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尼德·奧康納 神性,母性與人性 | 音樂人

2021-02-09 南方人物周刊


西尼德·奧康納

2017年8月初,愛爾蘭傳奇歌手西尼德·奧康納坐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家簡陋的汽車旅館內,對著鏡頭坦白了自己的自殺傾向,並控訴對精神障礙人群的汙名化:「精神疾病像毒一樣,它不在意你是誰;與之一樣可怕的是,汙名化也不在意你是誰」 ;「是汙名化在殺人,不是精神疾病」; 「對他們好一點,對他們溫柔一點,去看他們」

最近的視頻與照片中,奧康納漸漸有了歡笑。她住進了一個印度教家庭,在Jazz Foundation(美國一個致力於幫助音樂人的組織)的幫助下找到了新工作。

「這是一個急切等待精神拯救的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看到的問題,都是靈魂的問題……我認為,宗教和政治沒能解決的問題,藝術家有責任把它們拾起來,做下去。」

生於1966年的愛爾蘭唱作人西尼德·奧康納拒絕做一個「輕飄飄的」音樂人。從電吉他到鋼琴伴奏,從不插電原聲到大規模爵士樂隊,從雷鬼音樂到牙買加dub實驗音樂,在四分之一世紀的職業生涯中,她的音樂風格常常令人難以預料地大搖大擺;她曾當眾撕毀教皇照片、拒領葛萊美獎,亦從未停止對兒童虐待與唱片工業的批判與反思。

留著標誌性禿頭的她,也「不認為自己是名女權主義者,結尾加上『XX主義』或『XX主義者』的都不行」,可這並不妨礙她在幾個小時的訪談裡一直嚴厲地批判性別不公——從按立女牧師的問題,到女性被媒體塑造的方式,再到「如果你(一名女性)告訴別人你自己寫歌,他們的下巴會直接撞到地板上」。

2014年11月15日,英國倫敦,奧康納與其他29名歌手一同錄製慈善歌曲,抗擊伊波拉病毒

2010年7月17日蘇州音樂節夜晚,汪峰、張楚、張懸、許巍、崔健、羅琦、王學兵、譚維維等一眾大腕簇擁於舞臺前方的媒體區,等候奧康納登臺。15歲起成為其鐵粉的譚維維,兩眼含淚,狠狠地擁抱了自己的偶像;汪峰特別改籤機票多留一天,只為在現場親眼看到奧康納的表演:「能欣賞到這樣的天籟之音,我覺得什麼都可以放棄。」

如今,這位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折磨的音樂人宣布了自己的新使命:她要以最露骨的坦誠,將餘生致力於精神障礙人群的去汙名化工作,讓這些人在最脆弱時依然能得到家人的關懷。

「所有這孤獨的人啊,他們從哪裡來」

◇◆◇

「看,愛爾蘭人只被允許吃土豆;所有其他食物,魚肉和蔬菜,都被武裝押運至國外,運到英國,當愛爾蘭人還在忍飢挨餓。與此同時,他們以賄賂禁止我們教自己的孩子愛爾蘭語,就這樣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歷史……我們失去了遠大於十分之一的同胞,他們死於陸地上與逃難的船上,然而對我們的最後一擊遠非飢餓;而是用『饑荒』的說法來控制我們的教育……但墨寫的謊說掩不住血寫的事實;根本就沒有過什麼『饑荒』存在!」奧康納於1994年發布的說唱作品《饑荒》,已進入很多歐美學校的社會科學課程,包括公民教育參考書《反思全球化:在不正義的世界教正義》。

1847年,愛爾蘭弗馬納郡土豆田裡的新病菌,已造成長達七年的土豆減產;其他糧食種植與動物養殖未受顯著影響。據非虛構作者託馬斯·吉拉格在《帕迪的哀嘆:愛爾蘭1846-1847,仇恨的前奏》中的記載,當年冬季有40萬愛爾蘭農民餓死,卻有淨值1700千萬磅的穀物與畜禽產品被農業資本家強制出口。可在愛爾蘭的「毒教材」中,「饑荒」的說法強調土豆減產的自然因素,忽略大規模死亡背後的結構性矛盾——奧康納的憤怒很大部分來源於此。

在《饑荒》的MV裡,人聲合唱從黑白幕布後緩緩生出,展開一座半霧半雨的愛爾蘭小城。鏡頭緩緩前推,每一粒渾圓的雨滴裡,都包裹著一名尚未睜眼的小嬰孩。小嬰孩們張著雙腿,兩手做出禱告的姿勢,在奧康納的歌聲裡一個個地墜落。

「這個民族就像孩子,被迎面毆打的孩子……所有這孤獨的人啊,他們從哪裡來?」這是個經受著殖民主義暴力與神權教育體系雙重壓迫的孩子;奧康納想要拯救她,就像拯救自己一樣。

《I do not want what i haven't got》

1992年10月3日的《周六夜現場》直播節目中,奧康納為抗議愛爾蘭教會的兒童性虐待事件,改編了Bob Marley的反種族歧視歌曲《戰爭》,將反種族歧視替換成反性虐待,大喊「打倒真正的敵人」,面對鏡頭,將教皇保羅二世的照片撕個粉碎。多年後回憶,奧康納說那是她最驕傲的夜晚,是「一位愛爾蘭女性,天主教兒童虐待倖存者,所表達出的藝術」。

那一晚,奧康納成了很多人的驕傲,也成了眾矢之的。她被《紐約每日新聞》稱為恐怖分子,隨後在鮑勃·迪倫的演唱會現場被轟下嘉賓臺,連不守舊的麥當娜都批判她。至今,「撕毀教皇照片的奧康納」仍是很多人提起這位唱作人的第一印象,她被貼上「褻瀆宗教」的標籤。

然而,奧康納21歲那年首張專輯的名字《獅子和虺蛇》正來自她最愛的聖經詩篇91:「耶和華是我的避難所……因他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他們要用手託著你」,而「你要踹在獅子和虺蛇的身上」。

奧康納從小就對神性有秘密的執迷;她將之比作一艘小船,「無論天氣如何,我從未想過走下船來。」《獅子和虺蛇》發布20年後,她推出名為《神學》的專輯,每首歌對應一個《舊約》故事;2013年重返《周六夜現場》,她坦言自己早在17歲就希望寫出《神學》,這也是她願意成為詞曲作者的一個根本理由。2015年子宮切除術前,她在社交媒體發帖稱自己正「尋找一些耶穌的美照,把它們列印出來,掛到手術室的牆上」。

她雙臂伸向前方,伴著電吉他,在櫻花樹下一字一句地唱《帶我去教堂》:「對,帶我去教堂,但不是那個傷人的地方,因為那不是真理,也不是價值與方向。」她心心念念的是「從宗教中把神救出來」:美國的民權運動與南非的解放運動給她很大的鼓舞,因為「人們用歌聲表達一種確證,確證上帝在自己這邊」;在牙買加的經歷又令她從拉斯塔法裡教派信徒那裡得到很多啟發:「他們將神與宗教嚴格地區分開來。」

奧康納對神性的闡釋,就像她的文身一樣多元:前胸是疼了三小時才文好的巨幅耶穌像,耶穌被兩朵粉色玫瑰與一顆被刺穿的愛心環繞,望向右下方,神情憂鬱;左肩上是猶大之獅,獅子下面寫著「至高的王至上的主」,也是拉斯塔法裡教派的象徵;右肩上是紅綠交疊圓圈裡的花十字,十字下面是她孩子們的名字,用黑色手寫體寫成,圍成一顆愛心;左手手背上刺有「Lumen Christi(基督之光)」;雙臂上各有一個印度教神靈,左臂是坐在蓮花裡的守護與維繫之神毗溼奴,右臂是毗溼奴的化身,會吹笛子的藍皮膚少年Krishna。

2011年復活節,奧康納在《赫芬頓郵報》上發文倡導「我們需要一個嶄新的天主教會」:「孩子被嗆到了,要潑出去的是洗澡水,絕非孩子本身,我們要把孩子從洗澡水裡救出來,自己養大。」這一嶄新的教會,必須要「尊重人們的精神需求,沒有世襲制,也不會專制地決定神可以愛誰,不可以愛誰」。

「告訴孩子『上帝會懲罰你』,『你將要下地獄』是兒童虐待;告訴孩子上帝在他們之外而不在他們心中,同樣是巨大的兒童虐待。」奧康納說,「那是謊言,那讓我們的孩子內心空虛。」

「巴比倫的烈火」

◇◆◇

奧康納自己童年時所受的虐待,遠不止於此。

1991年,在一個英格蘭極少見的桑拿天,美國音樂雜誌SPIN記者鮑勃·古奇恩飛往倫敦,來到奧康納經紀人的辦公室。在那個沒有空調、又為隔絕噪音而門窗緊閉的小屋裡,大汗淋漓的奧康納把三支煙拿出來,像鉛筆般整齊地擺在面前——她以為這是場「三支煙的採訪」。可當她第一次面對記者揭開自己兒時遭受的種種侵犯經歷時,三支煙變成了九支:

「我和兄弟姐妹每天都挨打,被所有你能想像到的工具毒打。我曾被反鎖在屋裡很多天,沒有食物,沒有衣服;我們也曾被逼到屋外露天過夜。還有心理的虐待:我被不斷告知父母離婚都是我自己的錯,我骯髒無恥,糞土不如。我在恐懼中過活;僅僅是爐膛蓋板上母親的腳步聲,就足以使我們墮入徹底恐懼的痙攣。」 

儘管奧康納的父親希恩成為了大律師與「離婚行動組織」主席,甚至曾在電臺節目中與奧康納的母親公開辯論,在一個不贊同離婚、否認父親對子女監護權的國家,他依然未能奪回對奧康納和她的幾位兄弟姐妹的監護權。

暴虐開始時,奧康納只有八歲。生活就像她《巴比倫的烈火》MV裡那名身穿暗紅色開衫與白花布裙的小女孩,面對翻轉又翻轉的房子無能為力,瞪著一雙驚恐的大眼睛。

奧康納的母親有偷竊癖,還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偷東西。只有偷竊才能讓母親暫時忘記暴力。為躲避警察,童年奧康納練就「步履如風,100米短跑只要11.3秒」的能力;1976年西德運動員Inge Helten 的世界紀錄是11.04秒。

後來,14歲的奧康納因偷竊被送進天主教會開辦的少女管教所,「就此被黑煞天魔四面環繞,陪伴你的是糞便、嘔吐物,還有樓上老婦人們在睡夢中哀嚎的聲音。」

《am I not your girl》

她開始讀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讀葉芝的詩,「熱愛一切非常非常浪漫的事物」;又被管教所老師邀請到婚禮上唱歌。這位老師的兄弟、愛爾蘭搖滾組合In Tua Nua的鼓手由此聽說了14歲的奧康納,邀請她寫歌詞,於是有了她的處女作《牽起我的手》。

18個月後,走出管教所的奧康納半工半讀,業餘在酒館歌唱,高亢的音色讓那些期待「甜美小女生」人設的顧客有點手足無措。

奧康納19歲那年,母親在車禍中喪生。多年後回望這段母女關係,她卻說自己「難以對她感到一絲厭惡」:「你看啊,我的母親,她不是一個快樂的人;她不能欣然於自己的生活。幼年時的我就知道,我的母親不知道她自己在做什麼,她的虐待也並非出於有意……作為一個女人、一名母親,現在我更能理解她。」

長大後的奧康納,用音樂說出了那些她小時候從未有機會聽到的話。比如《這首歌,要如母親般呵護你》中溫柔的輕吟:「這首歌要如母親般呵護你,要一直陪伴你,擁抱你,親吻你,當你需要我時我就會做,你的母親未能做的事」;《深處湧出的濃密汁水》,借另一年輕女性之口,大聲說出了「它是從深處湧出的濃密汁水,讓我忘卻了母親警告的一切」,在誠實面對自己的情慾之時,這位年輕女性也在逐步確證其主體性與自我價值;專輯《大地之母》中,她請時年八歲的長子傑克獻唱《我是人類嗎》: 「我是一個人嗎,這非常好;也許我是,這非常美妙;我身體內的感受,連同那燃燒的火,使我溫暖……」

她甚至做了更多「可能出於母性」的事:她曾與反戰社會活動家Roger Waters一同出席紀念柏林圍牆倒塌的活動,將她專輯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於資助愛滋病公益團體,給在年齡上能當自己孩子的年輕藝人寫公開信。2013年,時年20歲的麥莉·希拉在《破鏡難圓》MV中裸體出鏡,多次做出舔舐棒槌等有明顯性暗示的動作,並聲稱從奧康納成名曲《Nothing Compares 2 U》中獲得靈感;奧康納給麥莉寫公開信,告訴她「你遠比你的身體和性徵更有價值」,「音樂產業資本家不關心我們,他們會壓榨你的一切價值,反而奸詐地使你以為這是你的選擇——而到最後,他們會用剝削你身體賺來的錢,躺在安地卡的遊艇上曬太陽。」

奧康納覺得,這些「母性」只是人性的一部分:「當你自己經歷過那些悲傷的事,你看到同樣的事在別人身上發生,你就想要給他們一個緊緊的擁抱;這就像如果我看到陌生人在街上哭,我也會想走上前去,緊緊地擁抱他們,因為我知道在大街上哭是什麼感受。」

儘管如此,在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長期困擾下,面對四段婚姻中的四名子女,奧康納依然是名十分痛苦愧怍的母親。2016年她住院做手術,不得不將11歲的賢託付給長子傑克和賢的父親多諾·魯尼和,然而他們卻把賢送進了寄養機構。

「我感到有自殺傾向,是因為我覺得由於我的錯誤,賢的生命裡才得不到父愛,更因為我沒有辦法把我心愛的兒子從我製造的痛苦中解救出來。」

「千百萬分之一」

◇◆◇

「自殺是一個人可以做出的最自私的行動之一,」奧康納曾說,「但將自殺傾向的想法說出來,從不應該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2017年8月初,奧康納枯坐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家簡陋的汽車旅館內,藏青色的夏裝掛在她陰鬱的骨節上。在鏡頭前,她重重地吸一口氣,抿著下唇,努力不讓淚水迸出來:

「我希望這段視頻能有幫助,不僅僅對我,更對千百萬人,他們和我有著同樣的遭遇,卻沒有我這樣的資源。」

12分鐘的視頻裡,她坦白自己的自殺傾向:「我的整個生命都圍繞著『不要去死』而轉,這不是生活。我不會死;可儘管如此,依然沒有活路。」同時,她多次強調自己是「千百萬分之一」,控訴一切對精神障礙人群的汙名化:「精神疾病像毒一樣,它不在意你是誰;與之一樣可怕的是,汙名化也不在意你是誰」 ;「是汙名化在殺人,不是精神疾病。」

「對他們好一點,對他們溫柔一點,去看他們!」

《the lion and the cobra》

以歌手安妮·藍妮克絲與費歐娜·艾波為首的音樂人第一時間上傳支持奧康納的視頻,呼籲大家關心她。視頻也在精神障礙社群中引發強烈震動,反饋如潮水湧來。網友凱蒂·愛德華茲說:「我住在三明治的夾層裡,一頭是87歲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母親,一頭是飽受重度抑鬱症折磨的23歲兒子……我們都是一路人,我們需要聯結起來,迫使社會關注,愛我們,支持我們。」

不只有支持與理解的聲音。YouTube評論版上,有人說奧康納的精神處境全是自找的,相比赤貧和晚期癌症根本「不是真問題」;有人叫她「停止博眼球」,「立即回愛爾蘭和家人在一起」;還有人懷疑她想變成為精神健康議題代言的「英雄」或「大使」,將視頻事件變成大賺一筆的籌碼。

奧康納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折磨,但曾被誤診達八年之久。2012年4月接受美國喜劇演員、精神健康倡導者盧比·瓦科斯採訪時,奧康納回憶道,當時僅僅幾分鐘的電話「診斷」後,她就被確診為雙向情感障礙。經歷八年的藥物治療,她的症狀並未好轉,藥物的副作用使她大幅增重。當她向醫生表達體重方面的擔憂時,醫生建議她完全停藥。這令她第一次懷疑之前的診斷:「如果醫生僅僅因為我有一點超重,就能拿掉治療嚴重精神障礙的藥物,那麼首先我到底有沒有這個病呢?」

八年誤診的經歷,不僅讓奧康納在受訪時呼籲多方問診,也令她更加看清精神障礙汙名化可能帶來的實質性傷害:「如果人們認為你有精神疾病,他們就會把這病情當成一張許可證,藉此無視你全部的行動、思想、言說與感情。以『瘋子』為名輕易無視一個人,總比好好把人當人看要容易。」

2017年8月9日,《衛報》評論作者帕瑞斯·利茲撰文稱西尼德·奧康納「展現出了精神疾患混亂的真實」:「直至今日,關於精神健康的言說與抗爭,一直是經過了無菌處理、覆蓋著糖衣的。更多的關注集中於『抑鬱症』『焦慮症』等等疾病本身,每一次抗爭被言說時都已是過去時——真正的混亂與深淵,與精神疾病抗爭之人的呼喊,被妥帖地掩藏了起來……」

最近的視頻與照片中,奧康納漸漸有了歡笑。

她住進了一個印度教家庭,床後掛著一張紅底布面畫,畫上是一位印度教婦女騎著老虎,黑色晾衣架不太整齊地掛在兩旁;她在Jazz Foundation(美國一個致力於幫助音樂人的組織)的幫助下找到了新工作。在和新經紀人與Jazz Foundation工作人員咧嘴大笑著合影時,奧康納的吉他上還有先前留下的粉色字跡:「Forgive me I just could go no further(原諒我,我寸步難行)」 。

奧康納寫過一首歌,《八個好理由》。儘管「有多麼不適,囿於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儘管熱愛音樂的她「頭腦被商業擊碎」,儘管「成了沒人理解的陌生人,匍匐前行,玻璃碴直刺膝上」,儘管她會用氣聲念道「若我可以離去,不傷害任何人」,她依然在歌唱:「我有八個留下的好理由,八個好理由;現在也許九個啦……」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第526期

文 / 實習記者 嶽昕 

編輯 / 周建平 rwzkjpz@163.com

相關焦點

  • 人是獸性、人性和神性的結合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私慾和野性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我們的信仰和社會的道德而克制,但當我們面對災難,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原本的獸性便會湧現出來,這就是人,一個由獸性,人性,神性相結合的矛盾體。我是曲辰,今天也想花幾分鐘和你慢享時光。在我還小的時候,一部畫面驚豔無比的電影把我帶入了電影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緊急救援》:神性高於人性的宣傳片
    星級指數:★★★☆一句話點評:神性高於人性的宣傳片自從因疫情原因撤出春節檔之後,很多觀眾都對《緊急救援》充滿期待。男主高謙,看上去神性有餘,人性不足。影片用了大量的文戲,去呈現他的家庭日常,卻唯獨忽略了他與親人間本應具有的羈絆與不舍。比如,高謙三歲的兒子要做一場開顱手術。手術的成功率不到三成。手術前,救援隊為救援郵輪爆炸而人手緊缺,情況危急。
  • 在《元尊》神性的早期覺醒之後
    在《元尊》中,瑤瑤是第一位女性和第三位順序神,隨著故事的進展,年輕人的人性逐漸被壓抑,隨著時間的推移,神性逐漸取代了人性。這種變化我們一定很熟悉,因為每一個看過《武動乾坤》的人都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女主應歡歡逐漸喚醒了她的神性,最後,林東在大千世界裡找到了她,她有可能像她一樣死去嗎?
  • 布萊恩·奧康納的摯愛戰神Skyline
    說起《速度與激情》這個系列就不得不提到主演之一的保羅·沃克飾演的布萊恩·奧康納,畢竟這部片子的亮點就是在於他和多米尼克,正是因為他們倆對於人物的成功塑造也是讓整個系列電影能夠風靡的原因。不過既然這部片子的重點是飆車,那就不對電影本身進行過多的探討了,咱們就踏踏實實地聊聊車。
  • 《大魚海棠》:從湫的角色淺析影片中的人性與神性
    除此之外,它和人性沒有任何區別,都是家長裡短,絮絮叨叨,兩者相互統一,融為一體。02 人性與神性輕微顯露對抗,但人性佔據上風椿在人間遊歷時,人類少年為救她而死,她回到海底,整天鬱鬱寡歡。在爺爺那裡,她知曉人死後由靈婆管控,於是跑到靈婆掌管之地發呆。
  • 【寒梅有說】天命觀變遷下的神性與人性 ——后稷降生的三種解讀
    之後的稼穡「有相之道」更是將后稷的神性生動又簡潔的描繪了出來。此是別話,表過不題。相比之下,《閟宮》中的內容就簡略多了。只提到「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后稷」。而後說上天「降之百福」,讚頌后稷的功勞是「纘禹之緒」。沒有提到姜嫄求子,履足跡懷孕以及后稷三棄不死的經歷。此間降生的描寫,比起《生民》,后稷的神性大大減弱。正如《鄭箋》所言:「終人道十月而生子,不遲晚。」
  • 泰戈爾《人的宗教》:神性和人性至高完美地和諧追求與自由吟唱
    他認為宗教是全人類心智的產物,我們信奉的神具有至善的人性,而我們人性中也具有至高的神性。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人性至高的完美,當人性與神性合一,我們便獲得永生的自由與無限的喜悅。他也將追求這種靈性完美的方法告訴了我們。欲理解一個人的作品,必先了解他的思想。所以,真正理解和讀懂泰戈爾美妙的詩篇,我們就必須理解他的哲學思想。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基督的本質1——神性)
    人性」。在一個人格裡如何同時持有神性與人性呢?這如同三位一體,超越我們理解的界線。然而,聖經告訴我們,基督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韋斯敏斯特信仰告白裡很好地歸納著,「完整無缺,而又是相異的兩性,既神性與人性,毫無轉化,合成或混合,不可分地結合於一位格之內」(8:2)※基督的神性耶穌基督的神性開始受到攻擊是在18世紀末理性時代興起的時候。人們想用理性的尺度衡量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
  • 神性造句和解釋_神性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神性(shén xìng)。 指經過陶冶的人性。是故欲造成人格,必當消滅獸性,發生神性,那麼才算是人類進步到了極點。」] 神性參考例句: 1、我的神性略遜一籌,只有仁波切的等級。 2、寬宥是人性的,而忘卻是神性的。 3、自我是唯一的罪孽。因為自我,你錯過了神性。
  • 《底特律變人》康納怎麼自殺 康納自殺結局達成方法一覽
    導 讀 底特律變人中有一個結局對於康納的描述比完美結局更加豐富。許多玩家可能通關之後都不知道如何才能達到康納的自殺結局。
  • 拉斐爾:從神性到人性,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之光
    從神性到人性,還將心上人入畫拉斐爾性格溫和而有氣質,與達文西的孤傲神秘、米開朗基羅的暴躁固執形成鮮明的對比。再加上他才華、相貌出眾,並懂得為人處世,因此備受當時人們的追捧。母親、情人、愛人、聖母,是拉斐爾藝術世界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她們亦人亦神,撫慰著拉斐爾的精神世界,開啟了通往天堂的大門。
  • 《底特律變人》康納自殺結局達成攻略 康納壞結局怎麼達成
    》康納自殺結局達成攻略,趕緊來試試吧。打完後感覺要是遊戲有一個無UI的腳本模式自動根據路線生成一部視頻就好了…… 具體達成方法 (推薦)[序章]序章陽臺救下左邊的警察,然後救人質的時候跳下去(康納死亡)。 (推薦)[巢穴章節之前]康納線在巢穴之前儘量選擇死亡(比如高速公路不聽漢克追卡拉被撞死,審訊的時候被犯人打死),不人性和惹怒漢克的選項。
  • 迦勒底從者的神性都是怎麼來的(下)
    上一期介紹了從凱撒到鈴鹿御前之間所有從者帶神性的緣由,本期就接著這個話題,繼續為大家介紹剩餘神性從者為何會有這個「debuff」。彭忒西勒亞:CEO是希臘神話戰爭之神阿瑞斯的後代,身上流著軍神之血。阿周那alter:阿周那本身就有神性,這裡的神性有區別的是,芭娜娜是融合了印度眾多神靈擁有了特級神性,但是會喪失人性。馬嘶:馬嘶的神性是因為身上有溼婆的神性存在。
  • 【UFC戰報】嘴炮康納職業生涯首次被TKO
    比賽開始,其實嘴炮的表現挺令人驚訝的,面對同樣是站立高手的鑽石達斯汀·普瓦裡爾,嘴炮康納明顯拳速更快造成的殺傷更強。和以往的戰術一樣,嘴炮通過拳腿向鑽石施壓,在逐步將鑽石逼向籠邊,為自己最後的左手拳終結鋪墊。不同於以往戰,這次的鑽石明顯老辣很多,並且戰術非常針對。鑽石是個有些慢熱的選手,他進入比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第一回合的康納威脅絕對是最大的。如果讓按開場的節奏打下去,估計鑽石很快就要被終結了。
  • 金閃閃的神性為什麼是三分之二?它是怎麼來的?爸媽又是誰
    說到偉大的英雄王,王之財寶擁有者,天地乖離開闢之星持有者,吉爾金色傳說伽美什,就不得不說到他三分之二的神性,但是他三分之二的神性是那麼來的?如果金閃閃的父母其中一位為神另一位為人,那金閃閃顯然應該只有二分之一的神性,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金閃閃的母親就究竟幹了什麼?
  • 康納這次賺了多少錢?康納和哈比布收入被曝光,康納是對方的90倍
    康納這次賺了多少錢?康納和哈比布收入被曝光,康納是對方的90倍在國慶節期間,嘴炮康納和哈比布的那場世紀大戰,引來了許多觀眾的觀看。這場比賽在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炒作,兩人的戰鬥氣氛已經渲染到了頂點。嘴炮康納早已經憑藉著自身的人設特點成為了ufc的聚寶盆,即使當年與梅威瑟那一戰輸給了對方,康納卻更加的出名。據說那一場戰鬥康納賺到了1億美元。要知道曾經在UFC的比賽當中,嘴炮康納創下160萬購買播放的記錄。之前在梅威瑟與帕奎奧的那場世紀當中創下了440萬的銷售記錄。然而這一場賣出了240萬份。
  • UFC 格鬥之夜59 康納VS丹尼斯 張立鵬出戰
    ) VS 丹尼斯-錫弗(Dennis Siver)的羽量級大戰,康納如果獲勝將是下一位冠軍挑戰者。前UFC輕量級冠軍本森-亨德森(Benson Henderson)康納-麥格雷戈戰績16勝2負,加入UFC以來四戰全勝。
  • 《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所以這次的紀錄片裡披露了一些更能顯示喬丹「人性」的鏡頭,比如更衣室裡的爭吵、飛機上和隊友打牌,還有輸球後怒踢紙箱等等。 神性的根基一定是人性,否則神性無意義,只會讓人產生疏離感。 當我們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人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喬丹當時的境況。這兩天很多人都寫過了公牛97-98賽季所面臨的巨大問題,我就不再詳細講述,只做簡單的複述。
  • 路德與慈運理(四):人性與實體
    Zwingli 4: Humanity and Physicality 但是在這些爭論的背後是馬爾堡爭論的核心:基督論,特別是基督的人性的問題。路德:「基督的人性使得祂在主的晚餐中與我們實際同在成為必要。」路德相信並教導耶穌的人性本質參與在祂的神性本質中,意思是祂的身體(既是人又是神)必然享有祂的神性,包括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