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土溝到陳家溝:青海石油人的太極傳承「路」

2020-12-09 中國新聞網

圖為康紅濱打太極拳。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西寧6月10日電 題:花土溝到陳家溝:青海石油人的太極傳承「路」

作者 孫睿

「我們在花土溝從最開始的孤獨、寂寞、厭煩慢慢轉變成了接受,對工作也談不上喜歡但至少能兢兢業業去完成。學了太極拳以後心態更加平和了,作為陳氏傳人,我覺得有義務和責任把太極拳給傳承下去。」青海石油人康紅濱對中新網記者說。

今年44歲的康紅濱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採油三廠的一名安全監督員,他既是「石油人」也是太極傳人。

圖為康紅濱在戈壁灘上打太極拳。受訪者供圖

「2008年,我觀看了春晚節目《行雲流水》後,被這項剛柔並濟的運動深深吸引。後來在青海油田生活基地——敦煌七裡鎮和其他的太極拳愛好者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太極文化,便打聽到了河南焦作威縣陳家溝,前去太極拳的發源地系統學習。」康紅濱說。

2013年8月,康紅濱利用輪休的時間攜妻帶子前往2660公裡之外的陳家溝。「其實在我沒去過陳家溝,沒親眼見到真正的太極拳之前,有些人還真挺唬人的,我曾一度對那些人產生過盲目地崇拜,也想過隨便拜一個師傅,又怕人家不答應碰一鼻子灰自討沒趣,否則我還真不可能有陳家溝之旅。」康紅濱回憶。

就這樣,康紅濱在陳家溝待了一個月,初步認識了陳家太極拳。2014年6月輪休時,他便迫不急待的又趕到陳家溝,這一年收穫頗豐,康紅濱跪拜於陳氏十九世陳小星為師,成為第二十世正宗陳氏太極拳入門弟子。

「從進了陳家溝,開始系統的學習正宗太極拳,讓我有了一種涅槃重生的感覺,每日的太極樁功、盤架、調架、正架,雖然累的精疲力盡,但也堅持了下來。」康紅濱。

圖為工作中的康紅濱兢兢業業。受訪者供圖

在興趣的驅動下康紅濱很快就習得了不少招式和拳法。2014年拜師不久後,康師傅就參加了第二屆「中國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國際交流大賽」,與來自13個國家的2000多人同臺競技,並取得了傳圖片統老架銀獎、單刀金獎。2019年他還代表青海油田參加了由體育總局主辦的全國太極拳比賽,獲得了兩個銀獎。

今年年初,康紅濱還收到了英國普雷斯頓市孔子學院的邀請,希望他在該市文化交流藝術節上做出表演,但受新冠疫情影響被取消了。如今,康紅濱的太極精神也在石油基地得以傳承,青海油田的老年大學還口頭聘請他為校外輔導員,指導太極拳課程。

「康師傅的拳很正宗也很規範,每次他回敦煌基地,我都會找他一起打,現在都成良師益友了。」康紅濱的拳友張啟英說。

對於康紅濱來說,學習了太極拳之後,領悟太極所傳遞的精神也帶給了他由內而外的轉變。

「原來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者壓力很大的時候,釋放不了就回去喝酒,自從練了太極拳以後這種現象就沒有了。每天晚上吃完飯出來找個僻靜的地方練幾套拳,心裡就釋懷了,心情順了工作幹起來也就順了。」康紅濱說,此外,他也想把太極拳給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來受益。(完)

相關焦點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黃河岸邊練太極 徐宏星 攝中原「太極第一村」陳家溝距鄭州有一個多小時車程,驅車來到這裡時,已是中午時分,恰逢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寒意逼人,空氣清冽。並大膽創新,博採眾家精華,結合太極陰陽之理,創造了一套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太極拳術,成為風靡後世的太極拳法。陳家十四世陳長興,在太極拳發展史也寫下了濃重一筆。他將陳氏太極拳提煉歸納,由博返約,創造性發展了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炮捶),今人稱之為太極拳老架(大架)。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中原「太極第一村」 陳家溝距鄭州有一個多小時車程,驅車來到這裡時,已是中午時分,恰逢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寒意逼人,空氣清冽。走進村內,一條由青石板鋪就的主路筆直寬闊,兩側綿延著仿傳統建築,房舍高低錯落,在薄薄雪霧中帶著幾分朦朧。 陳家溝人稱「太極第一村」。
  • (大「像」中原)太極之鄉——河南陳家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該遺產項目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形成以來,世代傳承,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 在傳承太極拳數百年的陳家溝,隨處可見習練太極拳的人,村民中更是不乏身手不凡的拳師,在這個3000多人的村莊裡,有3個太極拳學校、40多個家庭拳館,每年從世界各地趕來拜師學藝的太極拳愛好者絡繹不絕。
  • 第五屆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國際交流大賽盛大開幕
    誠邀世界各地太極拳愛好者、傳承人以及各界人士蒞臨溫縣,走進陳家溝,參與本次大賽的各項活動,親身感受溫縣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陳家溝和太極拳的獨特魅力,感受「世界太極拳城」的嶄新風貌,並預祝本次大賽圓滿成功。
  • 河南陳家溝因太極聞名世界,這座祖祠有太極的歷史,讓靈魂歸依
    武俠熱從港澳傳入內地,真正的太極發源地是河南省溫縣境內的陳家溝, 陳家溝,因明朝洪武年間陳家祖陳卜定居而得名,至今已有800年的歷史, 陳卜第九代孫陳王廷根據祖傳拳術,根據博採眾家之長,創造太極拳,傳承於溝中,至今400年有餘,現在的陳家溝,拳館林立,祖祠高聳,可以說村裡三歲以上的人練習太極拳, 教拳的老師和家庭武校比都是慕名來學拳的人數不勝數, 其中有些外國人是金髮碧眼
  • 若問太極古今事 請君且看陳家溝
    數百年來,這裡記錄了一個又一個關於太極拳的故事……尋源曾經的謀生技能走鏢時的保命手段陳家溝原名常陽村,位於黃河北岸、河南溫縣縣城東5公裡的清風嶺上。明洪武年間,因陳家溝陳氏始祖從山西移民到此繁衍生息,加之村中有三條深溝,遂改名陳家溝。後因匪盜出沒,村裡成立了武學社,陳家溝人開始習練家傳長拳,漸漸習武成風。
  • 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陳家溝舉行
    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陳家溝舉行 2020-12-20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文化報》盛讚陳家溝:一個小村的太極全球傳奇
    陳家溝人以拳會友、以拳為媒,把「太極拳」打進了生活,打開了一條走向小康生活的康莊大道。新思想引領小康路「以前陳家溝人雖練拳,但僅僅是為了個人強身健體。祖輩的規矩不允許我們去教拳掙錢,認為那是賣藝,自降身份。所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種地為生,收入單一,生活也緊巴巴的。」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照森卻破了這個規矩。
  • 陳家溝:以拳會友展太極風採
    2日至5日,2020第五屆中國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國際交流大賽在陳家溝景區舉行。來自山東、山西、福建、廣東等地的300餘名太極拳愛好者相聚太極聖地,以武會友,各顯身手。本屆大賽由溫縣陳家溝景區管理局、陳家溝村民委員會、陳家溝家族理事會、陳家溝太極拳學校、世界太極拳聯誼會主辦,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協會承辦,內容豐富,活動期間先後舉辦了太極拳傳統項目比賽、名家表演、太極交流發展論壇以及尋根問祖活動等。
  • 陳家溝太極小鎮項目啟動 預計投資30億元
    千年古村新氣象,太極小鎮大乾坤。6月29日上午,由溫縣人民政府與中原豫資控股集團合力打造的國際性太極文化綜合體項目——陳家溝太極小鎮奠基儀式在太極拳發源地溫縣陳家溝舉行。據介紹,該項目規劃佔地面積約500畝,預計投資30億元,依託太極IP為內核,以「太極+」為發展主線,打造建設集「文化體驗、休閒度假、商旅培訓、康體養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性太極文化綜合體。
  • 太極傳承譜新篇——太極拳大師陳俊凌於陳家溝喜收新徒
    10月4日,太極拳大師陳俊凌收徒儀式在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舉行太極拳愛好者劉桂忠通過傳統的拜師儀式正式拜入太極拳大師陳俊凌門下,將肩負起弘揚傳承太極拳之責任擔當。陳俊凌系陳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幼承家學,跟隨陳克忠大師習練太極拳小架,是陳式太極拳小架主要代表人物,多年來為太極拳的推廣普及作出了積極貢獻。
  • 現場直擊「富光杯」第七屆中國陳家溝太極功夫精英賽開幕式
    內容涵蓋武術競賽、名家講堂、祭祖大典、段位考評、拜師傳承等專題活動。陳正雷太極年會現已成為享譽業屆的高規格品牌文化盛會,太極宗師陳正雷攜手30餘名傑出導師,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廣大拳友交流互動,其規模之大、人數之眾再創新高。
  • 太極拳並非陳家溝,武當青城也沒有太極拳,真正的太極產生曝光
    太極拳可謂是火遍全球,但背後的故事卻是少有人知。首先我們要知道太極拳本身是非常厲害和深奧的一門功夫,但為聲命現在的太極拳確如此不堪一擊呢。這就要和太極拳的產生和發展講起了。首先我們要說的是,太極拳並非陳家溝。武當青城之前也沒有太極拳,那麼太極拳是從哪裡來的呢。這要從楊露禪,前輩說起了。
  • 話說太極拳(7)|楊露禪真的來陳家溝偷拳了???(連載)
    一天,楊露禪經過永年城西街太和堂藥店時,碰巧有地痞無賴去太和堂尋釁,因該藥店系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陳氏所開,買賣興隆、資本充實,這些人想要敲詐外鄉人,結果被藥店夥計很輕鬆地收拾了。  楊露禪是尚武之人,很注意這場格鬥,見藥店夥計們拳路新穎,輕靈玄妙,技擊中顯出很大優越性,於是決心到太和堂拜師學藝。  楊露禪初在太和堂藥店做工,敏捷勤快,很得到太和堂掌柜王昶的賞識。
  • 走出陳家溝:百名拳師全國開館,全球200站點免費培訓
    12月19日晚,「共享太極·共享健康」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前,陳家溝在四處安排了眾多統一服裝的安保力量。在家門口見到這麼多「專業人員」,一名身著厚棉睡衣的大娘,扭頭和其他村民這樣調侃。 這句調侃背後,是這座村子長達400年的太極拳傳承歷史。
  • 「世界太極 人類共享」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昨晚在河南焦作開幕
    12月19日19時30分,在陳家溝太極拳文化國際交流中心,舉行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以「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為主題,突出太極拳作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世界的太極,人類共享的寶貴財富。
  • 太極功夫從陳家溝走向世界
    據了解,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20:3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40 ,將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話說太極拳|從傳承第五代到趙堡太極拳……(連載)
    陳公兆,字德基,男,生於1736年,卒於1830年,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三世,是太極拳的第五代宗師。陳公兆不僅拳藝精湛,為人也是樂善好施,遇到災荒之年,常設粥場施飯,周濟貧民。其傳承家學,注重養生,至今在陳家溝仍流傳著他的養生秘訣:三十年不停拳,三十年不飽飯,三十年獨自樂,三十年獨自眠。
  • 擊缶而歌頌太極!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燃!燃!燃!
    太極拳文化國際交流中心內座無虛席,上千名太極拳研習者、愛好者匯聚一堂,「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共慶太極拳成功申遺,共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計。太極拳文化也深深吸引著當代的年青人,他們用蓬勃的生命體會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與精髓。在推手表演《荷·韻》中,青年拳師通過看似簡單的承讓連隨動作,讓觀眾在他們切磋過招間,感受到了人與人和平相處,和諧歡愉的意韻;在武術舞蹈《天地之間》中,青年拳師通過動靜相間、虛實並用的肢體語言,盡展太極拳風韻,讓觀眾體會到太極拳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的至美境界。
  • 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陳家溝舉行
    12月19日,演員在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上表演。  當日,主題為「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太極拳發源地——溫縣陳家溝舉行。國內七大社區「太極人」歡聚這裡,共同慶祝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開幕式晚會向現場及線上億萬觀眾帶來了一場融「四海同賀」「天人合一」「和諧共生」三個篇章、結合聲光電等現代舞美打造的太極拳視聽盛宴。(徐宏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