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來》第六期 中國武術不止於技擊

2020-12-16 中國網

《似是故人來》第六期 中國武術不止於技擊

發布時間:2020-08-25 08:50:43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

1943年底,西洋拳擊界正式提出與中國武術界進行對抗賽,王子平、蔡桂勤、蔡雲龍等武術家毅然應戰。風雨飄搖的國度外加飽受列強凌辱的時代,形形色色的擂臺賽總能給中華同胞帶來無盡勇氣。

70餘年過去,為民族鬥志而戰的頻繁中外擂臺對壘早已消散於歷史雲煙,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明裡暗裡的較量卻一直為世人所關注,勝敗輸贏也因「規則不一」等因素引發多方爭議。

其實,技擊結果遠不能涵蓋武術全部。中國武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著的文物,它不止於技擊,更承載哲學和科學智慧。

公元前6至4世紀,古希臘的先哲們正醉心於思考萬物構成;同一時期,中國的孔子、老子在社稷治民、個人社會等層面中總結出一套套實用哲學,他們當然也思考萬物起源,但似乎更看重彼此的結構關係。譬如道家「五行說」,宇宙一切事物皆由金、木、水、火、土組成。依託五行相生相剋、制則生化之理,中國內家功夫形意拳應運而生,共編出五種拳法:劈、崩、鑽、炮、橫。這些拳法看似平平無奇,實則彼此間制約連環、無限搭配,最基礎、簡單的招式套路,都可演練出無限變化,易家辯證法之「變」也足見貫穿其中。

秦漢時期,中國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橫空出世。一個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概念「經絡」步入世人眼前。經脈貫通上下內外,絡脈縱橫交錯全身,二脈往復於臟腑、體表間,行氣血、營陰陽,使得人體各部位功能、活動實現相對協調與平衡。中國人看待自身本體的這種獨特視角也影響到武術。在吸納中醫經絡學養料的基礎上,武術擅行氣血運行、吐納之功,將「外練筋骨皮」進一步升級為「內練精神氣」。

是以,有史學家雲「中國武術始於易而成於醫」。

中國武術並非為單純力量搏擊,而是飽含智慧、哲思;中國武術不止於技,而是崇德尚武,追求一種更為達觀的境界。「止戈為武」,境界之高深可窺見一斑。

8月25日晚21:20,《似是故人來》節目第六期將於中國網、江蘇衛視、愛奇藝同步播出。節目中,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將特邀全國金牌武術教練吳彬,帶領觀眾一起走進神奇的中國武術世界。(作者:李芳)


相關焦點

  • 中國武術不止於技擊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似是故人來》第六期 中國武術不止於技擊1943年底,西洋拳擊界正式提出與中國武術界進行對抗賽,王子平、蔡桂勤、蔡雲龍等武術家毅然應戰。70餘年過去,為民族鬥志而戰的頻繁中外擂臺對壘早已消散於歷史雲煙,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明裡暗裡的較量卻一直為世人所關注,勝敗輸贏也因「規則不一」等因素引發多方爭議。其實,技擊結果遠不能涵蓋武術全部。
  • 中國武術技擊大實驗
    作者:李通國中國武術技擊大實驗是中國武術歷史上難忘的往事,一段不應該被湮沒的歷史。從1979年國家體委啟動武術技擊研究開始到1989年武術散打正式成為全國的比賽項目,中國武術技擊歷經了漫長的十年大實驗。
  • 現代武術散打與傳統武術技擊
    在傳統技擊轉化為現代散打後,整體內涵已明顯不同。在這種前提下,不著重解決武術技擊的改造發展,武術散打是不可能邁上新臺階的。然而,這種改造發展是建立在挖掘繼承優秀傳統武術散手技法及練功法的基礎之上的。嚴格地講,只能有這麼個基點。這是因為,幾千年武術技擊的發展構築了許多實用高招,積累了豐富的臨戰經驗。
  • 中國武術技擊理論的奠基者——俞大猷
    經他多年的勤求博採,融匯貫通,提煉升華,在明朝嘉靖40年(1560)寫出我國武術史上第一部系統全面、精妙實用的武術技擊理論專著《劍經》。它是一部理法技藝俱稱絕品的著作,自成書傳世至今已有43餘年,一向被視為棍術之經典,臨陣對棍之指南,各種利器技擊之楷模,歷代均受到軍旅界、武術界的重視和尊崇。
  • 論傳統武術的技擊功能 ( 吳維叔)
    中華傳統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幾千年的發展,使它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娛樂、審美等多種社會功能,它屬於體育但又高於體育。在世界歷史上,各個國家的搏擊術通過幾千年的發展,也只有中國傳統武術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文化。技擊功能是傳統武術多種社會功能中的重要的一種。武術的定義是以技擊動作(踢、打、摔、拿)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的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而技擊是指以制死或戰勝對方為目的的攻防搏擊技能,他不受體育競賽規則的限制。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講傳統武術的技擊功能。
  • 揭秘傳武技擊規律!技擊秘籍:心為統帥、腰為主宰、眼似閃電
    技擊技術是武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進行技擊術的訓練是克敵制勝的關鍵,沒有技擊術為保障的技擊難以長久,當然技擊的基礎是力量和身體素質。技擊技術作為技擊中的一部分,當我們在訓練技擊術的時候,要遵循一些先人留下來的規律。
  • 《似是故人來》帶你領略中華傳統文化——如見故人,喜不自勝
    從異域風情顯著的龜茲石窟、柏孜克裡克石窟,到融合的炳靈寺石窟、敦煌莫高窟,再東進到中原化的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天龍山石窟、大足石刻……這種外來文化最終演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文化,從來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它如海納百川般吐故納新,無論是向內引進還是向外發散,穩穩地承載著中國人的文化特徵與生命基因。
  • 總是談論武術大師,總該知道中國技擊是怎樣打的吧
    作者:李通國大多數國人可能真不清楚中國武術技擊是什麼樣子,即便在今天媒體空前發達的時代。他們得到的武術技擊知識是從武俠小說或影視劇來的,無疑,這種藝術化的武功與真實的技擊有天壤之別,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的擂臺。或者說他們不願意知道真實的武術,寧願選擇不相信。
  • 武術姓「武」,要重視技擊
    林建華:傳統武術是指經歷了較長歷史傳承的武術,包括各拳種、套路、功法、技法等,在民間廣泛流行。 所謂學院派武術,是社會上對於學院武術偏重套路教學、理論研究而輕技擊實踐一類的劃分(花拳繡腿的別稱)。競技武術指的是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為適應現代體育競技而經過改編的武術競技套路和散打。
  • 空手道入奧給中國武術的啟示錄:丟技擊重表演自尋死路 不惜成本燒錢反入歧途 深度
    體育大生意第796期,歡迎關注最好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本文編譯:付政浩體育大生意記者北京時間8月4日,國際奧委會正式宣布,2020年東京奧運會確定將新增空手道、滑板、衝浪、攀巖和棒壘球五個比賽大項。至於另一些國人動輒拿空手道原名「唐手」、空手道源於中國等說法來滿足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或者藉此不屑空手道入奧,這種自矜態度同樣並不可取。
  • 傳統武術技擊精華!附詳細圖解
    中國傳統武術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深受儒家、道家、佛家、兵家哲學等思想的影響,傳統武術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與傳統文化不斷融合形成了傳統武德。 中國武術文化是以為發展依託,以技擊技術為其基本特徵與文化發展原點,在'無爭'的思想引導下向著具有藝術性的套路發展,成為中國武術在中國傳統哲學和傳統審美觀念下,對技擊的改造性的記錄和情感性的表達。 雙抽雙割一揸分 【用法】 1.敵我對峙。
  • 傳統技擊秘籍圖解!八極拳譜:打拳不會發勁,則與健身操無異
    不會有人是生來就是執著的,你需要懂得武術之路,只有迎難而上才能高枕無憂,若是隨波逐流只會墮入深淵! 競技武術更能讓你體會到,武術只有迎難而上才能不隨波逐流! 技擊武術展示 這招武術主要打擊人中穴,當功力達到一定水平,見面一擊,就可斃敵!
  • 北京【傳統武術技擊培訓機構】_八極拳協會
    北京【傳統武術技擊培訓機構】,八極拳協會,機構設置 一、本會高權力機構為會員大會,理事會為執行機構,主席團授權秘書處負責日常工作。北京八極拳協會, 手打來腳打,前腳走來後腳蹬。動如雷鳴似閃電,腳踏中門不放鬆。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你剛我柔,你柔我剛,剛柔相濟,力求主動。放開膽量即成功,猶疑不定必吃虧。
  • 武術的技擊本質: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
    真正的傳統武術是從冷兵器時代戰場上下來的,其實它就是殺人技,殺人技就是簡單。明朝抗倭明將戚繼光在《拳經捷要篇》中寫到:「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這其實就揭示了古代武術的技擊真理。有很多人練習傳統武術其實就為了實戰或者說就為了一出手就將對手打倒,或者是一出手就將對手打到失去戰鬥力,如果一出手不能幹倒對手,再堅持纏鬥下去已經失去了意義。我們來看看一代形意拳巨擘郭雲深老前輩,他被後人們譽為「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無敵手」。
  • 武術腿法的技擊特點,武術腿法高手都有哪些必備要素?
    拳諺雲:「手似兩扇門,全憑腿贏人」,「手到腳不到,淨是瞎胡 鬧;手到腳也到,打人如摧草」,「手為先鋒,腿為主帥」。這些都充 分說明腿擊術的作用與重要性。下面將腿擊技術分源流、特點、類 型等諸方面分述如下。一、腿擊術的源流眾所周知,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原創)武術技擊內功探尋真相
    提起武術的內功並不像外界傳的那樣神秘莫測,中國軌跡拳研究會秘書長李建華先生曾經說過:他的師爺周立功的內功練習方法很簡單、很特別,周立功,清末民初人,家居河南鞏縣羽林莊村,村莊為北宋保護宋陵將軍後裔,村內分袁、周兩派武功。周立功為近代羽林莊武功集大成者,民國年間曾獲河南省拳械第一名。
  • 武術宗師李小龍:我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威廉,雖然我現在仍自稱用的是中國武術,但是我已經對中國經典武術失去信心,因為大體上所有流派的中國武術都是陸地上遊泳——假把式,甚至詠春也是如此。中國武術》《拳擊》《中國傳統武術》《少林七十二藝》等等,書名啥的我也記不住,後來更多是DVD,或者視頻來學習。
  • 王十月|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
    說到陸先生和他的《雙鐲》,知道的人不多,說起梅豔芳的歌曲《似是故人來》,大約很多人都喜歡。我打開了手機的音樂,聽梅豔芳的《似是故人來》。  當年,竹杖芒鞋的弘一在泉州相遇李贄時,他當視李贄為故人罷。   多年以後,我來泉州,感覺我是陸先生的故人。
  • 傳說中最剛猛的傳統武術,八方極遠八極拳的技擊特點
    技擊,是我國武術諸門各派共同的技術特點。八極拳在攻守方法和用勁發力上具獨特之處,表現在「崩、撼、突、擊」的勁力特點和頂、纏、撞、抱、砸、橫、闖、掖等實用招法上。崩。發力短脆快,如八極技法的「頂時」「橫擊」「闖進」等都體現出別具一格的「崩」勁。
  • 中國武術的基本功「扎馬步」,武術裡「南拳北腿」你了解多少?
    基礎是武功的根本中國古代武術歷來用地域來區分南派和北派,風格迥異,各有側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派系的融合,以及練武理念、技巧的精進,南派武術對中國武術的影響遠遠大於北派,練武不僅是止戈自衛,更是強健身體,民間自古習武成風、武館林立,具有深厚的武術文化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