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配好器,不同類型的茶應該選擇什麼茶器?

2020-12-14 極意文化

人在草木間 是為茶的真滋味

明朝大家徐渭曾為喝茶這一小事兒,下過一個浪漫唯美的定義:「茶宜精舍,雲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鳥間,清泉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裡雙煙……」

從大家徐渭的定義中可以窺見,喝茶對中國人來說自帶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包含樸素、生態的飲茶環境,要有「雲林竹灶」、「綠鮮蒼苔」,還要有「清泉白石」、「竹裡雙煙」。

極意認為這是為了喝出茶葉「人在草木間」的真滋味。茶生於荒蕪,天生自帶天地自然氣息,品茶的意境之一便是要通過茶湯口味,感受異於城市的山林野韻。

此外,茶葉的本質是一種可使用的植物,先天環境決定了不同種類茶葉的口味特徵,而後天的衝泡條件,如水質、茶器、衝泡手法等,則決定了喝茶人能否喝出茶的真實口感。

作為專業級文化茶禮器開創品牌,本篇科普小文章,極意便從器具的角度為大家提供選擇與購買的參考。

因茶置器 喝出真滋味的第一步

不同質地的茶具,會讓茶湯呈現不同的色澤和味道。茶具選的好,可以為茶增香添味,反之則會大損其中真味。

茶具的選擇與茶葉種類息息相關,挑選茶具的基本原則,便是根據茶葉種類的特徵選擇適合的茶具。

嬌嫩綠茶

綠茶使用春季茶樹發出的嫩芽、嫩葉製作而成,脆弱鮮嫩,因此在衝泡過程中切勿用高溫水衝泡。

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的綠茶(信陽毛尖、西湖龍井),用80-85度的水衝泡;

原料更加粗老的綠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可以用90度的水衝泡。

在茶具選擇上,玻璃器具最為合適。玻璃杯、玻璃壺,能夠展現綠茶的優美形態,另外玻璃器皿散熱快,不會悶壞茶葉。

本色白茶

白茶人工加工環節少,近乎完美的保存了鮮葉的物質,白茶根據原料採摘的級別,分為四個等級:

用純芽頭製作而成的稱之為白毫銀針;一芽一葉製作而成的稱之為白牡丹;一芽兩葉,一芽三葉製作而成的稱之為貢眉;被抽芯之後的大葉片製作而成的稱之為壽眉;

鑑於白茶的級別不同,因此在茶具選擇上也有很大區別:

利用純芽頭製作而成的白毫銀針,白毫披身,外形優美,嫩度較高,不適合高溫悶泡,因此玻璃茶具非常適合它。

白牡丹,有芽有葉,白綠相兼,衝泡水溫比銀針要更高一些,但也不能長期悶泡。因此選用胎薄的白瓷蓋碗最為合適。

外形為一芽兩葉的貢眉和大葉片的壽眉,大多由葉片製成,它生長周期長,內含物質豐富,香氣濃鬱,因此它適合高溫悶泡。

在茶具選擇上,適合用瓷壺,瓷壺既能聚合熱量,另外瓷壺壺壁密度高,不透氣,不會損失茶葉的香氣。

烏龍茶

烏龍茶大多以茶樹的芽、葉、嫩莖為原料,加工過程中用碳火烘焙多次,香氣濃鬱,滋味醇厚,因此衝泡過程中當以高水溫悶泡。

在茶具選擇上用蓋碗、瓷壺、紫砂較為合適,既能提供它需要的高溫,還能完全釋放烏龍茶的香氣。

紅茶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紅湯紅葉,顏色特別光鮮豔亮。

因發酵之後咖啡鹼含量豐富,所以衝泡過程不適合高溫悶泡,最宜選用白瓷蓋碗與玻璃壺衝泡。

黑茶

黑茶是經過渥堆處理的後發酵茶,多以陳茶的形式出現,茶湯紅濃,香氣陳醇,衝泡過程需高溫長時間悶泡,選擇聚熱性,密閉性強的紫砂壺衝泡最宜。

藉助茶具的吸附性,可以消去茶葉存放的部分堆味,讓茶的香氣更加柔和,滋味也更加醇厚。

普洱茶

普洱茶,雲南喬木大葉種,經過渥堆發酵的普洱稱為熟普,未曾發酵的稱為生普。

無論生普還是熟普,茶湯色澤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

普洱茶的滋味需要高溫浸出,所以衝泡茶具首選紫砂壺,紫砂可匯聚高溫保留溫度,同時紫砂壺有著很好的透氣性,可以完美保留普洱的香味。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關於茶具的選擇,由於篇幅限制,此篇文章極意亦只能科普不同茶類茶具選擇的基本框架與信息。請各位茶文化愛好者持續關注,極意陸續會出品更多關於茶文化的相關科普文章,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不同的茶怎樣選擇不同的茶壺?
    瓷質茶壺,泡什麼茶都可以,可以說是萬能的茶壺了。它成瓷溫度高,無吸水性,衝泡茶葉時,可以很好的保留茶的色、香、味。也很容易清洗,沒有異味;保溫適中,不燙手,不炸裂。入門茶壺基本就選它了。瓷質茶壺有白瓷、青瓷、黑瓷、彩瓷四種,衝泡時不需要、也不能觀賞茶葉衝泡情況,所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就好。辦公室用,或者家裡用,都可以。辦公室用,一般是自己一個人用,可以選擇200ml的。家裡用,根據一起住的家人數量選擇,可以選擇500-1000ml的。
  • 茶書網:《臺灣人文茶器》
    9789570850215定價:480.00出版日期:201710內容簡介茶葉達人阿亮繼《中國中國臺灣茶器》後又一力作涵蓋中國中國臺灣老、中、青三代茶器藝術家從陶、瓷、炻器到金、銀、銅、漆等茶器熔傳統與創新於一爐,集藝術與實用之大成呈現中國中國臺灣茶器豐富多樣的人文風貌!
  • 古韻茶盞,尋味千年!歐亞達徐東古玩城宋代茶器品鑑會盛大啟幕
    茶香氤氳·盞壺間冰甌雪碗宜分茶,茶香氤氳盞壺間。茶文化,始於唐而興於宋,宋詞中「雞唱三聲天欲明,安排飯碗和茶瓶」。飲茶成為百姓「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之一。同時,也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琴棋書畫詩曲茶」的必然選擇。
  • 不同種類的茶搭配不一樣的茶具,才能體現茶的色香味形韻
    古往今來,大凡講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愛茶之人,也必愛茶器,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茶滋於水,水藉於器」,好的茶器可以增加茶的儀式感和趣味感。每一種茶具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不同茶、不同水、不同茶具和不同的衝泡手法,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對一個愛茶人來說,不僅要會選擇好茶,還要會選配好茶具。要衝泡好一壺好茶,你要了解每種茶性,再搭配一套合適的茶具,自然會泡出好茶。因為茶和茶具關係非常密切,好茶必須選用好茶具,這樣才能衝泡出鬱香甘醇的茶水,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不同的茶與茶具的選配。
  • 茶與器,好茶配好壺,品茶韻,知茶趣,悟茶道
    人草木茶禪文化古往今來,大凡講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茶滋於水,水藉於器」,對一個愛茶人來說,不僅要會選擇好茶,還要會選配好茶具。
  • 茶書網:《臺灣吃茶》
    《臺灣吃茶》精選六大都、五大縣市特色茶館、連鎖茶飲名店;讓你一次享受品茶、賞器、吟詩、觀畫……的精採吃茶空間!從茶鄉之美到茶器之,阿亮造訪全臺八十餘間新舊茶館,深入探求其背後的茶文化與茶精神。來自不同領域、背景迥異的茶館主人們娓娓述說各自對茶的熱情、理念與堅持,以及茶館的掌故與變遷。每一間茶館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程,這些故事默默的打造出臺灣茶如今耀眼奪目、享譽全球的成就。
  • 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
    一抹茶香逢器生色品出往事如煙歲月靜好茶與器起自荒山緣入指間千年眸轉,握掌乾坤名山老寨古樹普洱「嫩綠邀春焙,餘甘浹齒牙。不同器,不同色,不同香蓋碗泡普洱,聞香觀色,存普洱之真味紫砂泡普洱,芳香濃醇,得品茗之雅興柴燒泡普洱,添姿增色,匯茶氣之澤物子曰:好古,敏而求之者也。
  • 茶具茶器商標是哪一類的?
    品茶更是一種藝術薰陶,陶冶情操的非常不錯的方法,也是好友閒聚談論瑣事以及商業夥伴洽談合作的不二選擇。根據茶壺的形狀外觀質地產源,選擇適當的茶杯,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茶具屬於哪一類?要分析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知道,具體指的是哪一個平臺或者是機構對茶具所進行的一個具體分類。
  • 唐人祥的茶與器
    唐人祥的茶茶器,飲茶之器。好的茶器既可以增加飲茶的儀式感,也可以提升茶湯的口感。自古以來,中國名窯眾多。後來,此類茶器在日本統稱為天目,天目從此享譽海內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攆茶圖》為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所作,他以工筆白描手法細緻描繪了宋代磨茶、點茶、賞畫的茶會場景。宋代點茶名器天目是宋代美學的代表。2016年9月15日,一隻南宋建窯的油滴天目在紐約佳士得拍賣中以1170萬美元成交,刷新了建窯的世界拍賣紀錄。劉小祥決心復原在中國失傳700多年的油滴天目技藝。
  • 冬天喝什麼茶好?
    很多人喜歡在冬天喝一杯熱乎乎的茶來暖身養生。俗話說,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烏龍茶。可到了冬天適合喝什麼茶?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冬天喝什麼茶好吧。
  • 李曙韻:茶之為道,無非生活
    李曙韻來自新加坡,21歲與茶結緣,她的人生從此因茶而動。一心嚮往宋明文人閒情逸緻的她來到臺灣習茶,除了衣物,行囊裡還裝了幾把朱泥壺,一袋武夷巖茶,四部不同版本的《紅樓夢》。她在臺灣茶界辛勤耕耘二十餘年,一手創立「人澹如菊」茶書院。
  • 古茶籠賞析
    古茶籠賞析竹編「古茶籠」作為茶道家的視覺象徵,大概在於其獨一無二的韻味,傳承的歷史賦予了它包糨裡應有的茶道精神,當然,它的手工精緻度高度契合了某種茶道空寂的背景
  • 茶書網:《來喝臺灣茶:知識、產地、美學、品味,理解臺灣茶》
    茶美學家謝小曼,茶席間的茶思慢想、李曙韻愛徒-呂宜家的喝茶品味與哲學、邵淑芬、鄭婉婉美學之傳承、專欄:替自己辦桌美麗的茶席:花藝、光影、聲音、茶器、植物與茶。    *產地端。取自家烘焙咖啡師概念,茶農或茶人對茶品味的自我表述年代到了,個人透過小量手工製茶,展現出臺灣茶的多元創意與風味。森林系白茶、臺式水果茶、質量兼具平地茶、複合山味與海味港口茶、雲頂上的梨山茶、為生態而種的茶。
  • 什麼是「茶蟲」?有「茶蟲」是好是壞?
    什麼是「茶蟲」?有「茶蟲」是好是壞?        近來有不少茶友問,說茶餅上有一些小蟲子,這茶還能喝嗎?
  • 鑑賞|洙心齋葡萄浮雕茶則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七茶文化」,發現生活之美。
  • 關於茶 茶水 茶汁 茶湯 學茶 5大品類的商業觀察和人性思考
    學茶從茶到茶水 茶汁 茶湯應由「學茶」 串聯 縱橫 並升華學茶這件事扮演什麼角色?當下中國傳統茶市場中的「學茶」和「茶湯」,即是二級、細分及新興的市場,也是某種經濟水平上和階段時的自然產物。當人類在40歲左右仍然沒有自我的興好和趣樂,會倍感生命的乏味無趣,尤其那些自小到大的所有天賦和喜好 被磨滅和殆盡的人,會更渴望著擁有某種「興好」的出現與陪伴。
  • 和孩子的親子茶修——茶禪的家庭修養
    一葉一菩提是為禪修,與孩子一起修心曰:人生如茶,觀浮沉;相由心生,品茶禪。茶是文化,是知識,是禮節,是心性,是感恩,亦是修身養性。此為選擇茶之緣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體現著茶的普及。茶的由來與發展貫穿在中國歷史發展中。中國茶史源遠流長,最早喜好飲茶多為文人雅士。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
  • 一年四季只喝一種茶?好茶那麼多,是時候改變一下了
    我們在不同的氣候和身體狀況下,應該適當地調節喝的茶來幫助身體適應外部環境的改變,這樣才能有效的通過喝茶來達到保健的目的。【不同的氣候和季節應適時調整飲茶的品種】我們俗話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時候,我們應該喝一些能夠幫助身體內的熱氣燥氣散去的茶。什麼茶能降火氣?「熱則寒之」,答案是茶性偏寒涼的茶。在六大茶類中,綠茶和白茶都是比較偏寒涼的茶,能有效的幫助解毒去火。但同樣的,體質寒涼的茶友可以選擇隔年的綠茶和陳年的白茶,這樣對胃的刺激會小很多。
  • 茶事 |「邂逅」一次茶湯會
    茶器選擇了深色系的手繪紫陶茶壺、柴燒公道杯、醒茶罐、盞託,而茶盞則選用白瓷質地,在莊重沉穩的氛圍下露出一抹亮色,更能較好地觀湯色,湯色是茶席色彩的一部分,也是布置茶席時容易忽略的。因在山野做茶會,放棄了攜帶大件花器,一隻老提籃不僅可以盛裝茶點,配上隨手撿來的山石即是最完美的花器。
  • 品一杯好茶,更是品味生活的味道,品味茶空間愜意的享受
    但那些拼搏的日子,住什麼地方,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只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在這座城市立足。很幸運,我跟到了一位很好的上司,願意教我很多東西。他常常要喝酒應酬,而跟同事一起時,我們都會喝茶。跟著上司時間久了,我們也成為了好朋友,真正意義上的好朋友,可能他跟我一樣,都是小城鎮到這城市裡拼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