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死亡頻發的當下 或將是造謠者和攪局人最後的「狂歡」時刻

2020-12-22 成公教育公考

社會性死亡這個詞是最近幾年媒體說的比較多詞語,它是媒體人替換掉說了許多年已經無法引起大眾關注的網絡暴力一詞的新鮮詞。,

社會性死亡一詞最早出自美國作家託馬斯·林奇的書《殯葬人手記》,書中有一段對死亡種類的描寫,死亡有多重意義。聽診器和腦電波儀測出的,叫「肌體死亡」;以神經末端和分子的活動為基準確定的,叫「代謝死亡」;最後是親友和鄰居所公知的死亡,「社會性死亡」。

社會性死亡如果從字面來解釋,可以理解為在社會群體中被承認或被知曉的「死亡」,就如同肥貓鄭則仕,每年都會被人傳出「去世」的消息,隨後一堆媒體自媒體人開始發文悼念,導致網友信以為真,最後在場面快失控的時候,本人無奈出來闢下謠,網友一鬨而散去圍觀下一個大瓜。

而我能理解的,較為深層次一些的意思,是一群人因為憤怒化身正義使者去謾罵詆毀某個人或團體,導致其自殺我解散的行為。

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2018年女醫生和兩名未成年人發生矛盾被網暴後服藥自殺的事件,就是這起事件,才給此類事件打上了社會性死亡這一名稱。

而最近遭受此困擾的便是成都確診女孩和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到過的女業主和快遞員的事件。事件當事人現在還在遭受網絡暴力的影響,雖然「女業主和快遞員」事件的主人公吳女士對造謠者提起了訴訟,但她所受的影響並沒有就此完結,這才是社會性死亡最可怕的。

而社會性死亡包含了從「爆料者挑起話題(真實或造謠) - 吃瓜網友進場圍觀 - 攪局人煽風點火故意挑起事端 - 事件當事人被人肉 - 激憤的網友開始懟 - 事件發生反轉(官方回應或闢謠) - 爆料者被網友瘋狂攻擊 - 攪局人再次進場批判爆料者 - 爆料者(或當事人)的生活因此遭受巨大影響形成嚴重社會撕裂」這一整套流程在裡面。

這整套環節流程中,真的是缺一不可,無論缺少哪一環都不可能導致事件當事人被社會性死亡。

我先說明下,我這裡把造謠者和攪局人區分開來,因為他們在我這裡是不同類的人,造謠者或許是網友也或許是無良媒體人,他們做的是曲解事件或者斷章取義,讓這個事件可以引起網民關注進而產生輿論。

攪局人則大多是依附於熱點的自媒體或媒體人,他們做的事情並沒有造謠者那麼厲害,攪局人只是將事件「原原本本」的曝光出來,並附帶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引起矛盾的就是這些觀點和看法。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調動讀者的情緒,讓讀者留言評論觸發自媒體推薦機制加大平臺自主推廣力度,進而達到他們收割流量的目的。

雖然性質不同,但老實說同樣可恨。

或許你會說這其中最可能的還有吃瓜群眾,如果不是他們去網暴,也不會出現這麼多讓人無奈的悲劇。

但你要清楚一點,在責任分配上,造謠和傳播也就是攪局人才是責任最大的,如果不是他們將事件發布到網絡或媒體平臺上,也就不會導致網友去網暴。

當然我這裡不是給網友洗地,只是說在一起社會性死亡事件中,網友所佔的責任相比於前面兩類少一些。

並且在當下,沒有什麼法律法規對網暴者進行約束,當然這只是當下。

在明年,也就是2021年元旦節當天《民法典》將正式實行,《民法典》中對於網暴和人肉洩露他人信息的人做出了相關規定——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

《民法典》在不影響民眾在網上提出合理訴求的前提下,對於造謠、網暴、人肉和傳播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而不是去限制大眾的發言發聲。

畢竟在網上提出合理訴求在現在看來確實有助於推動我們的法律進步,並且通過這樣的輿論關注讓更多的不公成為公平。

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拿抹布堵住網民的悠悠之口,只需要讓造謠者和好事之徒付出代價,還大家一個信息真實的網絡環境就夠了。

相關焦點

  • 新民快評|造謠致人「社會性死亡」,「狂歡」參與者都要反思
    隨後,郎某與朋友何某分飾「快遞小哥」與「女業主」身份,捏造了曖昧微信聊天內容,並將偷拍的視頻與聊天內容截圖發至微信群。「少婦出軌快遞小哥」這一謠言遂被傳開。日前,這兩名男子因誹謗他人已被行政拘留。事情到此並沒有告一段落,誹謗和謠言的「餘威」仍舊困擾著吳女士。她被公司勸退離職,還出現了抑鬱症狀。近日,吳女士委託律師向法院提起誹謗罪的刑事自訴。
  • 面對「社會性死亡」的嚴重後果,法律不能對造謠者輕輕放過
    出於博人眼球的目的,他與朋友何某通過分飾「快遞小哥」與「女業主」身份,捏造了曖昧微信聊天內容,並將攝錄的視頻和聊天截圖發至微信群。雖然造謠者被依法行政拘留了9天,但遭受「社會性死亡」的吳女士仍舊深陷困擾:網上的謠言和攻擊並沒有消失,甚至還有海外網友發信息辱罵她,身邊的朋友同事對此議論紛紛,公司也將她勸退。
  • 網絡暴力頻發,人們應該如何面對社會性死亡?
    社會性死亡是用輿論和語言暴力摧毀擊垮一個人的所有心理防線,心理防禦機制差的人會接受這個有毒的心理暗示,心理防線全面崩潰,會有自傷自殘自殺的糟糕行為。一、如果被潑汙水,你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地發聲明自證清白。
  • 你離「社會性死亡」究竟有多遠?面對「社會性死亡」,你會怎麼做
    一條朋友圈、一段監控視頻,讓一個人變成網絡暴力受害者,這種當眾出醜被人們形容為「社會性死亡」,意思是羞到想要立刻去世。「社會性死亡」展示了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的殘酷性。社會性死亡是用輿論和語言暴力摧毀擊垮一個人的所有心理防線,心理防禦機制差的人會接受這個有毒的心理暗示,心理防線全面崩潰,會有自傷自殘自殺的糟糕行為。網上太多仗著別人找不到他本人的這種鍵盤俠無端無故罵人,其實這是一種病,心理疾病。網絡不好的風氣影響到現實中了,讓人的思想等改變了。
  • 杭州女子稱自己「社會性死亡」:我絕不和解!
    事發後,吳女士稱自己「社會性死亡」,找不到工作,而造謠者被行拘9天,已回歸正常生活。 12月10日,吳女士發聲稱不接受道歉,已刑事自訴。因為處理這件事牽扯的精力和時間,吳女士被公司勸退,此後的工作面試接連失敗,自己已「社會性死亡」。 她表示自己有嘗試從這件事中走出來,但發現社會是關閉的,找不到工作。 12月10日,吳女士通過個人社交媒體帳號發布視頻表示不接受道歉,並配文「絕不退縮 !絕不和解!」
  • 杭州餘杭女子稱自己「社會性死亡」:我絕不和解!
    事發後,吳女士稱自己「社會性死亡」,找不到工作,而造謠者被行拘9天,已回歸正常生活。12月10日,吳女士發聲稱不接受道歉,已刑事自訴。造謠者被行拘,錄製視頻道歉7月7日,吳女士在小區門口的快遞站取快遞時被人偷拍了一段視頻。
  • 當"社會性死亡"成為網絡熱搜
    早期的「社會性死亡」常指某人與社會上其他人的關係完全斷絕或被完全遺忘,在這種意義上,「死亡」可能是一種長期持續的過程。 而伴隨著網際網路文化將詞彙不斷瓦解重塑的過程,「社會性死亡」成為網友自嘲的流行語。不少人聚集在豆瓣「社會性死亡」小組裡自爆尷尬醜聞,分享自己「當街大聲打招呼卻發現認錯人」等各種被「公開處刑」的場景。
  • 取快遞被造謠出軌女子發聲,「社會性死亡」的單不該由受害者來買
    吳女士對「什麼都沒有做」幾個字的重點強調,是對造謠者的氣憤,是對「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無奈,是對真相早已查明、造謠者已被行政拘留處罰後,自己卻仍被社會排斥的無力。一切的一切,都太過莫名其妙。一個詞彙的流行,必然伴隨著此類事件的屢禁不止,「社會性死亡」引發的傷害該誰來承擔?造成的損失又該由誰來賠付?與受害者的「暗無天日」相比,造謠者的現狀又如何呢?用一段偷拍的視頻、編造的故事情節、虛構的微信聊天截圖,就輕易把吳女士推向「社會性死亡」的兩位始作俑者——郎某和何某,在因誹謗他人被行政拘留9日後,就回歸了自己原本的生活中。
  • 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究竟如何消除被動的「社會性死亡」?
    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究竟如何消除被動的「社會性死亡」?下面為大家分享: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究竟如何消除被動的「社會性死亡」?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模擬題】近日,吳女士到小區樓下取快遞被偷拍,偷拍者與朋友分飾「快遞小哥」和「女業主」的身份,憑空捏造了曖昧的微信聊天記錄。
  • 朱巍:如何應對「社會性死亡」工具化
    「社會性死亡」,原指某人與社會上其他人的關係完全斷絕或被完全遺忘。而近期,有關「社會性死亡」的話題熱度又起,從與他人社會關係的斷絕,演變為一些人以主觀故意的方式誘導網絡輿論對個體進行攻擊從而導致其在網際網路上的「死亡」,「社會性死亡」工具化背後的危害引發了社會集體性反思。
  • 「社會性死亡」的單該誰來買?
    吳女士稱,造謠者用各自的小號捏造一個謠言,裡面有一些不堪入目的詞彙。 視頻流傳後,從吳女士小區業主,到其領導、同事、朋友都在議論這段視頻和截圖,甚至還有國外網友發來信息罵她。因為處理這件事牽扯的精力和時間,吳女士被公司勸退,此後的工作面試接連失敗,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 她表示自己有嘗試從這件事中走出來,但發現社會是關閉的,找不到工作。
  • 「追責到底」是對造謠者最有力的懲罰
    14日,吳女士發微博稱,自己拒絕接受嫌疑人郎某某、何某某及他們親友的道歉。對於前述兩人的刑事責任,她將「一追到底」。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吳女士只是去取了個快遞,不料被他人偷拍,並偽造「出軌快遞小哥」的截圖視頻,在網絡上造謠傳播,令其備受困擾,遭遇「社會性死亡」,至今找不到工作。造謠者雖然道歉了,可並無誠意,且拒絕賠償,令吳女士難以接受。
  • 中國青年報整版聚焦:當「社會性死亡」成為網絡熱搜
    早期的「社會性死亡」常指某人與社會上其他人的關係完全斷絕或被完全遺忘,在這種意義上,「死亡」可能是一種長期持續的過程。而伴隨著網際網路文化將詞彙不斷瓦解重塑的過程,「社會性死亡」成為網友自嘲的流行語。不少人聚集在豆瓣「社會性死亡」小組裡自爆尷尬醜聞,分享自己「當街大聲打招呼卻發現認錯人」等各種被「公開處刑」的場景。
  • 陷入「社會性死亡」的吳女士,只能自認倒黴麼
    事情起源於半年前,7月7日,吳女士到小區樓下取快遞被偷拍,偷拍者與朋友分飾「快遞小哥」和「女業主」的身份,憑空捏造了曖昧的微信聊天記錄。引人遐想的視頻和聊天記錄在各個微信群傳播,吳女士莫名成了「出軌少婦」。接下來,她不僅遭受到了網友的攻擊,收到了侮辱性簡訊,承受著鄰居和同事議論和側目,還被公司勸退離職,出現抑鬱症狀。
  • 被造謠出軌快遞員,女子遭遇「社會性死亡」!
    被造謠出軌快遞員,女子遭遇「社會性死亡」!可是浙江杭州的吳女士(化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取了個快遞竟成了謠言的受害者自己被「社會性死亡」如今工作都找不到今年7月的一天吳女士來到租住小區門口的快遞服務點取快遞
  • 【經典評論】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
    近日,因「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所謂「社會性死亡」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從想讓別人「社會性死亡」到自己面臨「社會性死亡」,反轉就在一夜之間,既讓人感慨輿論生態之複雜,也讓人為此不寒而慄。 何謂「社會性死亡」,難以界定。
  • 女子被造謠出軌:社會性死亡的產生源於女性身體在被凝望
    死亡有多重意義。聽診器和腦電波儀測出的,叫「肌體死亡」;以神經末端和分子的活動為基準確定的,叫「代謝死亡」;親友和鄰居所公知的死亡,叫「社會性死亡」。——《殯葬人手記》託馬斯·林奇【美】近幾個月來,一個叫做「社會性死亡」的詞彙多次進入大眾視野。
  •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社會性死亡梗的出處了解一下
    社會性死亡梗的出處了解一下 社會性死亡這個詞最近是被羅冠軍在微博中提到的,很多人在了解了他的事情之後,都不是很懂社會性死亡到底是有什麼含義,為什麼羅冠軍要說社會性死亡呢?下面小編帶來: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含義 社會   原標題: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追責到底」是對造謠者最有力的懲罰
    14日,吳女士發微博稱,自己拒絕接受嫌疑人郎某某、何某某及他們親友的道歉。對於前述兩人的刑事責任,她將「一追到底」。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吳女士只是去取了個快遞,不料被他人偷拍,並偽造「出軌快遞小哥」的截圖視頻,在網絡上造謠傳播,令其備受困擾,遭遇「社會性死亡」,至今找不到工作。造謠者雖然道歉了,可並無誠意,且拒絕賠償,令吳女士難以接受。
  • 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造謠者父親稱只是「開玩笑」?當事人:賠償不...
    正常去取個快遞 卻被人造謠「出軌快遞小哥」 最後因為這段謠言 搞得自己工作丟了、人也抑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