港元。
  • 十年60倍科技龍頭遭大舉套現 基金剛加倉超200億
    (原標題:十年60倍科技龍頭遭大舉套現,基金剛剛加倉超200億!今天早盤A股大跌,上證指數跌1.19%,深證成指跌1.31%,中小板指跌1.83%,創業板指跌0.39%。個股普跌,上漲個股數量不足700隻。控股股東減持套現70億元,公募剛大舉增持又有行業龍頭股被股東大舉減持。
  • 鞋履企業2019年業績盤點:達芙妮關2395家店 星期六淨利暴增15倍
    在上一個十年,在時代紅利驅使下,各大鞋履企業以門店加盟為核心增長驅動,進行瘋狂擴張。從快速擴張到業績大幅下滑,這其中典型的案例就是達芙妮。   2019年達芙妮關店幅度達到創立以來最高峰,一年關店2395家,但是虧損依舊高達10.12億元。據統計,曾經「門店滿街」的達芙妮,最近4年關閉了近4000家門店。市值從曾經最高189億港幣,下降到如今的2億港幣,跌幅高達99%。
  • 讓星期六淨利暴增15倍的遙望網絡:重心將遷移到直播帶貨
    4月27日,談及選拔主播的標準,「網紅帶貨概念股龍頭」星期六的子公司遙望網絡CEO謝如棟如是說道。「首先我覺得吃苦耐勞是必須的。很多人會覺得鏡頭前講4個小時就賣那麼多就掙錢了,其實鏡頭後付出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二是願意學習,你不是每個東西都懂,就要去學,包括學這個東西為什麼賣這個價格,這個產品為什麼只賣這個價格,要懂。
  • 4月26日上市公司消息公告,牧原股份一季度淨利同比增長超8倍
    值得一提的是,齊心集團已連續4年業績屢創新高,2015年至今營業收入增長近3倍,歸母淨利潤更是增長了近11倍。【700億元5G基站集採結果出爐 華為中興佔8成份額!【心脈醫療:一季度淨利同比增長32.42%】心脈醫療(688016)4月26日晚披露一季報,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9919萬元,同比增長7.68%;實現淨利5948萬元,同比增長32.42%,主要系報告期內銷售收入增長、理財取得利息收入及補貼收入增加。
  • 淨利激增25倍!這家養豬的A股公司太牛了,大批基金重倉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記者文景又一養豬業公司業績暴增了!8月25日晚間,大北農半年報出爐,上半年,公司營收為89.92億元,同比增長10.43%;淨利為8.93億元,同比增長2556%。截至8月26日收盤,大北農漲1.23%,報11.48元/股。今年以來,大北農股價已經漲超138%。
  • 中銀消費金融十年沉浮
    十年精雕細琢,不少企業已有風華正茂之態。同時,行業也迎來考驗之年;疫情衝擊、讓利大潮、新品入局、又遇4倍LPR標準等監管加碼。確定與不確定性交織中,領軍企業自然更受關注。比如中銀消費金融。成立初期,中銀消費金融憑藉股東背景和先發優勢,實現業績快增,淨利持續飆升。2013-2016年淨利分別為:0.56億元、0.91億元、2億元、5.37億元,其中2015年至2016年增長率高達169%。2017年淨利達到最大值:13.75億元,規模也一躍進入10億陣營,位列彼時消金公司榜首,一時風光無兩。
  • 公告匯總:哈空調上半年淨利同比增逾4倍
    哈空調:上半年淨利同比增逾4倍哈空調(600202)8月5日晚間披露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57億元,同比增長110%;淨利3092萬元,同比增長445%;每股收益0.08元。業績增長主要系公司交貨訂單增加,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及產品毛利率上升等。報告期,公司訂貨合同金額3.78億元,同比增長23%。
  • 我武生物淨利十年增26倍股價累漲15倍 創新藥單品市佔率居首毛利率...
    2014年,我武生物躋身A股市場,至今已近7年。7年間,公司的股價(後復權價)累計上漲約15倍,帶動公司市值大幅增長。截至今年11月20日,我武生物市值為318.31億元。截至目前,胡賡熙、陳燕霓直接間接持有我武生物39.05%股權,持股財富超過百億。而在公司上市之初,夫婦二人持股財富不到10億元,增長亦超過10倍。
  • 7日公司新聞聚焦:復星系退出粵高速A 珠海國資加碼寶鷹股份
    原標題:7日公司新聞聚焦:復星系退出粵高速A 珠海國資加碼寶鷹股份   逾7億元包攬定增珠海國資加碼
  • 一天淨賺超5億!平安一季度淨利大增77% 投資收益增超5倍
    平安銀行整體經營穩中趨好,積極零售轉型。2019年第一季度,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24.76億元,同比增長15.9%;淨利潤74.46億元,同比增長12.9%。同時平安銀行運用科技創新持續深化零售轉型,截至3月末,管理零售客戶資產16,632.98億元,較年初增長17.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提升0.21個百分點達8.75%。同時,平安客戶數進一步增長。
  • 牧原股份淨利同比增長近11倍 河南首富向西湖大學再捐價值8億元股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牧原股份淨利同比增長近11倍 河南首富向西湖大學再捐價值8億元股票 董事長無償對外捐贈8億元股票,員工持股計劃暴增800%,「養豬第一股」牧原股份2020年表現持續亮眼。去年淨賺61億事實上,牧原股份董事長的巨額捐贈建立在2019年公司利潤大增的基礎之上。據2月26日,牧原股份公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牧原股份實現全年銷售收入202.21億元,同比增長51.0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61.14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5.20億元,同比增長1075.37%。
  • 立足中藥、生物藥 進軍疫苗領域 步長製藥的轉型升級之道
    步長製藥生物製藥轉型主要布局實體瘤、乳腺癌等領域,目前有10項生物製品正在研發,部分製品已進入臨床II期至III期階段,覆蓋腫瘤、骨質疏鬆、貧血、關節炎、心腦血管等範圍。此外,生物藥在研項目已申請專利5項,其中4項已獲專利授權,同時已獲得合作授權使用5項獨家專利。
  • 歐美暴增22倍,自行車脫銷了?具有價值80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據了解,今年5月,西班牙的二輪車市場營收暴漲22倍,英國和義大利的自行車銷量也上漲約4倍。疫情讓"兩輪"交通重回巔峰突然的疫情讓全球許多行業受挫,也讓一些產業迎來新的轉機。而出行領域,也是各有歡喜哀愁。自行車突然爆發的背後,汽車行業"進退維谷"。原本汽車市場需求連年下降,今年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上遊斷供,下遊停工,德國汽車企業也不得不請求政府出手。
  • 市值不足50億,億勝生物科技卻是一隻「十倍股」
    放眼整個港股的「十年十倍股」,其橫、縱向對比十分有意思:橫向上,醫藥股數量較其他行業的股票較多,容易誕生「十倍股」;縱向上,醫藥個股漲幅弱於消費、TMT的某些票,整體並不拔尖,且多是中小市值。造成這種局面,智通財經APP分析認為,一方面是政策推動。
  • 40億轉型網際網路營銷卻爆雷,今1元賣4家公司,要重回化工老路
    文|AI財經社 周享玥編輯|張碩1元錢,在如今這個公交車都不一定坐得了的時代,卻能買下4家公司。彼時,為收購四家標的公司,聯創股份曾大方給出高額溢價,僅上海新合、上海激創、上海麟動就分別達到了15倍、13.55倍、34.93倍,卻也因此形成了高達32.7億元的商譽,為自己埋下了一個暗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