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帶著孩子在外婆家住了10天,發現他在外婆家學習的時候,無法集中注意力,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關注。
在課堂上,要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注意聽講是個重要條件。因為在注意狀態下,才能有效地監控自己的動作和行為,從而達到預定目的,避免失誤。注意聽老師講課的時候,才能監督自己不走神,運用自身的知識系統去思考、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
如果孩子不懂得為什麼學習,就很難始終做出正確的學習行為,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課後無法主動做家庭作業等。
那麼該怎樣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呢?
首先,當孩子入學後,媽媽必須向孩子闡明學習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家長要監督孩子的具體行為,使其具有積極的正面意義,這樣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要明白「我要什麼」,通過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的過程制訂適當的目標。當孩子能夠自發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時,會更加心明眼亮,心中懷著「我一定要聽好這堂課」的願望,會主動地約束自己,克服思想開小差、身體亂動等壞習慣。這種積極的聽講態度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夠建立起上課集中注意力聽講的好習慣。
其次淨化學習環境,環境影響人,環境造就人。
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發散性,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一些與學習無關的聲音、視覺刺激物,以及孩子感興趣的物品、事件等,會擾亂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家長要有正當的興趣愛好,做愛學習、愛思考、有上進心的人,為孩子布置一個單獨的房間,儘量少放置一些圖片、照片、玩具,當孩子學習的時候,儘量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不要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總是沒完沒了的叮囑,不但擾亂了孩子的思維,還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所以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只要忙自己的事情就夠了。如果孩子需要幫助,他會主動提出來的。
當孩子玩耍、做事的時候,有的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具體情況,在不徵求孩子意見的情況下,就走過去指指點點。當孩子忙著做自己的事情時,家長最好不打斷孩子,更不要強迫孩子做別的事情,讓孩子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是培養其注意力的最好時機。
最後把知識變有趣,孩子注意力就會集中。小學階段的孩子,當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容易發生注意力偏移。為了讓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我們需要教會孩子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比如把詩句畫成圖畫,在引導孩子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的過程中,要記住一點,那就是畫面感越強、越能具體的動手參與,越有利於大腦的理解和記憶。
如果家長能想辦法讓學習變得有趣,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能夠在學習上維持穩定而集中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