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探索最適合國人的疾病診療方案:編入中國患者研究數據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此次面世的指南由葉定偉教授牽頭、匯聚全國數十家頂級泌尿腫瘤診治中心的80餘位專家,基於中國人群數據編寫。腫瘤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1日電 (陳靜王廣兆朱煜)中國多學科專家攜手打造線上線下診療平臺,為各地患者提供優質診療已非新鮮事,然而,中國專家團隊正努力探索將國際知名專家引入平臺,通過東西方不同視角,探尋更適合國人的相關疾病治療方案。同時,眾多專家攜手納入國人患者研究數據,編纂相關指南,形成治療的「中國方案」。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專委會主委、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教授1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跨區域多學科綜合診治(MDT)網上平臺——「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正致力於引入國際頂尖泌尿腫瘤專家團隊。目前,累計有3批31位國際頂級專家已經加入平臺。這些專家中有不少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等25家國際一流醫學中心。這位專家呼籲,不同國家、不同學科的專家參與到泌尿腫瘤的防治,以匯聚多方力量,制定針對不同種族的精準治療策略。

「亞洲人群與西方人群在腫瘤分型、遺傳易感性等基因組學方面有顯著的差異。在中國前列腺癌患者中,晚期患者比例高、死亡率高,呈現出與歐美國家完全不同的發病特點。」葉定偉教授對記者介紹,「這導致在臨床上,東、西方人群中診治前列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有所不同;在『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納入國際頂級專家,希望能夠通過東、西方專家不同視角探尋更適合國人的泌尿腫瘤診治方案。」

專家呼籲,不同國家、不同學科的專家參與到泌尿腫瘤的防治,以匯聚多方力量,制定針對不同種族的精準治療策略。腫瘤醫院供圖

據了解,自2005年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中國率先成立泌尿腫瘤多學科診治團隊,匯集院內外腫瘤外科、內科、病理、影像等多領域專家;從線下到線上,該團隊至今已為近萬名國內外患者提供了一站式問診的便利。

2016年7月,葉定偉教授團隊率先發起並搭建了中國跨區域多學科綜合診治(MDT)網上平臺——「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在全中國範圍內推廣MDT理念,促進各級醫療機構泌尿腫瘤MDT團隊的建設。葉定偉教授表示:「我們努力推廣前泌尿系統腫瘤的規範化診治,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線上多學科綜合診治『樣板間』,期望為國人泌尿腫瘤精準治療策略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已在「中國泌尿腫瘤MDT平臺」註冊的近6000名專業用戶中,2500多名為泌尿腫瘤專家,常規參與平臺活動。平臺成立了4大區域中心,包括北方中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南方中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東部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西部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該平臺至今已輻射到147家城市醫療中心,幾乎覆蓋全國所有省份(自治區、直轄市)。

當日,患者許先生來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多學科門診。他告訴記者,9個月前,疫情期間,一場線上多學科會診,讓他獲得多位頂級專家共同制定的方案。經過治療,許先生的病情明顯得到控制。

在探索最適合中國患者治療方案的同時,記者了解到,在剛剛舉行的第十屆泌尿腫瘤國際論壇上,基於中國人群的前列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指南《CSCO前列腺癌診療指南》(簡稱:指南)面世。葉定偉教授表示,該版前列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指南,率先以中國人群研究數據為基礎「量身定製」治療方案,這意味著前列腺癌多學科規範化綜合治療有了「中國方案」。

據悉,當前中國前列腺癌診治區域水平不平衡,目前通行的前列腺癌治療指南引用數據多源於西方國家的研究成果,基於國人數據的研究缺乏。此次面世的指南由葉定偉教授牽頭、匯聚全國數十家頂級泌尿腫瘤診治中心的80餘位專家,基於中國人群數據編寫。專家們在結合國際前沿前列腺癌診治指南共識的基礎上,廣泛引用基於中國人群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涉及學科覆蓋了泌尿外科、放射診斷科、病理科、放射治療科、核醫學科等,為國人提供了精準規範的前列腺癌多學科治療個性化方案。(完)

相關焦點

  • 葉定偉教授團隊領銜首部基於國人數據的前列腺癌多學科診療指南
    指南編寫組組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前列腺癌專委會主委、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教授表示,該指南首次以中國人群研究數據為基礎 「量身定製」治療方案,這意味著更符合國人特徵的前列腺癌多學科規範化綜合治療將「有章可依」。
  • 愛爾眼科重磅發布《國人乾眼多中心大數據報告》
    啟動會現場,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重磅發布了《國人乾眼多中心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該研究探索我國國人乾眼症的發病原因、臨床特徵、地域之間的差異,同時為臨床乾眼的精準治療,制定規範化、精細化乾眼診療流程提供了科學依據。每5人中就有1人患乾眼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竟會致盲幹眼是由多類原因造成淚液質或量異常或動力學異常,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是一種現代人的高發眼病。
  • 復旦腫瘤醫院推出卵巢癌PARP抑制劑治療「中國方案」
    央廣網上海9月26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王廣兆溫灝)日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團隊在2020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大會上,分享了一項關於復發性卵巢癌PARP抑制劑治療的「中國方案」。方案證實,接受PARP抑制劑藥物尼拉帕利維持治療的復發卵巢癌患者,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降低68%,且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到18.3個月,遠超對照組5.4個月的數據,延長達3倍以上。
  • 【醫課堂】從細分到整合:MDT診療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語多學科協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診療是當前大型綜合醫院開展的新型診療模式,無論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還是復工復產後對疑難患者的診療工作,很多的醫療機構都在探索MDT。
  • 中國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83%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9月16日,由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河南省腫瘤醫院等共同發起的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發布:調查顯示,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而83%患者在首次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 這個面向國際的防治新冠中西醫結合診療建議方案,多國頂級專家表態了
    研究團隊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原解放軍309醫院和外交、翻譯界的高層次知名專家組成。該課題的研究策略是充分解析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1-7版)》及全國各省發布的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重視一線臨床實踐,並將於近日向我駐古巴、非盟、南非、衣索比亞、肯亞、馬來西亞、日本、曼徹斯特等使領館和有關國家相關機構提供階段成果——《面向國際的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COVID-19)診療建議方案(1.0)》(以下簡稱「方案」),以期讓中國經驗更好的惠及人類
  • 乳腺疾病診療領域國際知名專家廖寧教授團隊進駐佛山
    9月21日,乳腺疾病診療領域國際知名專家廖寧教授團隊進駐佛山。即日起,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乳腺科也正式投入使用。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科廖寧教授帶領的省醫乳腺科精英團隊,將把省醫乳腺疾病診療常規技術以及學術最前沿的新技術、乳腺癌精準化綜合治療理念帶到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打造與國際接軌的乳腺專科,全面實現省醫乳腺科的診療技術平移、專家團隊共享,確保佛山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省醫一樣的頂級乳腺醫療技術服務。廖寧目前為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科行政主任、學科帶頭人。
  • 探索亞洲人群泌尿腫瘤發病差異原因!前列腺癌多學科規範化綜合治療...
    引入國際專家,探索亞洲人群泌尿腫瘤發病差異原因葉定偉教授團隊致力於將國際頂尖泌尿腫瘤專家團隊引入到這一會診平臺當中。目前累計有3批31位國際頂級專家加入平臺,覆蓋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等25家國際一流醫學中心。「我國泌尿腫瘤發病特殊,以前列腺癌為例,作為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瘤種。
  • 中國專家獲得多項研究成果助「最難治乳腺癌」患者獲精準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12日電 (陳靜江一舟王廣兆)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代謝》12日刊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該研究率先在國際上基於多維組學大數據,對「最難治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進行代謝特徵分析,揭示了全新靶點,為患者儘早獲得精準治療帶來新希望。
  • 強生醫療:提升房顫疾病認知水平 打造心血管病診療生態圈
    人民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崔元苑)房顫是目前中國公共健康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在6月6日第八個中國房顫日來臨之際,強生醫療攜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啟動以「消融陰霾,重獲『心』生」為主題的「醫路相伴—中國房顫日公益健康教育項目」,強生醫療心血管及專業解決方案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社會各界應形成合力,共同探索中國房顫治療的創新路徑
  • 打造中國罕見病診療樣板,中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能力建設項目啟動
    中國溶酶體貯積症(LSDs)診療能力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與此同時,身處北京、四川、山東、河北的多學科專家團隊為邢臺戈謝病患者進行了一場「隔離病毒,愛不隔斷」的戈謝病MDT多學科遠程會診,MDT多學科遠程會診作為STEP項目診療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最大化地優化資源配置,在疫情期間為患者提供了一條新的獲得及時診斷的途徑。
  • 抗凝賦能冠心病,利伐沙班慢性冠狀動脈疾病適應症在中國獲批!
    主題報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朱俊教授做了題為《知信行——從COMPASS研究看雙通道抗栓的應用與展望》的主旨發言。朱教授講到,近期研究數據顯示,即使接受標準的綜合管理,高缺血風險的慢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仍高達6%。
  • 第一屆EAR肺癌精準診療高峰論壇:序寫非小細胞肺癌精準診療未來
    本屆論壇以「在一起 序寫未來」為主題,回顧中國非小細胞肺癌精準診療發展歷程,分享最前沿診療策略及治療成果,進而幫助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獲益,促進「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關於「癌症總體五年生存提升15%」的目標早日達成。
  • 專家:湖北疫情防控呈膠著對壘狀態 診療方案不斷更新完善
    (抗擊新冠肺炎)專家:湖北疫情防控呈膠著對壘狀態 診療方案不斷更新完善中新社武漢2月15日電 (記者 張芹)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5日在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
  • 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裡哪些知識點兒科醫生需要關注?專家劃重點...
    本文作者李衛國博士,參與了發表在《轉化醫學年鑑》(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兒童 COVID-19 管理快速建議指南》的制訂[4],兒科時間特邀李博士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八版中的兒科部分進行了專家解讀。
  • 鄭州京科強直醫院腰椎病診療中心用專業的診斷和治療為患者保駕護航
    鄭州京科強直醫院腰椎病診療中心本著"專業專病專治"的醫療理念,致力於腰椎疾病診療品牌。建院以來,醫院靠科學管理治院,以改革統攬全局,以不斷創新求發展,致力於腰椎患者健康為特色的醫院。醫院是一所專業從事腰椎疾病診療的醫院。本著"專業專病專治"的醫療理念,全力打造腰椎病榜樣品牌。
  • 「5大領域,28項研究」本年度,甲狀腺疾病知識最硬幹貨
    原創 妮娜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專家帶你看甲狀腺疾病年度進展!甲狀腺疾病的診療在內分泌領域一直是熱門話題,在前不久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第十九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CSE 2020)上,來自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劉超教授結合近一年時間(2019.08.09-2020.08.09)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甲狀腺相關研究,以在線會議的形式,分享、總結了甲狀腺疾病診療在近一年中的診療進展。
  • 伊朗把中國診療方案翻譯成波斯語,中國能為全球抗疫做些什麼?
    伊朗把中國診療方案翻譯成波斯語,中國能為全球抗疫做些什麼? 3月2日,伊朗駐華大使館發了一條微文,通報本國新冠肺炎疫情狀況,並宣布採取一系列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其中有一項措施是,將中國診療方案翻譯成波斯語向公眾發布。回想一個多月前,中國抗疫初期,伊朗就向我們表達慰問、捐獻物資。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2月26日,中國向伊朗衛生和醫療教育部捐贈了25萬隻口罩和5000個檢測盒。
  • 國際中醫藥網際網路遠程診療」落戶北京崇文門中醫院,開啟診療新篇章
    此次活動「三基一站一中心」授牌儀式,「三基」指的是國際中醫藥文化交流基地、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專家診療合作基地、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兒科分會專家診療基地;「一站」指劉應科博士工作站(分站);「一中心」指國際中醫遠程詢診中心;除此之外,國際中醫藥網際網路交流服務平臺、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中醫醫院管理分會常務理事單位也同時進行了揭牌。
  • 專家: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80%
    主辦方供圖專家: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80% 倡導全方位、全周期管理中新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 李亞南)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中國每年有233萬人死於惡性腫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教授近日在2020年全國抗癌達人風採大賽活動上表示,以乳腺癌為例,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中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超過80%,乳腺癌已步入慢病管理的行列,如何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則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