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陳家溝因太極聞名世界,這座祖祠有太極的歷史,讓靈魂歸依

2020-12-09 張三家小常事

1972年,導演安東尼奧尼在紀錄片《中國》中這樣解釋太極拳:這是鍛鍊,也是舞蹈和儀式, 訓練四肢,提高精神, 他們有節奏的運動似乎遵循著無聲的音樂,關於太極拳,他說只有一部分是對的, 1954年初,澳門發生了太極派和白鶴派的實戰,僅3分鐘就被宣布為「擅自、不和、不負責任」,但成為人們的飯後閒談,在中國引起了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武俠熱潮, 其中,有觀眾靈感寫了第一本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 這個人被稱為梁羽生, 另一個吃瓜的人也放出靈光,寫了《本劍恩仇錄》, 這個人的筆叫金庸。

武俠熱從港澳傳入內地,真正的太極發源地是河南省溫縣境內的陳家溝, 陳家溝,因明朝洪武年間陳家祖陳卜定居而得名,至今已有800年的歷史, 陳卜第九代孫陳王廷根據祖傳拳術,根據博採眾家之長,創造太極拳,傳承於溝中,至今400年有餘,現在的陳家溝,拳館林立,祖祠高聳,可以說村裡三歲以上的人練習太極拳, 教拳的老師和家庭武校比都是慕名來學拳的人數不勝數, 其中有些外國人是金髮碧眼。

為了弘揚太極文化,明確太極名士,陳家溝在陳氏子孫建設太極拳歷代宗師紀念館的基礎上,建設了太極拳祖祠, 祖祠佔地200多畝,主體蓋青磚紅門,古樸大方,分為三個院子,包括拳譜堂、祖師堂、揚德殿、耀武殿、祖林、太極陰陽石等,歷代宗師的傳說在遊客遊走期間可以俯瞰眼底,走進第一個花園,第一個映入眼帘的是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的銅像, 銅像是2000公裡的照片? ? 中鑄造的,高6米, 陳王廷長發飄揚,仙風道骨,衣領看起來被風吹走了,很有名家的風格。

正殿拳譜堂陳列著陳式太極拳理論精要碑, 這幅壁畫是太極演武圖, 即使是靜態的畫面,也明確了太極拳的一手一手柔軟,像雲的流動一樣,連綿不斷,沿著筆直的石板路往裡走,路兩邊草木叢生,綠樹被遮住的是第二院子正殿的始祖堂, 祖師堂是太極拳祖祠的主要建築,殿內供奉著太極拳始祖陳王廷和歷代太極拳大師的牌位,中間供奉著陳家溝陳某祖先陳卜的金像, 兩邊的「重德」、「尚武」的額頭也顯示了太極拳的理念。

通過朱紅色的木門進入祖祠的第三住院, 這個花園比前面兩個大,不遠的仿造建築是中國太極拳博物館, 博物館2009年對外開放,總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坐南北,呈八角形,意味著太極衍生八卦,去博物館的甬道上建有三個石坊,叫拳段坊, 三個石坊分別寫著「招熟」「智力」「神明」,代表著學習太極拳技能的不二法門, 第一階段是「招熟」,象徵著門剛打開,剛入門, 第二階段的「通俗易懂」是門全開,已經是專家了, 第三階段的「神明」,門洞打開,形狀與靦腆結合,逐漸練習到奧妙之處,太極拳博物館位於八角高地上,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主題博物館,上下分五層,全面展示了太極拳拳史、拳理、拳法, 博物館前的陳王廷像和練習劍的紅衣女性很有趣,似乎是百年前的古人指導今天的人修身的練習。

400年來,陳家溝陳氏族和各地太極拳愛好者不斷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已發展成陳、楊、吳、孫、和等多種流派,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傳播,練習者達3億人,目前人們最喜歡的健身運動項目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入第一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2007年,溫縣正式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

對陳家溝來說,能發揚太極拳,傳達給海外,一定是非常榮幸的, 晚年閒居的陳王廷可能也沒想到自己空閒時創造的拳法,現在有這麼大的魔力,學會了讓世界各地的人修身養性。

看了小編的這篇文章,是不是心動了呢?你對此有什麼想法?

相關焦點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2020年10月8日,在河南焦作舉行的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暨《世界太極拳藍皮書》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表示,太極拳和太極文化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契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精神層次的追求,「是黃河文化中重要的瑰寶,是黃河智慧的動態符號,是黃河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
  • 河南這座祠堂 有罕見的太極拳實戰秘籍 是全球太極拳習練者朝聖地
    河南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是聞名中外的太極拳發源地。自17世紀中葉,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陳家溝英才輩出、大師雲集,不僅成為當之無愧的武林聖地,還是一處生態休閒遊的理想之地,每年都吸引著眾多太極拳愛好者前來拜師學藝、參觀旅遊。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祖祠是三進院落,拳譜堂、祖師堂、揚德殿、耀武殿等建築坐落其間。走進院落,入目即是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銅像,拈鬚而立,神情肅穆,目光溫和堅毅。 拳譜堂門前立有兩塊石碑,分刻「武」「德」二字。「拳以德立,德為藝先」,這是太極拳最基礎的武術倫理觀念。
  • 陳家溝:以拳會友展太極風採
    2日至5日,2020第五屆中國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國際交流大賽在陳家溝景區舉行。來自山東、山西、福建、廣東等地的300餘名太極拳愛好者相聚太極聖地,以武會友,各顯身手。本屆大賽由溫縣陳家溝景區管理局、陳家溝村民委員會、陳家溝家族理事會、陳家溝太極拳學校、世界太極拳聯誼會主辦,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協會承辦,內容豐富,活動期間先後舉辦了太極拳傳統項目比賽、名家表演、太極交流發展論壇以及尋根問祖活動等。
  • 文明之風滿小鎮 太極聖地煥新機
    映象網記者走進了焦作這座因文明創建而更加耀眼的城市,也開始了一場關於太極文明的探源之訪。當記者踏於陳家溝這座具有百年悠久歷史的小鎮,小鎮居民以弘揚太極精神傳承非遺文化為己任的歷史擔當,讓隨行的人都為之讚嘆。據了解,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位於溫縣趙堡鎮西南的清風嶺上,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與伏羲畫卦臺、河洛匯流處隔河相望。
  • 「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被譽為「中國太極第一村」的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聞名中外的太極拳就誕生於此。而在陳氏太極拳基礎上發展出的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現已傳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達到4億,陳家溝也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太極第一村」。
  •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太極小鎮快速崛起!
    一個小村,牽動世界150多個國家3億人的心,每年都有超過300萬人次到這裡尋訪、探秘;一個小村,是邁開世界「武」步的核心,引燃國內外600多個城市1000多萬人參演的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點亮「一帶一路」的風景;一個小村,全村
  • 河南陳家溝,太極拳的發源地,帶你了解太極文化
    提到河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河南在我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有著主宰地位,自然而然就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太極拳就是在河南發源的,太極拳名揚天下。現在很多公園裡到處都能看到打太極拳的人,不光有老年人打太極拳,就連很多年輕人也都開始學習太極拳。這麼多人都在打太極拳,可是真正了解太極文化的卻沒有幾個,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太極拳真正發源地是陳家溝。
  • 《河南日報》聚「焦」!「太極第一村」顯魅力,古村落走向大世界!
    來到陳家溝,要拜謁的地方是太極拳祖祠,它也是陳氏家族宗祠。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太極拳祖祠佔地200餘畝,是傳統中式建築,紅的門窗廊柱,灰的房簷院牆,門口兩尊石獅威儀十足。庭院深深。祖祠是三進院落,拳譜堂、祖師堂、揚德殿、耀武殿等建築坐落其間。
  • 河南將高標準打造太極拳文化全新IP,讓共享太極成為新時尚
    記者從12月18日召開的河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太極拳申遺成功後,河南將著力在發展中高標準打造太極拳文化全新IP,通過發展「太極拳+」模式,傾力發展太極拳產業。發布會上,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賀振華表示,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河南又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對於推動河南「中原功夫文化」等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文化報》盛讚陳家溝:一個小村的太極全球傳奇
    陳家溝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陳照森說。走進如今的陳家溝村,蜿蜒的石板小路曲徑通幽,沿街的房舍故居古色古香,大大小小武校散落村中,街道兩旁有許多與太極文化相關的小店……與村民攀談,他們言語中透露著身為陳家溝人的自豪。「是太極拳讓我們這個小村子聞名世界,我們陳家溝不再固步自封,我們在發展,在進步。」陳照森非常自豪。
  • 陳家溝微博有意思:竟稱新垣結衣是河南的,卻言馬保國是山寨太極
    原來,其微博後,轉載了一條這樣的內容,其才得出的這一結論:「今天cntv給我們上了一課,原來琉球主權不是日本的,這麼說新垣結衣不是日本人。據查,新垣是中國傳統姓氏,戰國時有魏國將軍新垣衍,西漢時有著名方士新垣平。可見,新垣結衣是正宗中國人,複姓新垣,名結衣,祖籍河南。讓我們大聲吶喊:收復琉球,還我結衣!」。
  • 第五屆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國際交流大賽盛大開幕
    本次大賽由陳家溝景區管理局、陳家溝村民委員會、陳家溝陳氏家族理事會、陳家溝太極拳學校、世界太極拳聯誼會主辦,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300餘名太極拳愛好者相聚太極拳發源地共襄盛會。誠邀世界各地太極拳愛好者、傳承人以及各界人士蒞臨溫縣,走進陳家溝,參與本次大賽的各項活動,親身感受溫縣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陳家溝和太極拳的獨特魅力,感受「世界太極拳城」的嶄新風貌,並預祝本次大賽圓滿成功。
  • (大「像」中原)太極之鄉——河南陳家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該遺產項目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形成以來,世代傳承,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 在傳承太極拳數百年的陳家溝,隨處可見習練太極拳的人,村民中更是不乏身手不凡的拳師,在這個3000多人的村莊裡,有3個太極拳學校、40多個家庭拳館,每年從世界各地趕來拜師學藝的太極拳愛好者絡繹不絕。
  • 若問太極古今事 請君且看陳家溝
    17日晚,焦作溫縣陳家溝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河南商報記者宋亞猛/攝河南商報記者王苗苗洛水清,黃河濁,一清一濁兩股水交匯、融合,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極陰陽圖」,而距離這裡幾公裡的清風嶺上,就是太極拳習練者嚮往的地方,一個叫做陳家溝的小村子。數百年來,這裡大師雲集、英才輩出。
  • 話說太極拳(7)|楊露禪真的來陳家溝偷拳了???(連載)
    一天,楊露禪經過永年城西街太和堂藥店時,碰巧有地痞無賴去太和堂尋釁,因該藥店系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陳氏所開,買賣興隆、資本充實,這些人想要敲詐外鄉人,結果被藥店夥計很輕鬆地收拾了。  楊露禪是尚武之人,很注意這場格鬥,見藥店夥計們拳路新穎,輕靈玄妙,技擊中顯出很大優越性,於是決心到太和堂拜師學藝。  楊露禪初在太和堂藥店做工,敏捷勤快,很得到太和堂掌柜王昶的賞識。
  • 太極功夫從陳家溝走向世界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這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又一次突破,是中國文化的又一個世界紀錄,這也是太極拳走向世界的又一個標誌!17日晚,太極聖地陳家溝隆重舉行了「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慶祝活動,來自焦作內外的千餘名幹部群眾、重要嘉賓、太極拳愛好者一同分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 讓太極走向世界,讓世界共享太極!來看申遺成功背後的焦作力量……
    下一步如何履約,如何推動太極拳更好地走近大眾、走向世界?就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這場新聞發布會給出了答案。發源於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誌,是東方文化精髓的蘊集,更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申遺成功,讓我們看到了焦作力量、焦作擔當。
  • 河南溫縣,為什麼會誕生太極拳?
    在河南省焦作市下面,有一個很普通的縣,叫做溫縣。 之所以說它普通,是因為就表面來看,它與河南境內大多數縣,沒有太大的差別。 它南濱黃河,北依太行,與豫北平原的縣域,基本毫無二致。
  •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 陳家溝邀您體驗功夫之旅
    祭祖太極拳大型全球祭祖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太極拳愛好者將在溫縣陳家溝祭奠太極拳始祖陳王廷。時間:10月3日地點:陳家溝景區太極拳祖祠收徒1.太極拳拳師收徒活動,在溫縣陳家溝,雙節期間您可以看到傳統的拜師收徒儀式,感受中華文化傳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