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了解神秘的「呼麥」

2020-12-27 騰訊網

呼麥之所以能同時發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音,技巧在於借丹田之力唱出一個基礎音(fundamental),經由壓縮喉嚨,析出基礎音之上的各個泛音,再藉由口腔、鼻腔、頭腔或胸腔的共鳴來放大所選取的各個泛音。從樂理角度來看,泛音是一個基礎音之上,以基礎音音頻的整數倍率,與基礎音同時出現的各種不同音高的聲音,如Levin

和 Edgerton《圖瓦的喉歌者》一文中的繪圖所示,基礎音C2(第一泛音)之上同時有第二、第三、第四等泛音構成的泛音列。如果我們稱C2(65.4赫茲)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C3的音頻為C2的兩倍(130.8赫茲),第三泛音G3(196.2赫茲)為C2的三倍……則在理論上,基礎音之上的泛音列可以多到無窮盡,只是對人類而言,第十六泛音——其與基礎音的音程為四個八度——可能是人聲表達的邊境:第十六泛音以上的緊鄰泛音之間的音程已小於半音,在一般音樂演唱上已無多少實質效果。基礎音決定聲音的音高(pitch),泛音影響聲音的音色(timbre)。元音「A」、「E」、「I」、「O」、「U」聽起來之所以不同,即因為泛音列的能量分布情形不同。在我們的聽覺中,與基礎音同時出現的許多泛音,幾乎只是構成音色而非音高的元素。泛音唱法跟普通唱法的主要差別,在於頻譜中有一個泛音比相鄰泛音強得多,能夠在眾泛音之中凸顯出來,被聽成是一個獨立的音高。

由於呼麥的演唱主要在壓縮喉嚨以產生和選取所需的泛音,所耗費的呼吸量較一般歌唱為小。一個呼麥歌手,依個人天賦(譬如體型、音域和性向),通常會選擇精通以下三種主要的呼麥演唱風格、技法:1.呼麥(khoomei):「khoomei」這個字原意為「喉嚨」,一方面泛指各種喉音,同時也指喉音技法中偏中到高泛音的特殊唱法。根據圖瓦人的說法,「呼麥」乃風卷過巖石峭壁所發出的聲音。「呼麥」的發聲技法近似元音,演唱時口腔形狀仿佛「嗚」(u)的發聲。「呼麥」為喉音之母,據說其他各種特殊的喉音唱法均源自「呼麥」。2.西奇(sygyt):「sygyt」原意為「擠出來的聲音」。這種演唱技法能產生像口哨、笛子般高而尖銳透明的泛音,經常是呼麥演唱會上最受歡迎和最令人驚豔的喉音風格。圖瓦人認為「西奇」是在模仿夏天吹過大草原的輕風或鳥鳴,演唱時嘴形略如「哦」(?觟)的發聲,充滿著西伯利亞薩滿巫術的魔力。3.卡基拉(kargyraa):「kargyraa」原意為「哮喘」或「咆哮」,仿佛在模仿咆哮的冬風或失子駱駝的哀號聲。「卡基拉」發聲時口形如「啊」(a)的發聲,同時假聲帶必須有規律地振動。「卡基拉」能同時發出三個或四個高低泛音,尤以低於基礎音八度的顫動低音為特色,這種唱法跟藏密格魯派噶陀、噶美兩寺院所傳承的「梵唱」相似,以致有不少學者認為:是藏密僧侶在15世紀從蒙古或圖瓦人那裡習得了「卡基拉」。

荷蘭的呼麥研究者、泛音歌手範·湯可鄰(Mark van Tongeren)認為:「現在,對我們大部分人而言,泛音是新的;但對未來的聽眾、歌者和音樂家,它將變得較平常。泛音可以引發不同的知覺模式,把我們帶到另一層的覺知,使得一般狀態下無法感受到的感動、靈視和情感湧現出來。這些強烈的經驗不會自動發生,也不是每個接觸泛音的人都能體驗到。它們會突然地來臨,讓我們瞥見『另一種真實』。」言下之意,似乎「另一種真實」的隱晦不彰,使得我們的認知、表達、溝通、行動出了問題,若是有幸,才會藉由泛音詠唱得以見到。由此,你必須自己去聽、去唱,才能感受呼麥所散發出的那「另一種真實」的內在之光。

相關焦點

  • 非遺| 呼麥:內蒙古人的自然心聲
    什麼是呼麥?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大自然的聲音是呼麥的前沿  呼麥是蒙古族獨有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  呼麥,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歌唱方式  靠口腔和舌頭的變化  一個人同時唱出兩個以上聲部的旋律  這聲音,高如登蒼穹之巔  低如下瀚海之底  哼唱中肥美的牛羊循著聲音的方向而來
  • 文化|蒙古族呼麥復活記
    呼麥——高如登蒼穹之巔、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她那神秘的發聲是時間的記憶,是千年的召喚。這一神奇的藝術如何誕生?為何100多年前,「哨音」呼麥在內蒙古草原上瀕臨失傳?又是怎樣復活的?呼麥近幾年發展態勢如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傳承和發展呼麥?只有男生才可以學呼麥?
  • 【呼麥】屬於我們蒙古族的天籟之音...
    呼麥聲部關係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又可以分為"泛音呼麥"、"震音呼麥"、"複合呼麥"等。在中國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獵和遊牧中虔誠模仿大自然的聲音,他們認為,這是與自然、宇宙有效溝通、和諧相處的重要途徑,由此人體發聲器官的某些潛質得到開發,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動物的聲音時可以發出"和聲",即呼麥的雛形。有關呼麥的產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說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動,見河汊分流,瀑布飛瀉,山鳴谷應,動人心魄,聲聞數十裡,便加以模仿,遂產生了呼麥。
  • 用呼麥唱流行和搖滾,都楞扎那說其實呼麥並不「土」
    呼麥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喉音一響,就能把人的思緒帶到遼闊的草原。12月10日,「2020非音未來年度音樂盛典」上演,作為十強選手的呼麥演唱家都楞扎那吟唱一曲《遊牧》,把一度失傳的呼麥藝術帶上舞臺。把呼麥與民謠、搖滾等風格結合,都楞扎那希望更多人走近這門古老的藝術。
  • 來呼倫貝爾帶你去聽呼麥
    02呼麥(民間音樂)呼麥是蒙古族人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裡唱出兩個聲部呼麥聲部關係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又可以分為"泛音呼麥"、"震音呼麥"、"複合呼麥"等。在中國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呼麥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呼倫貝爾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區,新疆自治區阿爾泰山一帶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羅斯圖瓦地區也能聽到這種歌唱方式。
  • 明日之子4哈拉木吉個人資料 為什麼被稱為呼麥第一個人
    哈拉木吉的個人資料被扒,據悉,哈拉木吉為什麼被稱為呼麥第一個人?2018年,哈拉木吉考入中央民族學院音樂學院,哈拉木吉來自中央民族大學,是學校「呼麥」專業的 一個學生,學校為他專門請了一位老師,是中央民族大學建校史上 一個呼麥專業學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廖俊濤聽到他提到"呼麥專業課"時,他驚訝地說:"我以為呼麥是傳下來的。可以說,大多數音樂系的學生都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專業,可以看出它的獨特性。
  • 「明日之子樂隊季」開播了,哈拉木吉「呼麥」驚豔全場
    哈拉木吉來自中央民族大學,是學校「呼麥」專業的唯一一個學生,學校為他專門請了一位老師,是中央民族大學建校史上唯一一個呼麥專業學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廖俊濤聽他提到「呼麥專業」,大吃一驚,說:還以為呼麥是從上到下傳下來的。
  • 圖瓦一代傳奇呼麥大師,卻在監獄中度過了33年
    他創造了新的呼麥技法「Oidupaa」,是卡基拉唱法中的一種。他音樂的獨特性還在於「樂器」,在他呼麥時手中演奏的不是igil(圖瓦傳統弓弦樂器)或者其它圖瓦民族樂器,總是伴隨他左右的是俄羅斯民族樂器巴揚手風琴,當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呼麥和巴揚手風琴結合在一起時,音樂的包容性和獨特性盡顯於Oidupaa的歌曲中。
  • 明日之子4哈拉木吉是誰 揭個人資料系民大呼麥專業第一人
    哈拉木吉,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畢竟是新人,下面,揭哈拉木吉的個人資料,原來系民大呼麥專業第一人。哈拉木吉,看到這個名字,想必大家就已經猜到哈拉木吉是哪裡人了吧,沒錯,哈拉木吉是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出生於1999年4月16日,今年才21是,目前還是一名學生,在2018年,哈拉木吉考進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專業是呼麥,令人好笑的是
  • 新書|神秘的科學課:簡潔易懂,揭秘科學,探索百科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簡潔易懂,揭秘科學、探索百科的《神秘的科學課》通過這套書,孩子會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如此多的知識近在眼前。>  800多個精彩科普故事涵蓋了成語、動物、發明、科學、野外、習俗等8大主題。
  • 博蒂組合廣州音樂會 | 二沙島上聽蒙古民歌、長調、呼麥與馬頭琴
    還有我們根據他們的需求,在中間安排了一首呼麥和一首馬頭琴曲。這次選擇都是我們內蒙古的經典的草原歌曲,有的歌曲都幾十年了,還有一個就是這裡面還有個純長調,是我們的民歌。我們就是本著想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知道我們的蒙古民歌這樣的目的去做,希望能多多宣傳,對我們草原文化的推廣也是非常好的機會。
  • 李連杰的「巫婆」乾媽趙群學,神秘得連現代科學都無法解釋?
    2005.12.22日"功夫皇帝"李連杰做客CCTV《藝術人生》錄製現場時,當談到自己事業的幾個關鍵轉折點和人生的幾個重要階段的時候,總是提到一個神秘的" 女高人" ,並稱這個" 神秘高人" 為" 乾媽" 和" 趙阿姨。
  • 神秘的深海巨獸皇帶魚 你了解它嗎?
    在靜謐的熱帶海洋深處,生活著一種體型巨大、面目猙獰的神秘生物——皇帶魚。因其一直生活在深海水域,難以捕捉和觀測,人們對它知之甚少。皇帶魚生活在800至1300米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域深處,因此,人類接觸到它們並不容易。
  • 2017年在香港上映的《第七行動組》披露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神秘事件
    一《詭探》2017年在香港上映的《第七行動組》披露,香港警隊有一個專門調查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神秘事件的神秘部門——「第七行動組」,讓外界不知道它的存在。每一個靈異事件的發生,都會讓人懷疑世上是否存在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一個是警察,一個是精神錯亂的茅山和尚,兩人擦出火花,共同調查香港人耳熟能詳的都市傳說。
  • 高維度與神秘世界的聯繫,愛因斯坦等科學大牛的高維度理論之路
    這篇論文推測了諸如能量守恆這樣的科學概念和諸如死後生命的持久性這樣的精神問題之間的聯繫。它連接了第四維度和一個看不見的領域:正如點是線的端點,線是面的邊界,面是三維空間部分的邊界一樣,我們可以假設我們的物質(本質上是三維的)只是一個看不見的物質的表面或邊界。
  • 除了血腥的天葬 西藏這些神秘事件 至今無法用科學來解答
    西藏,這片既神秘又迷人的淨土,隱藏著許多的神秘事件,至今無法用科學來解,讓人心生嚮往。巫師之謎巫師在藏族先民的心目中,享有十分崇高的威望。作為藏族原始宗教祭祀主持人的巫師,據說都是能通神且能同鬼神通話的。以上達民意、下傳神旨、可預知吉兇禍福。
  • 世界上的4個神秘事件,至今科學無法破譯,其中3個發生在中國
    世界上的4個神秘事件,至今科學無法破譯,其中3個發生在中國 當地老人說這些石臼是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所造成,貿然闖入可能導致死亡。關於這些石臼的形成,科學家們做出了種種推測,有些人認為是風化作用所導致,也有些人認為是冰川融水衝出洞穴所造成,還有些人認為是大風侵蝕造就了這種離奇的景色,被隕石撞擊又是另一種說法。但是儘管個中緣由眾說紛紜,到目前為止,這些石臼的形成原因依然尚無定論。
  • 科學家藉助新引力波模型,有望進一步了解神秘的中子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伯明罕大學的引力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模型,有望對中子星的結構和組成產生新的見解。該模型顯示,恆星內部的振動,或稱震蕩,可以僅通過引力波信號直接測量出來。這是因為中子星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變形,導致它們以特徵頻率振蕩,這些特徵頻率編碼了引力波信號中關於恆星的獨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