餡餅是我家餐桌上的「常客」,隔三差五就要吃一次,在春天裡,應季蔬菜也多,做法也相對簡單,短時間內,就能吃到皮薄餡大,香味濃鬱的餡餅,很多朋友想吃餡餅,但是不會做,對和面犯起了愁,聽說還有發麵、燙麵、半燙麵的區分,一時之間,更不知如何下手了,今天教你具體的做法步驟,零基礎也能動手做餡餅。
做餡餅時怎麼和面才能又軟又蓬鬆?這裡還真有說法,常見的麵團分為五種。
發麵
合適的水溫, 合適的溫度,通過酵母粉生物發酵的麵團,就是發麵了,口感好易消化,是所有麵團中,營養最高得了,腸胃不好,或者胃黏膜受損的人,更適合吃發酵的麵團,中間可見密集的氣孔,可以做成饅頭、花卷、包子等。
半發麵
半發麵就是餳發至一半的麵團,也就是沒有發透,正常需要一個小時,這種半個小時就夠,一般生活中,用到的極少,技術不到位,根本掌握不了技巧,天津比較出名的狗不理包子,運用的就是半發麵原理,筋力有彈性。
燙麵
用剛離火的開水燙麵,邊倒邊攪拌,趁熱和成麵團,等涼了以後,再製成各種食品,這樣的麵團,基本無筋道可言,常出現在小吃中,比如蒸餃、炸糕、糖糕、鍋貼,當然也可以製成餡餅,軟中帶韌,不會輕易軟爛。
半燙麵
半燙麵也好理解, 同樣是開水燙麵,只不過只燙一半,另外一半用涼水和面,都攪成面絮後,再揉成一個整體麵團,它的特點很明顯,既有死面的筋性,又有燙麵的柔軟,這種麵團熟後,會呈現半透明狀態,最適合最蔥油餅、餡餅了。
死面
死面就是用涼水現和的麵團, 口感比較硬,所以叫做死面,它耐水煮,勁道有嚼勁,適合煮、烙、煎、炸,缺點就是不易消化,常見的有水餃、餡餅、鍋貼、燒麥等。
半燙麵餡餅操作步驟
食材:麵粉、韭菜、粉絲、雞蛋
調味:食鹽、蠔油、胡椒粉
1、準備一盆普通麵粉,用筷子做上記號,中間一分為二,如圖所示。
2、左邊採用開水燙麵,邊倒邊攪拌,右邊採用涼水和面(溫度低時要用溫水),同樣邊倒邊攪拌,這就是半燙麵的方式,既有死面的筋道,又有燙麵的柔軟。
3、把面絮揉成麵團,讓燙麵和死面相結合,揉的越勻越好,能達到盆光、手光、面光的狀態即可,摸起來挺光滑的,蓋上一層保鮮膜,靜置30分鐘。
4、利用這個時間,準備餡料部分,可以挑選比較時令的蔬菜,我用得是韭菜+粉絲+雞蛋,這個可隨意搭配,加食鹽、胡椒粉、蠔油,攪拌均勻。
5、這個面劑要比餃子大,這樣才好操作,舀入適量的餡料,用包包子的手法,捏緊收口。
6、全部做成包子的形狀,收口處朝下,輕輕按壓成薄餅,這樣餡餅的生胚就做好了。
7、電餅鐺刷上一層油,下入餅胚,在上面也刷一層油,用來鎖住水分,中間勤翻面,烙至兩面金黃色,即可出鍋開吃。
8、餡餅這樣做,又軟又薄,真的非常好吃,看著就很有食慾,多給家人吃韭菜,對腸胃有一定的好處,還能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
技巧總結
和面時要注意,開水和涼水的比例要均等,這樣口感才不會硬。
僅供參考、收藏轉發,謝謝點讚
原創圖文,禁止抄襲,我是食味菜譜,熱愛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麵食的做法,關注我每天學習做菜,總會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