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何以是史上第一個善於隱忍的奸雄?

2020-12-22 寫乎

作者:李大奎

(鄭莊公)

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年,反敗為勝,消滅了吳王夫差,成就了自己"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後來還留下與之相關一幅有名的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由此,勾踐被認為是最能忍辱的霸主。

其實,在春秋時期,還有一位善於隱忍且早於勾踐的國君,那就是鄭莊公,春秋時期最先稱霸的帝王,譽之為"春秋小霸",史上第一個善於隱忍的奸雄。

(春秋地圖,看看鄭國在哪裡?)

一、隱忍"出生不順"帶來的屈辱,最終得父親欣賞繼位稱帝

鄭莊公系鄭國第三位國君,鄭武公與武姜於公元前757年所生的長子。因他的母親武姜生他時頗為不順,有難產說、閉月說、醒覺說、悶臍說等各種關於他出生困難的說法,以致他一出生,就嚇壞了他的母親,視之為"怪胎",給他取名"寤生",至此極不待見他。

武姜後來有了二胎,生下寤生的弟弟叔段,他出生時很是順利,長大後身材高大,且白白淨淨,又武藝高強。弟弟叔段便得到母親武姜的偏愛,視之為寶貝兒子,備加喜歡。

這在司馬遷所著《史記》中有明確記載:"武公十年,娶申侯女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難,及生,夫人弗愛。後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愛之。"

寤生漸漸長大後,見母親不愛自己,就懂得了忍耐和接受。他沒有哭訴母親的偏心,開始選擇討好父親鄭武公,經常向父親請安,隨時向父親請教學習。

鄭武公原本是不偏心的雄主,見長子寤生聰慧好學,仍按帝制立寤生為皇太子。

由此,寤生便追隨父親東徵西戰,在未雨綢繆、勵精圖治中得到極好鍛鍊,成長為富有才華韜略的儲君。

(鄭莊公的母親武姜)

母親武姜見寤生得父親看重,更加不滿,時時向鄭武公吹枕頭風,要求廢去大兒子寤生的太子之位,改立小兒子段為太子。

鄭武公始終沒答應,對武姜說:"長幼有序,豈可亂來,況寤生無過,焉能輕易廢之。"後為了平衡寤生弟兄間的關係,也為了安撫武姜,便將共城這個地方明確為小兒子段的封地。這就是叔段稱為"共叔段"的由來。

鄭武公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744年,鄭武公病逝後,太子寤生得以平穩繼位,這就是鄭莊公。

對此,偏愛小兒子段的母親武姜很不高興,又使么娥子發難大兒子鄭莊公,說:

"你繼承父親這麼大的國家,你的弟弟段還在共城這個小地方,你於心何忍呢?把制邑制封給他吧。"

早已學會隱忍的鄭莊公不露形色,其實他對母親的發難心知肚明,考慮到擔上不孝的罵名也不好。但制邑這個地方特別險要又易守難攻,絕不能留給叔段,他便頗有玄機地笑著回復母親武姜:"將京城作為弟弟叔段的封地吧,這個地方富庶,與都城滎陽同列鄭國的兩大要邑呢。"

武姜大為高興,其欲望得到滿足後,便讓小兒子段高高興興地到新封地上任去了。臨行前,武姜還要求小兒子段去京城好好準備,她在滎陽負責裡應外合,一有時機就造反,推翻哥哥鄭莊公,自己當國君。

其時,武姜哪裡知道京城雖說富庶,但一馬平川,並不是要隘之城。更何況,鄭莊公已經明白母親的想法,防備著呢。

叔段在京城"繕甲治兵"全面掌握軍權的行為,鄭莊公早已派探子監視著。自以為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番的叔段根本不,還開始囂張跋扈起來,被京城百姓戲稱為"京城大叔"。

二、隱忍母親和兄弟的長期算計,最終"克段於鄢"

叔段的一舉一動讓鄭莊公瞭然於胸,他迅速令手下大臣制定周密的防禦之策,對其在京城胡作非為假裝不知,明面上還不時向母親武姜請安問候,一點也不著急,有意看母親怎樣幫助他的小兒子如何造反,好取得確鑿證據後徹底剿殺。

武姜與叔段在渾然不覺下,還認為鄭莊公憨態可掬,沒什麼本事,一待時機成熟,取代他是分分鐘的事。

於是,叔段便在京城日日練兵,還將毗鄰的西部、北部公共地盤佔為己有。

監視叔段的探子回來向鄭莊公報告時,鄭莊公極善隱忍的性格又顯示出來,他淡淡地對報告之人說:"好,我知道了。你下去繼續打探。"之後鄭莊公便任由叔段侵佔公共地盤,不管不問。

鄭莊公此舉可急壞了身邊的大夫公子呂,要求即刻出兵討伐叔段,不能再任其坐大。鄭莊公此時才微笑著對公子呂說:

"不急,現在還不是時候。目前還不能傷弟兄之情,不能讓母親傷心。待母親與兄弟叔段聯合起來真正反叛時,有了罪證,那時出兵剿滅才名正言順,母親也無話可說。"

你看,這就是善於隱忍的鄭莊公,其城府之深讓人不寒而慄。

史書上有明確記載,說鄭莊公對弟弟叔段的行為原本不屑,曰"無庸,將自及";"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也會崩潰的。"

這說明鄭莊公早已胸有成竹,只是坐等時機罷了。就在公元前722年,他令公子呂暗中在都城滎陽屯重兵以待,自己假意要離開都城去朝拜周平王。

那時,各諸侯國朝拜周天子是慣例與禮節。得知消息的母親武姜大喜,根本不察這是鄭莊公預設的計謀,還認為造反時機已到,馬上修書給小兒子說,可以起兵反叛了。

叔段在京邑剛一率兵造反起事,鄭莊公第一時間就得知消息,便令公子呂率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討伐叔段,將其叛亂徹底剿殺。叔段最終無處可逃,無奈撥劍自刎,臨終前,痛苦地說了句:"是我媽坑了我啊"。

這就是史書上稱之為鄭伯"克段於鄢"的記載,因鄭莊公太於隱忍狠毒,被後人說成"老奸",連司馬遷對他也不怎麼看好,便說他是"鄭伯",沒稱"鄭莊公"。

鄭莊公清除弟弟後,對母親那樣極端的偏心當時很生氣,將她安置在城潁,誓稱"不到黃泉,不再相見。"

後來,鄭莊公為了高揚"孝道",假意聽從城潁地方官潁考叔的建議:挖地挖到泉水,在隧道中相見,就沒有人說違誓了。

鄭莊公便令人挖掘隧道,與母親武姜見面和好如初,還留下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趣聞:

鄭莊公在隧道即賦歌道:"隧道之中,其樂融融。"他的母親武姜當即回應:"隧道之外,其樂無窮。"

這就是"掘地見母"的故事。後來人們笑評鄭莊公:"既逐叔段,又未留不悌的罵名;既懲罰了母親,又未留不孝的罵名。"

三、隱忍勢單力薄帶來的困境,最終韜光養晦"借強制弱"成就霸業

當時的鄭國,儘管國勢日隆,在鄭莊公"重農興商"下發展很快,但畢竟土地面積有限,不過就是今天的鄭州以及周邊洛陽、開封、平頂山等區域。

鄭國與齊、魯等中原大國相比,還是差距很大。更何況周邊的衛、宋、陳、蔡等鄰國對鄭國的發展倍感壓力,便聯合起來與鄭國為敵。

在這樣的形勢下,極善隱忍的鄭莊公便制定了"遠交近攻、借強制弱"的外交策略。

鄭莊公於公元前720年,先與齊國結盟,密切往來。後於公元前717年,乘魯、宋兩國交惡之機,與魯國結交;公元前715年,鄭莊公進一步與魯國交好,將泰山附近的祊田與魯國的許田交換,由祭泰山改祭周公;公元前711年,追贈璧玉,與魯國結盟,言"如果違背盟約,就不能保全國家……。"

如此等等,鄭莊公得與強大的齊、魯等國交好。之後,他便"借強制弱",穩穩的與近鄰搞好關係。

在齊僖公的幫助下,鄭莊公與宋國、衛國會見於溫邑,又於瓦屋結盟,摒棄了公元前719年雙方在東門戰役結下的怨仇。

這東門戰役,可是當年衛國聯合宋、陳、蔡等鄰國攻打鄭國的戰爭,那時,鄭國的稻穀也被搶割,丟盡了面子。此一時,彼一時,為贏得安寧的發展環境,鄭莊公說放下就放下了。若他沒有善於隱忍的胸懷,是斷難從容地做到如此境界的。

鄭莊公更會隱忍的是於公元前716年與陳國重修於好,當陳恆公請求將女兒嫁給鄭國的公子忽時,鄭莊公當即同意,並派良佐即刻到陳國會盟。

由此,鄭國在系列"遠交近攻、借強制弱"下,營造了最好的發展環境,成為鄭國歷史上發展得最好、最強盛的時期,迅速登上"春秋第一霸"的寶座。

難怪鄭莊公得到如此點評:「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他對國內鬥爭和國際鬥爭都很懂得策略。"

四、兩面三刀,陽奉陰違地伺奉共主周天子,將隱忍之術發揮到極至

因那時的周天子名義上仍是各諸侯國的共主,但鄭莊公卻根據鄭國的情況時而與周天子分庭抗禮,時而又把好言歡。可謂"給了一巴掌,又笑著遞來一顆甜棗"的霸主,時稱"老奸"。

周平王駕崩後,太子狐即位,這就是周桓王。因周桓王當太子時,曾在鄭國當過人質,他繼位後有意整治鄭莊公,當即免去了鄭莊公卿士之位。

鄭莊公為了立威,便派正卿祭足率兵跑到王畿之地,搶收了周桓王的小麥和稻穀。

接著,鄭莊公又聯合齊、魯兩國,"假命伐宋",攻下兩城城池後班師回朝。

周桓王大怒,於公元前707年親率大軍討伐鄭國,被鄭國大將祝聘用箭射傷(史稱"箭射周王")。鄭莊公由此取得有名的"繻葛之戰"大勝,之後,他馬上得了便宜便賣乖,即派人到周桓王那裡道歉,慰問天子及群臣。

鄭莊公私下卻告訴手下,說:"君子不希望過分地佔人上風,更何況是面對周天子?"

其實,那時鄭莊公雖說有實力,但畢竟是小國,又處在各諸侯國虎視眈眈中,也不敢過分地威逼周天子,便適可而止。

這就是鄭莊公,既顯示自己的力量不受蠶食,又採取了他的強項極善隱忍之術,穩住了共主周天子,不斷相機行事推行自己的霸業。

鄭國率先稱霸後,鄭莊公也被稱之為奸雄鼻祖。三國時魏王曹操即從他那裡傳承了衣缽,在東漢末年成為割據北方的最大梟雄。

不過,鄭莊公縱然善於隱忍,但過於陰毒,也只是稱雄一時,公元前701年即去世,享年五十七歲。鄭莊公駕崩後,其子公子忽繼位,史稱鄭昭公。由於公子忽的能力平平,兼之又發生兄弟之間爭奪君位的內訌,鄭國由此便慢慢衰落。到公元前375年,鄭國最終被韓國吞併,共立國432年曆經21帝。

可見,承受委屈善於忍讓原本是難能可貴的品質,但作為權謀來用,偷奸耍滑陰毒地算計於人,違背了人倫天道,最終也受"天譴"。

還是與人為善、正大光明為好,是為記。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O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紅樓夢》裡金榮敢打寶玉,皆因了薛蟠?

在《紅樓夢》裡,賈母一直只是在表面上抬舉薛家?

延續時間最長的周王朝:留在史書上的,不過一聲嘆息

相關焦點

  • 從隱忍到反擊:鄭莊公數次同其弟妥協,是迫於無奈還是巧使連環?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心機深重、雄才大略的鄭莊公,看到了一個囂張任性的莊公弟弟共叔段,看到了一個特別偏心的莊公母親武姜。字裡行間讀來,我們不禁要為鄭莊公看似步步為營的巧妙設套而折服,更為得寸進尺的武姜和共叔段而憤怒。此時,我們不禁要問,鄭莊公數次答應弟弟的無理要求,究竟是迫於無奈的妥協還是巧使連環的布局?
  • 春秋真正的第一個霸主鄭莊公,掀開了群雄爭霸亂世的男人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身患重病,漸漸不起,武姜借服侍之機,又多次請求立段為世子,但武公秉承祖法,就是沒有答應。不久,鄭武公去世,大臣按立嫡為主制,擁立寤生坐上鄭國的諸侯寶座,即史上最傳奇的「鄭莊公」。武姜見寵愛的段未能繼位,心中不免懷恨。
  • 鄭莊公魂歸何處
    廣場北端立著鄭莊公高大的漢白玉雕像,凝神遠望,目光炯炯,氣宇軒昂,大有君臨天下、震懾八方的神威。一旁立有介紹鄭莊公一生豐功偉績的石碑及新密市政府立的文物保護石碑。漢白玉雕像後就是莊公的陵寢,一個高大的墓冢上面長滿了青草和小灌木,郁郁青青、生機盎然。莊公的高大墓冢下部被包裹起來,看起來像在一個臺地上,墓前臺階14級,寓意鄭國經歷14代。墓冢四周青石牆高2.3米,寓意鄭國傳23位國君。
  • 鄭莊公:被孝道所感動的一代君王
    第二點:一般來說第一個孩子不是正室所生,是妾室所生,那麼這個孩子就是長子,但不是嫡長子是庶長子。那就很有可能他就是下一任儲君,但這也不是絕對的。要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資治通鑑·秦紀》)等到鄭莊公繼位國君之後,武姜就為共叔段謀求福利了。先是請求將制地封給共叔段作為其封邑,但鄭莊公沒有答應,讓她換一個地方。鄭莊公圖於是,武姜又請求封京城,讓共叔段享受哪裡的食邑,號稱京城大叔。
  • 《左傳》鄭莊公:「孝子」面具下的心機:讓親兄弟自取滅亡
    「鄭伯克段於鄢」是《左傳》開篇第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乍一看非常感人:鄭莊公生的時候難產,於是被自家老娘討厭。老娘不喜歡他,轉而把母愛傾瀉給了三兒子,各種溺愛,還想讓三兒子繼承王位。鄭莊公成為鄭國國君後,老娘三天兩頭來鬧,給三兒子討好處,鄭莊公全都忍受了下來,你要啥我給啥。
  • 鄭莊公時期的大臣——「黃泉見母」的潁考叔
    春秋開始的時候,鄭國在第三位君主,鄭莊公姬寤生的帶領下,進入了小霸時期,雖然比不上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的霸權,但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姬寤生前文寫過,這裡來說說莊公時期的人物。潁考叔是春秋鄭莊公時期(姬寤生)的鄭國大夫,執掌潁谷(今河南登封西),故稱潁考叔。
  • 一箭而滅周天子之威,鄭莊公憑藉什麼帶領鄭國稱「小霸」於諸侯?
    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鄭莊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亂,消弭了國家內患。之後十餘年間,鄭國與宋國、衛國等國之間互有征伐。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王率軍攻打鄭國,鄭莊公領兵與之戰於繻葛,成功自保的同時使周天子威信掃地,史稱「繻葛之戰。這位春秋小霸,多年外交徵戰遊刃有餘,他是如何做到的了?
  • 周天子和鄭莊公互換人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人質交易
    鄭武公死後,鄭莊公繼承了父親的伯位,並獨攬周朝的朝政。後來鄭國發生了共叔段叛亂之事,鄭莊公就把所有的心思放到了這件事上。以至於鄭莊公很長時間沒有在周朝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此周平王很是不滿。這個時候正好碰到虢公來朝拜見,幾番交流之下,周平王對虢公很是欣賞,和自己聊得也很合適。於是就想讓虢公來頂替鄭莊公的位置,幫忙處理周國的政務。
  • 鄭莊公為什麼被稱為春秋小霸?因為他一箭射中了周天子!
    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 周桓王徹底罷免了鄭莊公王室卿士的權力。 這一人事上的變動,使得鄭莊公對周桓王產生了不滿。鄭莊公在得到自己被罷免的消息後,就不再前去朝覲周天子,也不再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使得周桓王對鄭莊公愈發不滿,於是,在這一年的秋季,周桓王率領蔡國、衛國、陳國的軍隊討伐鄭國。
  • 鄭莊公兄弟故事成經典,後世爭論不休,到底誰對誰錯?
    鄭莊公的母親本是申國姜氏,因嫁給了鄭武公,所以被後世稱為武姜。武姜嫁到鄭國後生下兩個兒子,長子就是後來的鄭莊公,本名叫寤生。在那個思想封建的社會裡,大家都信命、信天、信夢。據說當時武姜是做了一個夢,受到了驚嚇,這才有了孩子,所以起名寤生。這個夢成為了整件事情的重要起因。
  • 鄭莊公妙計收戴,把三國聯軍耍的團團轉
    鄭莊公此舉,令世人迷惑不解,鄭國國君鄭莊公是傻了嗎?從局勢上來看:戴國是鄭國的附屬國,戴國滅亡後無疑是會斷鄭國一臂,助長宋、衛兩國的威勢,甚至此三國在擊敗戴國後,還很有可能挾大勝之威,一舉滅了鄭國。因此,鄭莊公為什麼會做這樣損人損己的事情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鄭莊公其實並不是不想援助戴國,而是時機未到,他在等一個戴城民心渙散、軍心不穩的時機。鄭莊公分析出:戴城是戴國的都城,城牆又高又堅實,雖然宋衛聯軍戴城周圍安營紮寨,以「車輪戰術」輪番派兵攻打城池,但也無法一舉攻破。「要打就打一場大的」。鄭莊公並不滿足於,僅僅是幫助戴城守城這麼簡單,他要擴大戰果!
  • 隱公元年(9)鄭莊公:孝子不存在的,我只是想僭越天子禮制而已
    書蟲小確幸:作者吐槽,鄭莊公與共叔段之間,兄不兄,弟不弟。 有點像家裡兄弟姐妹爭搶東西一樣打架。---現在故事發展還很正常 2、如二君,故曰克; 此言莊公與叔段之戰,可比兩國國君之相戰,莊公戰勝,故用「克」字。
  • 鄭莊公兒子公子忽為什麼要拒絕美女文姜求婚?後來發現真是太英明
    因為在齊桓公做霸主之前就有鄭莊公做了這個霸主,「尊王攘夷」的事都做過,鄭莊公被稱為春秋一小霸。為什麼是小霸?相比於當時的齊國、楚國來說國小、兵少。依靠鄭國世代周王室正卿的地位和高強的用兵方法打的四周無敵手。而且還幫齊國打敗過白狄。但令人奇怪的是,鄭莊公的大兒子公子忽竟然幾次拒絕了齊僖公的主動求婚,而且在那個包辦婚姻的年代,鄭莊公也沒有出手幹預。
  • 諸侯國史話卷枠八:從7個方面來分析,看鄭莊公如何贏得繻葛之戰
    可是,實際情況是鄭國在決定不朝之前,是桓王先削奪了莊公的卿士之職。就算削職是由於姬寤生偏袒齊國,先欺負了紀國,那也沒到把莊公一擼到底的地步。顯然,這其中有桓王的私心在作怪,他想藉機報復鄭莊公,並要把鄭國帶給朝廷的威脅徹底剪除。因此,桓王主動徵討鄭國,所打出的旗號就是莊公違制。
  • 善於隱忍的人,往往有幾個過人之處
    01 善於隱忍的人,更夠扛大事。 善於隱忍的人,每臨大事有靜氣。 隱忍的人,並不是沒有脾氣,也不是毫無原則的忍耐。一旦觸及到他們的底線,便會毫不留情地「亮劍」,並一舉反擊,有理有據,直抵對方「要害」。一改往日唯唯諾諾的神情,擺出一副窮根究底的架勢,非要辯出個黑白,讓挑起事端的一方啞口無言,自覺理虧為止。 當然,善於隱忍的人,絕不會亂發脾氣,一旦出現過一次大發雷霆,別人也就不敢「造次」。
  • 歷史長篇小說戲說春秋戰國史,之鄭莊公天子鬥智鬥勇第2章
    一起對付那個把自己捏在手心裡的鄭莊公。誰知這虢公再三推辭打死也不幹。還嚇得一溜煙跑回了自己的老國。「媽呀!好險啊,差點上了那周平王的賊船,這要是接下那個活,老鄭還不得把我弄死。還好我閃得快,要不然不死也重傷」由此可見眾人對莊公那是相當畏懼的。連天子委任都不敢接,唯恐引火燒身。
  • 韓信極其善於隱忍,終成大業,而這兩人也是名副其實的忍者神龜!
    在劇中,韓信極其善於隱忍,最後種成大業,成為名鎮天下的韓大將軍!但劇中仍有三人也善於隱忍,更是名副其實的忍者神龜!韓信韓信為人極其陰沉,所以其性格也是極為內向,這種性格沉穩的人辦事極其安心,所以也是章邯的得力幹將!以為內性格陰沉也還是難得的見得材料,而且才能又被野心勃勃的劉季看上,設想一下一個性格陰沉的人遇上一個二傻子會發生什麼啼笑皆非的事情。
  • 鄭國史話十三:伐許之後,鄭莊公辦了為人稱道和徒勞無益的兩件事
    反正在鄭國伐許之時,鄭莊公根本不知道射箭之人是誰,這才令他如此迫切地想要找到元兇。甚至,莊公為了找到這個兇手,還辦了一件非常怪異的事兒,讓世人都對他頗有微詞,認為姬寤生的舉動簡直就是在白耽誤功夫。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對莊公那徒勞無益的舉動感到好奇了吧?
  • 中國通史:周平王跟鄭莊公交換質子?沒辦法,這天下他說的已不算
    鄭莊公在平定了弟弟叔段的叛亂之後,叔段的兒子公子滑就跑去了當時的衛國,攛掇當時衛國在位的衛桓公去攻打鄭國。衛桓公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就來打鄭國。鄭莊公氣不過,這是我們鄭國的家事,跟你衛國有毛關係啊,於是雙方你來我往開始互相攻伐。
  • 諸侯國史話卷圩九:鄭莊公以一座城的代價,坐實了宋殤公好戰之名
    這一次,鄭莊公派兵主要目的就是幫邾國解圍,再藉機報復一下宋國,讓他們也損失點顏面。此時,宋國都城的外城郭都被鄭國大軍攻破,邾國之圍也解除了,莊公好好地教訓了殤公一次,這恨也消了,所以就罷兵回國了。畢竟,圍困宋都名義上是幫邾國解圍,是正義之舉。而當邾國脫困後鄭國還不依不饒的話,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