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被孝道所感動的一代君王

2020-12-26 青胖子說史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為鏡,可明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衰。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從古到今「孝道」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不論時間多麼久遠,孝一直紮根在中華民族的骨子裡。

《二十四孝圖》裡面講的就是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裡面圖文並茂講述了一些孝感天地的故事。

二十四孝圖之一

其中不僅有皇家子弟行孝道,也有普通老百姓行孝道。例如,漢文帝為母嘗藥。

大概講的是漢文帝的母親生病了,他就親自為母親試藥,他自己覺得藥的溫度以及苦味適中了就親自給母親餵藥。

他甚至經常通宵達旦守在母親的病床前,實在要是累了,就趴在床邊小憩一會兒。等到母親醒了,就繼續照顧她。

漢文帝為母試藥這件事情,傳遍朝野,天下皆知。世人皆稱他為仁孝之君。

大家可想而知,古代皇家帝王都能夠如此對待自己的母親,難道今人就做不到嗎?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漢文帝為了籠絡民心,在滿朝文武以及老百姓面前做戲給他們看,讓大家都覺得自己是一位仁孝之君,以便於自己日後的統治。

漢文帝為母嘗藥

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大家都應該知道,在古代人們都把倫理道德以及人倫看得非常重要。

這一套思想理論都是古人用來教育自己孩子的教學方法,他們不可能連自己的孩子都欺騙吧?倫理道德以及人倫教育自儒家以來就逐漸紮根在人們的骨子裡了。

現今流傳一句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

如果採用《二十四孝圖》裡面的漢文帝為母試藥這件事情來和這句話進行對比,那將是何其的諷刺?

早在春秋戰國年間,人們就將孝道看得非常重要了。

據《左氏春秋·魯隱公元年》和《古文觀止》都記載了一個歷史事件。史稱鄭伯克段於鄢。

鄭莊公的父母及弟弟

魯隱公元年,鄭國的鄭武公在申國娶了妻子,名叫武姜。而武姜給鄭武公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就是後來的鄭莊公另一個是共叔段。

鄭莊公雖是長子而且也是下一任儲君人選,奈何自己的母親就是不喜歡他,反而喜歡自己的弟弟共叔段。

原因非常簡單,當初鄭莊公出生的時候是腳先出來頭後出來,這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難產啊!

所以,武姜非常驚訝,因此就給鄭莊公取名叫「寤生」,意思就是難產,腳先頭後出生。因為難產出生這個原因,武姜就非常討厭這個倒著生出來的兒子,卻異常喜歡共叔段。

鄭莊公掘地見母

因為喜愛共叔段,所以武姜就想共叔段成為鄭國儲君。於是就去請求鄭武公。

《左傳·隱公元年》記載:

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意思是屢次像武公請求,武公都不同意。

因為在春秋時期是宗法制社會,國家立儲君都是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那個時候人們都是把禮教看得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輕易破壞的。

想要打破這個規矩除非這幾點情況出現。

第一點:長子出生之後還沒到即位的時候就夭折了,就會是次子或者幼子成為國家儲君。

第二點:一般來說第一個孩子不是正室所生,是妾室所生,那麼這個孩子就是長子,但不是嫡長子是庶長子。那就很有可能他就是下一任儲君,但這也不是絕對的。要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

第三點:就是國君自己沒有一個兒子,哪怕是庶子都沒有一個,那麼下一任儲君就會產生在自己的兄弟以及兄弟的兒子當中。

長子和嫡子都不是而成為儲君這種事情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那是屢見不鮮呀!就比如秦始皇他老爹異人就是這樣,這就要得益於呂不韋在其中運作,異人被華陽夫人認做養子,要不然根本就沒有秦始皇什麼事。

因為華陽夫人是秦孝文王的王后,所以異人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嫡子。(《資治通鑑·秦紀》)

等到鄭莊公繼位國君之後,武姜就為共叔段謀求福利了。先是請求將制地封給共叔段作為其封邑,但鄭莊公沒有答應,讓她換一個地方。

鄭莊公圖

於是,武姜又請求封京城,讓共叔段享受哪裡的食邑,號稱京城大叔。

聽說鄭莊公把京城封給了共叔段,他的手下一個叫祭仲的說:「按照先王的制度,您這樣會給國家帶來災禍的。」鄭莊公說:「她要這樣,哪裡能避免災禍呢?做多了不義之事,必然會自取滅亡。」

果然,過了沒有多久,大叔就做了一件事情,他命令西部和北部邊境即聽命於鄭莊公,又聽命於自己。

公子呂對莊公說:「國家不能出現這種局面呀!您要儘快決定呀!」鄭莊公也確實穩得住,他說:「他會自取其禍。」

又過沒多久大叔就把西部和北部收到自己手下,作為自己的封邑,而且還擴大到一個叫廩廷的地方。到了這步田地,鄭莊公還是不慌。

大叔整治城郭,儲備糧草,補充武庫,充實車兵步兵,準備襲擊鄭國都城。而武姜則作為大叔的內應,偷偷打開城門。

鄭莊公聽說大叔起兵的日期後,就命令子封率領兩百輛戰場進攻京城,而京城的人都反叛大叔,大叔逃到鄢地。鄭莊公又感到鄢地攻打他,五月二十三日大叔又逃到共國。

鄭莊公克段於鄢

鄭莊公得勝歸來之後,就把武姜安置在城穎,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

《左傳·隱公元年》這樣記載:

遂置姜氏於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但是沒有過多久鄭莊公就後悔了。

穎考叔當時聽說了這件事,他就獻給鄭莊公一些東西。莊公賞賜給他食物。但是,在吃的時候,他把肉留了下來。莊公感到很奇怪就問他原因。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入初。

鄭莊公與穎考叔

鄭莊公聽從了穎考叔的建議挖地道進入賦詩,然後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姜氏也走出地道賦詩回應鄭莊公。於是作為母子像從前一樣和好了。

君子說:「穎考叔可算是真正的孝子,因為對母親的愛,感動到莊公。」

《詩》也說:「孝子的孝心沒有窮盡,永遠可以感動他的同類。」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吧!

參考文獻:《二十四孝圖》《左傳·隱公元年》《古文觀止》《資治通鑑·秦紀》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鄭莊公魂歸何處
    廣場北端立著鄭莊公高大的漢白玉雕像,凝神遠望,目光炯炯,氣宇軒昂,大有君臨天下、震懾八方的神威。一旁立有介紹鄭莊公一生豐功偉績的石碑及新密市政府立的文物保護石碑。漢白玉雕像後就是莊公的陵寢,一個高大的墓冢上面長滿了青草和小灌木,郁郁青青、生機盎然。莊公的高大墓冢下部被包裹起來,看起來像在一個臺地上,墓前臺階14級,寓意鄭國經歷14代。墓冢四周青石牆高2.3米,寓意鄭國傳23位國君。
  • 鄭莊公何以是史上第一個善於隱忍的奸雄?
    這在司馬遷所著《史記》中有明確記載:"武公十年,娶申侯女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難,及生,夫人弗愛。後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愛之。"寤生漸漸長大後,見母親不愛自己,就懂得了忍耐和接受。他沒有哭訴母親的偏心,開始選擇討好父親鄭武公,經常向父親請安,隨時向父親請教學習。
  • 鄭莊公時期的大臣——「黃泉見母」的潁考叔
    春秋開始的時候,鄭國在第三位君主,鄭莊公姬寤生的帶領下,進入了小霸時期,雖然比不上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的霸權,但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姬寤生前文寫過,這裡來說說莊公時期的人物。潁考叔是春秋鄭莊公時期(姬寤生)的鄭國大夫,執掌潁谷(今河南登封西),故稱潁考叔。
  • 隱公元年(9)鄭莊公:孝子不存在的,我只是想僭越天子禮制而已
    書蟲小確幸:還記得前面提到的「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就是要求西鄙、北鄙不在聽從鄭莊公,服從自己,而且共叔段完聚了軍隊,這些 儼然是君王的做法。所以莊公與共叔段一戰,像兩個國君在相戰。
  • 從隱忍到反擊:鄭莊公數次同其弟妥協,是迫於無奈還是巧使連環?
    聯繫前文所述當時的築城規則以及祭仲發出的警告,可以肯定,共叔段在京邑的築城活動應該是違背了禮制。祭仲向鄭莊公提醒共叔段的越禮行為,鄭莊公無奈表示:「武姜支持共叔段這麼做,我能有什麼好辦法呢?」
  • 《左傳》鄭莊公:「孝子」面具下的心機:讓親兄弟自取滅亡
    這個故事乍一看非常感人:鄭莊公生的時候難產,於是被自家老娘討厭。老娘不喜歡他,轉而把母愛傾瀉給了三兒子,各種溺愛,還想讓三兒子繼承王位。鄭莊公成為鄭國國君後,老娘三天兩頭來鬧,給三兒子討好處,鄭莊公全都忍受了下來,你要啥我給啥。最後鄭莊公親兄弟,他母親的三兒子「公叔段」,欲望膨脹想篡位,被平定逃亡。而鄭莊公不計前嫌,原諒了他的母親,成就了一番母慈子孝的佳話。
  • 春秋真正的第一個霸主鄭莊公,掀開了群雄爭霸亂世的男人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身患重病,漸漸不起,武姜借服侍之機,又多次請求立段為世子,但武公秉承祖法,就是沒有答應。不久,鄭武公去世,大臣按立嫡為主制,擁立寤生坐上鄭國的諸侯寶座,即史上最傳奇的「鄭莊公」。武姜見寵愛的段未能繼位,心中不免懷恨。
  • 一箭而滅周天子之威,鄭莊公憑藉什麼帶領鄭國稱「小霸」於諸侯?
    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鄭莊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亂,消弭了國家內患。之後十餘年間,鄭國與宋國、衛國等國之間互有征伐。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王率軍攻打鄭國,鄭莊公領兵與之戰於繻葛,成功自保的同時使周天子威信掃地,史稱「繻葛之戰。這位春秋小霸,多年外交徵戰遊刃有餘,他是如何做到的了?
  • 周天子和鄭莊公互換人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人質交易
    鄭武公死後,鄭莊公繼承了父親的伯位,並獨攬周朝的朝政。後來鄭國發生了共叔段叛亂之事,鄭莊公就把所有的心思放到了這件事上。以至於鄭莊公很長時間沒有在周朝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此周平王很是不滿。這個時候正好碰到虢公來朝拜見,幾番交流之下,周平王對虢公很是欣賞,和自己聊得也很合適。於是就想讓虢公來頂替鄭莊公的位置,幫忙處理周國的政務。
  • 鄭莊公為什麼被稱為春秋小霸?因為他一箭射中了周天子!
    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 周桓王徹底罷免了鄭莊公王室卿士的權力。 這一人事上的變動,使得鄭莊公對周桓王產生了不滿。鄭莊公在得到自己被罷免的消息後,就不再前去朝覲周天子,也不再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使得周桓王對鄭莊公愈發不滿,於是,在這一年的秋季,周桓王率領蔡國、衛國、陳國的軍隊討伐鄭國。
  • 鄭莊公兄弟故事成經典,後世爭論不休,到底誰對誰錯?
    鄭莊公的母親本是申國姜氏,因嫁給了鄭武公,所以被後世稱為武姜。武姜嫁到鄭國後生下兩個兒子,長子就是後來的鄭莊公,本名叫寤生。在那個思想封建的社會裡,大家都信命、信天、信夢。據說當時武姜是做了一個夢,受到了驚嚇,這才有了孩子,所以起名寤生。這個夢成為了整件事情的重要起因。
  • 鄭莊公妙計收戴,把三國聯軍耍的團團轉
    鄭莊公此舉,令世人迷惑不解,鄭國國君鄭莊公是傻了嗎?從局勢上來看:戴國是鄭國的附屬國,戴國滅亡後無疑是會斷鄭國一臂,助長宋、衛兩國的威勢,甚至此三國在擊敗戴國後,還很有可能挾大勝之威,一舉滅了鄭國。因此,鄭莊公為什麼會做這樣損人損己的事情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鄭莊公其實並不是不想援助戴國,而是時機未到,他在等一個戴城民心渙散、軍心不穩的時機。鄭莊公分析出:戴城是戴國的都城,城牆又高又堅實,雖然宋衛聯軍戴城周圍安營紮寨,以「車輪戰術」輪番派兵攻打城池,但也無法一舉攻破。「要打就打一場大的」。鄭莊公並不滿足於,僅僅是幫助戴城守城這麼簡單,他要擴大戰果!
  • 鄭莊公兒子公子忽為什麼要拒絕美女文姜求婚?後來發現真是太英明
    因為在齊桓公做霸主之前就有鄭莊公做了這個霸主,「尊王攘夷」的事都做過,鄭莊公被稱為春秋一小霸。為什麼是小霸?相比於當時的齊國、楚國來說國小、兵少。依靠鄭國世代周王室正卿的地位和高強的用兵方法打的四周無敵手。而且還幫齊國打敗過白狄。但令人奇怪的是,鄭莊公的大兒子公子忽竟然幾次拒絕了齊僖公的主動求婚,而且在那個包辦婚姻的年代,鄭莊公也沒有出手幹預。
  • 諸侯國史話卷枠八:從7個方面來分析,看鄭莊公如何贏得繻葛之戰
    可是,實際情況是鄭國在決定不朝之前,是桓王先削奪了莊公的卿士之職。就算削職是由於姬寤生偏袒齊國,先欺負了紀國,那也沒到把莊公一擼到底的地步。顯然,這其中有桓王的私心在作怪,他想藉機報復鄭莊公,並要把鄭國帶給朝廷的威脅徹底剪除。因此,桓王主動徵討鄭國,所打出的旗號就是莊公違制。
  •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因史籍資料的缺失,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爭議之處,比如今天的主人公,鄭氏三公的集大成者鄭莊公,關於他的名字就有爭議。鄭莊公本名鄭寤生,莊是他的諡號,即死後根據其生平功績而做出的簡略的評價。而後面的「公」這個稱呼並不完全正確,鄭寤生的爵位是伯,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應該稱他為鄭伯。
  • 引發東周禮崩樂壞的一代梟雄
    ——春秋霸主之鄭莊公 話說周武王姬發在姜子牙等能臣的輔佐之下,繼承其父文王姬發積攢的雄厚實力,高舉討伐暴虐的大旗,一舉擊敗商紂王,取得天下,而後分封諸侯,內治外攘,開創了一代禮樂治世的祥和景象。
  • 歷史長篇小說戲說春秋戰國史,之鄭莊公天子鬥智鬥勇第2章
    一起對付那個把自己捏在手心裡的鄭莊公。誰知這虢公再三推辭打死也不幹。還嚇得一溜煙跑回了自己的老國。「媽呀!好險啊,差點上了那周平王的賊船,這要是接下那個活,老鄭還不得把我弄死。還好我閃得快,要不然不死也重傷」由此可見眾人對莊公那是相當畏懼的。連天子委任都不敢接,唯恐引火燒身。
  • 諸侯國史話卷圩九:鄭莊公以一座城的代價,坐實了宋殤公好戰之名
    宋殤公,是春秋時期宋國一位十分好戰的國君,在《春秋分記》中就有他在位十年,打了十一場戰鬥的記載,可見其有多不消停。而在鄙人前面寫的文章裡,咱們已經講過了他所參與的幾次戰鬥,除了他攻打邾國的這場侵略戰以外,其他幾次的交戰對象基本上都是鄭國。
  • 鄭國史話十三:伐許之後,鄭莊公辦了為人稱道和徒勞無益的兩件事
    反正在鄭國伐許之時,鄭莊公根本不知道射箭之人是誰,這才令他如此迫切地想要找到元兇。甚至,莊公為了找到這個兇手,還辦了一件非常怪異的事兒,讓世人都對他頗有微詞,認為姬寤生的舉動簡直就是在白耽誤功夫。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對莊公那徒勞無益的舉動感到好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