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紫砂壺分類

2020-12-14 以壺惠友

茶具的分類很多,材料材質的分類及器型款式的分類。單材料就有紫砂,陶瓷,陶土,金屬,木器這些。器型有花貨,光貨,提梁,執柄這些。而提梁又分軟提梁和硬提梁,花貨也分明花和暗花,所以五花八門各顯神通吧。

花貨 明花

紫砂壺有一壺不侍二茶之說,這是因為紫砂壺透氣性好容易吸附,但也因茶就壺既也因壺就茶。玩紫砂壺的圈子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買柴不買紅,買粗不買細的規矩。但這個規矩我查了下在以前是沒有的,是近些年才出的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朱泥大紅袍潘壺

為什麼說買柴不買紅呢?意思上就是說儘量別去買朱泥紅色的,尤其是某些所謂的大紅袍的料子,買就買柴色的或者一些紫泥或者段泥的都可以。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近些年朱泥大紅袍造假太厲害了,顏色越是鮮麗發紅髮光的就越是不能買,在自然界中朱泥是不可能呈現那種紅的發紫發紅髮黑的顏色的。所以這就有了買柴不買紅的說法了,但這個也不能一概而論。

朱泥大紅袍截蓋西施

而買粗不買細的說法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認為材料粗就沙性重一些紫砂壺的透氣性就好一些細的話則反之泥性重一些透氣性就差一點。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紫砂壺的透氣性是個整體的跟材料的粗細沒關係。在一個原因呢也是出於避開假貨的原因,因為很多灌漿壺和機車手拉壺的材料非常的細。材料粗很難成型所以這些灌漿壺和機車壺一般不會選取粗料來製作這有一定的道理也規避了買到假貨的風險,但這也不能一定。現在假貨粗料也有,但相對來說少一點,只能規避一定的風險。

紫泥龍血沙漢堂石瓢

前些年市面上有很多幾塊錢到十幾塊錢一把的紫砂壺,這些壺都是灌漿壺泥性非常的重,就是用泥巴水泥加色精調製好材料了用模具灌出來的我們稱之為灌漿壺,而另外一部分則採用機車手拉泥胎成型我們稱之為機車壺,這兩者則被稱之為化工壺,但這兩者相對來說機車手拉壺比灌漿壺好很多,灌漿壺就是水泥加色素不燒制的,模具灌好導出來幹了就是成品了不經過燒制的,水泥一燒就炸,而色精一燒就氧化,所以灌漿壺說是水泥壺也可以。而機車壺好歹還燒制一下讓材料瓷化一下,很多潮州紫砂茶具就是機車壺,市面上現在銷售的機車壺百分之八九十就是潮州紫砂壺。所以機車壺和灌漿壺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前面是紫砂壺的一些大致的材料製作之分和一些買家玩家的術語經驗。買柴不買紅,買粗不買細有一定道理的。

粗黑金沙漢堂石瓢

壺形,總體上就兩種,一種提梁壺和一種我們現在用的非常流行的執壺,有的地方叫把壺但都屬於執壺,提梁壺的形成我們可以追屬到商代,因為商代的出土文玩裡面有大量的陶器提梁壺,這個提梁壺不是說紫砂壺哈,那個時代還沒有紫砂壺,我們的紫砂歷史才700來年。所以四千多年前還沒紫砂,瓷器都沒有那個時候只有陶器。而提梁壺又分硬提梁壺和軟提梁壺。

紫砂硬提梁壺

提梁壺雖然最早出現於商代但在使用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硬提梁壺不是很方便,尤其是及易損壞,硬提梁壺既不好添茶倒水也不好倒渣清洗還及易損壞。我們的物品在演變過程中跟使用是有很大關係的,即使是到了今天也是這樣。因為不用你就不知道好壞,同樣如此在古代也是這樣,尤其是在那個年代幾千年前更是如此。

本山段泥軟提梁壺

在古代人們可沒有前瞻性的科學概念,只有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不足然後加以改進。所以我們的陶文化都是在不斷的演變演化循序漸進改變,包括很多材料在幾十年前都沒有到了後面這些年才有的,就拿紫砂的民國綠和文革料這兩個比較典型的材料聽名字就知道是什麼時間才出的,包括我們現在的龍血沙,黑金沙,底槽清,中槽青,大紅袍,葵黃段,黃金段,這些都是最近幾年幾十年才出的材料。以前根本沒有這些,有些材料是工藝的演變,而有些材料是無意間或者偶然間發現的,當然也有特意弄出的某種材料這是肯定的。

紫泥花貨明花硬提梁壺

傳統的宜興紫砂我們就分三大系十大類,除了這個以外同樣擁有歷史價值意義的紫砂還有重慶紫砂,廣西紫砂,潮州紫砂,德化紫砂,湖南黑陶,海南黑陶,福建黑陶,這些都是紫砂。還有全國各地及全世界都有,只是我們沒有歸類而已。世界紫砂看中國,中國紫砂看宜興,這句話讓我們別的地方產的紫砂工藝用品都冠以宜興紫砂的名字來銷售。這其中的潮州紫砂和德化紫砂基本沒區別,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

這把潮州產的和宜興的有什麼區別

所以我們很難去細緻的區分材料,現在如果不藉助某些儀器基本看不出來產地和材料的屬性。如果你不是親眼看見一件東西在某地方生產你都不敢肯定哪兒是哪兒的了。

這把也是潮州的

怎麼又說到材料了。。。我們接著說器型,前面說到提梁壺循序漸進的演變過程,現在我們說執壺,為什麼叫執壺的原因呢是因為提梁提把在旁邊沒在上面所以叫執壺但也有叫把壺的。

這是比較典型的陶執壺今天日本非常流行

我們今天用的非常流行的茶具基本上都是執壺而不用提梁壺,這有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一些文人雅士覺得提梁壺等級低上不了臺面,今天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我們在餐廳或者餐館用的都是提梁壺,餐廳用提梁壺這跟提梁壺裝的多好受力有一定關係但文人雅士不這樣認為,尤其是古代封建時期。加上提梁壺不方便使用雖然後期在不斷的改進但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根本上還是改變不了提梁壺本質上的缺陷。

紫砂執壺

所以一些文人雅士尤其是古代自然而然的就認識提梁壺低了一個等級,我們今天也這樣認為。所以你看一些制壺名家大師不做提梁壺,一般生產家也不做,加上消費者也不買就賣不出價錢。偶爾有人買了收藏但不多,自然而然提梁壺就不受重視。不管是紫砂還是瓷器都是如此,陶器就更少了,但金屬提梁壺到是多,為什麼呀?因為金屬的摔不壞磕碰不壞又裝的多。別的材料的就少了。

白瓷西施

我們的茶具不光是紫砂,還有瓷器,陶器,漆器,錫器,這些。瓷器適合泡快速出湯的茶,既泡既出的這些茶都可以。尤其適合泡綠茶,雖然說紫砂是茶具之最但一套好的瓷器茶具也不比紫砂茶具差。尤其是汝窯青窯的開片茶具,就是冰裂茶具也是不錯的選擇。

汝窯青窯粉青開片冰裂茶具

同樣的金屬錫器茶具也是不錯的茶具和酒具,古人皆以錫器為尊,而且錫是五金之一。作為僅次於黃金、白銀的貴重金屬,錫器除了具有收藏的價值外,作為茶具使用也有其獨到的益處。 使用錫器茶具的好處 1、自然世界中唯一的一種綠色金屬,對人體無害,並有很好的殺菌,淨化,保溼,保鮮效果。 2、由於錫的密閉性強,使其本身具有極佳的保鮮性,能持久保持茶葉鮮美芳香 所以說古人都愛好錫茶具 。3、錫器具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甘醇,儲茶色不變,插花花長久之美譽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利用錫做成的茶罐儲存茶葉,出口到日本和東南亞一帶,使中國的「茶道」及錫制茶罐在這些國家盛行並流傳至今。

錫器茶酒具,即可飲酒亦可飲茶一具多用

還有銅器茶具也一樣如此,銅也屬五金之一,而且銅器從古至今從夏商周到今天也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銅壺是眾多金屬茶具中的一種。很多人認為,金屬茶具不是很適合泡茶,其實不然,銅壺泡茶還有益身體健康呢! 銅壺泡茶有益健康 人體血液中之紅血球負責輸送氧氣,而紅血球中的紅色色素稱為「血紅素」,是由含鐵質成分的蛋白質所組合而成,銅離子則是在體內生成血紅素時,幫助身體吸收鐵質之角色。 貧血者中也有缺銅性貧血的情況,為血紅素中雖有鐵分但缺少銅而無法吸收鐵分之貧血。 人體需每日從日常飲食中各種食物裡攝取2~5mg的銅,同時每日也消耗等量的銅來形成體內所需的血液,以維持身體健康。所以,用銅壺泡茶是有益健康的。

銅器茶酒具,一壺多用即可飲酒亦可飲茶

漆器茶具也同樣如此,我們今天很少看見漆器茶具了,但鄰國日本還是非常流行非常多的。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經過複雜的工藝加工而成的器具即為漆器。中國製造和使用漆器的歷史非常久遠,漆器具有光潔美麗、不怕水、不變形、不褪色、耐腐蝕等特點。漆器很早就被用作飲食器具,但由於瓷陶茶具盛行,現在的漆器茶具僅供作為工藝品呈現。漆器茶具底色烏黑潤澤,紋飾光鮮亮麗,獨具特色。

漆器茶具

好了,這期就分享這麼多下期見!以上本文純屬個人所見所得,如有不是請諒解!純手工打字,如有錯別字請諒解,謝謝!

一杯青茶祝茶友健康快樂每一天

相關焦點

  • 佳逸茶具|紫砂壺的開壺、使用與保養
    佳逸茶具 | 紫砂壺的開壺、使用與保養開壺的具體步驟:1、衝洗淋壺——將熱水澆到紫砂壺上,紫砂壺開始有了很好的吸附作用的時候便可)佳逸紫砂、茶具、紫砂壺的保養,開壺2、清水煮壺佳逸茶具 | 紫砂壺的開壺、使用與保養4、熱水浸泡把用茶葉煮過的紫砂壺在熱水裡面浸泡
  • 臺灣人比較喜歡買什麼樣的茶具?
    那麼,你知道大陸人喜歡買什麼茶具,臺灣人又喜歡買什麼樣子的茶具嗎?我們不妨可以看一下當下比較流行的茶具。首位的,當然還是紫砂茶具,給人最初的感覺就是古色古香,它可以說是公認泡茶最好的工具。紫砂壺經久耐用,內壁聚集「茶鏽」,所以在空茶具中注入沸水,也會有茶香溢出,這一特性,是許多茶具不具備的,其實這跟紫砂壺茶具的胎質具有一定的氣孔率是有很大的關係,也是紫砂壺茶具的特色之一,選擇紫砂壺茶具的,基本都是有著沉穩、內斂性格的茶友。
  • 佳逸茶具|紫砂壺壺型名稱大全
    紫砂壺是我國特有的陶土工藝品之一,始於明朝正德年間,在紫砂數百年的歷史中,紫砂壺的造型藝術得到不斷發展,紫砂壺造型各式各樣,到底有哪些器型?又是如何分類?紫砂壺器型大全紫砂壺器型大全紫砂壺器型大全2、方器方器最為常見壺型有:四方、六方、八方、傳爐、宮燈、漢方、雪華、亞明四方、升方、磚方、僧帽壺、青玉四方、合鬥、方鬥、四方橋鼎、菱形四方等等
  • 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經》中,陸羽把採制所用的工具稱為茶具,把燒茶泡茶的器具稱為茶器,並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而究其大類,可分為壺、碗、盞、杯「四大器」。現代人所說的茶具,更多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茶具的產生與我國喝茶歷史有關。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
  • 紫砂壺知識
    其實僧人指的就是紫砂壺的原料。紫砂壺的泥原料由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構成,因其產自江蘇宜興,以紫泥為主,故稱宜興紫砂。紫砂泥料是從礦層中開採出的紫泥,俗稱生泥。紫砂壺除由紫泥、綠泥或紅泥單燒造制外,也會以不同成分配比,不同溫度燒制,呈現紫而不奼,紅而不嫣,黑而不墨,綠而不嫩,如鐵如石,被正文於一器,集白美於三停,遠而望之,黑若鐘鼎陳明庭,追而察之,燦若琬琰浮精英。
  • 中國史上十大紫砂壺名家
    紫砂壺是我國傳統手工製品,也是具有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於一體的藏品。而且據說長時間使用紫砂壺喝水會對身體有益。所以我國紫砂壺市場是很廣闊的。不過市面上的紫砂壺都比不過手工製作的,而能手工製作紫砂壺的大師少之又少,下面是公布的中國十大紫砂壺名家。江蘇宜興上袁村(今紫砂村)人。生前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88年第二屆),是紫砂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
  • 紫砂壺常見的選壺養壺開壺誤區
    茶具文化作為茶文化發展的一個分支,備受人們的關注。這幾年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紫砂壺這個茶具文化的代名詞,開始成為人們書房、辦公室中茶道的寵兒。可人們在選購和開用新的紫砂壺的時候經常有誤區,小編今天給大家簡要介紹「如何選購紫砂壺,如何識別誤區,如何開用新的紫砂壺」。
  • 一人一座紫砂壺博物館,怎一個「壕」字了得!
    數百年來,紫砂壺不僅備受歷朝文人墨客喜愛,還深得歷代收藏大家青睞。尤其是名家大師的紫砂壺作品,往往一壺難求。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只聽其名,未得其顏」的大師紫砂壺,有些人不僅有,還不止一把,更甚至,數量多得足以建起一座自己的博物館!
  • 玩了這麼久的紫砂壺,你知道紫砂壺最怕什麼嗎?
    從明代以來,紫砂壺一直是茶人非常喜歡的泡茶工具,原因就在於使用紫砂壺泡茶有許多好處,包括提香、保溫等。同時,紫砂壺的使用也有許多講究和忌諱,只有用好了才能感受其中的樂趣。所以,今天就來說說使用紫砂壺的一些忌諱、看看紫砂壺都「怕什麼」。
  • 〖茶器點評〗教你如何挑選汝窯茶具
    希望喜歡品茶、喜歡汝窯茶具的朋友給予點評。挑選汝瓷茶具從三方面來認識汝瓷。造型、釉質和製作工藝。一、從造型方面鑑別汝窯茶具  首先要對正品有比較清楚的認識,真正的汝窯茶具具有一種神韻,顯得十分靈動,而仿品幾乎是達不到正品的效果,顯得呆滯,神韻缺乏甚至全無。
  • 不同種類的茶搭配不一樣的茶具,才能體現茶的色香味形韻
    人草木茶禪文化依據《茶葉分類》國家標準,明確以加工工藝和產品特性為主,結合鮮葉原料、茶樹品種、生產地域進行分類的原則,將我國的茶葉產品分為綠茶、紅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黑茶和再加工茶每一種茶具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不同茶、不同水、不同茶具和不同的衝泡手法,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對一個愛茶人來說,不僅要會選擇好茶,還要會選配好茶具。要衝泡好一壺好茶,你要了解每種茶性,再搭配一套合適的茶具,自然會泡出好茶。因為茶和茶具關係非常密切,好茶必須選用好茶具,這樣才能衝泡出鬱香甘醇的茶水,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不同的茶與茶具的選配。
  • 經典紫砂茶具排行之一,被稱為功夫茶具之王
    紫砂壺一直以來都有別稱,號稱是功夫茶具之王,水平壺的出現不僅是制壺工藝水平的提高,更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現。隨著近年中產階級人群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紫砂功夫茶器的飲茶習慣正從南往北逐漸普及開來。而作為功夫茶具之王的水平壺,正好符合了現代人生活習慣,也是很多壺友非常喜歡的紫砂茶具之一。
  • 喝杯好茶:選對茶具茶也香幾許
    另外一個最好是以茶擇具,也就是說選擇喝什麼茶,就選與之相配的茶具。比如喝烏龍茶,當然選工夫茶具。如果喝綠茶,正常都選大杯的玻璃或白瓷茶具,總不會要用工夫茶具來衝泡綠茶的。,需要用到的茶具很多,粗略算算,可能就要十件八件的。
  • 紫砂壺的發展歷程
    他的獨到之處是用雕塑裝飾於造型相結合,款式書法雅健有晉唐風格,作品類型分布甚廣,歸納起來分為三類即茗壺茶具類、文房案頭擺件及像生瓜果類小品,以文房雅玩為最,從而豐碩了紫砂陶的造型藝術,發展了紫砂陶的品種。陳鳴遠的傳世作品在海內外都有珍藏。所創款式「歲寒三友」、「南瓜壺」、「包袱壺」、「梅樁壺」等。泥色有黃、白、紫砂、天青、黝黑、桃紅、沙白、慄色、硃砂等。陳鳴遠·南瓜
  • 清潔茶具:茶垢是寶?
    清洗茶具,可不是用水衝衝那麼簡單。不管有沒茶垢茶漬,茶具用完都必須清洗,以免積少成多。如果茶垢已經形成,很多茶人直接用鋼絲球硬刷,這其實很不科學,又費力。專家特別提醒,用鋼絲球或清潔球等比較粗糙的清洗工具來刷洗,這些刷洗工具容易傷害茶具內壁的釉質,使之變得越來越薄,以後生成的茶垢會很容易滲入到茶具深層,極難徹底清除,宜採用軟毛小刷子或牙刷、輕柔的清潔布等來清洗。
  • 【少先隊活動】參觀茶具博物館,蘊染悠久茶文化
    古色古香的博物館陳列著千姿百態的名品紫砂壺和各式茶具,而博物館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幅幅妙筆生輝的山水畫。隊員們帶著一聲聲讚嘆,一個個思索,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博物館,驚嘆著我們的祖先是如此聰明絕頂,紫砂壺不愧是中國藝術瑰寶!
  • 中國「最醜紫砂壺」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怎麼做到的?
    作為紫砂壺的故鄉,怎麼能沒有一座象徵身份的地標性建築呢?還真有!——「無錫紫砂壺」圓滾滾的外形,向內凹起的弧度曲線,中間被掏空,建築的中上部還有一隻「撅」起的「嘴巴」。遠遠看去,就像一把巨大的紫砂壺。毫不懷疑,這個建築造型就是宜興紫砂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壺建築,「無錫紫砂壺」在展示當天就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正式載入金氏世界紀錄。
  • 古代茶具的產生、演變與發展(四)
    此圖表現了一套完整的茶具及點茶過程。 圍繞沏茶、飲茶而所需的茶具比唐宋要簡單得多。 就明代茶具的時代特點而言,最有特色的就是茶壺和茶盞的變化。明代為適應散茶衝泡,故因而發明了一種適宜衝泡的小茶壺。明代最為崇尚的茶壺為紫砂壺(圖2)與各式瓷製的小茶壺。文震亨《長物志》對此有專評:「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明代張謙德在《茶經》中亦指出:「茶性狹,壺過大則香不聚,容一兩升足矣。」
  • 沏茶方式的改變會不會影響茶具的選用?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壺百科全書,一鍵關注本帳號沏茶方式的改變,導致人們選用新茶具,這在我國古代已發生過多次。例如唐代茶具以青瓷碗為最佳,是因為唐代中期改用蒸青法制茶,飲茶要將茶葉碾碎,置於瓶缶中,然後用沸水衝泡,即陸羽提倡的「庵茶」法。從採茶、制茶、貯藏到煮水、用水、飲茶,都有一套極為講究的方法和用具,以求得到茶之真味。
  • 全網最全的茶具詳情在這裡
    紫砂壺具有透氣性好、保溫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點,常用於衝泡烏龍茶、普洱茶等。3.飄逸杯:根據現代工業技術與泡茶原理設計出的與傳統衝泡用具有別的現代泡茶用具。同一杯組可使茶葉、茶湯分離,並自動過濾,能避免因茶葉在杯中浸泡過久而使茶湯過濃以至於苦澀的不足,同時簡化了泡茶過程,適合在辦公室等場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