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武將最高的理想和榮譽就是封狼居胥,這說的是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典故。其實在東漢時期,還有一個可以和封狼居胥齊名的典故,叫做勒石燕然,這說的是東漢車騎將軍竇憲消滅北匈奴,在漠北燕然山刻字記功的故事!
和霍去病出身微寒不同,竇憲是東漢開國「雲臺三十二將」之一竇融的重孫,父祖兩代都是駙馬爺,可謂出身名門世代尊榮!他爹竇勳娶了東海恭王劉強之女沘陽公主,生下的長子就是竇憲,這樣出身,比之於皇族也不遑多讓!
可竇家可謂紈絝世家,竇憲的祖父竇穆、父親竇勳都是當時有名的紈絝子弟,向來橫行不法,禍害地方,甚至假傳太后令旨,欺壓劉氏宗族,最後惹惱了漢明帝劉莊,兩人都獲罪被誅。
所以說竇憲少年失護,還是有點孤苦無依的感覺,不過噩運沒有伴隨他多久,到了章帝建初三年(78年),其妹被立為皇后,竇家又顯貴起來,竇憲也跟著沾光,被封為羽林郎、侍中、虎賁中郎將,權勢日盛!
也許紈絝是竇家的遺傳病,所以竇憲顯貴起來後也是囂張跋扈、仗勢欺人!而且他根本不以父祖兩代遭遇為前車之鑑,依然和劉氏皇族為難,居然低價強買當朝沁水公主劉致的莊園。
後來漢章帝知道了這件事以後大怒,說當朝公主你都敢欺負,何況普通老百姓!準備窮治其罪,還是他妹妹章德皇后苦勸,才沒有懲罰他,不過從此以後也不再重用他,讓他當個富貴閒人罷了!
章和二年(88年),一代明君漢章帝劉炟病逝,年僅三十三歲!繼位的漢和帝劉肇才九歲,竇憲的妹妹竇太后臨朝稱制,她任命竇憲為侍中,幫助她一起處理朝政,還任命竇憲的弟弟竇篤為中郎將,竇景、竇瑰為中常侍。
於是竇憲又拽起來了,一時間權柄無兩,憑他的品行性格當然不會做什麼好事,盡幹些結黨營私陷害忠良的勾當!有個叫韓紆的大臣為人剛正不阿,當年審理過竇憲父親竇勳的案子,於是竇憲羅織罪名將之處死,割下腦袋祭奠竇勳!
竇憲之狂妄無以復加,居然敢加害竇太后的情人、皇族,都鄉侯劉暢!漢章帝死後,劉暢過來弔喪,不知怎麼的居然和竇太后好上了。
竇太后很信任劉暢,國事都找他商議。竇憲怕劉暢分他的權,於是派刺客將劉暢刺殺!結果事情暴露出來,這下竇太后惱了,把他囚禁在宮裡,想要從重治罪。
竇憲心想,自己犯的可是死罪,得想辦法死中求活!如果是後世那些紈絝,能想到的辦法無非就兩個,要麼向太后妹妹苦苦哀求,要麼拿出錢財打點破財免災。但竇憲不一樣,他居然向太后請求領兵出徵,將功贖罪!所以說竇憲雖是紈絝,但也有英雄氣!
這時匈奴分南北兩部,南匈奴和東漢交好,北匈奴卻桀驁不馴,不斷進攻南匈奴,還和東漢爭奪西域。所以南匈奴請求漢朝一起打擊北匈奴。竇憲可能也是知道了這事,所以才請求領兵出徵。
估計這時竇太后也左右為難,不殺竇憲吧怒氣難平,朝臣、宗室那邊也不好交代;殺了吧又是自己的親哥哥,實在下不了手。於是她居然答應了竇憲的請求,讓其帶兵出徵北匈奴,估計也是看他從來沒帶兵打過仗,上了戰場能打勝仗贖罪固然很好,要是打敗仗讓匈奴人殺了,也是一了百了。
不過到底還是親哥哥,所以竇太后還是請了名將耿秉給他當副手,又調派北軍五校、黎陽營、雍營、邊12郡騎士及羌胡兵(歸降漢朝的少數民族騎兵)等一大批精銳部隊給他統帥。
永元元年(公元89)六月,東漢朝廷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率漢軍精銳騎兵8000人,輜重車13000輛以及輜重兵數萬,以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率領的10000南匈奴騎兵,從朔方雞鹿塞北上出擊北匈奴!
大軍出發沒多久,竇憲的好哥們,大史學家班固趕上來,想要投筆從戎建功立業,於是竇憲任班固為中護軍,參與軍中謀議。
莽莽草原天高雲淡,竇憲率領大軍行進在草原上,第一次領兵出徵的他異常興奮,這數萬大軍如臂使指,前呼後擁耀武揚威的感覺真是太爽了,比在洛陽欺男霸女胡作非為還要爽得多!
反正一應軍中雜務都交給耿秉處理,竇憲自己每日宿營後就和班固等一幫哥們飲酒作賦、歌舞昇平(帶女人是漢軍的「優良傳統」),絲竹之聲徹夜不息!
漢軍後勤保障充分,將士們供應充足,自然也不會覺得主帥享受一下有什麼不妥,反而覺得主帥如此淡定,肯定是胸有成竹,此戰必勝無疑,建功立業就在眼前,於是士氣高漲!
大軍抵達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竇憲下令在此安營紮寨,並派出斥候尋找北匈奴主力所在。
在這段時間內,南單于屯屠河率20000南匈奴騎兵、漢度遼將軍鄧鴻率8000羌胡騎兵先後過來匯合,竇憲手下兵力更加強大。
不久後得到軍報,北匈奴單于庭駐紮於東部的稽落山。於是耿秉請求竇憲召開軍事會議,商談出兵事宜。
沒想到竇憲呵呵一笑,說既然已經知道北匈奴人在哪裡,還開個什麼會,白白浪費時間。於是他下令,大軍丟下輜重,每人帶數天乾糧,一人兩馬極速向稽落山進軍。
這時竇憲才想起自己乃是戴罪之身,要是打了敗仗那就是數罪併罰必死無疑,所以他也是一馬當先,飛馳在隊伍的最前面,還不斷對部下封官許願鼓舞士氣!
竇家世代富貴,娶的都是美女,所以一代代優選下來,竇憲長得也是高大英俊,再加上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這時騎著駿馬一路飛馳,自有一股豪邁氣概和非凡風採,古之名將不過如此!部下深受鼓舞,速度又快了幾分!
臨近稽落山,竇憲下令兵分三路:中路由漢軍悍將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等率1萬精騎直搗北匈奴大營;北路由竇憲、耿秉親率漢軍騎兵數千、南匈奴兵1萬,從北面包抄;南路由南單于屯屠河率南匈奴騎兵2萬,從南面包抄!
漢軍來得太快,北匈奴猝不及防,直到逼近北匈奴大營,北單于才得到報告。這時北單于當然可以帶騎兵逃走,但是北匈奴集中在稽落山附近的數十萬老弱婦孺,以及上百萬頭牛羊是無法逃走的。所以北單于只得硬著頭皮出兵迎戰!
兩軍一接戰,閻盤、耿夔率領的漢軍精騎集團狂飆疾進、勇悍絕倫,殺得北匈奴軍屍橫遍野!
北匈奴軍正難以招架,南北兩路大軍又包抄而來,本已膽寒北匈奴徹底崩潰四散奔逃,北單于見兵敗如山倒,也只能帶數百騎兵逃走!
竇憲佔領北匈奴大營後,又兵分四路追擊,剿殺殘敵收降俘虜。此役共斬殺北匈奴13000餘人,收降20餘萬,繳獲牛羊馬匹百萬頭,可謂大獲全勝!
其中竇憲親率一路追兵渡過安侯河,破龍城,直抵燕然山!於是竇憲登上燕然山設壇祭天,並讓班固作《封燕然山銘》,刻於山石之上,這就是中國古代戰史上有名的「勒石燕然」!
……鑠王師兮徵荒裔,剿兇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封燕然山銘》.東漢.班固
竇憲大獲全勝之後,一面派司馬吳汜攜帶金帛追尋北單于,招降他歸順漢朝(按竇憲的德行,估計想騙過來殺了),一面班師回朝。
竇太后這時氣也消了,見自家兄弟居然這麼能打,對提高她的威望也有好處,於是大喜,大加封賞自然不在話下!
永元元年(89年)九月,竇太后假借皇帝之名下詔,任命竇憲為大將軍,封武陽侯,食邑二萬戶,還賞給大量財物!
竇憲將財物全部分給將士,還給將士向朝廷請功,全軍上下都有封賞,一時間三軍稱頌將士歸心!
另外,竇憲覺得自己現在已經是名將了,所以假模假式的發揚一下風格,堅決退掉了武陽侯的封爵,但大將軍一職還是毫不客氣的笑納了。
漢朝時的大將軍可不僅僅是個軍職,而是軍政一把抓的高官,地位僅在太傅和三公之下。但朝中趨炎附勢之徒又上奏朝廷,讓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比照太傅設置屬官。
而竇家兄弟也各有封賞,竇篤為衛尉,竇景、竇瑰都任侍中、奉車、駙馬都尉。一時間竇家權勢燻天,竇家四兄弟廣置豪宅、建立莊園、侵佔田產、暗蓄部曲、橫行不法!
而竇家兄弟中又以竇景最為惡劣,其收容罪犯,為非作歹,甚至公然搶劫財物,綁架婦女,搞得都城烏煙瘴氣、商旅斷絕!而主事官員畏懼竇憲權勢,只得忍氣吞聲,根本不敢管!
之後竇憲以文學家班固、傅毅為文膽,以鄧疊、鄧磊、郭舉、郭璜等為心腹爪牙,全面把持朝政,朝臣升遷、罷黜皆一言而決,群臣戰戰兢兢,多屈服於其淫威之下!但也有幾個不識相的,尚書僕射鄭壽、樂恢看不過去,上書彈劾竇憲,結果被竇憲逼迫自殺,自此更沒有人敢和他作對了。
此時竇憲可能打仗上癮了,不滿足於在洛陽作威作福。永元二年(89年)七月,竇憲率大軍自涼州西進,襲取西域戰略要地伊吾城(今新疆哈密西),切斷北匈奴和西域的聯繫,猶如斷北匈奴一臂!
此時漢使吳汜帶著金銀財帛找到了北單于,勸他向南匈奴的伊稚斜單于學習,率眾歸降漢朝,漢朝方面一定優待。
北單于一方面是被漢軍打怕了,正有走投無路的感覺;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作權宜之計。所以他聽從了吳汜的勸說,派使者攜帶降表和吳汜一起去洛陽請降,然後率眾南下,準備投降漢朝。
竇憲得到消息,心想你要投降了我還怎麼刷功勞?!於是表面上說很歡迎,還派班固帶數百人大張旗鼓的出塞迎接;暗地裡卻派出8000精騎出雞鹿塞抵涿邪山埋伏起來。
等北匈奴大隊人馬走到和雲這個地方,已經人困馬乏,所以北單于下令在此休息幾天。早已埋伏多時的漢軍立刻分兵兩路北上,東路渡過甘微河,奔襲和雲東;西路繞過西海奔襲和雲西!
兩軍殺到時正值深夜,加上北匈奴是來投降的所有毫無防備,所以漢軍乘著夜色合圍並突襲了單于庭,殺死北匈奴人上萬,北單于帶傷率數十騎夜逃!
經此一戰,北匈奴主力已經基本被殲滅,竇憲覺得徹底剷除北匈奴的時機已經到了!於是在永元三年(91年),竇憲再次率精騎1萬餘人從居延塞出發向西北進軍,一路深入北匈奴境內5000裡,尋找北匈奴決戰!
當大軍走到半路,竇憲了解到北匈奴的單于庭就駐紮在金微山,於是命派部下耿夔、任尚、趙博各率800精騎長驅直入,突襲金微山北匈奴大營,斬殺北匈奴人5000餘人,俘獲無數,連北單于的母親都被漢軍俘虜!北單于再次西逃,結果一逃就逃了個不知所蹤。
見北匈奴幾近滅亡,南單于屯屠河覺得自己一統草原的良機來了,他上書東漢朝廷,要求將南北匈奴混而為一,一起臣服東漢!
竇憲得知了屯屠河的圖謀,他想匈奴人狼子野心,現在實力不足只能暫時臣服,要是南北匈奴統一起來,再經過幾十年休養生息,難保不再次成為邊患!
於是他建議釋放一部分北匈奴俘虜,立原北單于的弟弟於除鞬為新的北單于!東漢政府採納建議,於永元四年(公元92年),派耿夔出使北匈奴,授於除鞬北單于璽綬,與南匈奴地位相等!
這樣南北匈奴維持分裂狀態,都無力對東漢造成威脅,東漢北方邊患得以暫時解除,漢匈數百年的大戰以東漢最終獲勝而告終!
此時竇憲的聲望已經達到頂點,他志得意滿的帶領大軍班師回朝!剛走到洛陽郊外,和帝派大鴻臚持節到郊外迎接,加封竇憲為冠軍侯!又對竇憲的部下親信大加封賞!
竇憲大喜,冠軍侯可是西漢霍去病的封號,這豈不是表示自己的功業可以和霍去病並肩了嗎?!這皇帝也太懂事了!
又前進數十裡,前面已經是巍峨的洛陽北城樓,又有數十名朝中官員在門口躬身迎接。竇憲志得意滿,驕狂以極,他對那些在城門口迎接的大臣不屑一顧,狂笑著縱馬馳入洛陽北門!
可就在此時,洛陽北門突然被人關上,竇憲帶著百餘名親信被關在城裡,和外面的大軍頓時隔絕開來!跟著城牆上、街道上出現大批軍隊,將竇憲一夥圍了起來!
竇憲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正要大聲喝罵,前面的士兵向兩翼分開,皇帝的車駕出現在眼前,年僅十四歲的漢和帝劉肇站在御車上,冷冷的看著竇憲!
原來,漢和帝劉肇對竇憲專權早已深惡痛絕,想要除之而後快,但身邊都是竇氏爪牙不得不隱忍。通過長期考察,劉肇覺得宦官鉤盾令鄭眾頗有才智,而且不依附竇憲,是個可以信任的人,於是找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向鄭眾和盤託出。
鄭眾向劉肇建議,要剷除竇氏一黨,首先要掌握都城的兵權,陳平、周勃除諸呂一樣!
於是劉肇乘竇憲帶兵在外出徵的機會,對都城守軍將領進行了一番調整,將自己的親信放到關鍵崗位,控制了都城兵權,然後一步步將竇憲騙回都城,這才有了今天的一幕!
竇憲暗道不妙,但也毫無辦法,只得下馬拜見皇帝。
劉肇傳聖旨解散了城外的大軍,令其各回駐地,又收繳了竇憲大將軍印信,但保留了冠軍侯的封號,令竇氏兄弟回封地閉門思過!然後又下旨誅殺鄧疊、鄧磊、郭舉、郭璜等竇憲親信,連史學家班固都受牽連丟了性命!
竇憲剛回到封地,皇帝賜死竇氏兄弟的聖旨隨後就到,竇憲只得慘笑一聲,舉劍自刎!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這就是一代權奸、名將竇憲充滿爭議的一生!那麼問題來了,竇憲這樣一個以前從沒領兵的紈絝子弟、公子哥,為什麼第一次出徵就能大破北匈奴,取得了和霍去病齊名的戰績呢?
首先,主要原因還是形勢不一樣了!霍去病破匈奴的時候,匈奴正是強盛時期!而到了竇憲這一代,匈奴實力已經大不如前,而且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南匈奴還投降漢朝當了帶路黨!所以說竇憲的戰績還是有點水分的,真心比不上霍去病!
然後,兩漢時期的紈絝,和後世的紈絝還真不一樣!後世的紈絝,平時的娛樂活動是逛青樓喝花酒,兩漢時期的紈絝最喜歡的娛樂項目是騎馬打獵;後世的紈絝子弟鬥酒時以猜枚划拳定輸贏,兩漢時期的紈絝子弟則以舉鼎、射箭、角力定輸贏;後世的紈絝子弟收藏珠寶古董,兩漢時期的紈絝收藏寶刀、寶甲;後世的紈絝出行坐轎,兩漢時期的紈絝出行都是鮮衣怒馬!
所以在兩漢時期,從朝廷到民間都有一股濃烈的尚武之風,即便是紈絝子弟也是悍勇好鬥!而且竇憲還是軍事世家出身,像兵法韜略等肯定也是從小學習的科目。君不見東漢末年,那些世家子弟像曹操、袁紹、孫策,個個都是文韜武略!
因此竇憲就算是紈絝子弟,像騎馬、射箭、搏擊等基本軍事技能都還是掌握的,兵法韜略也還過得去,而且膽氣十足,具備一名高級將領的軍事素養!畢竟帶數萬大軍深入窮山惡水,絕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情,要是一點才能也沒有,是不可能取得大勝的!
最後,是漢軍非常強大!此時漢軍主力以騎兵為主,而且繼承了衛青、霍去病等先輩開創的騎兵閃擊戰戰術,擅長長途奔襲、快速突擊、迂迴包抄,往往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要實行騎兵閃擊戰,如果主將優柔寡斷謹小慎微是不行的,因為只有大膽設想果斷出擊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而竇憲,正是膽大包天無所畏懼之輩,天生性格與騎兵閃擊戰相契合。再加上他得理不饒人的性格,每次擊破匈奴後都是窮追猛打,不給對手喘息之機;還心思狡詐,善用毒計!北匈奴栽在他手裡還真不冤!
東漢大將軍、冠軍侯竇憲,他把持朝政、結黨營私、陷害忠良,是不折不扣的權奸,最後獲罪而死一點也不冤!但功不掩過、過不掩功,其大破北匈奴,勒石燕然的功績,依然為後世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