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造句:值得思索的文化現象

2021-01-13 搜狐網

  網絡,時不時就會出現新的文化現象。10月中旬,隨著「我爸是李剛」的造句運動在網絡上掀起高潮之後,10月下旬網友借用河南劇協主席的「以淚洗面」的話語,又開始了新的造句運動。從2008年網絡上出現的「關我X事,我出來買醬油的」這句話的迅速流傳,再到「躲貓貓」等,各類網絡流行語的改編風靡一時。一直到了當下再出現的「我爸是李剛」、「以淚洗面」,更是為網絡造句運動推波助瀾。

  富於文採的冷幽默

  「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試問捲簾人,卻道我爸是李剛。」……10月16日,河北保定的李啟銘在河北大學內醉駕,撞倒兩名女大學生後,繼續駕車前行,被攔住後口出狂言「你知道我爸是誰嗎?我爸爸是李剛。」事發後,引起了網友們極大地憤慨和關注,更有網友發起了名為「我爸是李剛」的造句大賽,創作出諸如「考試不及格,我爸是李剛」等36萬多條很富有文採的句子。10月27日起,河南省劇協主席李樹建也因「以淚洗面」成為新的網絡熱詞。瀏覽這些詼諧與諷喻意味極濃的詮釋,讓人在會意一笑之餘,也感到其中「冷幽默」的含義。

  無論是「做噩夢」永遠不再醒來,「喝涼水」落下終身殘疾,還是「撞牆死」結束壯年人生等等,這些網絡造句運動,使一個本身並不具備太多內涵和外延的用語,在網友的傳播與運用之下泛濫,似乎達到了「神奇」效果。其實,源於一個熱門的網絡事件,許多網友為跟風模仿這樣的語句,不過是借力抒發情感而已。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人們應對生活、工作壓力,從網絡事件中尋找樂趣的一種宣洩方式。

  面對網絡造句不妨坦然一笑

  網絡造句這種文化形式,正隨著網際網路的傳播而不斷擴大影響,豐富著人們的想像力。網絡上流行的語言很調侃,是網民們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其兩大特徵:一是年輕化,二是娛樂化。這些網絡流行語言,以其詼諧、平實的語言,表露了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他們善於觀察,敢於表達,為時代帶來一種很刺激的思維方式,自然含有偏激的成分,但也不能不承認,這似乎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

  有學者認為: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找什麼都行,就是不能找人罵。」對於有的人對號入座,將這種網絡文化現象當作一些有針對性的諷刺之舉,記者認為,其實,面對網絡造句,大家不妨都坦然一笑,以寬鬆的心態看著網絡流行語在網上在社會上流傳。

  造句運動屬於草根文化,是民眾智慧的一種體現,也是一種全民娛樂事件。有專家也特別提醒:造句運動雖然已演變成一種文化現象,但由於不具備規範,很容易傷己傷人,因此要注意防範它演變成網絡文化中的軟暴力。本報記者 陳鳳軍

  部分網絡流行語

  2008年——伏地挺身、山寨、打醬油。

  2009年——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懶羊羊。

  2010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人生就像一個茶几,雖然不大,但是充滿了杯具;回憶是一座橋,卻是通往寂寞的牢……

(責任編輯:Newshoo)

相關焦點

  • 網絡時代"填詞造句"成風 如何Hold住
    今年以來,眾網友就社會熱點事件、名人微博語錄、影視劇臺詞等掀起一陣陣「造句風潮」。從「傷不起」到「HOLD住」,網絡上先後出現各式各樣的 「流行體」。專家分析,「填詞造句」熱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其中之一在於時下張揚個性、宣洩情感的自我表達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 淺析網絡流行語的縮略現象
    網絡流行語是網絡信息蓬勃發展的產物,也是網絡交際對語言產生重要影響的標誌。按照D. Crystal的說法,這是一場重要的語言革命。隨著聊天工具的興起,在線交際越來越普遍和高效,人們經常通過儘可能地減少字數、用最經濟的表達方式實現信息的最大化,這就是網絡流行語的縮略現象。
  • 2019十大流行語、網絡用語怎麼用,來造句試試!
    2019十大流行語、網絡用語怎麼用,來造句試試!「漢語盤點2019」近日揭曉(央視新聞:2019漢語盤點宣傳片)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十大流行語 十大新詞陸續發布這些流行語、網絡用語你Get了嗎?2019年度十大新詞語、十大流行語、十大網絡用語是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基於大數據語料庫,利用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篩取、評選而來的。這些熱詞新語記錄了社會焦點的變遷,呈現出文化生態的脈絡。
  • 網絡文體備受追捧 網友模仿「辜負體」造句
    曾幾何時,「甄嬛體」隨著《後宮甄環轉》的熱播而被廣大網友競相模仿,不少觀眾張口便是「本宮」,描述事物也代以「極好」、「真真」等詞,一時間,「甄嬛體」紅遍網絡。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網絡文體迅速走下神壇,成為生活「文本」?昨天,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為讀者第一時間解讀新媒體下的「全民娛樂」現象。
  • 回顧丨陳霖:現象 理論 視角——當代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研究述評
    文章指出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研究需要宏觀視野、歷史意識,提出核心的問題,並進行理論的抽象。 作者簡介: 陳霖(1963—),男,安徽宣城人,蘇州大學教授,博導,研究方向:媒介文化。 2005 年以來,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社會互聯的加劇,網絡社會崛起,網絡文化興盛,青少年流行文化在網際網路上的蔓延成為其間尤為突出的現象。
  • 小學語文常考:150個成語解析+造句,家有小學生,值得備一份!
    小學語文常考:150個成語解析+造句,家有小學生,值得備一份!幫助孩子掌握好!中華文化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僅文言文、古詩詞璀璨奪目,成語這一語言藝術更是讓各方心悅誠服,領略中國文字的魅力。
  • 1996—2015,網絡流行語背後的文化變遷
    網絡流行語不僅僅是一個語言現象,已成為社情民意、社會心理的特殊載體,折射出網絡文化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 網絡造句大賽:36萬條網貼調侃「我爸是李剛」
    36萬條網帖調侃「我爸是李剛」  微博發起造句大賽 同名網絡新歌被瘋狂轉載  本報訊 (實習記者 馬熹哲) 李某在河北大學校園裡醉酒駕車導致一死一傷,被人攔下後高呼「我爸是李剛」,迅速成為媒體熱議的焦點
  • 重讀日本《投降詔書》:遣詞造句值得玩味
    重讀日本《投降詔書》:遣詞造句值得玩味 2015-08-26 15:09:31來源:新民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 「怎麼翻譯I Love You」造句潮掀網絡狂歡
    這段風雅的文壇軼事,昨天莫名其妙成了網絡段子手吐槽的範本,什麼李雲迪說「找力宏」就足夠了,甄嬛說「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是極好的,各種無釐頭版本絡繹不絕。熱播劇新笑傲江湖中的令狐衝和東方不敗也慘遭惡搞。正所謂段子手又毀經典,齊吐槽喜聞樂見。故事起源於一條人人網狀態:一位文藝小清新感慨夏目漱石的含蓄風雅,將其翻譯軼事發到網上,沒想到卻成為網友們造句吐槽的開端。
  • 致孫穎莎:你最可愛,我說時來不及思索,但思索過後,還是這樣說
    在孫穎莎的網絡社區裡,小言看到一位名為「密封保存書」的球迷,寫給孫穎莎一句話,就是:「你最可愛,我說時來不及思索,但思索過後,還是這樣說。」這個標籤,孫穎莎值得擁有,一張娃娃臉,本身就有著可愛相。
  • 造句高手
    本應用是一款學生學習英語造句的產品。造句高手 1.5 更新內容BUG修復。
  • 用「我以為」造句,看看誰的最扎心?有文化的人果然不一樣
    用「我以為」造句,看看誰的最扎心?有文化的人果然不一樣 原標題:用「我以為」造句,看看誰的最扎心?
  • 某英語軟體出現二次元文化,簡單易學,英語學渣有福了!
    最近在閒逛刷帖之時,發現了一件有趣的現象,當忘川在自己試驗後,發現果真如此。某款英語軟體上,從例句到配圖,都出現了二次元文化,讓人哭笑不得。而這款英語軟體如此「皮」的操作也讓網友開始懷疑,後臺程式設計師是不是一名真實的「二次元」粉。
  • 網絡熱詞中的民意表達值得品味
    新華社上海12月17日新媒體專電題:網絡熱詞中的民意表達值得品味
  • 從不會造句,到寫出滿分作文,這位家長的輔導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我帶過一名三年級的學生,他的語文基礎不好,從組詞造句都有問題到通過家長的輔導,最後寫出滿分作文,只是通過我的3個建議,家長就做到了正確輔導寫作,這位家長的輔導方法,值得大家學習。1、 家長別著急,先讓孩子自由發揮很多家長都非常著急,孩子剛開始寫作文,就希望馬上達到老師的要求,寫出漂亮的作文。
  • 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
    (年終特稿)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中新社香港12月24日電 題: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世界旅遊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 2016網絡動漫平臺新現象:「二次元」如何傳遞正能量
    2016網絡動漫平臺新現象:「二次元」如何傳遞正能量 原標題:   新華社上海12月20日電 題:「二次元」如何傳遞正能量?——盤點2016網絡動漫平臺新現象  許曉青、嚴文浩、郭敬丹  從電視螢屏到電影銀幕,2016現象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二次元」社交平臺——嗶哩嗶哩網意外走紅;裡約奧運選手傅園慧接受採訪的短視頻,一夜變成手機上的卡通表情包;《大魚海棠》等國產動漫終於從「小樣」變成大片公映,《那年那兔那些事》醞釀推出更多「那兔」產品,國產動漫代表作《秦時明月》系列將迎來
  • 語文老師整理:4招提升小學語文造句能力,附經典例句!太實用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資深語文老師為我們整理推薦的小學語文造句技巧總結,可以幫助孩子們解決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造句難題,語文老師還附上30個經典的造句例句,讓孩子們加深理解,太實用了!小學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尤其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需要慢慢去積累。
  • 評論:「砸冰箱」何以引發企業集體造句
    另外,此事引發其他眾多企業微博「列隊」力挺海爾,圍繞「買不起房」出現了集體造句。  王健林的原話是,「我們砸了三百五十幾個商鋪,砸了6億多,這個而且賠的不是6億多,賠的是10億多……比海爾砸冰箱(雪櫃)的那個事例偉大多了,砸七十幾臺冰箱才幾個錢啊?」儘管萬達為保障業主利益賠數十億巨資值得肯定,但坦率說,由於時代不同,這與當年海爾砸冰箱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