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8年之前,中國茶在世界上一直處於一個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清末時期,英國在管轄地印度發現了古樹茶,便由此宣稱「印度茶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這一消息傳回中國後,引起了整個華夏民族的不滿,作為飲茶上下幾千年的民族,肯定不能服氣啊,但遺憾的是,在中國史料中,研究人員沒有從任何一本古籍中找到中國是「世界茶原產地的證據」,即便我們 傳承了上千年的茶文化,但沒證據就是沒證據。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國內的專家一直沒有放棄尋找中華民族是「茶原產地」的證據尋找,轉機來的說快也快說慢也慢,在195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員蘇正在南糯山進行調研時,和當地哈尼族聊天,意外得知了當地有一顆非常大的茶樹,便讓哈尼族人帶他們前往觀看,當時的他純粹好奇,到了目的地後,才驚覺自己可能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雖然不能確定這顆茶樹的價值,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顆茶樹絕對是目前為止,他們所見到過的最大的古茶樹,當時緊急邀請了植物學家蔡希陶先生前往驗證。
在經過一系列研究比對後,確定了這顆茶樹的屬性,同時也指出這顆樹是人工栽培型的茶樹,在經過國內外各種專家的測算,以55代哈尼族世乘以14歲的生育年齡,大致給出了這顆茶樹的樹齡,絕對不低於800歲的說法。而這棵樹,被稱為「南糯山茶王樹」, 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茶王樹」這個概念。
這一消息一出,轟動茶界,引發了多國茶專家前來瞻仰。也是這棵樹,讓中國茶界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以此作為證據,反駁了「印度茶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的說法,證明了中國才是「世界茶的茶祖地」。時至今日,雖然我們發現了更多的年齡更大的茶樹,但沒有任何一顆茶樹,能比的上這顆南糯山茶王樹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