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養殖扶貧項目助力大維堵村脫貧致富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土雞養殖扶貧項目助力大維堵村脫貧致富

民逸農牧負責人詩罕波進行雞舍管理

近日,走進雲南民逸農牧科技公司養殖基地,成群的土雞在林中悠閒覓食。「這是我們通過『政府+集體+企業』模式建成的土雞養殖扶貧產業項目。」大維堵村委會主任李雲峰說,「通過創新模式建產業,產業帶動興鄉村,不僅為建檔立卡戶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路,同時還壯大了集體經濟,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李雲峰介紹的土雞養殖基地位於峨山縣小街街道大維堵村委會大灘子小組,為了建成土雞養殖扶貧項目,大灘子小組通過村民集體表決,流轉256畝林地,為扶貧產業項目提供用地保障。小街街道投入6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修路架電通水,還建蓋了雞舍及管理房,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為招商引資發展扶貧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民逸農牧負責人詩罕波介紹,企業入駐後,又投入52萬元加蓋了雞舍、工作間、脫溫房,還架設高壓線、建抽水站、清理整治養殖環境,進一步完善了基礎和生產設施。

根據雙方達成的15年合作協議,政府和集體用所投入的產業扶貧資金及所提供的土地資源入股,與企業合作發展壯大土雞養殖扶貧產業項目。企業每年支付4.2萬元土地設施租金及項目紅利,其中1萬元作為土地流轉租金,歸村組集體所有,另外3.2萬元作為項目紅利,用於增加貧困戶收入。同時,企業支付的土地設施租金及項目紅利每五年增加10%。

至此,大維堵村委會緊扣產業興旺、群眾增收目標,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和企業積極參與下,探索出政府、集體、企業三方攜手,發揮集體資源優勢,放大政策撬動效應,吸引社會投資參與,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新模式。

自2018年土雞養殖扶貧產業項目投入運營以來,連續兩年,全村69戶建檔立卡戶256名貧困人口人均獲得扶貧項目紅利120元,村組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萬元。此外,通過項目帶動,還帶動本村4戶養殖大戶形成年出欄7000隻土雞的養殖規模,10戶散養戶形成年出欄4000隻土雞的養殖規模。當地農民到企業打工,每年可獲得1.5萬元的勞務收入;民逸農牧通過參與脫貧攻堅,經營規模得到快速壯大。今年,企業自養土雞存欄8000隻,年出欄量可達3萬隻。同時,預計將回購農戶養殖土雞2.5萬隻;預計今年大維堵村委會全年土雞出欄可達7萬隻,實現年產值520多萬元。

詩罕波表示,接下來還要加蓋10幢雞舍,增加6萬隻年出欄量。通過提供雞苗和加大技術指導、防疫服務力度,進一步帶動大戶和散戶養殖,壯大產業規模。在現有線下合作專賣銷售和線上微信直銷的基礎上,加大與電商平臺的合作力度,運用網絡直播打響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提升產品附加值。

據李雲峰介紹,運用「政府+集體+企業」的扶貧產業發展模式,沿著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和有機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綠色食品牌」發展路徑,大維堵村委會還通過模式複製,引進經營主體,建成投產100畝獼猴桃產業扶貧基地、人工食用菌栽培產業扶貧車間,推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快車道。(記者 沈建龍 文/圖)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高風險地區入滇一律集中隔離觀察14天  人民網昆明6月16日電 (徐前)6月15日,據云南省市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消息,針對目前國際疫情形勢仍有不確定性,且近日國內部分地區發生本土病例,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發出重要提示。 一、為了您的健康和公共安全,…【詳細】

要聞

駐滇部隊今年計劃招錄文職人員433人  近日,2020年全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工作全面展開,駐滇部隊計劃招錄433人,其中,武警部隊招錄84人。 這次公開招考,著眼服務部隊急需,選拔引進優質人才,精準按崗擇人,主要招錄一批文職人員到主幹專業系列、重點關鍵崗位和新調整組建…【詳細】

要聞

相關焦點

  • 肥東縣循環園:「產業扶貧」+「消費扶貧」 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
    肥東縣循環園聚焦高質量脫貧目標,在產業扶貧的基礎上,將產業扶貧與消費扶貧相結合,讓貧困群眾增產又增收,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自強夫妻的脫貧致富經
    > 胡玉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李建民    柯正禮、石偉慧是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鎮七裡崗村的一對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夫妻,這對夫妻乘著國家精準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改革春風
  • 馬山:一桃一雞助增收 脫貧致富大希望
    自扶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廣西馬山縣古寨瑤族鄉加善村潘興運以一手「鷹嘴桃和瑤鄉雞」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助力村民增收,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加善村位於馬山縣東部大石山區,有著優越的生態環境。潘興運在結合自身條件後決定種植鷹嘴桃和飼養本地土雞,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由潘興運夫婦牽頭創辦的馬山縣雲上瑤鄉種養專業合作社於2017年8月1日掛牌成立,合作社成員35人,其中在冊貧困戶成員11人。潘興運將「瑤鄉土雞」和「雲上鷹嘴桃」作為合作社的主打產品,並打造成馬山的品牌產業。
  • 【中國發展門戶網】畜禽特色養殖助推科技精準扶貧
    通過發展畜牧業實施精準扶貧,是產業扶貧中較為常見和較為重要的一種方式,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解決農村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主導方向之一。因此,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時刻,針對貧困地區自身條件限制、畜禽養殖水平落後和科技基礎薄弱等問題,通過科技創新發展畜禽特色養殖,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對推動貧困地區畜禽產業發展、繁榮產區經濟、帶動產區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重慶榮昌:算好「扶貧帳」 增收有盼頭
    不僅如此,該企業今年內還將在榮昌區禾苗村購買土雞、土鴨、生薑、大米等農特產品,約計10萬元,助力該村種養殖業良好發展。除了澳龍生物通過「定向收購、消費扶貧」助力市級脫貧村、落後村產業發展外,重慶直升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將榮昌區仁義鎮永靈村滯銷的11063斤高粱全部收購,幫助該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敖海江:駐村的日子,櫛風沐雨助脫貧
    進村第一天,我看到的遠比想像的差,八河村地少,人均收入低,如何團結村支兩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難題。 初來乍到,我與村支兩委交流溝通,要儘快了解村情民情。八河村有5個自然寨,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全部走了一遍,生產生活、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家家戶戶我都記下來,是要做到心中有數。
  • 下西崗的扶貧成績單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當時,陪同調研的寧新軍瞅準了部隊注重扶貧項目能否起到 「造血」作用這一關鍵點,在調研活動接近尾聲時大膽地向師領導介紹起下西崗村打算因地制宜發展土雞養殖、食用菌栽培等項目的計劃,希望部隊領導這次下來能去下西崗村看看。  由於順路,侯明君師長同意了寧新軍的請求,帶隊來到離神崗頭村不遠的下西崗村。
  • 我曬我村:美麗紅瓦「變形」記
    建成專業合作社凍庫440㎡,建成村集體翠紅李產業園區20畝;建設產水配套水利標改水庫塘堰3口;建設土地增減掛鈎房屋改造項目10戶。積極發展產業 助農增收又致富圖:村民楊貴華在專合社產業園採摘青脆李紅瓦村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堅持「四有四建四帶動」工作模式,促進扶貧產業規模化、特色化發展;以貼息貸款扶持、「產業周轉金」等扶貧方式扶持養殖、特色種植紅心獼猴桃、翠紅李、翠冠梨。
  • 就業扶貧看鄂州(27)燕磯金玲生態養殖基地負責人楊金玲:脫貧致富領...
    鄂州市燕磯金玲生態養殖基地。記者 熊子璇 製作林下養雞。記者 熊子璇 攝在基地魚塘內養的鵝。記者 熊子璇 攝基地的員工從果林中抓來顧客訂購的土雞。楊金玲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熊子璇 通訊員羅燕)春來鮮花繁茂、夏來果林蔥鬱、秋來水果飄香,冬來土雞肥壯,11月17日,記者來到了位於鄂州市燕磯鎮馬山村的燕磯金玲生態養殖基地,處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
  • 扶貧春風暖人心 脫貧致富加油幹
    「感謝黨的政策好,扶貧春風暖人心,讓我吃不愁、穿不愁,房子和醫療都有保障!」李愛國動情地說。2014年10月,樅陽縣紀委派機關幹部錢樅駐宣莊村任第一書記、 扶貧工作隊長。2017年4月錢樅駐村到期後,市紀委又選派張權民駐村任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
  • 金沙縣茶園鎮 村企互助發展種養結合園助農增收
    並採取公司基地 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分別在茶園鎮茶園社區、石鐘村、民樂村、新民村、沿河村、新橋村、團結村、大埡村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種養殖基地。  一朵牡丹打造一片產業園  時下,正是牡丹花開得燦爛的季節,走進金沙牡丹產業園,一株株潔白的牡丹花爭相開放,散發出幽幽芳香沁人心脾。
  • 蕉嶺文福鎮白湖村:扶貧先扶志 駐村更駐心
    扶貧先扶志,這是南沙幫扶工作隊駐村以來一直堅持的理念。在文福鎮白湖村,駐村幹部用心用力真幫扶,用好用活扶貧政策,因戶施策鼓勵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及務工就業,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幫助他們樹立脫貧奔小康的信心,成為貧困戶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在文福鎮白湖村的一隅,記者親身體驗了貧困戶丘仕海的「田園生活」。
  • 陳恆剛:養殖蚯蚓脫貧致富
    提起土地裡常見到的小蚯蚓,人們總覺得沒什麼新鮮的,可是在埇橋區灰古鎮秦圩村,貧困戶陳恆剛卻把它當成了脫貧致富的「金疙瘩」。「人工養殖蚯蚓是一項新興的養殖項目,它能作為畜、禽、魚類等養殖的蛋白質飼料,可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發展中藥材、經果林種植,還能處理人們生活產生的有機垃圾和禽畜糞便,化廢為肥,消除有機廢物對環境的汙染。」陳恆剛一邊介紹,一邊扒開隆起的牛糞,一團團生龍活虎的紅蚯蚓在地裡蠕動著。陳恆剛曾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建築工,一次意外事故不幸造成身體殘疾,無法繼續從事建築工作。
  • 南寧這名特警駐村扶貧後,村裡完全變了樣!
    駐村兩年,浪利村脫貧35戶9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條扶貧道路、2個人飲工程、3個產業扶貧示範園在村裡落地開花。特別是2020年一季度,浪利村實施建設兩個產業扶貧示範園、一條長度2.7公裡產業硬化路,總投資近500多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4萬元,2020年總收入已突破20.2萬。
  • 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他自2019年4月份擔任第一書記以來,用「情」駐村,用「愛」為民,用「實」幹事,用實際行動擔起「第一書記」使命,讓羊莊村民看到新變化、得到大實惠。  散播溫暖 關愛睏難特殊人  「剛到村裡,面對的情況千頭萬緒,村裡的群眾也充滿懷疑。」談起自己扶貧的經歷程昊說,老百姓對農商行的概念就是存錢、取錢,怎麼會來搞扶貧。從單位到完全陌生的村莊開展工作,程昊覺得有些難以著手。
  • 安化:土雞成了「金鳳凰」
    近日,安化縣奎溪鎮角塘村養殖大戶龔杜海,看到自己養殖基地的1萬餘只土雞在山上悠閒覓食嬉戲,一臉喜悅。他說,眼前這些活蹦亂跳的土雞,就是一隻只銜來財富的「金鳳凰」。龔杜海父親早逝,母親年老多病,自己也患有多種疾病,家裡生活困難,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幫助下,龔杜海開始養雞。他用政府給他的2000元產業扶貧資金購買雞苗,在屋前屋後空地散養土雞。
  • 東白馬營村絨山羊養殖產業扶貧項目2020年...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張家口市陽原縣東坊城堡鄉東白馬營村召開產業扶貧項目分紅大會,河北省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馬強,省中冀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鄒家立,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金海,省工商聯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張彥梅,陽原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郭昌明,陽原縣工商聯常務副主席薛應舉,省中冀扶貧基金會秘書長齊建偉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四模式」讓移民「紮根」
    勤勞樸實的他有養雞技能,2016年,劉遠程被瀏陽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確定為移民產業項目帶頭人。農戶缺雞苗養殖技術,瀏陽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先給劉遠程一定量獎勵,劉遠程再根據「農場 農戶 市場」幫扶模式,將雞苗飼養到0.4公斤後,免費發放給移民戶飼養。7個月後,他以土雞35元/斤、雞蛋1.2元/個的價格保底回收。今年8月,移民戶楊堅領了50隻專產綠殼雞蛋的母雞。
  • 廣西:扶貧路上湧動澎湃力量——柳州市水利局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柳州市水利局駐村工作隊員龍海濤介紹,蜜瓜棚是村裡的集體經濟增收扶貧項目,村委將大棚出租給村內的致富帶頭人,以土地流轉、務工、物流配送等形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00餘人次參與務工,使每人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村民們嘗到致富的甜頭後積極投入蜜瓜種植,目前村內還有15畝蜜瓜大棚在建。
  • 助力精準扶貧 中喬大三農籤約「千畝富硒谷種植項目」
    5月18日,中喬大三農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千畝富硒谷種植項目」在崗上村正式籤約。    屯留縣崗上村是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大一分校舊址」坐落於此,紅色文化底蘊濃厚。如何利用革命老區資源優勢加快培育發展特色優勢農業,實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是當前崗上村面臨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