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江的街頭巷尾,我們都可以尋找到獨具浦江味道的各類美食。剛用鐵鉗夾出來的梅乾菜餅,剛燙好的浦江麥餅,還有那一碗清爽可口的「瞎子」餛飩……
但是不論想到什麼,都很難想到這個.
大家或許不知道,在浦江的體育場路有那麼一家特色饅頭店。店裡的饅頭需要經過整整24小時才能製作完成,而每天來往的人都會被這裡的饅頭香所吸引。
就連一些本就不喜歡吃饅頭的人都會美滋滋地吃完每一個「辛苦」到手的饅頭,吃完後就是一頓誇讚。據說,有人可以一連吃七個.
這饅頭裡到底有啥文章?
晚上7點左右,鄭姐就與自己嫂子一起開始了製作酒釀饅頭和麵包饅頭的第一步。先將熬好的米粥與酒釀倒在一起進行攪拌,待差不多了再將麥皮倒進去。鄭姐說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發酵,而攪拌也是一個細緻活,首先要嚴控溫度。這種活計就不是一般機器能做的,必須親力親為。
用手攪拌地越細,那隔日發酵出來的味道也會更好。這個發酵可是有講究的,將攪拌好的湯水放在一個密閉的小房間裡,蓋上好幾床棉被(好傳統對不對)。
隔著房門,遠遠地就可以聞到房間裡的棉被所透出的酒氣。
就這樣過了整整12個小時,隔日早上7點。鄭姐就會與嫂子一起將發酵好的湯水用面紗濾出來。而經過整整一晚的」包裹「,這湯水果真是溫的。
鄭姐說:「你別看這幾步簡單,這個可是最關鍵的一步。只有這個溫才能做這個特色的酒釀饅頭和麵包饅頭,這步做不好,可別想著能做出這饅頭來!」
原來,做這特色饅頭必須要用這個湯水,這個湯水看著不起眼卻是最難掌控的一個。而更精彩的還在後邊.
只見鄭姐與嫂子一起用機器將麵團和好,這時我問了:「這麵團為什麼要放機器裡呢?」鄭姐說這麵團本該是用著手團出來,但是因為這麵包饅頭分量大,這麵團自然也不小。用手弄的話總會有些不勻的地方,而且用機器也更快更高效。
和完麵團,鄭姐就將之前做好的湯水兌進麵團裡,這時的麵團就多了一味——酒香。之後還在準備做麵包饅頭的麵團裡加了點芝麻,使得這個麵包饅頭裡外都是。(酒釀饅頭是圓的 不用加芝麻)
接下來就是將饅頭的大概形狀給做出來,擱置在一旁。(精彩的來了)這時,鄭姐將蒸籠打開進行升溫,待溫度變高后,再把整整一籠饅頭放進去,沒過幾分鐘卻又拿了出來。
「鄭姐,這麼快就好了?」
「還沒呢!這可不能吃!你是不知道,這樣拿進去再拿出來,拿進去拿出來,如此反覆要3次。每次間隔必須1小時以上."
也就是說,這簡單的最後一步就需要近4小時去完成。(真是費時間啊~)
經過漫長的等待,這饅頭總算能吃了!正準備拿一個,這時鄭姐卻阻止了我。
「等一下!我加點東西。」
只見鄭姐在那麵包饅頭上面撒了一點紅糖。
「好了!吃吃看香不香。」
剛出籠的饅頭雖有點燙嘴但是嚼勁十足,果真大不一樣。加之裡面分布均勻的芝麻和甜甜的紅糖,更覺得這饅頭香甜可口啦!
果真是費時又費力,如此低調的美食也難怪在有人發現它的獨特之處後就這麼離不開它了。
記得錄製的那天早上,鄭姐為了讓我們安心錄製,並沒有做能現賣的饅頭。不知讓多少人失望而歸,如今一想這美味又暖胃的饅頭果真是個寶啊~
對啦!大家如果想吃可提前打鄭姐電話(請和我們聯繫告知您電話,在底部留言也可)。不過,鄭姐說了這饅頭並不是每天做的,而且每次做的產量很低。所以,實在哪天想吃的話就提前一天預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