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鄭莊公:「孝子」面具下的心機:讓親兄弟自取滅亡

2020-12-22 文史冷知識

「鄭伯克段於鄢」是《左傳》開篇第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乍一看非常感人:鄭莊公生的時候難產,於是被自家老娘討厭。老娘不喜歡他,轉而把母愛傾瀉給了三兒子,各種溺愛,還想讓三兒子繼承王位。鄭莊公成為鄭國國君後,老娘三天兩頭來鬧,給三兒子討好處,鄭莊公全都忍受了下來,你要啥我給啥。最後鄭莊公親兄弟,他母親的三兒子「公叔段」,欲望膨脹想篡位,被平定逃亡。而鄭莊公不計前嫌,原諒了他的母親,成就了一番母慈子孝的佳話。

鄭莊公大度啊,身為一國之君,面對對自身地位有威脅的人,能各種讓步,坐看敵人勢力越來越大;母親從小就討厭他,沒給過他母愛,他非但沒有心理扭曲,還異常孝順。但鄭莊公真的就是「白蓮花」、「老實人」嗎?顯然不是:公叔段輸得老慘了。

鄭莊公在哪裡「不老實」呢?首先封地問題上。鄭莊公繼位後,老娘「姜氏」到他這鬧,想把「虎牢」封給公叔段。鄭莊公奇蹟般地表示了反對:「虎牢地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關乎國家的安全,不可能給你們,沒得商量。」姜氏最終要到了富饒的「京邑」。顯而易見,鄭莊公頭腦很清醒:你母子倆賊心不死,總想搞掉我,礙於母子、兄弟情面我可以忍讓,底線是你們不能真的威脅到我。

拿到富饒的京邑,國都又有姜氏作為內應,公叔段膨脹了起來,人稱「京城大叔」。「京城」自然就是指「京邑」了;「大叔」可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大叔,「大」指厲害、牛,「叔」是伯仲叔季中的「叔」,第三子的意思。「京城大叔」暗指公叔段是國君之下第一人。公叔段並不滿足於「京邑」,他把手伸到了周邊城池。

有個大臣坐不住了,對鄭莊公說:「 公叔段手伸太長了,京邑周圍有幾個地方已經聽他的了。一國不能二主,您要是讓位,我就馬上去服侍公叔段;您要是不讓位,就請馬上處理公叔段和姜氏。」鄭莊公聽後說了句「多行不義必自斃」。

鄭莊公真的在等公叔段「自斃」嗎?其實他是在等一個機會,一招致命的機會。公叔段雖然把手伸到了周邊城池,但這並不能成為攻打他的有力理由,鄭莊公繼續縱容公叔段。這更助長了公叔段的氣焰,公叔段養起了軍隊,鑄起了兵器,準備和姜氏裡應外合攻打都城。鄭莊公收到了情報,提前知道了公叔段的進攻日期,派兵踏平了京邑。公叔段逃亡,鄭莊公和姜氏母子和好。

在這場兄弟相爭中,公叔段輸掉了一切,鄭莊公贏得了權力、地位、好名聲以及母愛。鄭莊公想消滅公叔段,又不想背上殘害兄弟的罵名,於是將計就計,表現出懦弱好欺負的「老實人」模樣,縱容公叔段和姜氏的無理要求。正所謂「上帝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公叔段產生了能成功謀反的「幻覺」,被鄭莊公找到了理由(是他先動手的),佔據道德制高點,大義滅親。

相關焦點

  • 隱公元年(9)鄭莊公:孝子不存在的,我只是想僭越天子禮制而已
    此若書段出奔公,則有專罪叔段之嫌;其實莊公亦有罪,若言出奔,則難於下筆。故云難之也。 書蟲小確幸總結:通過這段總結,可以看出,莊公之罪,有目共睹。 6、遂寘(zhi)姜氏於城穎 寘,音義同「置」。
  • 鄭莊公:被孝道所感動的一代君王
    鄭莊公的父母及弟弟魯隱公元年,鄭國的鄭武公在申國娶了妻子,名叫武姜。而武姜給鄭武公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就是後來的鄭莊公另一個是共叔段。鄭莊公雖是長子而且也是下一任儲君人選,奈何自己的母親就是不喜歡他,反而喜歡自己的弟弟共叔段。
  • 從隱忍到反擊:鄭莊公數次同其弟妥協,是迫於無奈還是巧使連環?
    這部《古文觀止》的開篇,就是節選自《左傳》的《鄭伯克段於鄢》。作為一篇文史價值俱佳的散文,《鄭伯克段於鄢》還入選了多個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是中學語文課上需要重點學習的文言散文。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心機深重、雄才大略的鄭莊公,看到了一個囂張任性的莊公弟弟共叔段,看到了一個特別偏心的莊公母親武姜。
  • 鄭莊公魂歸何處
    走近陵園,威武高大的沖天大牌坊拔地而起,白色牌樓閃著銀輝,牌坊上「鄭莊公陵園」五個朱紅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這是我們新密地區最高、最大、最氣派的石牌坊。從石牌坊下走過,迎面是一個水泥硬化的大廣場,周圍環立著十二生肖的石雕,獸首神態各異,象徵著鄭氏子孫綿綿不絕,興旺發達。廣場北端立著鄭莊公高大的漢白玉雕像,凝神遠望,目光炯炯,氣宇軒昂,大有君臨天下、震懾八方的神威。一旁立有介紹鄭莊公一生豐功偉績的石碑及新密市政府立的文物保護石碑。漢白玉雕像後就是莊公的陵寢,一個高大的墓冢上面長滿了青草和小灌木,郁郁青青、生機盎然。
  • 鄭莊公兄弟故事成經典,後世爭論不休,到底誰對誰錯?
    面對這樣的做法,大臣們自然是看不慣,立刻就上報給了鄭莊公,可鄭莊公卻以不忤逆母親姜武為理由拒絕處罰。有一就有二,鄭莊公的不處理換來的就是叔段的得寸進尺。不僅要求邊城聽自己的管轄,叔段還讓他們不再聽從國都的命令。
  • 一箭而滅周天子之威,鄭莊公憑藉什麼帶領鄭國稱「小霸」於諸侯?
    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鄭莊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亂,消弭了國家內患。之後十餘年間,鄭國與宋國、衛國等國之間互有征伐。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王率軍攻打鄭國,鄭莊公領兵與之戰於繻葛,成功自保的同時使周天子威信掃地,史稱「繻葛之戰。這位春秋小霸,多年外交徵戰遊刃有餘,他是如何做到的了?
  • 鄭莊公時期的大臣——「黃泉見母」的潁考叔
    春秋開始的時候,鄭國在第三位君主,鄭莊公姬寤生的帶領下,進入了小霸時期,雖然比不上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的霸權,但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姬寤生前文寫過,這裡來說說莊公時期的人物。潁考叔是春秋鄭莊公時期(姬寤生)的鄭國大夫,執掌潁谷(今河南登封西),故稱潁考叔。
  • 囚母逐弟,射傷周天子,為何《左傳》卻說他「正」而「知禮」
    可能有很多人了解鄭莊公,都是開始於《左傳.隱公元年》中的「鄭伯克段於鄢」。這篇雄文條分縷析和深入淺出的議論,讓我們深切地理解到什麼叫做「微言大義」和「史筆如刀」。在《左傳》的記載中,除了「克段於鄢」這件事外,鄭莊公似乎還幹過幾件在後世儒家看來幾乎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 鄭莊公何以是史上第一個善於隱忍的奸雄?
    武姜與叔段在渾然不覺下,還認為鄭莊公憨態可掬,沒什麼本事,一待時機成熟,取代他是分分鐘的事。於是,叔段便在京城日日練兵,還將毗鄰的西部、北部公共地盤佔為己有。監視叔段的探子回來向鄭莊公報告時,鄭莊公極善隱忍的性格又顯示出來,他淡淡地對報告之人說:"好,我知道了。你下去繼續打探。"
  • 從《左傳》的破綻,淺談歷史的正確讀法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左傳》,在前天和昨天的內容中我們知道了:《左傳》是了解中國第一個信史時代「春秋」的必經之路,也是了解國學的敲門磚,但是我們學習和了解《左傳》也還得講究一些方法,要學會辯證的去看待問題。
  • 《左傳》多行不義必自斃 中國古人千年警句 古今中外屢屢應驗
    「多行不義必自斃」語出《左傳》名篇——《鄭伯克段於鄢》。此語一出,便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心理,「行不義」,人所共憤,但多數時候對於「行不義」者又無可奈何,更可恨的是行不義者往往不知收斂,一而再,再而三,變本加厲,愈加放肆,正在人們心恨牙癢苦於無措之時,終於天怒人怨,自取滅亡。
  • 諸侯國史話卷枠八:從7個方面來分析,看鄭莊公如何贏得繻葛之戰
    可是,實際情況是鄭國在決定不朝之前,是桓王先削奪了莊公的卿士之職。就算削職是由於姬寤生偏袒齊國,先欺負了紀國,那也沒到把莊公一擼到底的地步。顯然,這其中有桓王的私心在作怪,他想藉機報復鄭莊公,並要把鄭國帶給朝廷的威脅徹底剪除。因此,桓王主動徵討鄭國,所打出的旗號就是莊公違制。
  • 鄭國史話十三:伐許之後,鄭莊公辦了為人稱道和徒勞無益的兩件事
    鄭莊公謀許,本來是場十拿九穩的攻伐戰。鄭國不僅學會了以「討抗命」作為藉口,使自己的出兵變得名正言順;還在魯、齊兩個盟友的支持下,順利地攻下了許國的都城。但是,就在拿下許城的最後時刻,一支來自於背後的冷箭射中了率先登城的潁考叔,讓鄭國的一場完勝變成了損失大將的慘勝。
  • 嘻嘻哈哈說《左傳》:不著調的周平王和鄭伯克段於鄢的前前後後
    《左傳》是一部相傳由左丘明所編纂的先秦史學巨著,它以《春秋》為藍本,以魯國12位國公的年號為時間脈絡,記錄了自公元前722年以來,254年間周代王朝中各諸侯國之間、各諸侯國同周王室之間所發生的許許多多人情世故、可氣可恨、好笑好玩甚至不著調兒的事,其中的一些經典歷史典故都被編入了中國的教科書。
  • 周天子和鄭莊公互換人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人質交易
    鄭武公死後,鄭莊公繼承了父親的伯位,並獨攬周朝的朝政。後來鄭國發生了共叔段叛亂之事,鄭莊公就把所有的心思放到了這件事上。以至於鄭莊公很長時間沒有在周朝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此周平王很是不滿。這個時候正好碰到虢公來朝拜見,幾番交流之下,周平王對虢公很是欣賞,和自己聊得也很合適。於是就想讓虢公來頂替鄭莊公的位置,幫忙處理周國的政務。
  • 《左傳》名句
    善於敘事,講究謀篇布局,章法嚴謹,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譯文]多幹壞事,一定會自取滅亡。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譯文]誰能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
  • 鄭莊公為什麼被稱為春秋小霸?因為他一箭射中了周天子!
    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 周桓王徹底罷免了鄭莊公王室卿士的權力。 這一人事上的變動,使得鄭莊公對周桓王產生了不滿。鄭莊公在得到自己被罷免的消息後,就不再前去朝覲周天子,也不再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使得周桓王對鄭莊公愈發不滿,於是,在這一年的秋季,周桓王率領蔡國、衛國、陳國的軍隊討伐鄭國。
  • 春秋真正的第一個霸主鄭莊公,掀開了群雄爭霸亂世的男人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身患重病,漸漸不起,武姜借服侍之機,又多次請求立段為世子,但武公秉承祖法,就是沒有答應。不久,鄭武公去世,大臣按立嫡為主制,擁立寤生坐上鄭國的諸侯寶座,即史上最傳奇的「鄭莊公」。武姜見寵愛的段未能繼位,心中不免懷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