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樹結出「致富果」 這項技術為鄉村振興帶來滿園春風

2020-12-26 全景山東

  魯網8月18日訊(記者 王雅茜)多年前,濟南商河縣玉皇廟鎮的瓦西村是個典型的以傳統糧棉種植為主的貧困村,近年來,瓦西村不斷探索發展多元化農業發展路徑,當地的生態優勢、自然資源等正在轉化為經濟優勢。2015年,山東省農科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果樹品牌團隊首席專家、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副所長李勃博士及其團隊研究的葡萄種植新技術,給瓦西村現代農業的發展送來了滿園春風。 

  一畝葡萄限產3000斤卻能賣高價 

    

  「大家都不捨得,我先來!」2015年,瓦西村村委書記常延富帶頭砍掉了自己葡萄園裡近一半的葡萄,一穗穗一顆顆的葡萄落滿了整個葡萄園。長出來的葡萄還要再砍掉,常書記為啥要這樣做? 

  原來這與李勃博士提出來的「限產提質」有關。李勃告訴記者,葡萄畝產達到6000斤,極端的甚至超過10000斤,果實品質差,商品率低,高產不高效。 

  「通過多年實驗,我們針對瓦西葡萄每個品種確定了最佳經濟產量,平均畝產高檔果3000斤左右。」李勃說。在限產的同時,李勃還教給瓦西村的葡萄種植戶運用標準化花果管理技術,進行果穗整形,不濫用激素農藥,生產的葡萄外形美觀,著色均勻,香氣濃鬱,糖度18度以上,售價是普通葡萄的5倍以上。 

  「限根避雨」模式為葡萄樹撐起「保護傘」 

  魯網記者從瓦西村葡萄種植示範基地看到,在一列列的葡萄架上方,覆蓋著一層農用薄膜。李勃向記者介紹,這是瓦西村葡萄基地主推的避雨栽培技術。通過避雨栽培,葡萄樹上方像打了一把「保護傘」。「多數病害通過雨水傳播,通過避雨栽培可以大幅減少病害的發生,減少噴藥次數65%以上。」 

    

  記者了解到,我國夏季高溫多雨,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份,而此時正是葡萄生長發育及果實成熟的重要時期。該氣候條件下,極易導致葡萄霜黴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的流行爆發,對葡萄的產量與品質影響很大,但避雨栽培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 

  據李勃介紹,山東屬於雨熱同期氣候,今年雨水又是往年一倍以上,高溫高溼,葡萄很容易出現裂果。避雨以後,可以明顯減少裂果,葡萄樹的根系也會變得乾燥,有利於上色。此外,瓦西村近年來經常會發生倒春寒和冰雹災害,這層塑料薄膜在抵禦不良氣候中發揮了保花保果的重要作用。

    

  其實,看似普通的葡萄園裡還藏著別的「門道兒」,李勃向記者介紹,基地裡每棵葡萄樹都行進了限根栽培,通過挖定植溝,鋪設隔離材料,把葡萄根系限制在一定範圍內。根系集中,便於肥水管理和調控,降低了土壤改良成本,在鹽鹼地同時具有隔鹽的作用。 

  「運用限根栽培鹽分上不來,養分、水分也下不去,勞動成本大大降低。通過這種栽培模式,還可以促進葡萄提早上色,上糖,調節樹勢,減少肥水滲漏,利於生態保護。」李勃說。 

  「錢袋子」鼓起來 好技術讓村民樂開了花兒 

  因為種植葡萄前期的投入成本較高,不少村民都不願種,15年瓦西村只有53畝葡萄地,在李勃博士的技術指導和常延富的帶領鼓勵下,目前瓦西村葡萄種植規模200畝左右,實現了群眾、村集雙增收,把瓦西品牌推向全國。 

  常書記給記者算了筆帳,運用李勃博士的「雙限避雨栽培」技術,可以降低生產成本30%以上,每畝增加純收益至少5000元。常延富介紹,畝產6000斤的時候,在市面上賣兩三塊錢,現在限產到3000斤,產量雖然較少了一半,但葡萄的品質好了,每斤能賣到10元左右,一畝地淨收入3萬多。 

    

  常延富說,一開始和村民說限產3000斤,有的種植戶比較質疑,為了產量不按要求來,結果這些種植戶種出來的大果樹出現了爛果,品質跟不上,果子賣不到好價錢,後來他們逐漸也按這個方法來了。另外,立秋以後如果不避雨,冷熱分明,霜黴病就上來,噴藥都來不及,整棵果樹就死了,對於李勃博士的技術,村民們都很認可! 

  「這幾年李所長風裡來雨裡去,經常忙的連飯也吃不上,我們村的村民都很喜歡他。」常書記笑著說。「李博士和我們村的種植戶有單獨的群,每次在群裡得知李所長要來,村民都會提前趕到地裡和李所長見面,聊一聊自己家葡萄近期的長勢。」 

  深入生產一線,深入田間地頭,在去往瓦西村的路上,李勃走了五年,按照他的話說「這一路上有的是酸甜苦辣,能讓農民致富就是我的目標」。 

  葡萄種植只是瓦西村發展的一個縮影,原來的一個個破舊小鄉村正孕育出新的發展活力。常書記笑著說:「你對植物好,你精心管理栽培,它就給你好的結果,有了農科院李博士的技術指導,我們更加有信心把產業發展下去,今年葡萄亮晶晶的,黑得像瑪瑙,綠的像翡翠,可漂亮了!」 

相關焦點

  • 竹市蝶變①「三棵樹」結出「致富果」
    在該鎮竹龍村油茶種植基地,眼前200多畝鬱鬱蔥蔥的油茶樹,生機盎然,滿滿地承載著村民致富的希望……圖為洞口縣委書記艾方毅和鎮黨委書記胡小革等在竹市鎮曲塘村雪峰蜜桔基地調研「三棵樹」發展情況。柑橘、油茶、茶葉這「三棵樹」已逐漸成為洞口人的致富樹。
  • 葡萄園裡結出「致富果」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葡萄園裡結出「致富果」 2020-10-13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若羌縣:圖爾蓀古麗的「致富果」
    種植初期,因為缺乏種植技術和葡萄管護經驗,想要把葡萄種好可不是個簡單事兒,圖爾蓀古麗和丈夫在家裡空了就翻閱手機百度和百科全書互相鑽研,經過自學,葡萄樹的長勢雖有好轉但掛果率依然不是很理想。「圖爾蓀古麗這家人都非常勤勞、肯幹、悟性高,學東西也很踏實,他們用實際行動為今年脫貧攻堅收官工作奉獻力量,也用實際行動證明幸福是靠雙手奮鬥出來的!」若羌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駐吾塔木鄉尤勒滾艾日克村工作隊副隊長陳慧說。
  • 推進現代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百香果成福建致富果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中仙鄉西華村村民傅祥玉說,自去年開始,種植22畝黃金百香果,產果31.9噸,平均畝產1450公斤,盈餘1.5萬元/畝。眼看著百香果變成農民的「致富果」「黃金果」,成為脫貧致富的「拳頭」產業。傅祥玉感慨萬千,百香果變成致富果,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 坡頭山嘴村致富帶頭人接力助推鄉村振興
    經過五年幫扶,2019年41戶141位貧困人口全部已脫貧;2019年鄉村振興的各項民生工程也全部驗收完工;2020年不斷跟進貧困戶的生活情況,無一人返貧,鄉村振興工作投入300多萬啟動鄉村振興提升工程,現已基本完成。脫貧攻堅戰收官在即,本報記者再次回訪山嘴村。「區、鎮、村三級扶貧產業資產已全部確權完畢。山嘴村在2019年就已經完成了全部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
  • 安徽肥西銘傳鄉:小小脆桃林結出「致富果」
    從選良品種、親自管護到跑業務、找市場,他一步一個腳印將荒山變成了結出致富桃的「香餑餑」,自這些桃樹種植以來,五年的時間裡,不僅美化了當地環境,還帶動了周邊居民脫貧致富。果農正在採摘新鮮的脆桃家就住在高塘村的貧困戶徐無英談到這片桃園給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時感觸很深的說:「我們把土地流轉租給老闆,然後在這邊幫忙打理果園,憑著租金和工資一年增收萬元,家裡的生活用度都不用愁了,對生活的信心也就越來越足!」
  • 江川六十畝村:「文明花」結出「小康果」
    「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清晨的暖陽中,江川區九溪鎮六十畝村黨總支書記蔣培湖在廣播中向全村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田間地頭做活的鄉親聆聽著「十三五」時期的光輝成就,「鄉村振興」這四個字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變化,變成了眼前這個村美人和的「全國文明村」。
  • ​種下番石榴 結出「致富果」
    為提升番石榴的品質,今年3月,合作社註冊了「眾榴緣」商標,準備對合作社所有番石榴進行統一包裝,打上二維碼追蹤溯源,通過品牌化、產業化之路,將橫瀝番石榴推向全國市場。在王化文廖愛紅夫婦的示範帶動下,不斷有村民加入到番石榴種植中,小小番石榴成為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 綠水青山為「扶貧車間」添原料 生態紅利助村民結出「致富果」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王三合 記者 成東麗)8月16日,在臨潼仁宗山上的茨林村甜桃產業園中,滿園的桃紅葉綠,空氣中都泛著甜味兒,園中不時傳來遊人採摘的笑聲。任新峰說,2018年,在仁宗街道和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村子爭取10多萬扶貧資金打造茨林桃花園項目,發展以種植、賞花、採摘、旅遊為一體的觀光現代農業示範園,每年三月遊人賞桃花「賣花景」,八月晚桃成熟再賣「致富果」,2019年桃花園建成第一年直接收入超20萬元。
  • 百花齊放春滿園 | 文化鑄魂「鄉村振興」
    百花齊放春滿園 | 文化鑄魂「鄉村振興」 2020-12-23 2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玉溪江川六十畝村:「文明花」結出「小康果」
    「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清晨的暖陽中,江川區九溪鎮六十畝村黨總支書記蔣培湖在廣播中向全村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田間地頭做活的鄉親聆聽著「十三五」時期的光輝成就,「鄉村振興」這四個字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變化,變成了眼前這個村美人和的「全國文明村」。
  • 【鄉村振興】泰安市舉辦「林業技術下鄉 助力鄉村振興」志願服務活動
    【鄉村振興】泰安市舉辦「林業技術下鄉 助力鄉村振興」志願服務活動 發布日期:2020-06
  • 以前雜草碎石的地,如今咋能結「致富果」?
    如今,通過實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等工程,一批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的現代化高標準農田得以建成;通過育龍頭、建基地、創品牌,區域資源優勢和農業要素優勢正轉變為產業優勢。僅去年,涼山便建成現代農林產業園118個,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園區務工掙薪金、入股園區分股金等形式,帶動25919戶貧困戶脫貧。可以說,土地整治為涼山最終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了底氣。
  • 【鄉村振興】「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固安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財政支出達122.1億元,佔當地財政總支出的45.2%。為保障鄉村振興工作在當地高標起步、高質推進,固安聘請中社科(北京)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等一批國內專業公司和專家團隊,立足自身毗鄰京津的地理優勢和現代設施農業資源,為全縣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最終確定「一環兩軸四組團多節點」戰略布局,有效促進了村莊分類、組團、連片式發展。
  • 牛油果成孟連老百姓的「致富果」
    人民網昆明12月1日電 (虎遵會)本網11月30日從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舉辦的「孟連牛油果」區域公共品牌發布推介會上獲悉,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牛油果規範化種植示範園5萬畝,投產1萬畝,產量4000噸,產值1億元,牛油果已發展成為老百姓的「致富果」。
  • 帶貨我村 | 仙華街道方宅村:規模化桃形李 結出農旅融合果
    帶貨我村 | 仙華街道方宅村:規模化桃形李 結出農旅融合果 2020-07-21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古城鎮:加強土地集約化利用 撂荒地結出「致富」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託縣自全面啟動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村發展成效顯著,農村產業不斷湧現,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近年來,古城鎮就全鎮土地撂荒的難題,不斷探索發展新思路,致力於改善土地撂荒。
  • 梅縣區:企業幫扶點子多 鄉村振興路子寬
    (吳騰江 攝)  ●本報記者 吳麗伶  特約記者 劉洪橋 曾健鋒 王雅  近年來,梅縣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市關於「萬企幫萬村」行動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紮實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組織動員企業、社會熱心人士與村莊自願結對,促進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更多地向農業、農村流動,推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 圖文深度 | 播下「金點子」結出「致富果」
    如今,一張以「紅色旅遊名鎮、塞外林果之鄉」為主題的名片,已帶著小鎮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中。在合作社服務標準上,實行市場信息、技術指導、果品營銷等統一服務,先後培育林果專業合作社23家。其中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2家,帶動果農5200戶。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武警嶽陽支隊助力革命老區貧困村脫貧致富
    武警嶽陽支隊助力革命老區貧困村脫貧致富紅土地結出「幸福果」■尋樹文 歐陽珺這些油茶果會統一運送到加工廠制油,村民能從油茶銷售所得中分紅。「今年雖然雨水多,但產籽量不少,出油上萬斤肯定沒問題……」武警湖南總隊嶽陽支隊扶貧工作隊隊員吳小斌,這段時間在村裡幫助村民們採摘和整理油茶果。合旺村所在的平江縣是革命老區,吳小斌看到紅土地上結出「幸福果」,格外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