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放春秋佳日過,最是風雨故人來」,一個特定的時刻,一次殷勤的期待總是那樣儲滿激情,牽動人心,蕩漾著美麗的詩情。風雨如晦總悽惶,唯有溫馨禦寒窗,殷勤煮酒待故人,珠淚和墨書短章。世間少有遂心事,多情總被無情傷。但《鄭風·風雨》的主人翁則是幸運的,他的期待贏得了滿滿的欣喜。詩曰:
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不必在意是誰在期待誰,也不必深究抒情主人翁是何種身份,身處何時何地,一種相思,一種期待,一次刻骨銘心的情感經歷錐心泣血而如願遂心這就足以撫慰天下有情人了。
短章三節反覆詠唱,所傳達的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所期待的人終於來了,在一個風雨蕭蕭的夜晚,更深人靜之後,焦躁彷徨之時,牽掛期待的人終於來了,心寧神爽,所有的煩躁一掃而空,儘管依舊是風雨蕭蕭下,雞鳴聲聲噪。
環境影響心境,風雨悽悽之冷澀,風雨蕭蕭之悽厲,風雨如晦之陰鬱壓抑,催生出莫名的惶恐,悽涼生於悽風冷雨,憂傷起於陰鬱蒼涼,而「喈喈」雞鳴,「膠膠」不止,則一陣緊似一陣的提示著時間的演進,暗夜的深沉。天越來越陰鬱晦暗,雨越來越犀利蕭哀,而暗夜的蕭瑟悽涼也隨著「喈喈」雞鳴而揪心刺骨。惦念之心,牽掛之情,隨著環境的變化也在漸漸濃鬱,焦躁中的顧盼,憂戚中的遐想,點點滴滴,一絲一縷,也隨著風雨雞鳴而緩緩流瀉,越積越深……
期待有甜蜜,也有苦澀。「既見君子,雲胡不夷」,「既見君子,雲胡不瘳」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一顆懸著的心也落下了,安定了;鬱積於心的痛楚也消逝了,平順了,期待的人來了,焦慮也煙消雲散了,欣喜啊,高興啊,此時此刻,唯有一醉方能解頤!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多情的人類總是有不可遏止的期待,難以捨棄的情懷,高興的時候,期待著有人一起擊節共舞;落魄的時候,期待著有人聆聽傾訴;孤獨了期待陪伴,成功了期待分享……漫漫人生路,殷殷攜手人,親情、友情、愛情、恩情……一腔熱血在,情絲總連綿,剪不斷,理還亂,唯有詩人才能宣洩表達。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晚徹玉笙寒。多少珠淚何限恨,倚欄幹」(李璟《攤破浣溪沙》)情感的期待,藉助於殘荷的描繪而揮發,纏綿緋則之意態,揪心裂肺之思念沛然而出,砉然而發,蕩魄勾魂。
別是容易見時難,有人說生離之苦勝於死別之痛: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也有人說唯有死別才最是無解,人間最哀: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離思》)
生離固然期艾,卻還有牽掛之憑藉,重逢之可能,儘管這種期待之煎熬一樣是椎心泣血痛不欲生,而生死別離卻是碧落黃泉路不同,陰陽分割兩不知,除了綿綿不絕的幽思再無重逢之可期。詩曰:「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邶風 擊鼓》)」
「莫放春秋佳日過,最是風雨故人來」。人間有情傷離別,生死離別是常態。篤信真情心不孤,常有牽掛是幸福。風雨常有,人情常在,無論生離死別,眷戀牽掛有所期待都是欣慰與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