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王姓王氏」 加入王氏家族!
王姓王氏微信公眾號:cnwxws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王」,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王姓王氏」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王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王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王氏文化,傳播王氏正能量。
琅琊王氏,是一個宰相輩出的家族,也是一個橫跨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家,稱得上是中國的第一豪族。在東晉時期,琅琊王氏家族代表人物王導、王敦,可謂稱得上是整個朝代興盛與衰亡的代表。
西晉末年,由於朝廷已經腐敗得不行,直接就被叛軍一槍斃了。
於是乎,這場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的內部「下屬槍斃大王」的狗血案,被稱為永嘉之亂。
它直接導致西晉這個朝代的終結,也導致當時還可以稱為皇家人物的司馬懿侄子司馬睿不得不南遷建康(今南京),並在以琅琊王氏為代表的世族的扶持下建立了東晉政權。由於琅琊王氏代表王導、王敦的扶持,使琅琊王氏取得了其在東晉初年政壇上第一門閥的顯赫地位。
東晉初年,王導主政中央,王敦則坐鎮武昌,手握重兵,兩人一文一武,內外相連,東晉大權被牢牢控制於琅琊王氏之手。朝中大臣一度3 /4以上是王家人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東晉進入了「二王時代」王導專政,王敦專兵時代。
但好景不長,琅琊王氏獨掌軍政大權,引起了皇帝的不滿和其他士族的忌恨,元帝不甘心大權旁落,開始啟用劉隗、刁協等人對琅琊王氏權勢過剩進行直接的幹預。
但琅琊王氏的政治根基很深,王導政治鬥爭經驗豐富,王敦又手握重兵,加之劉隗、刁協的政策與王導的「為政務在清淨」的寬容政策不相諧調,從而引起大族的普遍不滿,元帝本只想消除一些王氏權利,卻沒想到此招激化了皇權與門閥專權的矛盾,導致了王敦叛亂的爆發。
王敦自封叢相,還讓王導來當司徒,並大封琅琊王氏子弟,令其掌管地方軍政大權。至此,琅琊王氏權勢最重,幾乎打破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但是,在胡漢矛盾比較尖銳的情況下,司馬皇室是漢政權的象徵,不容許任何一族取而代之。最終,王敦失去了大部分士族支持,叛亂終被平定。
王敦之亂後,司馬氏及其他士族對琅琊王氏的猜忌日益加深,琅琊王氏在政壇上鶴立雞群的局面逐漸變化。元帝因王敦之亂而憂死,明帝最終平叛,但其後不久,亦病死。明帝死後,東晉政局變動很大:成帝年幼繼位,王導、卞壺、郗鑑、庾亮等七人同受明帝遺詔輔政。接著,庾後臨朝稱制,庾亮以帝舅之尊,地位迅速上升,政之大要,皆決於亮。朝廷立即出現了庾亮與王導的政爭,成為政局中的主要矛盾。
族譜記載,東晉琅琊王氏一族後因政治和戰爭等原因,幾經遷徙
這個時候的琅琊王氏,在政治上差不多被打敗了,但王導還是不甘心,繼續和朝裡面其他政治上同樣不如意的人聯合在一起,共同打擊庾氏。
但由於當時朝代的諸多內憂外患,庾亮不得不請求外援救助。鹹和四年三月,庾亮出鎮蕪湖,中央大權又回到王導之手。王導盡心治理朝政,並改變了因內亂而國庫空虛的困難狀況,政局又趨穩定。鹹和六年冬,王導聲望達於頂點。
但後來因過於操勞國家事物,王導病亡,琅琊王氏的門閥身份沒有本質改變,但漸為其他士族排斥,其政治發言權愈發衰微,政治實力大為削弱。隨著王導等頂梁人物的去世而逐漸下降,其政治權力漸為庾、桓、謝、太原王氏所共享分割甚至取代。曾經輝煌一時的琅琊王族,在東晉朝代的政治地位,逐步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琅琊王氏!
中國最強家族!
比皇帝還「拽「?
目前100000+王氏宗親已關注加入王氏大家庭
各位宗親,如果您感覺內容不錯,請在下面的拇指處點讚,並傳給更多的宗親!歡迎各位宗親提供更多的王氏資料。
知曉王氏天下事,敬請留意「王姓王氏」微信公眾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王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