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革命鬥爭年代,我軍非常重視軍地關係,每到一地,都會努力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為老鄉幹農活,幫助老百姓排憂解難等,可以說軍民團結一家親是我軍得以最終取勝的關鍵性因素。但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八路軍115師開赴山東開闢敵後根據地時,有一次卻因為被老鄉盛情難卻,被強留在當地過年,結果被五路日軍合圍,掩護主力和群眾突圍的1個連以拼光三分之二的代價才最終突出重圍,這個戰例就成了一個反面的例子。
▲軍民團結是勝利的根本
1940年冬,115師686團部隊配合地方部隊連續出擊汶南地區,從12月20日夜起對偽軍的據點展開了大規模出擊,連續攻克4個據點,繳獲大批裝備和物資。原本按計劃部隊必須馬上轉移,以防止日偽軍報復性掃蕩。但當地的基層組織和老鄉紛紛盛情挽留,要求部隊在當地多住些日子,一面穩定新區人民的政權,一面也讓部隊和群眾過個祥和的新年。
▲我軍佔據屋頂射擊敵人
在這種情況下,部隊無法推辭,最終經過軍分區和部隊領導的討論,決定留下部分部隊在當地休整,鞏固地方政權,同時做好迎擊敵人的準備。
日偽軍在偵知我軍的駐地後,很快就採取了行動。1941年元旦,1000多日偽軍兵分五路,在坦克、裝甲車、野炮的支援下,對汶南地區的我軍發起所謂的「五路合圍」,企圖一舉殲滅我軍,剷除當地的抗日政權。
▲115師在根據地開大會
1月1日凌晨,天降大霧,日偽軍利用霧氣作為掩護,首先偷襲我軍主力駐紮的小戴村。由於敵人行動神速而詭秘,我軍哨兵直到敵人衝到村口附近才發現,於是立即開槍報警。我軍立即邊打邊撤,打算徒涉小汶河,突圍至泗汶村。但由於敵人數路包圍,我先頭部隊才剛剛渡河就又遭遇另外一路日軍。接著其餘多路日軍也出現在我軍四周,我軍已經被敵人三面合圍,情況萬分危急。部隊首長立即在當地留下1個連牽制和阻擊日軍,同時主力迅速向北突圍。
▲日軍步坦協同對根據地進行掃蕩
阻擊戰一開始就打得異常激烈,日軍在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向我軍佔據的村子猛撲過來,我軍先敵搶佔了村口的建築物, 在房頂上架起機槍,用交叉火力封鎖了大路,猛烈的火力使得日軍無法前進。
日軍步兵突擊無法拿下村子,就出動1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在野炮的掩護下,突擊村子。我軍利用老鄉的牛車、桌椅和磚石等物,在村口堆成一堆路障,敵人的坦克無法翻越路障,急的在原地打轉轉,我軍爆破手趁機上前炸毀輕型坦克和汽車各1 輛,並擊退日軍1個小隊的突擊,斃傷日軍10多人。
▲群眾在為我軍指路
在主力和老鄉轉移後,阻擊部隊借著尚未完全消散的大霧,向大部隊的方向趕去。日軍本欲追擊,但其坦克和裝甲車被村口的路障堵住,無法前進,不得不從原路返回,然後捨近求遠,向北繞道追擊我軍主力。
上午10 時許,日軍的摩託化步兵和坦克、裝甲車在小汶河追上了我軍阻援部隊,雖然主力就在河對岸,但是敵人緊咬住我軍不放,我軍來不及渡河,且河灘無法隱蔽,不得不在開闊地與日軍展開死戰。由於寡不敵眾, 我軍1個連最終只有30餘人突圍和主力匯合,其餘60多人全部犧牲。
▲八路軍向敵人發起白刃突擊
這次損失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部隊本來就已經估計到敵人可能會進行掃蕩,雖然做了一定的準備,但是仍然被敵人偷襲得手。
參考資料
《汶上縣誌》pp191 頁
編輯/周洪新
更多當代歷史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