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2020-12-12 騰訊網

□郭海榮

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焦作溫縣陳家溝,這個豫北普通鄉村充滿了魅力。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將其對中國傳統哲學樸素深刻的理解融入拳法,蘊含了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亮眼獨特的存在。

2020年10月8日,在焦作舉行的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暨《世界太極拳藍皮書》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表示,太極拳和太極文化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契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精神層次的追求,「是黃河文化中重要的瑰寶,是黃河智慧的動態符號,是黃河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

中原「太極第一村」

陳家溝距鄭州有一個多小時車程,驅車來到這裡時,已是中午時分,恰逢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寒意逼人,空氣清冽。走進村內,一條由青石板鋪就的主路筆直寬闊,兩側綿延著仿傳統建築,房舍高低錯落,在薄薄雪霧中帶著幾分朦朧。

陳家溝人稱「太極第一村」。漫步村裡,隨處可見太極文化的影子。碑樓牌匾、門頭巷道、牆邊簷角,處處有太極的印跡。路邊商鋪,擺放著各式太極服飾和練功器械,餐館的名字含有太極,菜品名也透著太極的遐思。

村落中不時看到一間間武校,高大的門樓精氣十足。還有些低調的家庭武館,通常只在門前掛一塊匾額,深沉內斂。近年來新修的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建築,將太極符號與時尚現代的建築語言結合,與傳統民居融為一體,別有特色。

古村寧靜。此行嚮導陳亞軍,是陳氏家族第二十世後裔,也是太極拳大師陳小旺的入室弟子。他介紹,陳家溝歷史可上溯至明初。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令山西洪洞縣民眾向懷慶府(今焦作一帶)移民。陳氏先祖陳卜扶妻攜子行走在移民隊伍裡,最後落腳在溫縣常陽村。常陽村位於焦作市溫縣城東5公裡外的清風嶺上,南臨黃河,北靠太行,山水旖旎,那裡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常年水流不斷。陳卜性情忠厚,身懷家傳武功,與鄉鄰相處融洽,定居於此後,經多年勤懇勞作,家業興隆,人丁興旺。隨著陳氏家族不斷壯大,常陽村更名為陳家溝。此後數百年,雖歷經戰亂饑饉,村子還是靜靜庇護著鄉民,並孕育出太極拳這一精妙拳法。

來到陳家溝,要拜謁的地方是太極拳祖祠,它也是陳氏家族宗祠。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

太極拳祖祠佔地200餘畝,是傳統中式建築,紅的門窗廊柱,灰的房簷院牆,門口兩尊石獅威儀十足。

庭院深深。祖祠是三進院落,拳譜堂、祖師堂、揚德殿、耀武殿等建築坐落其間。走進院落,入目即是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銅像,拈鬚而立,神情肅穆,目光溫和堅毅。

拳譜堂門前立有兩塊石碑,分刻「武」「德」二字。「拳以德立,德為藝先」,這是太極拳最基礎的武術倫理觀念。進入第二進院子,其主殿是祖師堂,供奉著歷代太極拳名師牌位,彰顯太極拳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傳承,歷代宗師的傳奇故事,感染著這裡的參觀者。推開第三進院子的朱紅木門,迎面是深且長的甬道,上建三座石坊拳階坊,分別寫著「招熟」「懂勁」和「神明」,代表太極拳三個階段:招熟氣順,可謂入門;勁收自入,可堪行家;神明自得,功法大成。

陳家溝拳師收徒,須在祖祠裡進行。在傳統武術界,師徒關係是僅次於父子的親密關係,武術界將拜師視作極重要儀式。

以前拜師要求先有「引師」即推薦人,送拜師帖,師傅允許後,再根據門派幫規舉辦嚴格拜師儀式,由此可對習武者道德水準有嚴格考量。這樣形成的師承關係,是延續門派發展的重要途徑。現在儀式簡化,修習拳法也不再需要他人舉薦,但拜師基本路數沒有改變。師父先向先祖上香敬酒,稟明原委,師父師母坐在堂前,弟子們跪拜、上香、敬茶、交換拜師帖收徒帖等。一應事項完了,師徒二人心中都沉甸甸的,從此師徒如父子,彼此肩頭都多了責任和擔當。

太極祖林佔地20餘畝,蒼松翠柏,莊嚴肅穆。這裡有陳氏先祖陳卜墓,還有太極歷代名師陳王廷、陳長興、陳有本、陳發科等人的墳墓和碑記。祖林裡四季香火繚繞,人們懷念太極先祖,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認可與祝福,繼承他們的輝煌與榮光。

在陳家溝,上演過中國武術史上最有名的偷師故事——楊露禪偷師學拳。古村落至今保留著楊露禪學拳處。那裡原是清翰林待詔陳德瑚故居,為兩進院,前院大殿內有楊露禪學藝塑像。後院有西廂房三間和楊露禪住過的小瓦房兩間。院中間是開闊場院,院落內外有數株大樹。

楊露禪是清末直隸省廣平府(今河北邯鄲)人,十歲時來到陳德瑚家幫工。陳家院子依地勢而建,院牆建得高,能避開人們窺探,陳長興就借用陳德瑚家的院子教拳授藝。小幫工楊露禪伏在角落處偷師學藝,夜晚再找無人處練拳。陳長興發現後,認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傳授他太極拳法。楊露禪藝成後,將太極拳從小山村帶到外面的大世界。

源遠流長內家拳

有人說,陳家溝的歷史,就是中國太極拳半部發展史。在陳家溝,太極拳的每一步發展都清晰可見。

陳家溝陳氏家族一世祖陳卜精通陳家祖傳的一百單八勢通臂長拳,通臂長拳傳至第九世陳王廷時發揚光大。陳王廷幼時極聰慧,深得家傳武功精髓,又熟讀詩書,「文事武略,皆卓越於時」。據說,他年輕時面如重棗,蓄有美髯,走鏢時騎紅馬用大刀,為人有俠義之風,江湖同道稱其「二關公」。清順治年間,陳王廷曾入鄉學為武庠生,但始終未謀到一官半職。最後選擇歸隱故裡編拳傳世。明代軍事家戚繼光曾編寫《拳經》,該書對陳王廷影響很大,他在編拳時吸取了拳經32勢中的29勢。並大膽創新,博採眾家精華,結合太極陰陽之理,創造了一套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太極拳術,成為風靡後世的太極拳法。

陳家十四世陳長興,在太極拳發展史也寫下了濃重一筆。他將陳氏太極拳提煉歸納,由博返約,創造性發展了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炮捶),今人稱之為太極拳老架(大架)。陳氏太極拳一路動作簡單,全身動分靜合,行氣運功柔纏為主;太極拳二路動作複雜,急速緊湊,運功時以剛為主,套路中多躥奔蹦跳、騰挪閃展。據說,陳長興站樁時如腳下生根,無論別人怎麼推擠,樁步紋絲不動,時人稱他「牌位大王」。陳長興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多部武學著作,將太極拳從理論到實踐都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陳王廷之後的百餘年間,太極拳始終是陳氏家拳,不傳外姓,即使本姓也是傳男不傳女,這樣的封閉傳承制度制約了太極拳的推廣與發展。而陳長興眼界開闊,不墨守成規,在「陳家拳不外傳」的大背景下,摒棄門戶之見,將拳術傳授給河北人楊露禪。楊露禪藝成後在北京授徒,弟子多出自高門望第,令太極拳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大增。楊露禪坦承自家功夫來自陳家溝,但此時的陳氏太極拳仍囿於家族內部傳承,於是出現了「豫北陳家拳,冀南楊家傳」的情形。

與陳長興同輩分的陳有本,在原有套路基礎上,捨棄高難度套路和發勁動作,注重實戰技擊,動作簡潔凝練,發力剛勁,逐漸發展成太極拳的小架套路,成為陳氏太極拳重要一支。陳有本一生習拳不輟,門下弟子眾多,相傳80歲時還能力鬥瘋牛。

陳家十六世子弟陳鑫是近代有名的太極拳理論家,他自幼隨父習武,學有所成。作為光緒年間貢生,陳鑫兼具武人和讀書人身份。他未走科舉入仕之路,選擇了回鄉教書,整理陳氏太極拳拳理,先後撰寫了多部武學著作。《陳氏太極拳圖說》耗時十二載成書,在拳理闡釋上顯微闡幽,細膩透徹,以易理說拳理,取經絡而通變,理法體用兼備,成為闡釋陳氏太極拳拳理的經典之作。

太極風吹俠客夢

幾乎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俠客夢。從《史記》中的秦漢遊俠到清末民初的諸多義士,再到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俠客夢持久浩大地存在於國人心中。千百年來民間好武之風不絕,眾多拳術技法不斷湧現,太極拳也在俠客夢中被不斷描摹。陳家溝,成為太極拳習練者心中的習武聖地。

因為太極拳的影響,早在1981年,陳家溝就接待了首批日本訪客,此後每年都有大量國內外太極拳習練者前來學訪。陳家溝村民都見過大世面,面對各種膚色的外來學拳者,他們都神情淡定,言談自如。

陳家溝有民謠:「上至哼哼,下至能能,大人小孩,都會撲騰。」說的是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人人多少都會比畫幾招。村民們說:「喝了陳溝水,都會蹺蹺腿。」村頭巷尾,到處可見習練者身影,連遊客也忍不住模仿個三招兩式。

目前,陳家溝武校拳館大小有30多家,人多時幾乎所有學校都能滿員,今年因疫情影響,情況特殊,學員少了很多,但拳師和學員們練拳勁頭不減,老拳師拳拳帶風,步步生威,再加上太極拳特有的輕盈飄逸,引來眾人喝彩。

來陳家溝習武者多是青少年,他們中很多人是看了武俠小說或電影,懷揣俠客夢而來,練著練著,俠客夢醒了,練武勁頭卻還足足的,年深日久,功夫上身,在國內甚至國外表演拳法或傳授拳藝,日子過得都不錯。

太極拳在修習中重視武術禮儀和武德培養,練拳先練心,要「信」且「執事敬」,要求的是將德儀融入到練拳腳和日常生活中,內化成個體精神的一部分,它要求人的修養先達到一定境界,才能「未打拳時,心平氣和,渾然一太極氣象;將打拳時,神恬氣靜至手足動時,方能躁釋矜平,還我太極拳中自然之天機,而從容中禮」,在太極拳上有所成就。在陳家溝行走,看到人群中有人神態疏朗大方,氣度平淡衝和,不用多問,必是太極拳練家子。

太極拳內蘊立身處世的哲學,強調處事外圓內方有寬容心,這是習練者對自己人格的自覺要求。在影視劇中,太極拳高手幾乎都是正面人物,或許與此有關。

小村走向大世界

民國時期,匪患猖獗,民眾為求自保,爭相學拳,陳氏太極拳逐漸走出陳家溝。陳照丕是這一時期對外傳播太極拳的重要拳師之一。民國初年,他在陝甘冀和直隸等地傳拳。1928年受邀去北京傳拳,他在北京宣武門立擂挑戰,17天未遇敵手,隨後被多家武術機構聘用教拳,成為最早在北京傳授陳氏太極拳的拳師之一。

1930年他受邀赴南京傳拳,臨行前邀堂叔陳發科到北京接替自己。陳發科在北京多年,廣收眾徒。同一時期,陳子明前往上海,也開始教拳之路。

經多位拳師努力,流傳在陳家溝一隅之地、一姓之內的陳氏太極拳,在這一時期流布全國。

1978年,鄧小平為日本友人寫下「太極拳好」四個大字,將太極拳介紹給世界。20世紀80年代以後,陳家溝開始迎接來自海內外的參觀學習者。與此同時,太極拳師走出國門,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授業傳拳,僅陳家溝一地,就有拳師百餘人出國教拳。武俠小說、影視劇等掀起的一次次武術熱潮,更讓陳家溝名聲大噪。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行雲流水的太極拳表演更是驚豔世界。

改革開放40多年間,隨著太極拳的不斷發展,陳家溝也呈現出新樣貌。近年來,陳家溝先後入選國家首批特色小鎮、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最美文化傳承村等數十項榮譽。2007年,溫縣被中國武術協會認定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2020年,陳家溝入選「2020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中國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2020年中國體育旅遊精品項目」等。

陳家溝,這個在中原文化滋養下、在黃河文明潤澤中成長起來的古村落,正懷揣太極拳這個名片,不斷叩響世界的大門。

相關焦點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焦作溫縣陳家溝,這個豫北普通鄉村充滿了魅力。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將其對中國傳統哲學樸素深刻的理解融入拳法,蘊含了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亮眼獨特的存在。
  • 第五屆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國際交流大賽盛大開幕
    8月2日,為弘揚太極文化,推動各地太極拳組織及太極拳愛好者之間的學習交流,以武會友,和諧進步,促進太極拳事業的發展誠邀世界各地太極拳愛好者、傳承人以及各界人士蒞臨溫縣,走進陳家溝,參與本次大賽的各項活動,親身感受溫縣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陳家溝和太極拳的獨特魅力,感受「世界太極拳城」的嶄新風貌,並預祝本次大賽圓滿成功。
  • (大「像」中原)太極之鄉——河南陳家溝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成為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該遺產項目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形成以來,世代傳承,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 在傳承太極拳數百年的陳家溝,隨處可見習練太極拳的人,村民中更是不乏身手不凡的拳師,在這個3000多人的村莊裡,有3個太極拳學校、40多個家庭拳館,每年從世界各地趕來拜師學藝的太極拳愛好者絡繹不絕。
  • 陳家溝在全國已布局4000餘家拳館
    今年,陳家溝國際太極拳交流中心的精彩賽事不斷,千名高手角逐的「王廷杯」公開賽剛落幕,百支代表隊爭霸的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又登場;溫縣趙堡鎮陳家溝村,武校和家庭武館裡,頗具氣勢的習拳隊伍和國內國外的眾多學員拳姿行雲流水……不負「朝陽產業」美譽,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產業現已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
  • 《中國文化報》盛讚陳家溝:一個小村的太極全球傳奇
    太極拳改變了陳家溝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陳家溝村被中國武術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和「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現在從上到下都在提倡傳承保護太極拳,既有政府的支持,鄉親們的熱情也很高。
  • 陳家溝太極小鎮項目啟動 預計投資30億元
    千年古村新氣象,太極小鎮大乾坤。6月29日上午,由溫縣人民政府與中原豫資控股集團合力打造的國際性太極文化綜合體項目——陳家溝太極小鎮奠基儀式在太極拳發源地溫縣陳家溝舉行。據介紹,該項目規劃佔地面積約500畝,預計投資30億元,依託太極IP為內核,以「太極+」為發展主線,打造建設集「文化體驗、休閒度假、商旅培訓、康體養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性太極文化綜合體。
  • 河南將高標準打造太極拳文化全新IP,讓共享太極成為新時尚
    記者從12月18日召開的河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太極拳申遺成功後,河南將著力在發展中高標準打造太極拳文化全新IP,通過發展「太極拳+」模式,傾力發展太極拳產業。發布會上,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賀振華表示,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河南又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對於推動河南「中原功夫文化」等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 陳家溝:以拳會友展太極風採
    2日至5日,2020第五屆中國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國際交流大賽在陳家溝景區舉行。來自山東、山西、福建、廣東等地的300餘名太極拳愛好者相聚太極聖地,以武會友,各顯身手。本屆大賽由溫縣陳家溝景區管理局、陳家溝村民委員會、陳家溝家族理事會、陳家溝太極拳學校、世界太極拳聯誼會主辦,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協會承辦,內容豐富,活動期間先後舉辦了太極拳傳統項目比賽、名家表演、太極交流發展論壇以及尋根問祖活動等。
  • 河南陳家溝,太極拳的發源地,帶你了解太極文化
    提到河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河南在我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有著主宰地位,自然而然就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太極拳就是在河南發源的,太極拳名揚天下。這麼多人都在打太極拳,可是真正了解太極文化的卻沒有幾個,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太極拳真正發源地是陳家溝。陳家溝位於河南焦作溫縣,據說在400多年前,這裡還不是陳家溝,有一個姓陳的人遷徙這裡,在這裡繁衍後代,由於陳氏人丁興旺,後改名陳家溝。當初的太極拳也只是為了自己強身健體,也許創造這套拳的陳氏先祖可能自己也沒想到,有一天這套拳會名揚天下。
  • 陳氏太極拳文化挖掘與傳承
    同時太極拳也有一定的歷史文化來源。太極拳的歷史的來源河洛文化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長河。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漢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母親河」。洛河,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顯赫的地位。首先,是「河圖洛書」,河洛匯流,是一種自然現象。
  • 文明之風滿小鎮 太極聖地煥新機
    映象網記者走進了焦作這座因文明創建而更加耀眼的城市,也開始了一場關於太極文明的探源之訪。當記者踏於陳家溝這座具有百年悠久歷史的小鎮,小鎮居民以弘揚太極精神傳承非遺文化為己任的歷史擔當,讓隨行的人都為之讚嘆。據了解,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位於溫縣趙堡鎮西南的清風嶺上,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與伏羲畫卦臺、河洛匯流處隔河相望。
  • 話說太極拳(7)|楊露禪真的來陳家溝偷拳了???(連載)
    於是,陳德瑚就說:「露禪啊,一晃兒的時間,你離開家也一二十年啦,太極拳學得也差不多啦,回家去看看,開個拳館,靠教拳傳藝可以安身立命。陳家大門永遠對你敞開,隨時歡迎你回來。」楊露禪感激萬分,向陳德瑚拜了再拜,感謝陳德瑚收養教育之恩,說自己一定會回來看望義父的。  楊露禪出了陳家溝,感覺就像掙脫了藩籬一樣,一下子輕鬆許多,直奔老家直隸廣平府城外的閆門寨村。
  • 若問太極古今事 請君且看陳家溝
    17日晚,焦作溫縣陳家溝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河南商報記者宋亞猛/攝河南商報記者王苗苗洛水清,黃河濁,一清一濁兩股水交匯、融合,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極陰陽圖」,而距離這裡幾公裡的清風嶺上,就是太極拳習練者嚮往的地方,一個叫做陳家溝的小村子。數百年來,這裡大師雲集、英才輩出。
  • 中國武術史上有名的「偷師」,就發生在河南,中原「太極第一村」
    直到2020年末,直到中國「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我才知道原來當年的《太極宗師》是有一段真實的歷史背景,吳京主演的楊昱乾並非虛構人物,具有傳奇色彩的「陳家堡」也非是編劇構造。楊昱乾的原型就是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陳家堡」就今河南焦作陳家溝,楊露禪看拳偷學的地方就是在這裡發生的。
  • 探秘陳家溝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  僅限交流學習原本每年的馬拉松保留曲目---鄭開馬拉松,今年讓位於太極跑教練的成長計劃,順道探秘太極拳發祥地的中原溫縣陳家溝之計劃亦隨之延後。八個立面分別刻錄著陳王廷的《陳式太極拳拳經總歌》、陳長興的《太極拳十大要論》和《太極拳用武要言》、陳鑫的《太極拳纏絲精論》和《太極拳經譜》、陳清平的《太極拳正宗論五字妙訣》等太極拳秘籍,都是太極拳理論精髓。
  • 花土溝到陳家溝:青海石油人的太極傳承「路」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西寧6月10日電 題:花土溝到陳家溝:青海石油人的太極傳承「路」作者 孫睿「我們在花土溝從最開始的孤獨、寂寞、厭煩慢慢轉變成了接受,對工作也談不上喜歡但至少能兢兢業業去完成。學了太極拳以後心態更加平和了,作為陳氏傳人,我覺得有義務和責任把太極拳給傳承下去。」
  • 溝通世界,世界的拳!美麗陳家溝!中國太極拳的故鄉!
    溝通世界,世界的拳!美麗陳家溝!中國太極拳的故鄉!試問這裡拳風風濃濃幾許?「上至哼哼(指老年人),下至能能(指小孩子)」「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有勇氣就能創造奇蹟。如今,太極拳藉助「一賽一節」的東風,漂洋過海,成為席捲4億人的天下第一全民健身運動。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裡是世界太極拳友的心靈故鄉。
  • 太極傳承譜新篇——太極拳大師陳俊凌於陳家溝喜收新徒
    太極拳愛好者劉桂忠通過傳統的拜師儀式正式拜入太極拳大師陳俊凌門下,將肩負起弘揚傳承太極拳之責任擔當。陳俊凌系陳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幼承家學,跟隨陳克忠大師習練太極拳小架,是陳式太極拳小架主要代表人物,多年來為太極拳的推廣普及作出了積極貢獻。
  • 河南陳家溝因太極聞名世界,這座祖祠有太極的歷史,讓靈魂歸依
    武俠熱從港澳傳入內地,真正的太極發源地是河南省溫縣境內的陳家溝, 陳家溝,因明朝洪武年間陳家祖陳卜定居而得名,至今已有800年的歷史, 陳卜第九代孫陳王廷根據祖傳拳術,根據博採眾家之長,創造太極拳,傳承於溝中,至今400年有餘,現在的陳家溝,拳館林立,祖祠高聳,可以說村裡三歲以上的人練習太極拳, 教拳的老師和家庭武校比都是慕名來學拳的人數不勝數, 其中有些外國人是金髮碧眼
  • 「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被譽為「中國太極第一村」的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聞名中外的太極拳就誕生於此。 數百年來,陳家溝大師雲集、英才輩出,厚重的太極拳文化,讓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