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滷水:
1、吊湯:老鴨1隻、老雞1隻、豬棒骨(敲破)1500克、豬皮750克、雞腳500克分別汆水,撈出瀝乾。不鏽鋼桶倒入清水90斤,下入汆過水的五種原料,大火燒開轉小火吊6小時,打去渣滓,得湯65斤。
2、兌香料:幹辣椒段80克、幹紅花椒50克、羅漢果(掰碎)3個,以上香料加白酒浸泡。
3、打菌粉:幹香菇150克、幹松茸500克、幹雞油菌450克、幹茶樹菇400克、幹虎掌菌350克、幹牛肝菌300克、幹羊肚菌杆250克(羊肚菌價位太高,一般只用菌杆)放入料理機打碎成末。
4、熬香料油:豬油、雞油各1000克、花生油500克入鍋,加芹菜段400克、蔥段、薑片各300克、鮮紅小米辣150克炸幹,撈出蔬菜包入紗布;下入步驟3中泡透的香料炸香,撈出包入紗布。鍋中剩餘的即為香料油。
5、湯內下入蔬菜包、香料包、香料油,取菌粉600克裝進紗布袋,下入湯鍋中,放糖色600克、生抽500克、蠔油200克、老抽50克、雞精、雞汁各50克、鹽40克,大火燒開轉小火熬15分鐘即成。
滷肉製作:
豬前腿肉20斤改刀成大塊,衝洗乾淨,下入沸水汆至表面變白,放入滷水中小火滷1小時,關火浸泡30分鐘,取出晾涼,改刀成片,放進不鏽鋼盆中,澆入滷水繼續浸泡,走菜時可直接取用。
製作流程:
米線350克,入沸水燙30秒至熟,撈出盛入碗中,放滷肉2片、滷雞蛋半個、燙熟的豆芽、韭菜段各20克,調入滷水100克、滷油、豬油各10克、味粉8克,舀入鮮湯300克、雜醬80克,即可走菜。
1、將燙熟的米線、滷肉、滷雞蛋、豆芽、韭菜段放入碗中,調入滷水。
2、碗內舀入鮮湯、雜醬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
1、此款滷水中使用了7種幹菌打製成的菌粉,調配時需注意比例:牛肝菌起到增濃度、調色的作用,如果放入太多,會造成湯汁發苦,茶樹菇、虎掌菌這類香味濃鬱的菌子,放入時也要適量,香氣過濃反而會影響湯底質量。
2、菌粉需先裝入紗布袋,再放入滷湯中,這樣可避免原料上沾染過多渣滓,一般滷製過兩三次後就要再更換一包菌粉。
重慶雞湯砂鍋米線原料:
幹制米線200克(市場有售),海帶20克,小青菜20克,豆皮絲10克,綠豆芽10克、剝皮熟鵪鶉蛋1枚,五香花生10克。
調料:
自製湯料500克,香辣肉醬30克,鹽6克,味精、雞粉各5克,胡椒粉5克,麻辣料適量。
自製湯料配方及製作(批量):
分別將老母雞2500克,豬筒子骨1000克,豬背脊骨1000克洗淨漂透撈出,盛入湯桶內,注入清水15千克,置於旺火上燒沸,舀去浮沫,放入姜塊,移至小火上煮4小時,待湯還剩2/3時,用細籮篩將湯瀝入另一隻湯桶中,加入精鹽150克。置於小火上保持微開待用。
註:
1、此為高質量米線湯料,醇厚鮮香,口味純正,但成本較高,建議售價5元/碗以下的米線品種,可加大水量或將老母雞替換為雞骨架,以降低成本,同時添加適量雞骨湯粉或老湯粉等食品添加劑來提升鮮香口感。
2、此湯為白湯,砂鍋米線湯料也可呈淺醬色,在吊制過程中,可另添加適量老抽或一級醬油調整色澤。
3、如需濃白湯效果,在吊制過程中,初期加水量為10千克,置於旺火上燒沸,舀去浮沫,放移至小火上煮3小時,然後添入沸水5千克,改大火熬製30分鐘即可。同時也可另外添加適量大骨白湯膏來提升色澤和口感。
麻辣料製法:
1、乾鍋燒熱,下二金條幹辣椒500克與青花椒200克炒香,出鍋後用攪碎機打成碎末,放入盛器內,加澳宴奇籽油10克,鹽15克攪拌均勻。
2、鍋內加菜籽油(或花生油)燒至7成熱,倒入盛器內,拌勻即可。
香辣肉醬製法(批量):
原料:肉丁(或豆乾)500克,鹽20克,老抽10克,肉寶王5克,一級醬油5克,鮮湯300克,沙鍋米線專用醬料600克。
製法:肉丁(或豆乾)加鹽、老抽10克、肉寶王醃製20分鐘,鍋燒熱下色拉油20克,下入肉丁煸炒至幹香,下入鮮湯燒開,以醬油調色,然後加入沙鍋米線專用醬熬製2分鐘,出鍋盛入容器內備用。
沙鍋米線專用醬料製法:
1、將二金條幹辣椒(辣味香但辣度小)500克、子彈頭幹辣椒(辣味足)250克分別放入冷水鍋內,中火將水燒開,改小火煮20分鐘,撈出辣椒後去籽,用絞肉機製成餈粑辣椒。
2、香料(白豆蔻15克,八角、香葉各10克,小茴香8克,草豆蔻7克,陳皮、香茅草、砂仁、桂皮各5克,白芷4克,丁香、孜然各2克)放入粉碎機內,打成香料粉。
3、鍋入菜籽油2500克煉熟,放涼後倒入熟豬油100克,小火熬至三成熱時放入餈粑辣椒、郫縣老豆瓣(味道香但顏色偏暗)和紅油豆瓣(顏色鮮豔)各200克,用小火炒至醬料水分流失,然後調入花椒200克,泡姜粒、白酒、炸香的薑蓉、炸香的蒜蓉各100克,冰糖、豆豉、醪糟各50克,繼續小火熬香,起鍋時放入香料粉拌勻,離火靜置使其冷卻,即為底料。
4、將底料放入絞肉機中反覆絞兩遍,使其沒渣料,即可使用。
製作方法:
(1)鍋內清水煮開,放入幹制米線後關火、加蓋燜20—30分鐘後將米線撈出,過涼後撈入涼水桶內備用。
(2)海帶切菱形塊,小青菜手撕成條,幹豆皮用清水泡發,綠豆芽置於清水中,五香花生去皮,用手搓開成兩半,用刀稍剁一下成碎。
(3)另鍋燒開水,放入鹽適量,將米線撈出放入木柄粉釐中,放入水中汆燙2分鐘備用。
(4)砂鍋點火燒熱,將海帶、青菜、綠豆芽、豆皮絲、鵪鶉蛋放入沙鍋內,舀入200克湯,將粉釐中米線倒入,加熱原料後再舀入其餘湯料,加鹽、味精、雞粉、胡椒粉調味後放入花生碎,最後加香辣肉醬於米線之上。
(5)麻辣料盛入小碗內,與米線一同上桌,根據客人口味添加即可。
介紹一下七菊過橋米線的做法及配方
高湯原料:A清水,老母雞,棒子骨,B甘草,香葉,桂皮,,陳皮沙薑片,大料,花椒,白胡椒C.冰糖,精鹽,味精25克,花雕酒,白醬油,瑤柱
製作:老母雞,棒子骨一同放入冷水鍋中,燒開撇去浮末。撈出放入不鏽鋼桶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煮3個小時,撈出原料,留湯汁。2)將B料用紗布包好,放進乾淨水盆中洗乾淨,燒開鍋以後,把C料加入煮開鍋即成。
特色 運用秘制工藝,最大限度發揮神奇和骨香,湯香撲鼻,入口清香,回味甘甜。
醬料的配方及做法
配方:郫縣豆瓣100克,花生醬100克,甜麵醬200克,,胡椒粉、冰糖少許,薑末、蒜末、蔥末,30克幹紅辣椒剁碎,植物油,香醋。
製法:把豆瓣剁成蓉,與花生醬、甜麵醬、蠔油、胡椒粉、冰糖、香醋一起裝入盆中,攪拌均勻成混合料。燒熱鍋,倒油,油要多,油熱後,先下薑末、蒜末、蔥末、辣椒末炒香,再將混合料倒入鍋中,然後小火用鍋鏟慢慢推勻即可。
七菊過橋米線醬料是醬香和香辣的複合型的專用過橋米線醬料,其色澤鮮紅,略油潤有光澤,有獨特的醬脂香和辣香,香氣濃鬱自然,味道辣而不爆,回味醇厚悠長。這是七菊過橋米線的一大特色,一般米線店是沒有的
麻油做法配方
主料:花生油,花椒
鍋上火,下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下入花椒,炸至黑色,將油潷入調料罐即成。
特色:油色淡黃,麻香清爽。麻而不澀、淡淡相宜、底味十足(麻有時並不是越麻越好哦,比例相宜才能洽到好處,才是過橋米線配方的最佳表述)。自製秘方麻油在成本上也佔絕對的優勢。
油潑辣子
材料
幹辣椒20個,鹽1/4小匙,水10ML,八角5個,花椒1小匙,桂枝4小段,
做法
1.浸泡香料,準備辣椒。碗中盛水,所有香料倒入水中浸泡30分鐘待用。幹紅辣椒洗乾淨晾乾,剪開,去除發黴的地方,用剪刀剪成碎。
2.熬香味油。鍋中入多點油,多少沒有關係(油多料少的話,就多熬製些時間;相反,則縮短時間),按照你的需求。把香料撈出,稍微瀝下水後,倒入冷油中,最小火蓋蓋慢熬約20-30分鐘。記得草果要拍裂,有利於味道滲入油中。這般熬好的油真香,拌麵拌涼菜或者做菜什麼的,都非常好味。
3.油焙辣椒。鍋中入炒一個菜的油,小火,將辣椒碎放入慢炒5分鐘左右至辣椒碎變脆。此時記得戴口罩哈,尤其辣椒多的時候,很嗆人滴。
4.粉碎辣椒和香料。從油中撈出的香料和辣椒碎分別入粉碎機中攪打成末,並混合,倒入碗中,並放入鹽待用。
5.油潑辣子。鍋中重新入油,約100ML,並加入剛才熬好的香味油,燒冒煙後,離火,等油溫降至七成熱了,再把油倒入辣椒碗中,並倒入水,用勺子或筷子拌勻即可。這時你會發現好看又香氣撲鼻的油潑辣子出現在你眼前。紅豔香辣、好吃不上火,多吃不膩。
免費小吃技術交流公眾號免費推送幾千種精品小吃技術,敬請各位好友,關注本公眾號。回復小吃技術關鍵詞,會自動發給你的小吃技術。如果你覺得小編做的不錯,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