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竿,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講是一項最基礎的基本功。

如果說每次拋竿都能準確的拋入窩點,結合打窩來實現誘釣結合,這時魚獲肯定會少不了。相反,如果每次拋竿都是一個新的位置,那魚獲量肯定上不去,魚兒也不會追著你的餌料去吃,魚也是有尊嚴的好嘛!(ps:小魚鬧窩的情況除外,你們都懂得)。
今天寫這篇文章,意在幫助一些有疑問的釣友掌握拋竿技巧,如果您是高手,那麼歡迎補充和指出不足之處。
既然拋竿這項技能這麼重要,那麼如何才能達到每次拋竿都是理想的效果呢?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注意下面幾個點就能準確的把竿拋入窩點:
一、主線長度不建議超過魚竿的長度
如果你選擇的釣位和水面沒有很大的落差(這裡以大於50公分為例),那麼這時要注意了,建議主線的長度應該等於你魚竿的長度,最長不要超過魚竿20公分。說到這可能有的釣友就要問了,不是說放長線釣大魚嗎?為什麼不能超過魚竿的長度呢?答案在這:如果主線過長、而釣位的高度又不夠時,拋竿時竿子的長度不足以撐起這麼長的主線,再加上釣位沒有與水面的落差,這時候拋出去往往都不能準確的拋到目標點,所以才會又這個結論。反過來說,如果你的釣位有高於水面的優勢,那這時可以適當的加長一下主線的長度。

二、拋竿時線組不是彈出去的
很多新入門的釣友都會犯這一個錯誤,就是拋竿時把魚線使勁往回拉,魚竿呈現出弓狀時放開魚線,靠著魚竿的彈性彈出去,這種方式是可不可取的,幾個方面來說一下為什麼不可取:
1.依靠魚竿的彈性彈出去,力道不能每次把握的一樣,所以落水點也是天女散花;
2.如果使用的是商品餌,在彈出去的一瞬間,餌料會被震的全部掉進水裡;
3.彈出去時,釣組如水時衝力比較大,會驚起水花,這時水底的魚兒也會被嚇跑,不要以為魚兒都是聾子哦!
那麼應該怎麼拋呢?其實很簡單,釣組是蕩出去的!怎麼蕩?看下面:
以右手持杆為例:
1.左手捏住鉛皮座,右手往下沉魚竿的竿尖
2.右手抬起魚竿的同時,左手跟著一同起來
3.當魚竿與水面呈現75度的角度時,左手放開鉛皮座,靠著魚竿抬起的慣性,讓釣組到達所釣窩點
4.然後觀測釣組的位置,感覺力道不夠時可以繼續抬高魚竿;如果感覺落水點超過釣點時怎麼辦?不著急,只需輕拉魚竿,把浮漂牽引到目標位置就可以了。

三、目標點選擇
這裡的目標點就是說的我們打窩的位置,也是我們要作釣的位置。選擇這個位置非常重要,最好選在自己釣位的正前方,這樣的話可以清楚的知道要往哪裡拋,可通過自己的釣位做為參照物進行拋投,這樣來準確的拋到目標點。

好了,這篇文章先寫到這裡,通過上面這幾個點,我想大家已經對拋竿有了一個不一樣的認識!以上都是我自己在實際做釣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