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中國人,似乎天生對草有感情。
我們常常自謙地稱自己為「一介草民」、「草莽村夫」。
春天來了,我們說「草色遙看近卻無」。
說一個人,沒主見,我們講「牆頭草,隨風倒」。
說一個人久經考驗,我們誇讚「疾風知勁草」。
今天,王老師也想給你說一種「草」。它是中醫裡很重要的一味藥。
只不過,它和一般的草不同。它如一股清泉,可以讓我們浮躁的內心,得到片刻安靜。
這就是夏枯草。
什麼是夏枯草啊?
夏枯草,就是唇齒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做成藥材以後,它的外形粗粗壯壯的,顏色灰暗。記得剛學中醫藥的時候,我見到了夏枯草,一開始還以為是條蟲子呢。
夏枯草為啥叫做夏枯草?因為它到了陰曆夏至就全草枯萎了。
這就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兒了——別的植物,到夏天,猛長,生怕錯過這一年最好的生長時節。可是夏枯草呢,到盛夏的時候卻枯萎了。這說明什麼?
萬物皆有靈。夏枯草用它來暗示我們,它的本性是清肅、降洩的。它不喜歡熱熱鬧鬧,而是喜歡安安靜靜。在喧囂的塵世中,它甘願在角落裡享受寂寞與冷清。
繁華三千,與之無關。它是冷美人,沒心思和別的花草,爭奇鬥豔。
這樣的體悟,其實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可以得到印證。
現代藥理學認為,它可以鎮靜催眠。小白鼠用了夏枯草,自主活動明顯減少了。
它可以降壓。夏枯草降血壓已經是業界公認的事兒了。
它可以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也較為明顯。
它可以抗病毒、抗腫瘤、抗尿路結石、抗菌……
總之,它的作用,始終是「向下」的,它總是在降低些什麼,在分解抑制些什麼。那種向下的清肅的力量,從這些藥理研究的結果中,可見一斑。
中醫學對它功效的認識,也是「向下」的。它性味苦、辛、寒,偏入肝經。
它首先可以應對肝火上炎這個事兒。肝火上炎,就是肝火抑制不住地往上竄啊,人會暴怒、急躁、雙耳暴聾或者暴鳴,頭脹頭痛、眼睛發紅,頭痛欲裂。這時候,用夏枯草可以把肝火降下來。《本草綱目》裡有一個方子,就是用夏枯草放在砂糖水裡頭浸泡一夜,服用下去可以改善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
其次,它可以管肝陽上亢這個事兒。肝陽上亢的人,可能眩暈、耳鳴、面紅、目赤、激動、脈弦。乍一看,和肝火上炎沒啥區別。但是你記住,兩者不是一回事兒。肝陽上亢的人,主要是有肝腎陰虛的問題在。肝腎陰虛,才會有肝陽上亢。因此,這類人往往有腰膝酸軟等下盤不穩的問題。肝火上炎的人,就不一樣。它的火象更明顯一些,而且沒有肝腎陰虛的問題。肝陽上亢導致的眩暈,可以用夏枯草、冰糖一起來燉著服用。這也是古法。
所以我說,夏枯草,它就是一個精靈。
它能讓肝火上炎、肝陽上亢的人,儘快安靜下來。用現代藥理學的視角看,它就是可以幫助這些人降血壓。血壓下來了,人就舒服了。
那麼,我們現在的人,怎麼用夏枯草呢?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一個小方子,治療肝火旺、肝陽上亢所致高血壓,特別有名。《中華本草》將其收錄在冊。這就是夏枯草、菊花各10克,決明子、鉤藤各15克。水煎,每日一劑。服藥一周,如果胃腸沒有不良反應,每日加服決明子30克水煎,分2次服。2周後停藥。這辦法據說挺靈驗,但是對胃腸虛弱的人,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容易引發腹瀉。
簡單一點的辦法,就是用夏枯草10克,配上菊花5克,槐花3克,放在一起用開水浸泡,代茶飲。開水倒進去,悶泡15分鐘。上午下午各一劑。這辦法,對肝火旺、肝陽上亢的人也有好處。
夏枯草這個藥,臨床實踐結果表明是無毒的。6到15克以內來服用,比較安全。但是,脾胃虛弱的人、容易便溏的人、氣虛的人,不能碰這個藥。過敏體質者慎用。現在有報導,說極少數人服用夏枯草,出現了不良反應。但這僅限於極少數。
總之,夏枯草,沒有華麗的外表。然而,就是它,可以讓我們浮躁的心靈,得到片刻安靜。這個世界,已經足夠繁華。我們面對功名利祿,感覺有些應接不暇的時候,夏枯草就是一碗清茶,讓我們的頭腦冷靜下來。所以,我們更需要它來鎮守我們生命的底色。畢竟,無論何時,你我都需要一顆安靜的心。
好了,關於夏枯草,我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