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喝的是茶,圖的是健康和快樂好心情。所以有一套好的茶具來配好的茶,再加上泡茶的人看著順眼,那就該是賞心悅目的事情了。

選擇的茶具,是在要喝茶的時候,看到的那套茶具,可以增加喝茶的興趣,這是一種。另外一個最好是以茶擇具,也就是說選擇喝什麼茶,就選與之相配的茶具。比如喝烏龍茶,當然選工夫茶具。如果喝綠茶,正常都選大杯的玻璃或白瓷茶具,總不會要用工夫茶具來衝泡綠茶的。

習茶的一部分,就包括如何選擇茶具。在茶文化裡面,茶具是自成一體的,是茶文化組成的一部分。

圍繞著茶的儲藏,茶的取出,茶水的加溫,茶的衝泡,茶湯的盛放,以及茶湯的品嘗,茶具五花八門,需要用到的茶具很多,粗略算算,可能就要十件八件的。

一套正規的工夫茶具,需要用到的器皿最起碼會要十多件。包括茶罐,茶海,茶壺,茶杯,聞香杯,杯拖,茶匙,茶荷,濾杯,茶巾,茶箸,箸匙筒,茶針,茶拂等。
在天天喝茶的茶客眼裡,別人覺得好或壞的茶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套茶具自己看著順眼,用著方便。收藏級的另說。自己舒服比什麼都強,哪管他人看法。

但資深的茶客用的茶具,基本都是自己組裝配套的,沒有成套的。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生產茶具的廠家沒有能生產全套的能力。茶具論材質就涵括了陶,瓷,銅,鐵,錫,竹,木,牙,毛,布,玻璃等,技術上就很難由一個工廠包辦。宜興稱「茶具之都」,也就是生產紫砂茶壺,茶杯,茶盤。景德鎮瓷器雖然盡善盡美,也只是限於壺,杯,盤等容器。

要說講究,還要說潮汕工夫茶具。喝工夫茶,茶具要成套,不然茶就失味。

真正上好的茶具,可不能擺在多寶格裡用來賞玩,不捨得拿來泡茶。實際上茶具只有常用,才能發揮出它的價值。比如紫砂茶具就最重養壺。如果買了一個價值幾位數堪比名車的紫砂壺,卻連壺內的紫砂粉末都保持原樣,那也太辜負這樣的佳皿名器了。古詩就有「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