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020-12-16 騰訊網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籠罩著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亙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環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天蒼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徵,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的勾畫,沒有什麼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牛羊的世界,但由於牧草過於豐茂,牛群羊群統統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裡。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到處都是。於是,由靜態轉為動態,由表蒼一色變為多彩多姿,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後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於「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遊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鬱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遊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空好像其大無比的圓頂帳篷,籠蓋著草原四方。仰視天空,好像「穹廬」,這是一個很奇特的比喻,也是一個親切自然的比喻,更是一個洋溢著民族自豪感的比喻。遊牧民族大都有住帳篷的習俗,儘管帳篷的式樣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圓頂,以蒙古包為代表。詩裡說天空像籠罩四方的帳篷,讓人感覺特別親切。穹(qiong2)廬:圓頂的房屋。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幼讀古詩文之六
    《敕勒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存在於北方的五個朝代的總稱。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混亂的時期,時間從公元386年直到公元581年隋朝統一中國。
  •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富於想像力的遊牧民族把天空大膽的比作自己居所——穹廬。在遊牧民族無盡的遷徙中,穹廬這種特殊建築與草原結下了難捨之緣。
  • 天蒼蒼,野茫茫,想把風景寫得吸引人,就要長久地、動態地觀察它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敕勒歌》的文字很好理解,但有兩個字的讀音需要注意。陰山就在公雞的脊背位置。當時的很多北方遊牧民族就在這裡聚居。這首詩所寫的風景,就是廣大遊牧民族都熟悉、喜愛的。我們今天去內蒙古草原,無論是去呼和浩特附近,還是去更遠的呼倫貝爾,只要站在草原上,可能都會想到這首詩。它幾乎就是「大草原之歌」。下面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什麼是「穹廬」?放到今天,其實就是蒙古包呀!為什麼叫「穹廬」呢?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高歡苦攻50多天,玉壁仍然紋絲不動,反倒是為攻城所建的兩座土山反倒被西魏佔領。此時東魏軍中爆發了無名瘟疫,傳染很快,士兵染病之後很快就會死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瘟疫和戰爭就帶走了七萬多東魏士兵的性命。因為減員太多太快,東魏無力發起新一輪的進攻,高歡只好命人挖一個巨坑,將七萬多人草草掩埋在一起,隨後撤軍。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內蒙古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斛律金唱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高歡哀感流淚
    高歡派人對韋孝寬叫喊:「即使你韋孝寬搭樓上與天齊,我也會穿地入城取你人頭!」高歡軍士果然從地下挖掘地道,想從城根上挖穿湧入城中。韋孝寬在城周挖出一條大溝,高歡兵只要從地道盡頭跌入長溝,馬上派人就地擒殺。他還在長溝內堆滿木柴,只要有地道通口暴露,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草,放入火把之後,以氣排往地道內鼓氣,洞中東魏兵頓時燒焦成為爛骨。
  • 敕勒川,陰山下,一曲民謠,一曲歌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野孩子樂隊2014年發行的歌曲《敕勒川》。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這是我們在小學課本裡背過的在有了地理的概念之後,會開始注意這首民歌的前兩句「敕勒川,陰山下。」
  • 敕勒川,陰山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 一起了解下!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裡的敕勒川蒙古語意為「青色的草原」大致位於今天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一帶這裡的陰山下是陰山內蒙古中段,於呼和浩特市即大青山如今的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方,佔地超2萬畝是一片在大數據和鄉土植物搭配下人工幹預修復成功的典型草原2011年前,曾是土地撂荒
  • 青城草原景 盡覽敕勒川:初秋 品味敕勒川草原的歲月靜好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大家心目中草原多半是《敕勒歌》所描繪的那幅寧靜且唯美的景象,而要欣賞到這番美景也得需要驅車兩個多小時才能抵達。隨著敕勒川生態谷的生態提檔升級,敕勒川草原這座呼和浩特的「後花園」也進入了最美的時節。
  • 國內最美的4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你去過幾處?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中華大地廣袤,擁有不同的地理形態,草原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種,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美感,美麗的草原,令人魂牽夢繞!說起草原,很多人會想到了朗朗上口的《敕勒川》,那是一幅美麗的畫面,風吹草低見牛羊,想想都令人愜意,以下盤點國內最美的4大草原,看看你去過幾處?
  • 在詩中描繪的敕勒川,我才懂什麼是水草豐美,一幅安靜祥和的畫面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耳熟能詳的敕勒歌就是我小的時候對草原的全部想像,天像一頂巨大的帳篷,想必應該是一幅天高雲淡的景象,水草十分豐美,只有趕上一陣微風才能看見草後悠閒吃草的牛羊,一幅絕美的畫卷曾多次出現在夢中,從那時起就想來敕勒川一探究竟。那這個敕勒川究竟在哪?眾說紛紜,有的說敕勒川是在如今的朔州寧武一帶,有的說敕勒川在內蒙古陰山地區,包括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和包頭昆都侖河流域。
  • 你知道「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作者是誰嗎?
    《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每每讀到最後兩句的時候,腦海中總是不由自主地浮現出茫茫草原,牧草茂盛,牛羊成群的壯麗景色。說到這個《敕勒歌》的作者,史學界是眾說紛紜,一般都認為是敕勒族人創作的民歌。《敕勒歌》最早在史書中出現是唐朝的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