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的日子,一晃就是三年。
儘管家有年邁父母和幼子,2017年7月,作為共產黨員的我義無反顧地投入脫貧攻堅的工作中,成為了鎮寧自治縣馬廠鎮八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進村第一天,我看到的遠比想像的差,八河村地少,人均收入低,如何團結村支兩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難題。
初來乍到,我與村支兩委交流溝通,要儘快了解村情民情。八河村有5個自然寨,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全部走了一遍,生產生活、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家家戶戶我都記下來,是要做到心中有數。
八河村共有390戶、1765人,其中貧困戶182戶、770人。那年,村裡65%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兒童。總體而言,按期脫貧難度大、任務重。
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就要因地制宜走出特色,商議後,我大膽提出了「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思路,分四步,成立合作社,動員全體村民加入合作社;發展特色香豬養殖;修建魚塘養魚,探索拓展養殖業;動員農戶種植辣椒、生薑、油用牡丹及軟籽石榴等作物,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說幹就幹,不等不靠,跑項目、跑資金,爭取支持為。通過大家不斷的努力,這兩年,村裡解決了新建香豬養殖場用電問題,架設高壓線、新裝變壓器,幫助70餘戶危房改造貧困戶無償進行室內外線路安裝,積極帶動農戶累計種植生薑、蠶豆、辣椒,養殖生豬、土雞、鵝,買床、買油、買米、送棉被,搞宣傳、搞衛生......一來二去,我和老百姓們打成了一片,隨著連戶路、庭院硬化的建設,八河村村容村貌得到極大的改觀。
通過這些措施,讓廣大農戶看到了八河村的發展前景,也使廣大農戶嘗到了發展的甜頭,農戶種植、養殖的積極性高漲。到2018年年底,八河村村容村貌得到極大的改善,髒、亂、差現狀得到改變,貧困戶182戶770人,已脫貧164戶73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2.09%;2019年底,未脫貧的18戶37人也順利實現了全部脫貧。
我這兩年所做的工作,得到了農戶肯定,走進八河村便能聽到農戶說:「敖書記來到八河村所做的一切,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們相信,有共產黨的扶貧政策,有這樣好的駐村書記,我們八河村一定會脫貧致富奔小康,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得到大家的肯定,看到八河村的變化,我心裡很欣慰,為自己能在脫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中作貢獻而自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牟元媛 整理
通訊員 周界樸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袁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