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版式設計都是為閱讀而產生的,閱讀的基本前提是清晰的視覺效果。那麼在版式設計中,影響信息傳遞的基本因素不僅僅是前文(字體太多怎麼選?十幾年的設計總監最擅長用這七種字體)所說的字體問題,字號、粗細、字符間距和行距都是影響閱讀的基本要素。本文計劃將這幾個問題放在一起和各位設計師朋友聊一聊。
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在這段文字中,在字體選擇上,我們同意採用的是微軟雅黑,有所區別的是標題相比正文使用的是24pt的加粗體。在字符距、行距和段落距方面都沿用最原始參數,並未做任何調整。很明顯,這樣的排列方式是不便於閱讀的,密密麻麻地,讀起來很費力,讓人有一種並不想往下讀的感覺。那面對這種字數較多的段落,設計師在確定了字體之後,對於各方面距離應該如何考慮?如何規範呢?
字號相關「規範」
選擇什麼樣的字體是基於設計風格,而選擇什麼樣的字號則是基於閱讀距離,不同的閱讀距離,通常會有相對固定的字號範圍。設計師只有了解了這個基本原理,做出來的作品才更符合邏輯和閱讀習慣,也才有審美可言。根據閱讀距離,基本可以分為手持閱讀,站立閱讀和遠距離閱讀三種基本形式。如最常見的DM單、書籍、名片、畫冊、折頁、手持電子設備等都是手持閱讀範圍,這些場景下的版式設計,字號就會相對較小,通常在7—12pt之間,而8pt是使用最多的。
站立閱讀最常見是室內海報,店招、展架等形式。這些閱讀形式的視距比手持閱讀要遠,因此字號也會做相應放大。一般都會選擇48pt以上字號。更遠距離的閱讀,比如戶外大噴,地鐵站臺廣告等,其字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做恰當調整。
提示:這樣的規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設計師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不見得一定要尊重這樣的「規定」。這只是在普遍場景中的普遍規律。但無論如何變化,滿足視覺要求都是第一。在常見的印刷物料中,標題通常比副標題大1—2倍字號,比正文內容大2—3倍。
相同字號的粗細對比
在閱讀中,我們無法否認無論是什麼樣的閱讀方式,其核心依舊是內容,在內容之上,影響閱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相同字號的粗細問題。字號粗細往往能給人視覺上強烈的對比,引起重視或要表達強調。在字體中通常用「Light」「Regular」「Heavy」來表示,表示字體的粗細,也稱為字重。如下圖就是以思源黑體為例的,相同字號下不同粗細的對比:
很顯然,選擇不同粗細的字,在視覺感官上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在版式設計中,這些不同粗細的字,越粗的字通常是用來表達越重要的內容,比如一級標題通常都會選擇粗體字,副標題選擇低一級的字。正文內容則又比副標題降低一個粗度,如果一個頁面上需要出現比正文內容更小的字時,同樣會選擇相同字體中的最細字。
字符間距與行距
在版式設計中,字符間距和行距是每一名設計師都必須考慮的事情。如果一張海報中的內容很少,一行就能說完,那就只需要考慮字符間距,如果是文字很多,有涉及到標題、副標題、正文和分段時,就需要考慮行距的問題。
行距:我們的閱讀習慣都是從左向右,當一行讀完後轉行,上一行與下一行之間的距離就是行距。但是在版式設計中除了每一行之間的距離,還要考慮正副標題之間的距離,標題與正文之間的距離三個方面。下圖就是標題、副標題、正文及裝飾文字之間的字號和距離展示。
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行距,難道其中還有更玄妙的關係嗎?這個問題在本文姑且留給各位看官去思考,因為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僅涉及到親疏的問題,也涉及到群化和層級的問題。我們打算在後面的文章中繼續為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