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敖海江:駐村的日子,櫛風沐雨助脫貧

2020-12-15 天眼新聞

駐村的日子,一晃就是三年。

 

儘管家有年邁父母和幼子,2017年7月,作為共產黨員的我義無反顧地投入脫貧攻堅的工作中,成為了鎮寧自治縣馬廠鎮八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進村第一天,我看到的遠比想像的差,八河村地少,人均收入低,如何團結村支兩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難題。

 

初來乍到,我與村支兩委交流溝通,要儘快了解村情民情。八河村有5個自然寨,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全部走了一遍,生產生活、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家家戶戶我都記下來,是要做到心中有數。

 

八河村共有390戶、1765人,其中貧困戶182戶、770人。那年,村裡65%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兒童。總體而言,按期脫貧難度大、任務重。

 

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就要因地制宜走出特色,商議後,我大膽提出了「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思路,分四步,成立合作社,動員全體村民加入合作社;發展特色香豬養殖;修建魚塘養魚,探索拓展養殖業;動員農戶種植辣椒、生薑、油用牡丹及軟籽石榴等作物,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說幹就幹,不等不靠,跑項目、跑資金,爭取支持為。通過大家不斷的努力,這兩年,村裡解決了新建香豬養殖場用電問題,架設高壓線、新裝變壓器,幫助70餘戶危房改造貧困戶無償進行室內外線路安裝,積極帶動農戶累計種植生薑、蠶豆、辣椒,養殖生豬、土雞、鵝,買床、買油、買米、送棉被,搞宣傳、搞衛生......一來二去,我和老百姓們打成了一片,隨著連戶路、庭院硬化的建設,八河村村容村貌得到極大的改觀。

 

通過這些措施,讓廣大農戶看到了八河村的發展前景,也使廣大農戶嘗到了發展的甜頭,農戶種植、養殖的積極性高漲。到2018年年底,八河村村容村貌得到極大的改善,髒、亂、差現狀得到改變,貧困戶182戶770人,已脫貧164戶73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2.09%;2019年底,未脫貧的18戶37人也順利實現了全部脫貧。

 

我這兩年所做的工作,得到了農戶肯定,走進八河村便能聽到農戶說:「敖書記來到八河村所做的一切,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們相信,有共產黨的扶貧政策,有這樣好的駐村書記,我們八河村一定會脫貧致富奔小康,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得到大家的肯定,看到八河村的變化,我心裡很欣慰,為自己能在脫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中作貢獻而自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牟元媛 整理

通訊員 周界樸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袁國彬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即「鑄心」 傾情助脫貧丨羅甸縣羅悃鎮羅蘇村...
    我叫黃光菊,是羅甸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幹部,現任羅悃鎮羅蘇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2014年以來,精準扶貧這個動聽的詞彙傳遍全國各個鄉村,全國自上而下,所有單位和部門都圍繞脫貧攻堅開展工作,以脫貧攻堅工作統攬全局。
  • 「我的扶貧故事」|省文旅廳駐德江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
    2018年3月15日,這對於我來具有特殊意義。這一天,是我50歲生日,也是我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的日子。我是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駐德江縣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村駐村第一書記翁澤坤。軟坳村位于楓香溪鎮北部,是一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亦脫貧丨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駐村...
    餘江民入戶進行人口普查我是一名退伍軍人,現在是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由於退伍後沒有穩定收入,還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是我的扶貧故事,也是我的脫貧故事。   作為一名駐村幹部,我堅守初心踏實工作。在部隊,我將「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堅守駐村歲月 用情走好扶貧徵程|盤州市響水...
    我叫李旭,是六盤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選派的一名駐村幹部。一年前,我來到盤州市響水鎮楊柳樹村,開始了在這裡的駐村幫扶時光。剛到楊柳樹村,我自己積極主動學習脫貧攻堅政策和農村工作方法,及時進村入戶走訪,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農村政策等,向基層群眾傳遞著黨的「好聲音」。充分掌握村情民情,對照脫貧標準逐戶分析研判,主動幫助貧困戶和生活困難戶找準脫貧路子、找好致富法子,落實各項幫扶政策,幫助楊柳樹村踏上了致富大道。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偉大的民生工程。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我叫黃後銀,是六盤水市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4月,單位說要派駐一名駐村幹部到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根據局黨組織的安排,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脫貧攻堅的戰場。為了轉變思想,推動脫貧,我和村支兩委利用晚上村民農閒時間走村串戶、開院壩會,深入群眾中宣傳了脫貧攻堅的惠民好政策。開展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等活動,加強群眾法治道德建設。把愛護生態環境、禁止亂辦酒席等寫進村規民約,極大改善了李子樹的村容村貌。李子樹村的村民親切的稱呼我為小黃,對我這個外鄉人很親切,連妻子都說我的心在村裡,不在家裡。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扎紮實實工作在脫貧一線|貴定縣德新鎮...
    我叫嚴華,2017年7月,受貴州省黔南州菸草系統黨組委派到貴定縣德新鎮高梘壩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幫扶工作。  在高梘壩村駐村三年多來,我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駐村工作紀律,嚴格按照同步小康駐村工作要求,開展好「一宣六幫工作」,嚴格按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和「三率一度」要求開展好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韋大永——駐村一年 收穫一生
    因此,我不顧家人的反對,不聽親朋的勸告,毅然選擇了下沉駐村開展扶貧工作,特別是在2020年6月,按照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從一般駐村工作隊員轉換成了第一書記,成為了群眾們的「韋書記」,身上更是多了一份責任,從此,我回家的日子更少了,村民變成了我最熟悉的人。
  • 「我的扶貧故事」接好扶貧「接力棒」丨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第...
    2018年4月,從單位同事手中接過扶貧「接力棒」,我成為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駐村第一書記,也是芭茅村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安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註冊科科長,我下鄉的時間比較少,芭茅村又是一個地處巖山地帶的深度貧困村,肩上的重擔不言而喻。初來芭茅村,村委會辦公樓已建成並交付使用,村裡已修建了296口小水窖……山多石多,土少缺水,調優產業結構,發展扶貧產業是芭茅村的一道坎。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我叫羅娜,曾是毛尖鎮富溪村的村民,現在是毛尖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我出生在毛尖鎮富溪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家裡6口人,父母都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多苦多累都覺得是甜的日子都還有盼頭。可2016年父親意外離世,那時我還在省外就讀大三,3個弟弟妹妹都還在讀初、高中,生活的重擔一下都壓在了我母親身上。她從此沒日沒夜地工作,只為了掙夠我和弟妹的生活費和學費。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  作為第一書記,我積極團結兩洋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組成員,戮力同心,抓薄弱環節,抓主要矛盾,不等不靠,主動對接,落實國家扶貧各項方針政策,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等。通過不厭其煩地宣傳和引導,2017年爭取並獲得了全村整組易地扶貧搬遷,全村有60戶282人成功搬出了兩洋村地質災害隱患地段,落戶雷山縣城成了城關鎮的「新居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為我的人生添彩|雷山縣永樂鎮大寨村駐村...
    我叫楊承龍,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自然資源局幹部,2017年8月被選派到永樂鎮大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夜深人靜的時候整理材料、學扶貧政策、制定幫扶措施。雷山縣自然資源局規劃辦綜合股(政策法規股)股長,永樂鎮大寨村指揮長、駐村第一書記 楊承龍「感謝黨的好政策,再次賦予我生命,我們一家一定會好好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李光來激動地說。看到群眾生活的變化,我覺得我這三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不負韶華。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韶華 脫貧攻堅路上的追夢人丨石硐鎮中壩村駐...
    我自2018年3月擔任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牢記脫貧攻堅職責使命,圍繞「一宣六幫」駐村工作要求,認真開展扶貧工作,積極落實脫貧政策,我時刻把自己當做中壩村的一位村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解決問題,傾聽群眾心聲。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廣泛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一個個平凡而感人的瞬間,一張張溫暖如陽的笑臉,見證了當地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用「情」待人|長順縣代化鎮打朝村...
    我叫韋巍,是貴州省黔南州檢察院同步小康駐長順縣打朝村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告別新婚不久的妻子,義無反顧地遠赴離家200多公裡的長順縣極貧鄉鎮代化鎮打朝村,投入到同步小康駐村脫貧攻堅一線工作中來。
  • 【駐村扶貧故事】凝心靜氣助脫貧 誓叫舊貌換新顏——河北工程大學...
    2018年,河北工程大學駐平山縣營裡鄉西下莊村工作組進村後,多次走訪每一戶村民,利用較短時間走遍了西下莊村的山山水水,了解了戶情民情村情,並多次與村兩委商討,與村裡黨員和群眾座談,制定了《西下莊村2018-2020年三年扶貧工作規劃
  • 「我的扶貧故事」衝鋒在扶貧路上的脫貧「戰士」丨貓洞鄉龍都村駐...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深入一線,嚴守工作崗位、忠誠履職、埋頭苦幹、傾情奉獻,深入走訪群眾,用心用情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朱仲友是貓洞鄉龍都村黑巖組的村民,也是村裡的一名老黨員,家庭經濟條件十分糟糕,住房也不安全。其長子朱啟貴還是個肢體殘疾人,朱仲友對未來的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書記 任波 2020-12-0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四年 初心不變|德江縣楓香溪鎮先聯社區脫貧...
    我是德江縣楓香溪鎮先聯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張月軍,2016年與先聯社區結緣。2019年3月,我從一名普通的幫扶幹部成為脫貧攻堅隊隊長。回想這四年多的駐村幫扶往事,我經歷了思想的變遷,看到了村裡的變化,收穫了成功的喜悅。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結合袁宗林一家的生活實際情況,我主動對接,為他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學堂堡社區。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也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