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靈活性更息息相關的是整個身體機能,而不是思維。比如說,柔韌性減弱是老齡化的徵兆。身體活動減少也會導致柔韌性減弱。隨著年齡的增大和身體活動的減少,人們必須堅持牽伸肌肉群以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和活動範圍。髖部位於身體的中部,所以,如果這一部分出現問題,就會輻射和影響身體的許多其他部位。多注重力量和關節的柔韌性,可以減少甚至預防許多髖部問題。
大腿內側有一群大肌肉(短收肌、大收肌、長收肌、股薄肌、恥骨肌),兩腿並立時要用到這些肌肉。今天主要分享三個內收肌拉伸動作。
一、站姿屈膝髖內收肌牽伸
技術要領
1.雙腿站立,略寬於肩,左腳外展;
2.身體(髖部)成半蹲姿勢,屈右膝,左腳向左滑出直至伸直左膝為止;
3.身體下蹲時,雙手放在右膝上以獲得支撐和平衡(或抓住某一物體以保持平衡)。
肌肉牽伸
牽伸最大的肌肉:左側股薄肌、左側大收肌、左側長收肌、左側短收肌、左側恥骨肌、左側縫匠肌中部和下部、左側半腱肌、左半膜肌
牽伸較小的肌肉:左側腓腸肌和左側比目魚肌中部、左側趾長屈肌
軀幹儘可能保持正直。用腳內側支撐左腿會感到更舒服些為了增強牽伸,可以將身體向右側屈,同時用雙手下壓右邊的大腿。
二、坐姿髖內收肌牽伸
技術要領
1.盤膝端坐(屈膝,雙腳腳底相互接觸);
2.兩腳跟儘量靠近臀部(距離取決於柔韌性的強弱);
3.兩手抓住腳或在踝部略靠上的部位,兩肘展開並在膝蓋略靠下的部位觸腿;
4.軀幹向腿的方向屈,壓迫大腿下部,牽伸時用肘下壓。
肌肉牽伸
牽伸最大的肌肉;股薄肌、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恥骨肌、縫匠肌中部、豎脊肌下部、背闊肌下部
牽伸較小的肌肉:臀大肌、臀中肌後部
兩腳跟越靠近臀部,牽伸越大。將腳跟放在離臀部1英尺(30釐米)的地方可以增強臀大肌、臀中肌和豎脊肌的牽伸,對內收肌起點的牽伸最大。
三、站姿抬腿髖內收肌牽伸
技術要領
1.站直,重心在左腿;
2.右腳放在與髖部幾乎水平的桌子、椅子或其他的物體上;
3.右膝蓋保持挺直,向一側轉體以使軀幹、左腿與抬起的右腿成90度(右腿可以旋轉,以使右膝蓋對著側面)。左膝和腳趾對著前方(在髖部的正前方);
4.左膝微屈,但右膝挺直;
5.雙臂放在左腿前,手掌接近地面。也可以將左手放在左膝,右手放在右膝外側(如圖所示);
6.朝左膝方向微微屈體。
肌肉牽伸
牽伸最大的肌肉;右側股薄肌、右側大收肌、右側短收肌、右側長收肌、右側縫匠肌中部
牽伸較小的肌肉:右側腓腸肌中部、右側比目魚肌
右膝一定要保持正直。交替手的位置能產生更大的牽伸,尤其是用右手壓右膝時。左膝越彎曲,牽伸力越大。
參考資料
1.[美]尤卡·科科寧 [美]阿諾德·G·納爾遜 著《牽伸解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