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發動戰爭的原因,幕後有這兩個國家鼎力相助

2021-01-15 探客吧

二戰德國為什麼敢於發動戰爭?除了德國自身的原因,也與這兩個國家的姑息縱容有很大的關係。然而世事難料,這兩個國家到頭來一個被德國打殘,一個直接滅國,也沒落個好下場。這兩國家就是英國和法國。

二戰時期的德國國防軍

先說說德國發動戰爭的內在動機,這與一戰遺留的不平等條約有關係。一戰德國戰敗,很多權益被其他強國瓜分,民眾普遍不滿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希望改變現狀。希特勒上臺後打出了為德國爭取生存空間的口號,贏得民眾了的支持。在他看來,失去的利益就只能靠戰爭手段去索回。通過20年的養精蓄銳,德國軍事力量得到很大的恢復,戰爭潛力已經很可觀了。

二戰初期德國佔領區

到了二戰前期,德國已經崛起為政治軍事強國,軍隊已達到200萬之多,遠遠突破了凡爾賽條約規定的只許保留10萬人的限制。作為德國的死對頭英國和法國,對德國的崛起保持著防範心理。但是英法兩國為何又要縱容德國擴軍備戰呢?看似很矛盾的事情其實還要一個重要的原因,你可能沒想到,那是因為蘇聯。一戰後誕生的新國家蘇聯,在西方眼裡一直是個另類。在英法看來,蘇聯是比德國更大的威脅。德國有不軌行為或許還能容忍,只要不傷及到自身的情況下。於是為了慫恿德國進攻蘇聯,滿足希特勒的胃口,英法兩國先後出賣了捷克,奧地利和波蘭。

英法德意籤署慕尼黑協定,出賣捷克

捷克是最早被出賣的國家。1938年3月德國吞併奧地利,隨後將矛頭指向了捷克。希特勒早就想吞併捷克,於是就扯出了蘇臺德區這個問題。蘇臺德區原本是捷克的一個德裔區,在希特勒鼓動下要求併入德國。英法為了討德國的歡心,也為了壯大德國的實力,拒絕盟友捷克的請求,合夥密謀將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英法想犧牲捷克的權益,來將德意這股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而蘇聯多次聲明,願幫助捷克抵禦德國的侵略。這時英國和法國對捷克威脅稱,和蘇聯結盟將是與英法為敵,於是捷克屈服了。1938年9月,英法國德意四國在慕尼黑關起門來籤下協議,將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割讓給了德國。然而妥協者的腳步落伍了,德國隨後佔領了整個捷克,該國軍工廠也成為德國二戰期間軍火的主要來源地。

捷克民眾含淚迎接德軍的佔領

英法的妥靖政策讓希特勒嘗到甜頭,一發不可收拾。到了1939年,希特勒將目光轉向了波蘭。波蘭地處東歐,夾在德國和蘇聯之間,佔領波蘭等於為入侵蘇聯打開一扇大門,波蘭的命運就這樣註定了。到了9月希特勒下達永遠消滅波蘭的命令。此時波蘭向英法兩國求援,作為籤定條約的盟友,英法兩國口頭上支援波蘭,幾百萬大軍卻在德法邊境按兵不動,坐視波蘭的滅亡而不顧。這就是二戰期間著名的奇怪戰爭和靜坐戰爭。經過一個月的抵抗後波蘭亡國,國土分別被德國和蘇聯瓜分掉了。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籤訂,史達林露出勝利的微笑

然而德國佔領波蘭後,並沒有象英法預計的向蘇聯進攻,而是調轉槍口對準了英法自已,成為第二批被暴虐的對象。英法為慫恿德國進攻蘇聯,使出借刀殺人的詭計。然而史達林豈是那種好糊弄的人,坐等德國來打自己。於是使出合縱連橫的招數,讓看似兩個敵對的國家,結成了暫時的聯盟。1939年蘇聯和德國籤訂了10年的互不侵犯條約,宣告英法綏靖政策的破產。

二戰初期,德國和蘇聯的關係同志加兄弟

此時德國可以放心的滅掉波蘭,蘇聯也贏得了短暫的和平時間,更重要的是成功的將德國戰車的炮口轉向了西線。於是乎,法國的馬其諾防線擋不住德軍的鋼鐵洪流,一個月亡國。英國則被空襲打得傷亡慘重,危在旦夕。隨著邱吉爾的上臺,才不得不回頭和蘇聯結盟,歷史仿佛開了個玩笑。德國發動二戰,英法才是最大幫兇,助推德國走上了戰爭之路。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不是看不起美國,而是這兩個原因
    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就對中國進行了一個評估,他認為以日本國的國力是無法打敗中國的,必須使用其他地方的資源和人力才能從根本上擊敗中國。而在二戰後期,日本被美國封鎖,資源使得他資源十分匱乏,無法在驅動戰爭機器。這才使得日本鋌而走險,爆發了太平洋戰爭。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在歐洲各國中德國的經濟是最有活力的,德國為歐洲經濟發展貢獻超過五分之一的力量。也是歐盟各國中勞動力最充足的國家,在歐盟各國中德國已經是最強的了。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中,德國被同盟國打敗,要割地賠款對各國進行彌補,德國在這期間受到的打擊不小,經歷了戰爭洗禮之後的德國,發展處處受限,經濟、政治都沒有好的發展前景。
  • 二戰前的德國人生活水平太高了,怪不得德國人要發動二戰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標誌著二戰正式爆發。關於二戰爆發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德國的原因,有的是英法等國的願意,還有的是希特勒的原因。當然,不管是哪一種,德國都是發動戰爭的國家,對人類帶來重大災難,德國都要對這場戰爭負責。
  • 納粹德國為何急於發動二戰?
    1933年3月,納粹取得德國政權,希特勒上臺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和行政手段,使德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從納粹上臺到二戰爆發這短短的六年時間,可謂德國最繁榮的時代,可為什麼希特勒卻急於發動戰爭,偏偏要葬送掉這來之不易的繁榮時代呢?
  • 德國在一戰中受到重創,為何完全沒有恢復,就匆忙發動二戰
    1939年9月1日,德國陸軍對波蘭發動了閃電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要知道,德國在1918年剛剛經歷了一戰的失敗,整個國家還處於重傷未愈的狀態中。(德軍閃電戰波蘭)那麼,德國到底為什麼要著急發動二戰呢?默默發展實力,讓自己的國家強盛,難道不是更優的選擇嗎?
  • 一戰時被打得潰不成軍的德國,到底有什麼底氣發動二戰呢?
    德國的地理位置挺特殊的,根本沒有考慮什麼遠交近攻,而是四處點燃戰火。不過即使如此,德國也把歐洲攪和的不輕,在兩線作戰的情況下,還與英俄等國打了這麼久。但畢竟德國還是輸了,遭到了嚴厲的懲罰和限制。而且一戰和二戰之間只間隔了二十幾年的時間,那麼德國到底有什麼底氣發動二戰?
  • 二戰:發動二戰的德國到底有多少兵力?陸上強國法國僅堅持兩個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至今為止人類社會中規模最大的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捲入其中,造成5000多萬人的死亡,毫無疑問這是人類史上的一次大劫難,也很難想像,這次大浩劫竟然是三個軸心國國家(期間還有幾個小國,作用不大)挑戰世界和平的結果,德意日三個國家猶如將世界劃分為幾個大的戰場,德國肆虐歐洲,日本稱霸亞洲,而義大利顯然與另外兩個法西斯國家差距比較大
  • 如果德國沒有發動二戰,專心發展能成為超級大國嗎?
    後來,希特勒不滿屈居英法等一戰戰勝國的國際地位,特別是為了能夠得到和彌補前述的德國先天劣勢,蓄謀已久、備戰充足的德國法西斯終於開始了壓抑20年的復仇計劃——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稱霸世界!獨舌視界認為,即便德國韜光養晦,沒有發動二戰,也不能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原因如下:一、德國先天性不足相對於美國和蘇聯這兩大超級大國,德國國土面積小的可憐,既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沒有可迂迴的戰略縱深,加上德國地處歐洲十字路口,四面強敵環伺,根本無精力全身心的發展本國的經濟。
  • 二戰德國多厲害?發動總攻時法國堅持22天,有個國家只抵抗4小時
    二戰期間,德國給世界各國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當年的事至今仍讓人耿耿於懷。雖然德國最終以慘敗收場,但是不可否認,當初的德國確實非常強大。那麼,二戰的時候德國到底有多厲害呢?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德國發動總攻的時候,法國僅僅堅持22天,有個國家只抵抗了4小時。
  • 婉拒德國與日本,將2240億項目交於中國,後有難我國鼎力相助
    如今中國的高鐵工程不僅遍布中國國內,而且很多國家在建設高鐵時,也會考慮將這些項目給中國。中國已經參與很多國家高鐵建設,憑藉著高超的技術很受讚譽。事實上中國的高鐵技術,在世界上並沒有達到一家獨大地步,在這個行業也有很多競爭對手,德國和日本在高鐵技術方面也是非常強大,需要說明的是,日本和中國在高鐵方面彼此競爭得非常厲害,過去日本高鐵在國外的訂單遠勝於中國。
  • 二戰德國若成功打敗蘇聯,那它之後的進攻目標會是哪一個?
    因為恰好同德國聯盟的日本,當時正同中國展開了戰鬥,在中國軍人血戰到底的氣勢下,日軍已經逐漸失去了原來的優勢,德國也許會對日軍鼎力相助。但單從作戰路線來考慮,中德兩國相距較遠,後期的物質支援比較困難,從這一方面來說的話,德軍不太可能會進攻中國。加上,日本一直對自己的軍事實力十分自信,相信拿下中國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打算將廣闊的中國據為己有,是萬萬不想德國來插一手的。
  •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幕後黑手,策劃九一八事變,名字卻鮮為人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瀋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擁兵五十萬的東北軍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將東北拱手相讓,致使日軍在短短三個月內,便佔領了東北全境。這無疑助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猖狂的日本軍官,揚言要三個月內佔領中國。
  • 話說二戰:德國發動二戰前:曾有三位德軍高官想要阻止,為何失敗
    【話說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襲擊波蘭開始,隨後英法對德宣戰,也就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在德國發動戰爭前,其實曾有德軍高官想要阻止,不過卻失敗了。雖然牛賴特非常有預見性地指出:計劃是會引起世界大戰的,我請元首注意將軍們的嚴重警告,一旦引起戰爭,德國無取勝的希望。但是顯然這一忠告並沒有被希特勒聽進去,牛賴特以辭職相威脅,卻被希特勒「就坡下驢」,直接更換了一位外交部長。
  •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二戰,那麼他就是統一德國的民族英雄了
    談到一個國家最偉大的民族領袖,大家可能都有印象。如法國有拿破崙和路易十四等;俄國有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史達林等;英國有伊莉莎白女王、克倫威爾等,西班牙有伊莎貝爾女王;美國有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荷蘭有威廉。那麼德國的偉大領袖是誰呢?大家可能會提到俾斯麥。
  •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鼎力相助 螞蟻莊園鼎力相助答案[多圖]
    螞蟻莊園成語鼎力相助一般常用於?12月9日的最新問題答案如何選擇?鼎力相助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的,特別是學生對於這個成語肯定不會陌生,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鼎力相助的具體含義,包括這個問題的答案。螞蟻莊園今日答案鼎力相助問題:成語鼎力相助一般常用於正確答案:請別人幫助自己。答案解析: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大力幫助敬詞,多用於求人相助時的客氣話。
  • 《凡爾賽條約》到底有多苛刻,它是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嗎?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籤署了《凡爾賽條約》,這份條約可以說是十分苛刻,為的就是懲罰並削弱德國。當時的戰爭國們肯定沒想到這不僅沒有削弱德國,反而加深了德國的仇恨,後面居然捲土重來。讓我們來看看這份條約到底有苛刻。
  • 如果美國發動戰爭,有哪些國家會為美國兩肋插刀?
    美國是世界上最好戰的國家,據統計,美國建國200多年,只有16年沒有發生過戰爭。美國除了自身經濟和軍事實力強大以外,美國通常會拉攏自己的一幫小弟一起參加自己的軍事行動。那麼,一旦戰事開打,誰會是第一批幫助美國衝鋒的呢?
  • 二戰中,日本為何在攻打中國之後,又有膽量發動太平洋戰爭?
    當時的東南亞地區,主要是四個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分別是美國、英國、荷蘭和法國。法國和荷蘭還好說,畢竟這兩個國家在歐洲已經被德國揍趴下了。法國人成了德國的二鬼子,法屬印度支那也是跟日本人穿一條褲子;荷蘭就更不是問題了,芝麻大的國家,幾天就能揍趴下。最關鍵的就是這個美國和英國,隨便哪個國家,日本在招惹之前都要慎重考慮。到底要不要對這兩個國家開戰,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日本。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在德國打算挑起二戰的戰火前,德國憑藉著眾多經濟政策及社會基礎建設的實施,完成了經濟上的大飛躍,每年的經濟增速均超過了20%,人民鬥志昂揚,軍事力量也與日俱增。德國要挑起二戰有很多原因,「生存空間」就是主要想達成的目標。在希特勒的自傳裡有過非常詳細的表述,「生存空間」就是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德國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什麼是生存空間呢?
  • 德國一個麵包一千億,百姓燒錢取暖,最終發動二戰實在是被逼無奈
    發起二戰的兩個核心成員國日本和德國,在戰爭結束後的表現有很大的差別,。日本到現在都沒有公開道歉的這件事情,讓很多國家對他還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但是德國不一樣,他們在戰後反思了很多,並且真心實意的向受害國表達了他們的愧疚和抱歉。戰爭是過去了,但是很多人也對這場戰爭的發起進行了研究,德國發起這場戰爭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