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生活。美學。
·
細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
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古代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其含義就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此時,雁聲入夢涼,山月各蒼茫。
立冬起源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
在漢族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後來,立冬習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襲至今的。卜歲霞浦叫「問苗」,這天農民相率到龍首山的舍人宮田祖前卜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歡晚宴,有些鄉村演戲謝神慶豐收。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水開始凝結成冰。
二候地始凍。土地也開始凍結。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習俗
— 迎冬 —
封建社會,朝廷在郊外舉行迎冬的儀式,並賞群臣冬衣、撫恤孤寡。
《呂氏春秋·孟冬》有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
是日,皇帝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裡處迎冬。回來後皇帝要大大賞賜,以安社視,而且要撫恤孤寡。
— 賀冬 —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
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 煎香草 —
戰國時,楚地民間常用香草。
《楚辭》中辛夷、蘭慈、杜衡、揭車、薛荔、江離、胡繩、芳芷等,都指香草,不但可縫製佩戴或煎湯沐浴,也可用以供奉神靈並熬製藥膏。用金銀花煮湯沐浴,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去除一切風溼、惡瘡。菊花則能祛風解熱,去溼痺,清頭目。
《熙朝樂事》載:「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銀花煎湯沐浴,謂之掃疥。」
焚燒香草可闢瘟疫、祛風瘴、驅穢氣;佩戴香囊則可紓解鬱悶;熬湯沐浴可以祛風寒;搽在發間可以闢穢汙;以水酒煎制塗於面部,能夠祛黑斑,滋養容顏。蘭慧一類的植物也屬於香草,都是味辛之物,具發散上達之氣,足以潤肌肉,散滯結。
— 採桑葉 —
桑葉性苦,甘寒,能祛風清熱,涼血明目,以老而經箱的為佳,取其氣足力厚的特點。
此時入冬,得秋季肅殺之氣,桑葉更能洩降肝膽鬱熱。
《廣濟方》稱,立冬日採桑葉一百二十片,如遇閏年,則多採十片,每次用十片。遇到需洗眼睛的日子,用桑葉煎湯洗眼,能治療各種眼病。
其他如(普濟方)(集簡方)都記載有用桑葉治療青盲眼、風眼流淚以及眼紅澀痛的方法。
— 吃餃子 —
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有些地方也稱之為「過小年」。
餃子源於「交子之時」之說,立冬是秋與冬相交的日子,過年是兩歲相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兩邊翹翹,中間圓鼓鼓的餃子,看起來就像是人的耳朵。據說,這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兒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
餃子的原名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立冬時節,人們吃餃子、餛飩,也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之意。
北方有諺語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南方熱補 —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立冬養生
冬天,天寒地凍、萬木凋零,
冬季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
要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避免煩擾,
以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
以保證充足的睡眠。
立冬詩詞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日作》
宋•陸遊
室小財容膝,牆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立冬》
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冬景》
宋•劉克莊
晴窗早覺愛朝曦,竹外秋聲漸作威。
命僕安排新暖閣,呼童熨貼舊寒衣。
葉浮嫩綠酒初熟,橙切香黃蟹正肥。
蓉菊滿園皆可羨,賞心從此莫相違。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立冬到了,落葉還未盡,冬已至,
晨起,窗外有了霜花,大地清寒至極,
陽光似薄紗,遮著蔚藍的天空,雲漸少,
稻田裡再無金黃,露出土地本身的顏色,
河水比往日更涼,或許再幾日將會結冰。
立冬,冬之始,秋已完,
我們將迎來冬天乾淨,寬廣的天地,
將能享受到冬日暖陽的舒適與珍貴,
冬日圍爐夜話、涮火鍋,
一杯小酒又暖身,
立冬,讓人從秋日的燥,
變為冬日凝聚的沉靜。
秋收冬藏,立冬這日,
不必感嘆天地蒼茫與蕭瑟,
冬天可遠離俗世喧囂,安享悠閒。
冬並不是終結,而是孕育種子的季節,
它們養精蓄銳,為春的到來躍躍欲試。
讓我們在立冬時節收藏心情,攢足幹勁。
最近有朋友問我們:為什麼沒有及時看到推文?因為微信改了推送規則,沒有點『贊』或『在看』、沒有把我們『星標』,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狀況。加『星標』,不迷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想錯過精彩推文,看完文章順手點『贊』或『在看』,把西風東韻設為『星標』,就可以每天準時與我們見面了。-
西風東韻姊妹號
東迷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西風東韻商城,挑選最有品味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