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將高標準打造太極拳文化全新IP,讓共享太極成為新時尚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嶽甜甜)太極拳12月17日晚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記者從12月18日召開的河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太極拳申遺成功後,河南將著力在發展中高標準打造太極拳文化全新IP,通過發展「太極拳+」模式,傾力發展太極拳產業。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由陳王廷創編以來,世代傳承,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現有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其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得到不斷豐富。

太極拳融合了健身、養生、悟道等功能,蘊含著「天人合一、剛柔並濟、內外兼修」的內涵,被譽為中華武術的精粹、東方文化的瑰寶,是黃河文化具有重要代表性的符號,是中國連接世界的名片。

發布會上,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賀振華表示,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河南又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對於推動河南「中原功夫文化」等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焦作市市長徐衣顯表示,下一步將大力發展「太極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感受歷史、寄情山水、接受教育、科學鍛鍊、享受生活中感悟太極拳精髓神韻,有效彰顯其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

「太極拳+文化」創新突破。把文化作為太極拳發展的靈魂,創作了太極傳奇、中華太極拳等多部文藝作品,推進太極拳祖祠祖林、陳王廷等名人名師故居項目建設,建成太極拳主題博物館。

「太極拳+旅遊」蓬勃興起。推動「雲臺山、嵩山」聯動、「太極拳、少林拳」聯手,啟動實施「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太極拳研學、體驗、演藝等文旅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陳家溝太極產業新城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打造旅遊新亮點。

「太極拳+體育」 加快發展。堅持以賽為媒、以拳會友,成功舉辦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太極拳精英大獎賽等一系列重大體育賽事,定期舉辦陳家溝太極拳全國邀請賽等活動,帶動太極服飾、器械、道具等體育關聯產業發展。

「太極拳+教育」紮實推進。以教興拳、以拳促教,建設河南太極拳學院等院校,建設規模館校30多家、成立協會40多家,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太極拳武校集群。

「太極拳+康養」提質增效。注重發揮太極拳獨特的健身、養生作用,推出以太極拳為主題的保健、醫藥、醫養、休閒等一系列特色養生產品,建成投用太極拳文化國際旅遊養生基地等一批康養項目,逐步構建了綜合康養服務體系。

「下一步,我們傳承人將集中精力做好培養新人和太極拳普及。」太極拳傳承人朱天才表示,將矢志不渝地把太極拳推廣到世界各地,讓「共享太極、共享健康」成為新時尚。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新發展理念 高質量發展】如何打造世界太極拳文化旅遊目的地...
    貳打造世界太極拳文化傳播交流中心1.辦好各項太極賽事,包括第十五屆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廣府太極聖地交流賽、全球楊氏太極拳文化節等活動、冀臺太極拳文化交流活動等。2.打造國際太極拳名人堂。整合陳、楊、武、吳、孫等太極拳流派,將歷史上太極拳宗師和當前對太極拳傳播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各流派太極名家列入太極拳名人堂,提升永年知名度,打造「太極聖地」品牌。3.成立太極拳社團聯盟。五個太極流派廣府誕生其四,有條件牽頭將目前全國19個省級太極拳協會、學會、研究會組織起來,組建全國太極拳協會聯盟。4.發起廣府太極拳論壇。
  • 「世界太極 人類共享」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昨晚在河南焦作開幕
    12月19日19時30分,在陳家溝太極拳文化國際交流中心,舉行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以「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為主題,突出太極拳作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世界的太極,人類共享的寶貴財富。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焦作溫縣陳家溝,這個豫北普通鄉村充滿了魅力。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將其對中國傳統哲學樸素深刻的理解融入拳法,蘊含了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亮眼獨特的存在。
  • 讓太極走向世界,讓世界共享太極!來看申遺成功背後的焦作力量……
    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我省又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對於推動河南「中原功夫文化」等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打造雲臺山、嵩山、太極拳、少林拳「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帶,促進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我省文化旅遊強省建設,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具有重要作用。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太極拳起源於我省,傳播於世界。
  • 漫談習練太極拳的標準要求
    漫談習練太極拳的標準要求 陝西省寶雞市隴縣中學退休教師 王彥龍 在國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倡導下,在國家體育總局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由李德印等體育名家的編導、示範、推廣,大家喜聞樂見的群眾性全民健身運動項目之一,打太極拳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高潮。
  • 打造「太極之家」,海瀾之家啟動超級文化品牌基建!
    受海瀾集團及董事長周建平先生隆重邀請,當代太極拳名家張東武領銜東武太極代表團登機向江蘇海瀾集團總部進發,承載著太極拳聯姻河南與江蘇兩地文旅融合發展的使命,雙方將攜手共同打造一場獨具太極文化元素和特色的體旅融合戰略合作大事件、大工程。
  • 太極之光,世界共享
    一代宗師陳王廷,或許從未想過數百年之後的今天,他在東溝之中冥思悟道、苦心修為的一招一式、一拳一腳,會超越種族、跨越國界,代表「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大夢想,成為照亮世界的中國文化之光。上圖:全城歡慶太極拳申遺成功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崇飛 攝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播撒太極種子,打造太極之城!太極拳「六進」讓焦作「接地氣」「有...
    播撒太極種子,打造太極之城!太極拳「六進」讓焦作「接地氣」「有人氣」!太極拳進鄉鎮,以行政村為立足點,建立太極拳教練員隊伍,太極拳社會體育指導員要達到1.5人/1000人;設立太極拳活動輔導站點,太極拳輔導站點達到3個/1000人,50%以上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要建有太極拳輔導站點。打造亮麗名片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將其對中國傳統哲學樸素深刻的理解融入拳法,蘊含了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亮眼獨特的存在。近年來新修的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建築,將太極符號與時尚現代的建築語言結合,與傳統民居融為一體,別有特色。 古村寧靜。此行嚮導陳亞軍,是陳氏家族第二十世後裔,也是太極拳大師陳小旺的入室弟子。他介紹,陳家溝歷史可上溯至明初。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令山西洪洞縣民眾向懷慶府(今焦作一帶)移民。
  • 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對於提升太極拳在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鞏固河南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發源地」,提升太極文化品牌價值有著重要作用,對於增加民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2006年,太極拳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太極拳啟動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申報工作參與單位,積極參與,主動作為,為項目的申報貢獻出綿薄之力。
  • 太極拳人物
    (《陳氏家譜》)」在這種心境下,他融諸家之長於一爐,集畢生之精力,創造了一套具有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新拳種。因這一新拳種依據太極陰陽之理,才有了陰陽、虛實、柔剛具備的拳理,每個招式均分陰陽(即虛、實、柔、剛);結合了經絡學說,具有了纏繞運轉的纏絲勁。更重要的由於採用了陰陽學說。因此,陳王廷將此拳定名為太極拳,成為馳名寰宇的太極拳開山鼻祖。
  • 文化太極 | 太極拳以拳悟道,悟了什麼?
    先賢有云:「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本有之靈而重修之,良有以也。」太極拳以文練通過導引通過修煉漸趨心性寧靜,不受名利的誘惑,使人生來具有的智慧得到充分的開發,因而成為有道之士。由此可見,只有神清氣朗的人方能具有靈性,才能有更深層次的感悟。這正是《大學》中「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的所謂"內明」。
  • 河北永年楊氏、武氏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河北日報記者劉劍英攝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趙明 河北日報記者劉劍英)從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非遺項目「中國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評審通過,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河北省永年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位列其中。
  • 河南溫縣,為什麼會誕生太極拳?
    不要小看陳家溝只是一個小村子,這裡太極拳文化,十分濃鬱。 濃鬱到什麼程度呢?舉兩個例子或許就明白了。 而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的,而太極的產生,與河洛文化,是分不開的!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與洛河,在這裡交互,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清濁分明、相互交融變化的漩渦。
  • 合發太極緣師門團聚 陳拳馬家軍納新傳承
    2020年10月4日,陳氏太極拳馬虹支系領軍人物、太極拳名家楊合發先生喜收新徒,合發太極緣師門團聚,陳拳馬家軍納新傳承,眾多武術界同仁及馬虹支系弟子傳人共兩百餘人見證儀式。(太極網 訊)太極拳薪火傳承代代有序,近年來,陳氏太極拳馬虹支系在眾多十二代優秀傳承人的引領下發展日益壯大,成為太極界極具代表性的團隊體系
  • 太極少林誰不知 雙拳聯手再起勢
    從2000年開始,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先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經過多年發展,這些世界遺產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藉助太極拳成功申遺的契機,未來,太極拳將迎來哪些新發展?又將為焦作、河南文旅產業帶來哪些新機遇?
  • 中國.磐石永年太極拳社招生簡章(2016)
    相傳太極拳始創於宋代,其創始人是湖北武當山張三丰真人。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了以張松溪為代表的南派和以王宗嶽為代表的北派。其中王宗嶽傳給了河南人蔣發,蔣發又傳給了河南人陳長興,陳長興再傳給河北人楊祿禪等。
  • 太極拳——最適合伴隨終身的健身運動
    太極拳不僅僅是一套拳,更是熔鑄文練的智慧拳文化拳,思想拳,美學拳,醫療拳與一體,體現了核心思維方式的拳種。讓我們共享太極文化,共享太極給我們帶來的健康體魄。每天,伴隨清晨第一縷陽光,一套動與靜、快與慢、陰與陽相結合的的太極拳,將開啟你美好的一天,讓你在大汗淋漓中體味太極的剛健柔美、包容睿智與含蓄飄逸,把你從煩憂的世界中拉回來,獨處一刻,同自己的內心靜靜交流。
  • 太極拳高、中、低三架的區別
    比賽也是一種表演,要將太極拳展示出來,且展示的漂亮就需要較大的展現空間,而這正是低架子可以提供的。因而作為練習的太極拳以中、高架為宜,而比賽以低架為宜。同一太極西安同一太極拳交流培訓中心是西安市教育部門批准的、「五證」齊全的太極拳專業培訓機構,是陝西省武術協會團體會員,被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授予「中國太極拳西安培訓基地」,被中國武術協會授予「中國武術段位制培訓考評機構」。名譽校長吳穎鋒畢業於西安交大,師承陳全忠大師,是陳式太極拳第12代代表性傳人。
  • 河南這座祠堂 有罕見的太極拳實戰秘籍 是全球太極拳習練者朝聖地
    河南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是聞名中外的太極拳發源地。自17世紀中葉,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陳家溝英才輩出、大師雲集,不僅成為當之無愧的武林聖地,還是一處生態休閒遊的理想之地,每年都吸引著眾多太極拳愛好者前來拜師學藝、參觀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