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蘇州下雨了。天氣愈加熱起來了,蘇州第一批恢復營業的麵店中,有的掛出「楓鎮白湯麵」的牌子。今天我們前往楓鎮白湯麵最受歡迎的店家之一,蘇州同得興探訪。
說起楓鎮白湯麵,有個傳說。從前,安徽鳳陽鬧災荒,有一對姓張的夫婦帶著孩子逃荒來到楓橋,臨時搭起一間茅草屋,開了一爿小麵店,生意倒勿錯。過了兩年,又蓋了一間瓦房,就經營起花色面來,尤以濃油赤醬的燜肉麵最受顧客歡迎。
那時節,魚肉米麵、油鹽醬醋都要進城去買。有一天,張老闆挑起擔子到城裡採辦原料,先買了米、面和鮮肉,再想到城隍廟邊上去買醬油和醋。
張老闆還沒走到城隍廟,遠遠望見前面一個中年男子,邊哭邊用頭去撞城隍廟前的石頭牌坊。一打聽,原來這人剛添了了個兒子,好不容易向親友借了幾百文銅錢,準備買米回去給月子裡的妻子熬粥。走到城隍廟前,只聽得賭攤上一個人叫著:「要發財的快來呀!一個賺十個……」那男子將錢都押了上去,哪裡知道,上手就輸個精光,急得臉色蒼白。過了一會兒,他才像做夢一樣,大叫一聲,把頭向石牌坊上撞去,想一死了之。
張老闆心裡好生不忍,就從懷中取出僅有的三百餘文給他,並向那男子說:「大哥,這賭是要敗家的,以後千萬別上當了。你就用這錢去買東西,快回家去吧。"那人感激得直向張老闆抒躬作揖,千恩萬謝,方才離去。
張老闆想回家去,可是醬油沒有買,沒有醬油,明天的燜肉麵怎麼做?但他現在身無分文,也只得挑擔回家。
回到家裡,他一五一十地將事情對妻子講了,妻子沒有責怪,反而拍手笑道:「現在天氣熱了,濃油赤醬的燜肉麵吃起來膩人,我們就用白汁原湯、白切肉配面,就賣白湯麵吧。」第二日九兩人就賣起了白湯麵,碗裡盛著又白又細的麵條,上面鋪著一塊肥瘦適中的白切肉,面上還撒著切得極細的嫩黃色薑絲和碧綠碧綠的蔥花,吃得人胃口大開,面一進到嘴裡只覺得又鮮、又滑、又爽口,真是「色香味」俱全,不由人人稱讚。從此楓橋白湯麵出名哉。
城裡幾家麵店,聽說「白湯麵」這麼吃香,也派人來學了去。從那時起,一到夏天,城裡麵店就掛出「應時白湯麵」的牌子。他們哪裡知道,這是楓橋麵店沒有醬油,由張老闆夫妻想出來的救急辦法呢。
楓鎮白湯麵,至今保持傳統。同得興的這碗面,上了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後,更加受到百姓歡迎。每年天熱總會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