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眾籌家獨家專訪了京東眾籌、蘇寧眾籌、輕鬆籌、人人投、眾投邦、眾籌客、投壺網、螞蟻天使、維C理財以及眾籌家等眾籌行業內企業的負責人,讓他們談談過去的2016、已經拉開大幕的 2017 以及眾籌的未來。
以下內容是眾籌家對人人投創始人鄭林的專訪。鄭林說, 2017 年人人投只扶持 20 至 30 個品牌。
眾籌家:為什麼看上去很美的眾籌卻始終做不大規模?
鄭林:網絡眾籌的發展動力一定是依靠大眾化的參與和高頻次的交易。但是,一些早早切入TMT、網際網路等領域的眾籌平臺,在運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仍然沒有形成交易量,也沒有實現規模的擴大,項目退出更是遙遙無期。
我當時就開始思考,或許國外的眾籌模式根本不符合中國國情。國內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思路是什麼?第一是項目看得懂,第二是保本不賠錢。但顯然,網際網路、TMT、O2O等項目,模式複雜,專業性強,退出周期長,難以面向更大範圍的大眾投資者開展融資。
眾籌家:為什麼率先選擇切入實體店眾籌這個細分領域?
鄭林:我當時有三個想法:一定要差異化。在他人扎堆做網際網路項目眾籌的時候,找到另外的細分眾籌市場,才能夠殺出一條血路。
二是,中國有數量龐大中小企業,它們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體經濟始終主導國家經濟發展。這類中小實體企業有著強烈的融資需求,而其中,選擇一個與大眾吃喝玩樂相關的大消費類細分行業,大眾既能夠看得明白,同時也能夠看到收益。沒有比實體店鋪行業更符合這一特徵。
三是,創始團隊具備這個細分行業的基因,能夠懂這個行業。而自己在人人投之前一直從事實體連鎖店創業。
這是一個西方眾籌行業沒有覆蓋的領域,它沒有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那麼多話題與神秘感,也沒有傳統工業、製造業那麼重資產,但是它卻更接地氣,而更加符合眾籌的精神。
2014 年 2 月,人人投上線,一同而來的實體店眾籌,則開闢了中國乃至世界眾籌的新品類。
眾籌家:進入 2016 年,實體店眾籌風光背後是否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鄭林:實體店眾籌誕生後一時間爆發出股權型眾籌前所未有的活力。投資店鋪做股東的風潮從一線城市開始席捲三四線。隨著人人投模式的成功,帶動了行業的整體爆發和跟隨者的腳步。 2015 年,實體店眾籌成為最受關注的眾籌細分市場。
但是 2016 年以來,股權眾籌行業進入資本與政策的寒冬,股權眾籌一時間陷入低迷,但是實體店眾籌仍舊熱度不減,在寒冬中一枝獨秀,但也風光背後出現風險,實體店眾籌風險開始在近兩年集中爆發,引發社會的強烈質疑。
實體店眾籌在現階段發生風險事件有其必然性。實體店眾籌的項目方和投資者更為草根。草根市場大,但是又因為草根的參與,導致行業參與者素質良莠不齊。項目方不誠信,投資人不理性的情況更加普遍。
我們與 「排骨諾米多」項目之間發生的「中國股權眾籌第一案」,就在這種背景之下打響。選擇用起訴的方式,是股權型眾籌監管規則空白的現階段,警示風險,約束項目方的有效手段。更是為了告誡不誠信的項目方,即使法律監管空白,依然可以通過法院司法的力量,讓不誠信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眾籌家:人人投2014- 2015 年融資項目非常多,而 2016 年開始,項目明顯少了,是發展節奏放緩還是定位發生重大調整?
鄭林:人人投專注於大消費領域的股權型眾籌永不會變。但具體戰略卻因風控需求而發生一定轉變。
鄭林介紹, 2015 年,人人投平臺完成了對 300 多個品牌店鋪的眾籌,融資額達 9 個億左右,但每個項目融資的金額就非常有限,一方面項目方得不到更好的扶持,另一方面項目風險也難以識別和控制。
如果將 9 億資金投入少量企業,重點扶植這些企業,那麼就足以孵化出行業領導品牌,而對於平臺和投資人來說,既能夠降低風險又能夠享受企業成長的勝利果實。
因此,自 2016 年開始,人人投逐步轉變策略。選擇精品,並伴隨企業成長到上市,既能夠講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又能夠收穫更大的投資回報。
眾籌家:人人投在 2017 年將有哪些調整?
鄭林:走過快速擴張的道路,口碑與詬病同在,但是人人投收穫了巨大的平臺會員量,行業風險控制與眾籌服務實體創業的經驗,卻是實打實的。
在 2017 年,實現 1 個億的盈利。這個目標的提出,在一直在苦於探索盈利模式的眾籌行業裡無疑彰顯了人人投的勃勃野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人人投的實現路徑是,堅守定位,積極改變。
堅守定位是指始終將堅持大消費類的眾籌創業,而不會選擇做大而全的眾籌。但是會更加清醒的迎接變化,人人投未來將團隊壓縮,但加碼風控與技術,通過激活過去的大量會員積累,在 2017 年投資 20 至 30 個左右的項目,每個項目投入不少於 1 個億。
人人投未來將會著手生態鏈的布局,包括涉足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信用之家,並開展有助於人人投業務發展的同行業布局和收購,但是目標都是為了服務人人投,在這一點上,永遠不會有方向的偏移。
眾籌家:如何看待和應對 2017 年眾籌行業的變化?
鄭林:從一開始假貨泛濫,市場不信任,到現在成為大眾消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淘寶用了十年來做電商的市場教育。實體店眾籌同樣需要沉下心教育項目方,培育投資人。
2016 年開始我們進一步完善風控體系, 2017 年則會更加強化。從目前來看,實體店眾籌的風險根本上說還是來自於項目方的誠信問題。隨著人人投業務量逐步變得龐大,成為行業的領頭羊,人人投在實體店領域可以來著手制定規則。
百分百值得信任的項目方和創業者不到5%,其他的或多或少存在問題。為此,必須嘗試探索更加完善的風控模式,從過去的單店眾籌模式逐漸調整策略,將投資標的向實體產品類企業母公司、實體店鋪渠道類企業以及消費金融企業拓寬。但是對於這幾個方向,卻有更細化的規則來控制項目風險。其中包括:
只做全國性知名品牌的單店眾籌;非全國性品牌則只做母公司眾籌;項目發起方要籤訂不誠信則無限連帶擔保責任的相關協議;要將融資金額同等的資產登記到指定第三方名下。
由此來探索股權型眾籌的規則制定,一旦規則走通,那麼不尊重規則的人就不可能在其中渾水摸魚。
眾籌家:為營造一個更好的行業發展環境,您有哪些呼籲?
鄭林:項目方不誠信是行業最大的問題,一些領先的平臺可以通過自身的實踐來制定行業的遊戲規則,將不守規則不講誠信的人剔除出去,促進行業良性發展。而要實現這些,平臺首先要做的就是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