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867-1869年工人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國際」的鞏固 國際總委員會在馬克思起草的向第三次代表大會,即布魯塞爾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確認1867年和1868年是國際工人協會歷史上劃時代的兩年。這兩年,國際工人協會「在經過了一定的和平發展時期以後…壯大起來了,並且成為一個強大的組織而引起統治階級的猛烈攻擊和各國政府的敵對行動。協會進人了戰鬥階段。」
法國工人鬥爭
法國工人蓬勃展開爭取提高工資和縮短工作日的罷工鬥爭,是法國工人階級開始擺脫蒲魯東主義影響的一個標誌。在1867—1868年,巴黎的青銅工人和成衣工人,魯貝和維也內的織布工人和紡紗工人,費沃的煤礦工人,亞眠的紡織工人以及其他許多城市各行各業的工人,紛紛舉行大罷工。「國際」的法國各支部日益壯大,日益鞏固了。
拿破崙三世政府加緊鎮壓「國際」的擁護者。1867年12月至1868年3月在巴黎進行了對「國際」的審判,結果,「國際」的巴黎組織被查封了,它的領導人被判處罰金。
在這次審判後不久,又在1868年5月22日到6月19日對「國際」的巴黎組織進行了第二次審判。但是這種一再迫害並沒有達到第二帝國政府和法國大資產階級所期望的結果。正如總委員會指出的,迫害「不但沒有消滅國際工人協會,相反地卻給了它以發展的新動力…。」
1867—1868年,比利時的階級鬥爭十分尖銳。在沙勒爾瓦區煤礦工人舉行罷工,比利時政府為鎮壓這次罷工使用了武力,進行了司法迫害。主要由於保衛工人的「國際」比利時支部的積極活動,終於使沙勒爾瓦煤礦工人被宣判無罪。在這一事件之後,「國際」支部在比利時得到很大發展。
德國先進工人日明確地表示持「國際」的原則。拉薩爾派的領袖們對此不能熟視無睹。1868年8月底在漢堡舉行的拉薩爾派代表大會,通過了準備同「國際』一致行動」的決議。1868年9月,奧古斯特·倍倍爾和威廉·李卜克內西領導的工人聯合會紐倫堡代表大會表示無條件同「國際」的綱領。
工人罷工
1868年日內瓦建築工人舉行罷工,由於通過總委員會得到各國工人的援助,獲得了巨大的勝利,罷工的勝利促使「國際瑞士各支部進一步壯大起來。
在英國,國際總委員會在馬克思領導下,提田了普選權的綱領,這對於英國無產階級爭取議會改革的群眾運動起了極大的作用。可是工聯主義首領們的機會主義策略卻妨礙了這一綱領的實現。在人民壓力下進行的1867年的議會改革是不徹底的改革。
愛爾蘭人民民族解放運動日趨加強,「國際」總委員會在馬克思的倡議下於1867年提出了英國工人支持這一運動的綱領,總委員會認為愛爾蘭的解放是英國工人階級的爭取自身解放鬥爭取得勝利的保證。然而,工聯會的領導人,包括那些擔任總委員會委員的工聯會領導人在內,在這一問題上卻採取違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的立場。
到1867-1868年,「國際」總委員會同英國許多工聯會建立了聯繫。很大一部分工聯會正式加入「國際」。
布魯塞爾代表大會
這兩年,美國的罷工運動也加強了。美國壘國勞工協會同「國際」總委員會保持著經常聯繫。布魯塞爾代表大會,馬克思主義對蒲魯東主義的勝利1868年9月6-13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的內容和決議反映了1867-1868年國際工人運動發生的變化。
出席布魯塞爾代表大會的有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的100多個代表。代表大會非常明確地主張工人階級必須進行罷工鬥爭,同時也指出「罷工不是工人取得徹底解放的手段」。代表大會就這樣正確地確定了罷工運動在無產階級解放鬥爭中的意義和地位。代表大會一方面打擊了否定罷工的蒲魯東主義者,同時又警告社會主義者不要過高估計罷工運動在工人階級爭取社會解放鬥爭中的意義。
代表大會通過了必須實行土地、礦山、礦井、鐵路集體所有制的決議。這一決議旨在反對蒲魯東主義者,他們堅持認為只要手工業者和農民得到貸款和土地,並能互相直接交換勞動產品,城鄉小生產者的狀況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是可以得到根本改善的。經過激烈的辯論後,代表大會無條件地贊同由馬克思參加起草的、比利時社會主義者凱撒·德·巴普所作的報告中的論點。
在巴普的報告中以及在就這一問題通過的決議中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耐會經濟發展的進程必然會導致大生產的勝利:在保持勞動工具和勞動資料私有制的情況下,社會經濟發展僅僅對資本家有利。
關於農業問題的決議中說:「生產條件和採用農藝科學成就,提岀了向大農經濟過渡的要求,同時使農業中用機器和集體勞動組織成為必要,整個現代經濟正向大農業生產發展。
代表大會指出了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對工人階級的卓越意義,建議工人學習《資本論以利於他們的解放鬥爭。
代表大會表明了國際工人運動中各國工人無產階級團結思想的勝利。大會通過了反對戰爭的決議。這一決議正確地指出了戰爭的起因同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聯繫。不過決議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把罷工看唯一的反戰手段,決議號召工人說:如果在他們國家裡爆發戰就立刻停止工作。這種誇大罷工作用的錯誤,受到了馬克思的指責。
布魯塞爾代表大會嚴重地打擊了蒲魯東主義。在這次代表大會後,法國和比利時的工人運動領導權轉到左派蒲魯東主義者,即所謂集體主義者手中,他們主張實行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集體主義者承認工人階級政治鬥爭的必要性,並且譴責了蒲魯東主義者對待其他一些問題(例如關於婦女在社會中的作用問題和教育的任務問題)上的錯誤思想。但是集體主義者也沒有徹底擺脫小資產階級的錯誤,特別在關於國家作用的問題上。
1868-1869年國際工人運動的日高漲和法國、比利時、英國、瑞士新的大罷工浪潮,進一步提高了「國際」的威望及其對廣大工人群眾的影響。
巴枯寧主義
巴枯寧主義者在「國際」中的破壞活動蒲魯東主義者在思想上被粉碎後,無政府主義者便代之而起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敵人。歐美各國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團結工人階級的任務由於無政府主義者的分裂和破壞活動而複雜化了。這一反對無產階級的流派的首領是俄國小資產階級革命家、無政府主義思想家米·亞·巴枯寧(1814-1876年)。
巴枯寧否定一切國家政權,認為它是強加之於個性的暴力。他硬說國家是資本的創造者,因此,只要消滅了國家,那時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就會自行消滅。巴枯寧進一步發展了這種唯心主義觀念,就認為無產階級無須有階級組織,無須參加政治鬥爭,他否認無產階級有能力領導推翻資本主義的鬥爭,並且反對無產階級專政。他所要求的不是消滅階級,而是各個階級的財產「平等」。
1870年上半年的「國際」 巴塞爾代表大會閉幕後,巴枯寧主義者繼續反對總委員會的路線,特別是為了這種目的而利用了暫時為他們所竊據的「國際」日內瓦支部機關報《平等報》。總委員會針對他們的陰謀詭計在1870年3月底給德國會民主黨不倫瑞克委員會的《機密通報》中揭露了巴枯寧主義者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破壞活動。這份通報分發給了「國際」的所有組織。1870年春天,巴枯寧主義者被逐出了《平等報》編輯部。該報重新成為總委員會的機關報。
1870年4月,「國際」瑞士拉丁語系地區總支部在肖德豐(瑞士)召開代表大會,巴枯寧主義者在這次代表大會上擁有形式上的多數,他們通過了接受肚會主義民主同盟日內瓦支部加入瑞士拉丁語系地區總支部的決議,從而使總支部發生分裂。從此,在瑞士含了執行總委員會指示的日內瓦總支部委員會以外,又出現了自稱為瑞士拉丁語系地區總支部委員會的組織,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公開敵人的面目出現的。它的正式機關報是《團結報》,在紐沙德爾出版,由巴枯寧主義者吉約姆主編。
結語
到1870年,「國際」在組織方面和思想方面都已取得重大的成就。國際工人協會在無產階級先進階層中威信的日提高,已成為公認的事實。蒲魯東主義者、巴枯寧主義者及其他小資產階級集團在工人運動中的陣地逐漸喪失。但是徹底清除這些集團對工人階級的有害影響還需要一些時間。在一些工人階層中,特別是在經濟落後的國家,無政府主義的暴動思想和口號仍在傳播,這些東西反映了小資產階級的影響。反巴枯寧主義的鬥爭已成為國際舞臺上頭等重要的任務。這一任務的順利解決將關係到國際工人運動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論基礎上的思想上的進一步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