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銳,他對世界的感受,他那獨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對他的獨特構造方法,他的理想,還有他身體中的特有物質,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歐洲那一特定時代的代表。」 ——羅曼·羅蘭
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其實並不是。1770年,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父親是一名男高音歌手,賺錢不多,又經常酗酒,所以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為了讓兒子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神童,父親將他鎖在屋裡強制要求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年僅六歲貝多芬就被父親帶著到處表演。11歲時貝多芬師從聶恩,後來貝多芬擔任宮廷樂隊的古鋼琴獨奏與伴奏;同年將德雷斯勒的進行曲改編為《鋼琴變奏曲》,這也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
少年時期的貝多芬,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
為了更好地進修音樂,貝多芬踏上了求學之路,1787年,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他也見到了夢寐以求的偶像,31歲的莫扎特,同時,他彈奏技術受到莫扎特的讚賞。1792年,22歲的貝多芬決定留在維也納,在海頓門下學習一年後,貝多芬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裡耶裡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後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1796年8月,貝多芬在《維也納雜誌》上發表了三首鋼琴奏鳴曲贈送給海頓;也就是在這一年貝多芬才開始出現耳聾的現象。
耳聾的情況日益加重,影響著貝多芬的創作,直到六年後他寫了一份遺囑,提到了關於自己在耳聾之後被人誤解的孤獨,不能聽到音樂之後的絕望,以及敢於面對死神的勇氣。
1、「當你們看見我孤僻自處,請你們原諒,因為我心中是要和人們作伴的.我的災禍使我加倍地難受,因為我被人誤解。」
2、「死亡願意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吧,我將勇敢地迎接你。——別了,切勿把我在死亡中完全忘掉;我是值得你們思念的,因為我在世時常常思念你們,想使你們幸福。但願你們幸福!」
——《貝多芬遺囑》
貝多芬失聰後,開始用鐵皮耳罩來讓自己儘可能地聽清楚
我們看到了貝多芬最真實的一面,他的善良,對親情和友誼的珍視,以及他在死亡面前的勇敢,他也是普通人,也曾想過要自殺,但最終還是藝術留住了他。我們總是說成功沒有方法,但是往往成功者身上都會有一種優秀的品質,那就是不向命運屈服。不過失去了音樂創作最重要的聽力之後,再想作曲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不過好在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還給他留了一扇窗,貝多芬利用骨傳導原理,將木棍的一頭插在鋼琴的共鳴箱裡,另一頭咬在自己嘴裡,還利用鐵皮罩來加強對聲音的接受,再加上自己對於音樂的樂感,創作出了比過去更多更優美的音樂作品。
雖然貝多芬一生未婚,但是他曾經在戀愛期間送給戀人的音樂,卻是每一首都是堪稱經典。貝多芬的第一段戀情發生在1801年,朱麗埃塔是貝多芬的學生,很快她就被貝多芬的才華深深吸引,兩人沉浸在戀愛的甜蜜之中,貝多芬也為她創作了《月光奏鳴曲》。貝多芬曾對他的朋友說:「她是一位可愛又迷人的女郎,她愛我,我也愛她。我人生中第一次認為婚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他又補充道:「不幸的是,她不屬於我這個階層。」。快樂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朱麗埃塔最終拋棄了貝多芬,失戀後的貝多芬痛苦異常,原本這份痛苦他可以一人默默消化,但是因為得到過愛情,又失去了愛情,這份「殘疾」在他心裡的傷痕就擴大了。
電影《複製貝多芬》,貝多芬同抄譜員安娜產生感情
1808年-1810年間,貝多芬交了一個名叫特蕾莎的女學生,對她產生了好感。她在日記裡寫道:「一個星期日的晚上,用過了晚餐,在月光下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接著,慢慢地,他用一種神秘莊嚴的神氣,奏著巴赫的一支歌」。他寫下這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贈給她。或許是性格的原因,或許是沒有財富,或許是地位差別,婚約毀了,特蕾莎選擇了離開貝多芬。雖然貝多芬並沒有結婚,但是在他的音樂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得到那種對於美好愛情的嚮往。後來在特蕾莎的遺物中,發現了樂曲的手稿,不過在斯圖加特出版這首曲子的樂譜時,整理者把曲名錯寫成《致愛麗絲》。
貝多芬指揮《第九交響曲》
我認為貝多芬能夠成為19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面對身體的不幸,貝多芬沒有向命運低頭,在失聰和耳聾後,不僅沒有停止創作,而且還更珍惜創作的時光,最能夠代表這種不屈精神的就是《命運交響曲》中,那厚重的命運叩門聲,體現了一個人對抗命運的不屈精神;
二、貝多芬以民族為己任,受到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終生追求自由和民主,在新舊時代交替之際是如此偉大,以至於後來將原本寫給拿破崙的交響曲,當他聽說拿破崙稱帝時,憤怒地叫道:這個人也只不過是個凡夫俗子,為了滿足自己對權力的欲望,大肆蹂躪全人類的權利,將自己置於萬人之上,成為了一個獨裁者。然後,憤怒地扯碎了樂譜的封面,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英雄交響曲》。
三、貝多芬既是古典音樂大師,又是浪漫主義的先驅。一方面,作為維也納古典主義樂派最後一位代表人物,他早期創作使海頓、莫扎特以來的古典音樂達到了頂峰;另一方面,他在成熟時期的創作又宣告了一種新的風格――浪漫主義音樂的誕生,如《悲愴》、《月光》、《田園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
「在人生的戰場上,他總會給予我們支持和幫助,他用自己的親身體會激勵著所有人。從留存至今的貝多芬畫像來看,他的表情常常是憤怒的。他表面上與世俗音樂、世俗審美鬥爭,實則一直在和自己鬥爭。如果說貝多芬的中期作品體現了「人定勝天」的宏偉氣概,那麼晚期作品中的貝多芬就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悠遠境界。」 ——羅曼·羅蘭
命運從來不會因為低頭而放過你,哭泣只會讓你成為笑柄,只有當你站起來的那一刻,你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每天了解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