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長嘴怪蟲

2020-12-23 環球時報

由中、俄、法、美四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最新在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裡發現一類跟蚊子有親緣關係的遠古昆蟲。這類昆蟲在身體形態、取食方式上跟蚊子頗為相似,但卻長有一個超過身體長度一半的「超長嘴巴」,堪稱蚊子在遠古時期的「怪親戚」。

現代蠍蛉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3月5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博介紹,新發現的這類遠古昆蟲被命名為緬蠍蛉。它們體長約7毫米,形態上看,很像一隻放大版的蚊子。但蚊子有一對翅膀,緬蠍蛉有兩對。另外一項不同是,蚊子的嘴一般比較短小,而緬蠍蛉卻擁有長達3至4毫米的「超長嘴」,其嘴部長度甚至超過體長的二分之一。

緬蠍蛉的「超長嘴」還有複雜的內部結構。它由外部兩個半圓柱狀的外套和中間一條長舌共同組成。嘴一張開,就像有三根長長的尖刺共同伸出,組成類似「三叉戟」的形狀。而當尖刺刺穿了障礙,順利取到食物,外側的兩瓣外套就閉合形成一個封閉的「吸管」,食物順著這根吸管進入緬蠍蛉體內。

「動物形態與它們的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現在蚊子的嘴和翅膀與1億年前的緬蠍蛉明顯不同,這很可能說明外部環境,比如它們賴以取食的植物等,出現了很大變化。我們可以據此還原反推,得出更多有價值的遠古環境信息。」王博說。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範特西蟲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範特西蟲】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 古生物學家在猶他州發現了新的食肉恐龍品種化石
    古生物學家宣布在猶他州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異特龍Jimmadseni,新物種是食肉動物,估計長約26至29英尺。異特龍Jimmadseni重約4000磅,大約在1.57億到1.52億年前在北美漫遊,是異龍的最古老物種。
  • 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發現新的小型暴龍類
    古生物學家發現原始暴龍,長著小腦袋和三個手指暴龍類是中生代最霸氣的食肉恐龍家族,這個家族中從來都不缺體型巨大的傢伙。暴龍類是如何變得高大強壯,它們是怎樣演化來的,其中一直充滿了各種謎團。最近古生物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一種小型的暴龍超科恐龍,它的發現將有助於幫助我們填補暴龍家族演化鏈條上的空缺。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 古生物學家發現「遠古巨獸」,屬於全新物種,體長達40米!
    大約41億年之前,地球上就孕育出了生命,一直到200萬年前人類的出現,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地球上生物更新迭代的速度驚人,特別是在經歷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後,更是不斷刷新著地球的生物史,前段時間,在考古的過程中,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一種「遠古巨獸」,它的存在再次刷新了古生物學家們的認知。
  • 科學家發現1.5億年前「魚龍」
    近日,科學家們在英格蘭多塞特英吉利海峽沿岸的一個晚侏羅世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1.5億年前的神秘小型海洋爬行動物。古生物學家雅各布斯是貝勒大學地球科學博士研究生,也是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的合著者。
  • 在一座神秘島上,古生物學家意外發現了恐龍的新物種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8月14號的科學報告中指出,古生物學家在考察英國的島嶼時,意外地在一座名為懷特的島嶼上面,發現了恐龍的新物種,而這一新物種之所以能夠被發現,完全是因為歷史長河遺留下來的恐龍化石,而這一發現也被古生物學家,發表在了「古生物學論文」中。
  • 考古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或許能找到答案
    都是古生物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也是在研究地球生物的大進化歷史。首先,蝙蝠不是老鼠進化來的,也不是翼龍進化來的。翼龍,這名字聽起來很像恐龍裡的一種,但人家只是跟恐龍同時代生活而已;不過翼龍是第一種可以飛的脊椎動物,和蝙蝠一樣體上有毛,有和鳥類相似的生活習性。
  • 研究發現鱷魚祖先1億年前兩條腿走路,與成年人的腿一般長
    古生物學家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韓國發現的化石腳印顯示,生活在1億多年前的一種遠古鱷魚用兩條腿走路,而不像現代鱷魚用四條腿走路。晉州國立教育大學古生物學家金敬洙(Kyung Soo Kim)說,他們認為這些腳印可能是由一種名為Batrachopus grandis的古生物留下的,「就像一隻在走鋼絲的鱷魚」。化石上留下的鱷魚移動軌跡中沒有尾巴移動的痕跡。研究人員據此推斷,這種遠古生物應該用兩條腿走路。
  • 中科院古生物學家在山東濰坊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記者11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耳形範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復原圖(霍秀泉繪)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三葉蟲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它們的身體表面長著堅固的甲殼,好像身穿盔甲的武士。
  • 1.1億年前,這隻甲龍死前「最後一餐」吃了啥?科學家花費數年找到答案
    九年前,人們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一個露天礦井裡發現了一塊1.1億年前的化石,它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植食甲龍的飲食習慣和它們所處的環境的令人驚奇的新細節。「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恐龍之一,」2017年,當這塊精緻的化石首次亮相時,皇家泰瑞爾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Caleb Brown表示。追溯到白堊紀早期,這種結節龍(一種甲龍)骨骼保留了在甲龍化石中很少見到的特徵,包括保存完好的皮膚和鱗片、完整的角鞘和原始形狀。甲龍常常被認為是裝甲恐龍的原型,為食草性恐龍。甲龍類是恐龍大家族中較晚出現的類群。
  • 古生物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烏龜,活在約1000萬年前,龜殼巨大
    來自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一直正在研究一個新發現的物種遺骸,他們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烏龜」,大約1000萬年前,它曾在如今的哥倫比亞沼澤般的環境中漫步。英國《每日郵報》2月13日報導,這隻「有史以來最大的烏龜」重達一噸多,有一個八英尺長(約2.5米)的角狀龜殼,龜殼可能在一千萬年前用於戰鬥,對付其他海龜。研究人員表示,在巴西、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發現的幾隻巨型海龜的遺骸有助於更好地了解這種大型爬行動物。
  • 研究發現: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西北部發現兩種泰坦龍化石
    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導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1月19日發表題為《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西北部地區發現兩種泰坦龍的化石》的報導,作者為費德裡科·庫克索。報導稱,2016年3月,黑興萊特納帶領考古小組第三次來到該地挖掘,一位地質學家發現一塊紅色巖石的石背很像恐龍的股骨,科研人員後又發現了肋骨化石,最後發現3隻埋藏了7000萬年的恐龍遺骸的完整化石。尾椎骨化石顯示,這是泰坦龍至今不為人知的兩個屬種。
  • 澳洲發現1億年前嬰兒恐龍骨骼,分析其體重僅198克
    ,這隻恐龍死亡於大約1億年前,體重僅198克(7盎司),據稱,這是首次在澳大利亞發現恐龍幼體骨骼。但從遺址發現的一塊略大骨骼化石來看,它也可能是在巢穴中剛孵化後就死亡了。一些較小的骨骼化石可能屬於體型較小的鳥腳亞目恐龍,是一種雙足食草動物,成年時期體重可達到20公斤,由於發現的骨骼殘骸較小,推測其死亡時體重大約198克,考古學家認為它可能未從恐龍蛋中孵化就已死亡。
  • 古生物學家發現新證據,化石上全是咬痕
    在體能方面與人類相比,恐龍無疑是強大的,同時也是極為殘暴的,曾一度在2億年前的白堊紀稱霸一時。然而,誰也意想不到,6500萬千年前,一場彌天大禍突然爆發了。那時候的地球像似被死神的鐮刀划過,將近99%的生物死亡且滅絕,哪怕是強大如恐龍,也難逃這一劫!到時是什麼樣的災難,幾乎完全覆滅了整個大自然?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古老頭皮屑!距今1.25億年,揭開古生物進化之謎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近日,來自愛爾蘭的科學家取得了一項重磅成果,發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所見到的最為古老的頭皮屑!據分析研究,這片頭皮屑的年齡已經超過了1.25億年,是當之無愧的最古老頭皮屑。同時,這片頭皮屑也為古生物學家帶來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新難題…這片頭皮屑被發現於化石當中,不錯,它正是恐龍的頭皮屑,來自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羽毛之中。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ria McNamara表示,被研究的化石中恐龍細胞保存的極其完好,並展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納米級角蛋白纖維水平細節!對了解恐龍羽毛是如何脫落皮膚有著巨大的影響。
  • 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恐龍物種,其外觀與科學家們所描述差異很大。 它有長矛狀的齊肩毛狀物和鬃毛。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白堊紀研究》期刊上。這種恐龍的個頭不超過現代的雞禽,大約於110萬年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境內。
  • 約5億年前的「多毛生物」引轟動,生命進化史的空白或由它來填補
    約5億年前的「多毛生物」引轟動,生命進化史的空白或由它來填補據《澎湃新聞》的報導,科學家在我國雲南省東部,發現了一個距離約有5.14億年的多毛類動物。研究人員將這個新的屬種命名為「丹尼多毛蟲」,新化石的發現,將有力填補該屬種的空白,為地球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研究提供有力證據。
  • 美國科學家:俄羅斯挖出2.5億年前的晶片,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美國科學家:俄羅斯挖出來自2.5億年前的晶片,史前文明真的存在?7年前,俄羅斯的一項考古發現,挖出了一枚晶片,科學家通過技術手段,晶片上的晶片印刷可能已經形成了2.5億年前,科學家將晶片的歷史追溯到2.5億年前。如果確實是晶片的烙印的話,那麼足以表明史前文明的存在,其發展水平可能與遠超過當前人類文明的水平。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1.1億年前,這隻甲龍死前吃了啥?科學家花費數年找到答案
    不過,此文並不打算說甲龍和霸王龍之間的故事,而是要說九年前,研究人員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一個露天礦井中的重大發現,據了解,當時人們發現了一個距今長達1.1億年的化石,而這塊化石正好是關於食草甲龍的,更為重要的是,這塊恐龍化石的發現,讓人類得到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