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隆股權出售乏人問津 董明珠造車夢風雨飄搖

2020-12-23 網易汽車

(原標題:銀隆股權出售乏人問津 董明珠造車夢風雨飄搖)

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隆」)坐落於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科技工業園內的總部,目前看起來並無異常。

上周,第一財經記者在實地調查時看到,在銀隆新能源園區內的辦公大樓旁邊,停著數十輛銀隆新能源的大巴車,部分還貼上格力的品牌標識。而大巴車旁邊的廠房,部分大門緊閉或半掩著。下午一點多左右,中午外出的員工,陸續回到車間開工。

然而,看似平靜的銀隆,背後卻暗流湧動。

10月25日,銀隆在阿里拍賣網有一筆750萬股的股權被拍賣,起始價為2.025億元,次日上午10點顯示的結果是競價失敗,圍觀人數近千人,但最終未成交。在此之前,銀隆在阿里拍賣網上已結束了7次股權拍賣,累計股份為3155萬股,起始價總額為9.0023億元,但成交情況並不盡如人意,前7次拍賣中僅有3次成交,賣出7萬股,總成交額為210萬元。

接下來,銀隆於10月29日在阿里拍賣網上還有一筆900萬股的股權被拍賣,起始價為2.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7月的兩起拍賣(7月10日、7月16日)之外,銀隆其餘股權拍賣,阿里拍賣網皆在競買須知的第十六條特別提示:該股票已被凍結查封,現根據《執行筆錄》(2020年8月25日)內容由被執行人委託拍賣。

因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入股而備受關注的銀隆,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集銀隆鈦核心材料、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備、智能儲能系統、純電動整車等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能源企業,一度擠入新能源客車銷量前三,僅次於宇通客車和比亞迪。不過,銀隆在最近兩三年經營狀況急轉直下,頻頻捲入拖欠貨款、騙補、停工、裁員等負面消息中。

冷門路線的悲涼

「上一波訂單已經做完了,準備做下一個訂單,所以又要開始忙了。」黃振(化名)是銀隆的一名車間員工,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公司運作正常,沒有聽到裁員的消息。

黃振於去年成為銀隆的正式員工,目前與妻子李霞(化名)在珠海居住。李霞透露,丈夫剛進去時還是很忙的,但幾個月後明顯感覺到他的工作量減少。此前,銀隆每年的旺季從5、6月開始,一直延續到11、12月,這期間常常需要加班。而最近一兩年,銀隆訂單量大不如前,一年可能只有2~3個月是旺季。

第一財經記者從銀隆員工口中了解到,珠海銀隆基本薪資待遇沒有變,但因為加班減少,所以比以前少了一筆加班費。普工的基本薪資較低,沒轉正前的底薪大約是1700元,轉正後3000元左右,但如果像以前那樣經常加班,收入就有可能翻倍,達到5000~6000元的水平。一些應屆畢業生進入銀隆後,由於薪資低,熬不到轉正就離開了。

在今年9月1日前後,銀隆在招聘方面有了新動作,開啟校園招聘以及社會招聘,崗位多是工程師,每個崗位的招聘人數基本為1~2人。

一位接近銀隆的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銀隆陷入低谷,與新能源商用車大環境以及銀隆內部經營管理都有關係。由於新能源商用車周期性等因素,銀隆在年底的生產訂單會放量增加。例如,銀隆旗下的廣通汽車2017年全年銷量為6473輛,其中2017年11、12月兩月銷量加起來超過4000輛。上述人士認為,年底銀隆產銷量會有所反彈,不過,他對銀隆的未來不予置評。

此外,他還告訴記者,由於近年負面新聞太多,銀隆高層不太願意接受媒體採訪。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查到,2018年,銀隆新能源客車累計銷量7278輛; 2019年,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為2708輛,同比下滑高達62.79%;2020年1~8月,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為596輛,同比下滑56.65%。

從整體行業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行業大中型客車需求總量同比下降37.23%,主要由於前幾年新能源客車提前消費、高鐵及私家車等替代品的影響,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在國內市場,公交需求已新能源化,受2015~2017年新能源公交的提前消費影響,自2018年以來,公交需求出現連續下滑。今年,雖然新能源購車補貼不退坡,但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悲觀情緒瀰漫,不少新能源商用車企銷量下滑超過三成。

走鈦酸鋰冷門技術路線的銀隆則難上加難。第一財經記者查閱EVTank的數據發現,2020年1~8月,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為27.85Gwh,其中,三元鋰電池NCM(鎳、鈷和錳)的裝機量是19.2 Gwh,磷酸鐵鋰電池的裝機量為8.2 Gwh,而鈦酸鋰電池裝機量僅為0.05 Gwh,在該市場佔有率僅有0.18%。鈦酸鋰電池裝機量明顯一年不如一年,2019年鈦酸鋰電池裝機量為0.38 Gwh,同比下滑23.6%。日益邊緣化,這意味著鈦酸鋰電池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成本居高不下。

鈦酸鋰材料價格比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貴兩三倍以上。最致命的是鈦酸鋰能量密度低、體積大,在新能源乘用車上採用不現實。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談到,鈦酸鋰電池優缺點分明,缺點是能量密度太低且價格貴,優點是能快充且循環壽命長。

當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逐漸形成商用車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乘用車以三元鋰電池為主的局面,而鈦酸鋰電池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動力電池領域依然屬於小眾路線。以鈦酸鋰電池為主的銀隆,假如不調整戰略,未來發展機會渺茫。連風頭最勁的特斯拉,在電動乘用車熱銷的情況下依然調整電池戰略,從採用松下的圓柱三元鋰電池擴充到LG化學的方形三元鋰電池及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緊跟主流降低成本。

心向造車夢,董明珠入局

鈦酸鋰電池技術,恰是魏銀倉忽悠「造車門外漢」董明珠入局銀隆的「誘餌」之一。

2010年,銀隆與美國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奧鈦」)籤訂收購協議,2011年7月22日戰略控股奧鈦,之後在國內大力發展鈦酸鋰電池,對外宣傳打造一款具備6分鐘充滿電、擁有2.5萬次至3萬次的循環壽命、可使用壽命長達30年的電池產品。

業內傳,魏銀倉當初主動接觸董明珠,向董明珠鼓吹鈦酸鋰電池6分鐘快充技術,這讓董明珠非常動心。

董明珠曾在多個場合對鈦酸鋰電池6分鐘快充技術大加讚賞,一度力推格力電器定向增發融資來收購銀隆,並在2016年宣布格力電器準備以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100%的股權,此計劃受挫後,她依然一意孤行,同年以個人身份投資珠海銀隆,斥資約10億元入股銀隆17.46%,成為銀隆第二大股東,試圖進一步實現她的造車夢。

董明珠入主銀隆之後便開始不斷擴張,並且謀劃上市,在珠海、邯鄲、洛陽、成都等地均建立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公開資料顯示,銀隆快速籤下石家莊、洛陽等多個新能源項目產業園,總投資超800億元。

與此同時,董明珠的勢力也逐漸深入銀隆,2017年7月,銀隆進行大範圍的組織架構調整,賴信華等四名董明珠的親信佔了銀隆4個副總裁的位置。隨之,董明珠與魏銀倉的矛盾不斷升級。2017年11月,魏銀倉辭去董事長職務。2018年3月,銀隆臨時股東會議選舉盧春泉為董事長,賴信華為總裁,魏銀倉的重要夥伴孫國華在這次調整過程中出局。

2018年11月,銀隆一紙聲明將董明珠跟魏銀倉的內訌公之於眾,此聲明中稱,公司新一任董事會、監事會及公司管理層在履職過程中,發現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佔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元。銀隆已正式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並對珠海市公安局進行報案。

隨後,銀隆在2019年4月25日對外披露追訴大股東相關案件的最新進度,指出該公司提起的刑事控告和民事訴訟穩步推進,控告對魏銀倉及孫國華等人的相關刑事案件已於2018年11月8日正式立案偵查,三起民事案件已召開庭前會議。前述案件涉及侵佔公司利益總計超過14億元。銀隆在這次公告說明中一一列舉魏銀倉的罪狀,其中包括魏銀倉等涉嫌騙取政府財政補貼資金1.1億元,並以還借款的名義將上述1.1億元財政補貼資金支付給銀隆集團。

孫國華及魏銀倉的部分親屬等人先後在2019年3月被刑事拘留,魏銀倉遠避美國,無法接受調查。2018年11月13日,面對侵佔銀隆利益的指控,魏銀倉通過手機簡訊回復第一財經記者,已交律師處理,相信法律公正。上周二,第一財經記者打通魏銀倉曾用過的手機號碼,但對方稱自己不是魏銀倉。

魏銀倉是否不斷將公司掏空並設局誘騙董明珠上鉤入股銀隆,這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不過,魏銀倉與董明珠交惡,管理層大換血,這讓處於新能源客車大環境驟變下的銀隆危機重重。2018年,銀隆終止IPO輔導。

能否走出陰影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曾談到,客車是小眾產品,總的供給量有限。銀隆過去兩年瘋狂擴張有問題。擴張是建立在整個體系完整之上,跟規模、零部件採購供應、生產線、物流、服務售後等都息息相關。某一環節一旦出問題,就會致命。

真鋰研究總裁墨柯也談到,鈦酸鋰電池是個小眾路線,用在一些特定市場是可以的,比如在山城重慶電動公交市場、部分電網儲能市場等,但並不能消化大規模的產品生產。銀隆的快速擴張不符合鈦酸鋰電池本身的發展規律,結局可想而知。

由於鈦酸鋰能量密度低的致命弱點、生產基地快速擴張、無休止的股東內鬥以及第一大股東捲入刑事案件等原因,銀隆經營陷入困境,被曝出拖欠多家供應商貨款、南京產業園一度被法院查封等負面消息,並多次列為被執行人,其中包括去年底因「財務顧問費」問題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此外,銀隆多個生產基地被曝大批量停產,廠區範圍內出現大量庫存積壓,天津銀隆便是其中之一。第一財經記者查閱銀隆的上遊供應商、上市公司科恆股份在2019年4月發布的2018年年度報告發現,天津銀隆產線投產計劃一度停滯並非空穴來風。該報告明確指出,科恆股份子公司浩能科技陸續將合同設備運送到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指定的場所(天津銀隆和成都銀隆),並於2018年完成了安裝調試工作,但設備使用方(天津銀隆和成都銀隆)經營情況不及預期,產線投產計劃停滯,生產處於不正常狀態,應收帳期拉長。

不過,天津銀隆當前情況有所好轉。董明珠和銀隆總裁賴信華在2020年10月9日拜訪天津市政府。據天津日報報導,董明珠在與天津市主要領導會談中表示,將全力推動銀隆系列產品產業在津發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技術品牌。

在空調行業呼風喚雨的「鐵娘子」董明珠,正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為銀隆擋風遮雨,將其帶向晴天。與此同時,銀隆也在不斷調整電池路線。上述接近銀隆的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銀隆正弱化「鈦酸鋰」的標籤,開始三元鋰及磷酸鐵鋰等多條路線走路,成都基地已在推出磷酸鐵鋰的技術和車型。

不過,面對宇通、比亞迪、寧德時代等新能源客車以及動力電池勁敵,銀隆的電池技術被認為不算有競爭力,加上銀隆內訌遺留下來的種種問題,業內對銀隆的前景並不看好,銀隆股權在阿里拍賣網上已結束的8次被拍賣中,甚少人願意接盤,股份成交率僅有0.18%,由此可見一斑。

隔行如隔山,董明珠是否能扛住銀隆風雨圓她的造車夢?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鄭菁_NA1415

相關焦點

  • 董明珠1436萬元財產被保全存疑,銀隆真是「窟窿」嗎?
    去年11月,當銀隆自曝超10億被侵佔「家醜」之時,魏銀倉向騰訊《一線》獨家回應稱,「已經起訴她(董明珠)了」。不過,他並未透露具體起訴董明珠的原因,僅稱律師已在走法律程序。1月6日,銀隆控股方面的律師在《新京報》採訪時表示,該訴前保全源於「股權糾紛」。董明珠名下千萬財產被訴前保全?
  • 董明珠造車怎麼樣了?梅花車標真亮眼,你還是造空調吧
    這些年來,各大型企業跨界造車也算不上新鮮事兒。連五糧液都進行造車了,還能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目前新能源技術領域受國家新政策扶持一路綠燈,作為空調第一把交椅格力集團的董明珠,她聯手萬達集團王健林和京東劉強東一起注資收購了珠海銀隆,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 董明珠造的車都跑上港珠澳大橋了,賈躍亭:我有PPT
    新能源汽車一直是熱點,10月23日董明珠投資生產的銀隆新能源巴士駛入港珠澳大橋,成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第一輛行駛在這座世界級大橋上的汽車。這一次董明珠造車沒有讓大眾失望。說起董明珠造車也是一波三折,就在2016年她剛提出造車計劃時,卻遭到了股東們的反對,或許是格力造手機把股東們玩怕了,但是董明珠並沒氣餒,而是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聯合上王健林等朋友共同造車。
  • 董明珠花30億造車成功了,堪稱國產豐田埃爾法,一看車標:只比奧迪多...
    陶華碧和董明珠是我們國家兩個非常成功的女企業家,陶華碧的老乾媽和董明珠的格力是大家所熟知的,董明珠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就是一個女強人,她在格力最危機的時候站了出來,對格力進行改革,是格力在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格力,董明珠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她希望讓中國製造的產品走向世界,而為此也在不斷努力著。
  • 雖千萬人吾往矣,那些跨界造車的勇士們
    2013年,隨著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賈躍亭的造車夢便一發不可收拾。賈躍亭曾經公開表示:「特斯拉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它把全世界的汽車行業都帶入了電動時代。」2014年12月,賈躍亭在微博發文,正式公布樂視造車計劃。
  • 董明珠未完成的「造車夢」,賈躍亭能否在珠海拾起?
    張文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頭部和二線企業已經陸續跑出來,「包括資本在內的關注度大都只會集中在頭部身上,FF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這家新公司的註冊地珠海,對於FF的期待則熱烈得多。 新能源,是珠海正全力打造的五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之一。儘管FF珠海公司目前僅完成了工商註冊登記,尚未有實體入駐。
  • 董明珠的車總算造出來了,車標比奧迪還多一個環,車價更「離譜」
    展望目前的汽車市場來看,人們購車的需求是大不相同的,不過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家用,他們比較注重一款車型的性價比,隨著國內汽車越來越普及,這一領域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不管是老車企,還是新車企,它們面臨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而也有一些想要進入汽車行業的企業正在蠢蠢欲動,董明珠作為格力公司的董事長
  • 跨界造車再興,地產家電誰能成功逐鹿新能源車?
    美的「造車」並非首次。早在2003年,美的集團就以客車為切入口進入到商用車領域。2004年到2006年,美的集團又先後收購了雲南客車廠、雲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以及湖南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三家企業,並在昆明和長沙建造了全新製造基地。2008年,因經營不善,美的造車項目擱淺。
  • 跨界造車再興 地產家電誰能成功逐鹿新能源車?
    跨界造車再興,地產家電誰能成功逐鹿新能源車?原創 崔小粟 吳勇一樁價值7.4億元的收購,美的集團引發了市場對其再度「跨界造車」的猜想。美的「造車」並非首次。早在2003年,美的集團就以客車為切入口進入到商用車領域。2004年到2006年,美的集團又先後收購了雲南客車廠、雲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以及湖南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三家企業,並在昆明和長沙建造了全新製造基地。2008年,因經營不善,美的造車項目擱淺。
  • 美的集團7.4億元收購北京合康新能科技,延續當年的「造車夢」
    跨界造車不是什麼新鮮詞彙。前有格力迎難而上,後有戴森知難而退,CES2020上SONY概念車亮相引發的熱烈討論,甚至蓋過了不少汽車品牌的光芒,足以見得跨界造車的話題性。不過這種話題性,似乎總帶著些嘲弄——原因很簡單,造車不是一件有錢就能做到的事情。
  • 「董小姐」終於造車成功後,叫板GL8,車標比奧迪還多一個環!
    在我們的商業大佬階層,也存在著跨界,什麼造酒的去造車了,什麼造空調的去造成了,這類的還挺多的,這些商業精英都是看著哪個行業好就去投資哪個行業。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也是關於「跨界」的。董明珠大家知道吧,很多人把他叫「鐵娘子」,她在商業中是很厲害的,說一不二的那種,她造就的格力空調就是很好的體現。不過你可能不知道。
  • 三位「大佬」造車成果出爐,網友:都造得什麼香蕉棒棒錘!
    在這些年,國內的汽車行業發展非常的迅速,也因此引來其他行業大佬們的青睞,都紛紛的投身汽車行業,比如說有李嘉誠,賈躍亭,董明珠,還有最後才進入的汽車行業的許家印。這些大佬們在決定投身汽車行業的時候都紛紛表示,將會打造一個不同於現存自主品牌車型,而董明珠更是曾經吐槽了現在中國的汽車製造商粗製濫造。而到了現在,也有一段時間了,這些大佬們的造車成果也都出來了。車行哥就帶大家來看看這些大佬們的造車成果吧。
  • 董明珠豪砸24億造「格力車」,車標叫板奧迪,價格卻讓大家沉默了
    導語:一說到國內的女企業家,大家或許想到的是董明珠和陶華碧這兩位,這兩位女企業家在國內名氣很大,也很受歡迎。特別是董明珠,她被許多女性當作是自己的楷模,她帶領格力空凋越走越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而董明珠的性格,也是女性中很少見的,她很獨立,很自信,也很霸氣,很強勢,能力上比很多男人都要強。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董明珠除了製造空調外,還做了很多其他的業務,比如此前格力就稱已經研發出了自己品牌的手機,不過也就是做著玩而已,目前市場上根本看不到格力手機的銷售。手機沒做好,董明珠不甘心,又開始造車。
  • 銀隆新能源首款MPV上市,歷經波折之後的作品實力如何?
    21世紀的新能源製造革命掀起了巨大的熱潮,跨世界製造汽車成為了流行,有一個不顧一切遠渡美國的賈躍亭,又有一個董明珠說:「造車很辛苦,但是不後悔,」,經過漫長的道路,經過停產的波折,銀隆終於發售了旗下的新能源MPV、艾菲。
  • 深圳石巖車用壓敏電阻有哪些_富遠電子
    其實對於造車,認真的又何止他們幾個。格力掌舵人,董明珠董小姐一樣對造車非常認真。她曾經不止一次公開批評賈躍亭,稱其炒概念、空手套白狼。不過,現如今在股東和供應商的眼中,董明珠的珠海銀隆似乎和賈躍亭的樂視汽車有了十步笑百步的味道。來說,要約被國資委否決,似乎暗示著她的造車夢的失敗。事實上,近期頻頻上頭條的珠海銀隆,似乎將成為董明珠跌落神壇的關鍵一步。「我從來就沒有失誤過,我永遠是對的。這是董明珠眾多金句中讓人印象頗深的一句,時刻彰顯著她的自信和魄力。
  • 銀隆、力帆、一汽客車等召回1.4萬輛,召回源頭直指動力電池
    據奮兄查詢,自2020年初以來,已經有多家車企向國家質量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包括特斯拉、北汽、力帆汽車、銀隆新能源、一汽客車等等,召回新能源車輛近1.4萬輛,其中有超過一半車輛的召回與動力電池息息相關!
  • 董明珠和張磊: 兩個狠人的進與退
    沒想到的是,偏執並堅持ALL IN投資銀隆汽車,導致了一次更大的敗局。 2016年1月在珠海人大的會上,董明珠認識了在河北開發過地產,現在又跑回珠海去搞新能源汽車的魏銀倉。董明珠當時就拍板投資銀隆汽車,哪怕魏銀倉當時並沒有引資的需求。
  • 2020,為何這麼多造車新勢力接連出局?
    自恃「財大氣粗」進軍造車領域的,許家印和姚振華當然不是第一個。2003年,奧克斯和美的宣布造車,不過這頗有些「小打小鬧」的意味,畢竟那會造車的大門沒有放開,而且這兩家的資產規模可能也無法與其他跨界造車的企業同日而語。
  • 美的控股合康新能,進軍新能源汽車,家電企業為何重燃造車...
    從遠幾年的春蘭、奧克斯到近幾年的戴森,都曾試圖造車;創維的黃宏生、格力的董明珠,也都在汽車行業有所布局。為何家電巨頭對汽車青睞加?美的看中合康新能什麼?此次美的收購合康新能的總價款約為 7.43億元,可謂不惜重金。那麼,美的到底看中了合康新能什麼?
  • 董明珠旗下首款純電MPV亮相,車長5.1米配七座,43萬起續航450km
    董明珠旗下首款純電MPV亮相,車長5.1米配七座,43萬起續航450km最近不少車迷的目光都放在了一款全新的國產純電車型身上,雖然新車出現不是什麼非常新鮮的事情,但是這款車來頭不小,這可是國內的大企業家董明珠的首次跨界造車,不僅如此,它還是一款較為高端的純電MPV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