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滷肉米線、重慶雞湯砂鍋米線、雲南正宗七菊過橋米線配方

2021-02-26 免費小吃技術交流
特色滷肉米線配方


調滷水:

1、吊湯:老鴨1隻、老雞1隻、豬棒骨(敲破)1500克、豬皮750克、雞腳500克分別汆水,撈出瀝乾。不鏽鋼桶倒入清水90斤,下入汆過水的五種原料,大火燒開轉小火吊6小時,打去渣滓,得湯65斤。

2、兌香料:幹辣椒段80克、幹紅花椒50克、羅漢果(掰碎)3個,以上香料加白酒浸泡。

3、打菌粉:幹香菇150克、幹松茸500克、幹雞油菌450克、幹茶樹菇400克、幹虎掌菌350克、幹牛肝菌300克、幹羊肚菌杆250克(羊肚菌價位太高,一般只用菌杆)放入料理機打碎成末。

4、熬香料油:豬油、雞油各1000克、花生油500克入鍋,加芹菜段400克、蔥段、薑片各300克、鮮紅小米辣150克炸幹,撈出蔬菜包入紗布;下入步驟3中泡透的香料炸香,撈出包入紗布。鍋中剩餘的即為香料油。

5、湯內下入蔬菜包、香料包、香料油,取菌粉600克裝進紗布袋,下入湯鍋中,放糖色600克、生抽500克、蠔油200克、老抽50克、雞精、雞汁各50克、鹽40克,大火燒開轉小火熬15分鐘即成。


滷肉製作:

豬前腿肉20斤改刀成大塊,衝洗乾淨,下入沸水汆至表面變白,放入滷水中小火滷1小時,關火浸泡30分鐘,取出晾涼,改刀成片,放進不鏽鋼盆中,澆入滷水繼續浸泡,走菜時可直接取用。

製作流程:

米線350克,入沸水燙30秒至熟,撈出盛入碗中,放滷肉2片、滷雞蛋半個、燙熟的豆芽、韭菜段各20克,調入滷水100克、滷油、豬油各10克、味粉8克,舀入鮮湯300克、雜醬80克,即可走菜。

1、將燙熟的米線、滷肉、滷雞蛋、豆芽、韭菜段放入碗中,調入滷水。

2、碗內舀入鮮湯、雜醬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

1、此款滷水中使用了7種幹菌打製成的菌粉,調配時需注意比例:牛肝菌起到增濃度、調色的作用,如果放入太多,會造成湯汁發苦,茶樹菇、虎掌菌這類香味濃鬱的菌子,放入時也要適量,香氣過濃反而會影響湯底質量。

2、菌粉需先裝入紗布袋,再放入滷湯中,這樣可避免原料上沾染過多渣滓,一般滷製過兩三次後就要再更換一包菌粉。

重慶雞湯砂鍋米線


原料:

幹制米線200克(市場有售),海帶20克,小青菜20克,豆皮絲10克,綠豆芽10克、剝皮熟鵪鶉蛋1枚,五香花生10克。


調料:

自製湯料500克,香辣肉醬30克,鹽6克,味精、雞粉各5克,胡椒粉5克,麻辣料適量。
自製湯料配方及製作(批量):

分別將老母雞2500克,豬筒子骨1000克,豬背脊骨1000克洗淨漂透撈出,盛入湯桶內,注入清水15千克,置於旺火上燒沸,舀去浮沫,放入姜塊,移至小火上煮4小時,待湯還剩2/3時,用細籮篩將湯瀝入另一隻湯桶中,加入精鹽150克。置於小火上保持微開待用。


註:

1、此為高質量米線湯料,醇厚鮮香,口味純正,但成本較高,建議售價5元/碗以下的米線品種,可加大水量或將老母雞替換為雞骨架,以降低成本,同時添加適量雞骨湯粉或老湯粉等食品添加劑來提升鮮香口感。


2、此湯為白湯,砂鍋米線湯料也可呈淺醬色,在吊制過程中,可另添加適量老抽或一級醬油調整色澤。


3、如需濃白湯效果,在吊制過程中,初期加水量為10千克,置於旺火上燒沸,舀去浮沫,放移至小火上煮3小時,然後添入沸水5千克,改大火熬製30分鐘即可。同時也可另外添加適量大骨白湯膏來提升色澤和口感。

麻辣料製法:

1、乾鍋燒熱,下二金條幹辣椒500克與青花椒200克炒香,出鍋後用攪碎機打成碎末,放入盛器內,加澳宴奇籽油10克,鹽15克攪拌均勻。

2、鍋內加菜籽油(或花生油)燒至7成熱,倒入盛器內,拌勻即可。

香辣肉醬製法(批量):

原料:肉丁(或豆乾)500克,鹽20克,老抽10克,肉寶王5克,一級醬油5克,鮮湯300克,沙鍋米線專用醬料600克。


製法:肉丁(或豆乾)加鹽、老抽10克、肉寶王醃製20分鐘,鍋燒熱下色拉油20克,下入肉丁煸炒至幹香,下入鮮湯燒開,以醬油調色,然後加入沙鍋米線專用醬熬製2分鐘,出鍋盛入容器內備用。


沙鍋米線專用醬料製法:

1、將二金條幹辣椒(辣味香但辣度小)500克、子彈頭幹辣椒(辣味足)250克分別放入冷水鍋內,中火將水燒開,改小火煮20分鐘,撈出辣椒後去籽,用絞肉機製成餈粑辣椒。

2、香料(白豆蔻15克,八角、香葉各10克,小茴香8克,草豆蔻7克,陳皮、香茅草、砂仁、桂皮各5克,白芷4克,丁香、孜然各2克)放入粉碎機內,打成香料粉。

3、鍋入菜籽油2500克煉熟,放涼後倒入熟豬油100克,小火熬至三成熱時放入餈粑辣椒、郫縣老豆瓣(味道香但顏色偏暗)和紅油豆瓣(顏色鮮豔)各200克,用小火炒至醬料水分流失,然後調入花椒200克,泡姜粒、白酒、炸香的薑蓉、炸香的蒜蓉各100克,冰糖、豆豉、醪糟各50克,繼續小火熬香,起鍋時放入香料粉拌勻,離火靜置使其冷卻,即為底料。

4、將底料放入絞肉機中反覆絞兩遍,使其沒渣料,即可使用。


製作方法:

(1)鍋內清水煮開,放入幹制米線後關火、加蓋燜20—30分鐘後將米線撈出,過涼後撈入涼水桶內備用。


(2)海帶切菱形塊,小青菜手撕成條,幹豆皮用清水泡發,綠豆芽置於清水中,五香花生去皮,用手搓開成兩半,用刀稍剁一下成碎。


(3)另鍋燒開水,放入鹽適量,將米線撈出放入木柄粉釐中,放入水中汆燙2分鐘備用。


(4)砂鍋點火燒熱,將海帶、青菜、綠豆芽、豆皮絲、鵪鶉蛋放入沙鍋內,舀入200克湯,將粉釐中米線倒入,加熱原料後再舀入其餘湯料,加鹽、味精、雞粉、胡椒粉調味後放入花生碎,最後加香辣肉醬於米線之上。


(5)麻辣料盛入小碗內,與米線一同上桌,根據客人口味添加即可。

雲南正宗七菊過橋米線


 

介紹一下七菊過橋米線的做法及配方

高湯原料:A清水,老母雞,棒子骨,B甘草,香葉,桂皮,,陳皮沙薑片,大料,花椒,白胡椒C.冰糖,精鹽,味精25克,花雕酒,白醬油,瑤柱

製作:老母雞,棒子骨一同放入冷水鍋中,燒開撇去浮末。撈出放入不鏽鋼桶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煮3個小時,撈出原料,留湯汁。2)將B料用紗布包好,放進乾淨水盆中洗乾淨,燒開鍋以後,把C料加入煮開鍋即成。

特色  運用秘制工藝,最大限度發揮神奇和骨香,湯香撲鼻,入口清香,回味甘甜。


醬料的配方及做法 


配方:郫縣豆瓣100克,花生醬100克,甜麵醬200克,,胡椒粉、冰糖少許,薑末、蒜末、蔥末,30克幹紅辣椒剁碎,植物油,香醋。 
製法:把豆瓣剁成蓉,與花生醬、甜麵醬、蠔油、胡椒粉、冰糖、香醋一起裝入盆中,攪拌均勻成混合料。燒熱鍋,倒油,油要多,油熱後,先下薑末、蒜末、蔥末、辣椒末炒香,再將混合料倒入鍋中,然後小火用鍋鏟慢慢推勻即可。


七菊過橋米線醬料是醬香和香辣的複合型的專用過橋米線醬料,其色澤鮮紅,略油潤有光澤,有獨特的醬脂香和辣香,香氣濃鬱自然,味道辣而不爆,回味醇厚悠長。這是七菊過橋米線的一大特色,一般米線店是沒有的


麻油做法配方


主料:花生油,花椒

鍋上火,下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下入花椒,炸至黑色,將油潷入調料罐即成。

特色:油色淡黃,麻香清爽。麻而不澀、淡淡相宜、底味十足(麻有時並不是越麻越好哦,比例相宜才能洽到好處,才是過橋米線配方的最佳表述)。自製秘方麻油在成本上也佔絕對的優勢。


油潑辣子

材料
幹辣椒20個,鹽1/4小匙,水10ML,八角5個,花椒1小匙,桂枝4小段, 
做法

1.浸泡香料,準備辣椒。碗中盛水,所有香料倒入水中浸泡30分鐘待用。幹紅辣椒洗乾淨晾乾,剪開,去除發黴的地方,用剪刀剪成碎。
2.熬香味油。鍋中入多點油,多少沒有關係(油多料少的話,就多熬製些時間;相反,則縮短時間),按照你的需求。把香料撈出,稍微瀝下水後,倒入冷油中,最小火蓋蓋慢熬約20-30分鐘。記得草果要拍裂,有利於味道滲入油中。這般熬好的油真香,拌麵拌涼菜或者做菜什麼的,都非常好味。
3.油焙辣椒。鍋中入炒一個菜的油,小火,將辣椒碎放入慢炒5分鐘左右至辣椒碎變脆。此時記得戴口罩哈,尤其辣椒多的時候,很嗆人滴。
4.粉碎辣椒和香料。從油中撈出的香料和辣椒碎分別入粉碎機中攪打成末,並混合,倒入碗中,並放入鹽待用。
5.油潑辣子。鍋中重新入油,約100ML,並加入剛才熬好的香味油,燒冒煙後,離火,等油溫降至七成熱了,再把油倒入辣椒碗中,並倒入水,用勺子或筷子拌勻即可。這時你會發現好看又香氣撲鼻的油潑辣子出現在你眼前。紅豔香辣、好吃不上火,多吃不膩。

免費小吃技術交流公眾號免費推送幾千種精品小吃技術,敬請各位好友,關注本公眾號。回復小吃技術關鍵詞,會自動發給你的小吃技術。如果你覺得小編做的不錯,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雲南過橋米線知多少?
    【特點】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已有百多年歷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分類】雲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製成的,俗稱"酸漿米線" 工藝複雜,生產周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的製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幹漿米線"。幹漿米線曬乾後即為"幹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起源】傳說一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 從雲南派生的過橋米線如何成為東北零食?
    02東北已轉換過橋米線離開雲南,最喜歡過橋米線距離東北數千公裡遠。東北、瀋陽、長春、哈爾濱中的「過橋米線」餐廳的數量都是1300左右。雖然東北也是著名的水稻產區,但沒有吃米線的傳統。起初,東北中的過橋米線和雲南之間沒有區別。在大連,一碗10元的米線包括雞湯,綠豆芽,油菜,豆皮絲,鵪鶉蛋,雞胸片和雲南一樣。之前,10元是捲心菜的價格,但當時的價格對於米線來說還是太高了,因為他被定位為街頭小吃。東北的人開始將米線本地化。
  • 過橋米線技術配方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於蒙自地區,由湯料、佐料、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製作而成。(註:此底料是本實體店做了幾年的配方,生意一直特別好,味道顧客都特別滿意,希望學員們認真學習。)
  • 為了吃碗正宗雲魁過橋米線 我跑了趟雲南……
    作為來滇的遊客,你應該了解一下雲南有哪些特產。雲南比較知名的特產有宣威火腿、雲南白藥、普洱茶、雲南過橋米線、文山三七、雲南鮮花餅等。你都聽說過哪些呢?  雲南宴席各式各樣千變萬化,有連吃三天三夜的流水宴!有擺滿一條街的長街宴!可問到你「最小的宴席」——最小無負擔的一人宴席是什麼?我覺得是過橋米線。
  • 一口湯一口米線,過橋米線人人愛
    但在私底下,雲南人又對自己的飲食文化表現出充足的自信:哪裡最能吃辣,看看中國最辣的辣椒(涮涮辣)長在哪兒不就知道了?在諸多雲南人引以為傲的飲食中,米線也應擁有姓名。米線是雲南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雲南人將米線的吃法也發揮到了極致,涼、燙、滷、炒都有。
  • 德州首家過橋米線在休斯頓Katy正式開業啦!十秒就到雲南~
    撰稿 | 魅力休斯頓網攝影 | 白露過橋米線是雲南特色小吃,可以說大名鼎鼎,無人不知,也被列入了昆明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十秒到」(Ten Seconds)是一家經營過橋米線的網紅連鎖餐館,目前在全球已開設了超過2300家門店。
  • 過橋米線,當代年輕人最喜愛的小吃
    【過橋米線介紹】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
  • 非遺美食 |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 一碗始於1982 的雲魁過橋米線
    要說米線中的「大哥」那一定非過橋米線不可了,過橋米線堪稱"一個人的盛宴",比臉還大的海碗加上幾十個裝滿食材的小碟子,還沒吃,心裡就已經有「天下唯我獨尊」的快感。  據悉,作為土生土長的雲南人,雲魁創始人—任氏家族對過橋米線一直以來都有著獨特的情結。1982 年,第一碗雲魁過橋米線在雲南誕生了,而這一口鮮湯,一熬就是 38 年。
  • 日銷過萬的蒙自過橋米線配方,已有百年歷史!
    蒙自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源於滇南蒙自。據傳說,過橋米線的新穎吃法起源於清光緒年間的雲南蒙自,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在風光明媚的蒙自縣城,有一個綠樹環抱、波光粼粼的南湖,如同翡翠,環境十分優雅。當時,有一個書生在南湖的湖心亭攻讀詩書,他的妻子每天前來送飯,因她家離島還有一段路,途中要經過一長座橋,經常飯一送到就都涼了。
  • 雲南過橋米線神仙組合,搶購價僅需29.9元!吃貨必備!每一款都讓人口水直流!
    說起米線,大家耳熟聞詳的首先就是過橋米線,過橋米線的出生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 雲南到底有多少種米線?
    說起雲南米線,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過橋米線,但事實上它只是雲南米線的一個小小支系,只是雲南米線王國的萬花筒中一個閃光點。1【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的吃法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它的「過橋」之處就在於那碗湯,雖然各家熬製方法略有不同,但總歸是鮮香美味的。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具有濃鬱鮮香味的一類高湯。湯上覆著一層封面油,起著保溫的功效。開吃的時候把鮮料放入湯中燙熟後,再放入米線即可食用。
  • 京城最全米線指南
    米線是中國傳統小吃,發源於雲南,其他各地均稱米粉,除了聞名全國的過橋米線,南方各省都盛產自己特色的米粉,如江西、湖南等地的牛肉粉。回家吃飯平臺上的家廚來自五湖四海,米線種類也是多種多樣,以下13家米線,更是經過大浪淘沙,通過了成百上千飯友刁鑽味蕾的考驗,不吹牛,這就是回家吃飯最好吃的米線。
  • 雲南人的米線情結,相信每個地方都有一種東西是融進骨髓裡的美食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而在雲南,可以說所有的人從小都是被米線寵大的,更確切地說米線貫穿了一個地道雲南人的一生,孩童、成年人、老人對米線都有一種特殊的情結,無論深處何方,總是很渴望每天能夠吃上一碗米線,那種滿滿的知足感,就好像河南人對胡辣湯的熱愛、重慶人對火鍋的執著、東北人對大醬的依賴一樣
  • 周轉率高的過橋米線對吃碗很滿意,卡路裡高嗎?
    過橋米線這種美現在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很常見,幾乎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但是他的誕生地就在雲南這個美麗的地方,而在雲南當地有百年的歷史,這種食物是雲南獨特的食物。事實上過橋米線實際上與maocai差不多在一起,有很多配菜可以搭配,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不同的配菜價格不同,因此很多吃過正宗過橋米線的人會發現,每個人的價格都沒有用。
  • 過橋米線的由來以及傳說中的愛情故事
    過橋米線源自紅河州,與當地的農耕文明、水土、民俗有著極深的淵源。紅河的哈尼族創造了輝煌的梯田耕作,並把"吃新米"當作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這個節日名直接叫做吃新米,其內涵一目了然。向最尋常不過的果腹之物致敬,不難看出當地人對大米發自內心的摯愛,只有懷揣這種摯愛,才會促使人發揮想像力,不斷對米製品進行改進,這也是紅河米線冠絕全國的原因。野生食材博覽會因為生態類型豐富和少數民族眾多,各地都有因地制宜獨具特色的飲食習慣,紅河州的美食種類和餐品豐富 。
  • 連昆明人都N刷的雲魁過橋米線 究竟是什麼神仙味道?
    都說不吃過橋米線,不算到過   原標題:連昆明人都N刷的雲魁過橋米線,究竟是什麼神仙味道?     都說「不吃過橋米線,不算到過雲南「,這神奇又美好的米線成了雲南對外的一張名片.而在滇內,米線不僅只是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更一直是雲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如今,米線的品類眾多、口味、做法、工藝五花八門,各式各樣,但論味道與傳承還是雲魁最為地道.
  • 傳承味蕾上的民族風情 雲魁過橋米線概念旗艦店即將面世
    想要把一個雲南米線做出正宗獨特,那麼一定不能摒棄掉那調調自身攜帶的逼格與情懷,第一個將米線店搞成非遺美食傳承店的,恐怕就是雲魁了。,雲魁創始人—任氏家族對過橋米線一直以來都有著獨特的情結。1982 年,第一碗雲魁過橋米線在雲南誕生了。而就是這一口鮮湯,一熬就是 38 年。而如今雲魁每一份食材,每一口湯,火候的掌握,都依然是按照1982 年的標準在做。
  • 雲南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米線
    ▲ 鱔魚米線米線江湖裡最講究的是過橋米線。汪曾祺把過橋米線和汽鍋雞並列為雲南招牌美食。雲南吃食大多體現狂野熱辣,但過橋米線的精髓卻是一碗燉足時辰的本味高湯。下料原則是先葷後素,先生後熟,鵪鶉蛋要打散給瘦肉片包漿保證鮮嫩,米線容易熟最後下,如涮火鍋一般把「儀式感」發揮到極致。▲ 過橋米線配菜。較為流行的過橋米線由湯底、涮料、主食組成。主料葷有薄片豬肉牛肉、雞脯肉片、鵪鶉蛋、雲腿,素有韭菜、豆腐絲、豌豆尖、玉蘭片、筍等。要是看到那種端上來配菜就霸氣地擺滿桌子的,最好先擔心一下錢包。米線是雲南人的日常主食,風雨無阻。
  • 小編告訴你,雲南到底有多少種米線!
    【過橋米線】過橋米線的吃法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它的「過橋」之處就在於那碗湯
  • 蒙自過橋米線的「底湯秘方及兩個秘密增香武器」
    二、介紹:蒙自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源於滇南蒙自。據傳說,過橋米線的新穎吃法起源於清光緒年間的雲南蒙自,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在風光明媚的蒙自縣城,有一個綠樹環抱、波光粼粼的南湖,如同翡翠,環境十分優雅。當時,有一個書生在南湖的湖心亭攻讀詩書,他的妻子每天前來送飯,因她家離島還有一段路,途中要經過一長座橋,經常飯一送到就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