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大罷工,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2021-02-20 科技日報


拾階而上,穿越百年。2021年1月31日,年僅22歲的講解員小嚴帶領科技日報記者登上63米高的二七紀念塔,去聆聽這片血染土地上的英雄史詩,感受一個民族不屈的靈魂脈動。

「二七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之塔。」隨行的中共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朱建新告訴記者,「二七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頂點,是近代以來中國工人階級作為新興社會力量首次登上政治舞臺。」

二七大罷工是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說到鄭州,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二七紀念塔,以及二七廣場、二七紀念堂、二七路等具有鮮明時代印記的建築物和地名。

在1905年前,那裡還是一片菜地。

隨著1904年盧漢鐵路中段鄭縣業務站的建成,1906年、1914年盧漢鐵路和隴海鐵路開封—洛陽段的先後通車,小小一個鄭縣成了全國的交通樞紐。

盤踞在京漢線上的吳佩孚,以欺詐、脅迫等手段對工人進行殘酷壓榨。工人們發出了「軍閥刀鞭沾滿血,工人何時能出頭」的憤怒吶喊。

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一成立,即在京漢路開展工人運動。李大釗也兩次來到鄭州,給工人夜校講課,播撒革命火種。1922年底,京漢鐵路沿線已建起16個分工會,經過長辛店、鄭州3次籌備會議,認為建立總工會的條件已經成熟,決定1923年2月1日在鄭州舉行成立大會。

但是,1月28日,吳佩孚突然電令,禁止鐵路工人舉行大會。大家無比憤怒,紛紛要求衝破一切阻力,寧願犧牲,也要按時召開成立大會。

二七大罷工有力地反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

離二七塔不遠的錢塘裡路中段「二七紀念堂」所在地,當時是專演京戲的「普樂園戲院」。

就是在這裡,1923年2月1日清晨,京漢鐵路各站區及兄弟鐵路的代表430多人和鄭州鐵路工人1000多人,高舉紅旗,胸佩總工會會員證章,高呼「京漢鐵路總工會萬歲」「勞動階級勝利萬歲」等口號,向普樂園會場進發。工人代表們冒著軍警的層層阻攔,衝進普樂園會場,鄭州分工會委員長高斌飛步跳上講臺,大聲宣布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話音剛落,會場已被軍警包圍,會議代表很快被驅散。

當晚,總工會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把總工會臨時辦公地址遷到漢口江岸,並在2月4日進行全路總罷工。

4日上午9時,鄭州分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高斌下達罷工命令,拉響三個汽笛,拉開了大罷工序幕。10時,江岸罷工委員會宣布罷工;11時,長辛店罷工委員會宣布罷工。全路3萬多名工人團結戰鬥,不到3小時,千裡京漢線如同斷了脊骨的長蛇,僵死在由南到北的中國大地上……

吳佩孚調動兩萬多名軍警,實行大規模鎮壓。5日,高斌等人在鄭州被捕,被嚴刑拷打後犧牲。7日,江漢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被捕。當夜,天降大雪,林祥謙被綁在江岸車站站臺的木樁上,英勇就義,時年31歲。

京漢鐵路總工會與湖北省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在7日被捕,15日被秘密殺害於武昌洪山,年僅34歲。

52位同志犧牲,300多人負重傷,1000多人被開除……短短幾天,工人的鮮血染紅了京漢路。

一年後,1924年2月7日,全國鐵路總工會正式成立,鄭州分工會也得到恢復。汪勝友被選為鄭州分工會委員長,司文德被選為工人總代表。

1926年7月,為配合北伐軍打敗吳佩孚,汪勝友和司文德等組織秘密工會小組,在夜間出入鐵路線卸鋼軌、割電線。10月6日,汪勝友、司文德被捕,10月15日被殺害在鄭州長春橋,頭顱被懸掛在橋邊的電線桿上。

二七紀念塔是永遠的精神高地

新中國成立後,長春路更名為二七路。1951年,長春橋舊址被擴建為二七廣場,在懸掛烈士頭顱電線桿附近搭建了一座15米高的木製紀念塔。

1971年,木塔倒塌,鄭州市決定建設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二七紀念塔。這座仿古連體雙塔,塔高63米,共14層,建築面積1923平方米,寓意1923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罷工。

二七紀念塔於1971年7月1日開工建設,9月29日不到100天即建成,10月1日國慶節對外開放。

如今,隨著城市的快速推進,二七塔已經不再是鄭州的高大建築,越來越多的高樓拔地而起,388米高的中原福塔、280米高的「大玉米」成為新地標,但二七塔永遠是精神高地。

如今,隨著城市的快速推進,二七塔已經不再是鄭州的高大建築,越來越多的高樓拔地而起,388米高的中原福塔、280米高的「大玉米」成為新地標,但二七塔永遠是精神高地。

相關焦點

  • 【「四史」學習教育】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五)
    從1921年下半年開始,上海、武漢、廣東、湖南、直隸等省市和航運、鐵路、採礦等行業相繼爆發工人的罷工鬥爭。從1922年1月開始,到1923年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後持續時間達13個月之久。在此期間,爆發的罷工鬥爭達100多次,參加罷工的工人達30萬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黨組織或黨領導的工會組織直接發動的。
  • 林偉民:早期中國工人運動的卓越領袖
    他就是早期工人運動領袖林偉民。林偉民,1887年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三灶島西洋田村(今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魚月村)。早年到香港謀生,在外國輪船上當海員。1920年起,林偉民和蘇兆徵等在香港海員工人中進行革命宣傳,並發起組建了香港海員工會,為籌備委員之一。1921年3月,「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在香港成立,他當選為幹事會幹事,負責交際方面的工作。
  • 他是我黨工人運動先驅者,31歲英勇就義,兒子後來成工會副主席!
    林祥謙他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代表,也是工人運動的先驅者,不過現在知道他的人很少。林祥謙,福建人,1892年出生,參加革命前,他在馬尾造船廠當過學徒,後來又到鐵路工廠當過鉗工。他所處的那個年代,一面是帝國主義的侵略,一面是封建軍閥的剝削,成千上萬的工人辛苦工作,最終只能換來一點微薄薪水。
  • 大革命高潮的興起——省港大罷工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合作領導下進入了波瀾壯闊的「大革命」時期。「大革命」也稱國民革命或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它興起於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高潮於1925年五卅運動的爆發,徹底失敗於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在講述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後,我們將用10期的節目,講述大革命高潮的興起,即北伐戰爭開始前的故事。
  • 五卅95周年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場偉大運動,打破了帝國主義殖民夢
    【編者按】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也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發祥地。近百年來,在黨領導下的上海工運光輝歷程中,留下了豐富的史料和遺址,這些紅色資源銘刻著工人階級和工運前輩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英勇奮鬥的光輝歷程。
  • 省港大罷工和工人運動的組織者
    就在這個月的15日,上海日本紗廠工人顧正紅被日籍職員槍殺,由此引發的「五卅」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大規模地爆發了,上海總工會也在這次運動中成立,李立三(黨的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任委員長,劉華任副委員長,劉少奇任總務科主任。「五卅」運動遭到帝國主義無情鎮壓,造成「五卅」慘案,激起全國人民共憤。
  • 安源不只是工人運動的搖籃
    黨支部的成立,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同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現。在該支部領導下,當時,安源地區的黨組織不斷發展。到1923年8月時,該支部黨員已增加到40人,1924年5月增加到60人。第二個之最:共產黨最早的黨校誕生地1923年2月7日,軍閥吳佩孚用武力鎮壓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後,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更加殘酷,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為了適應形勢變化,中共安源地委按照毛澤東制定的「彎弓待發」的防守策略,開始將工運工作的重點放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
  • 人物傳:卓越的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心照日月浩氣存
    這就是我黨早期的一位卓越的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在獄中寫的。  鄧中夏,1894年出生於湖南宜章縣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父親中過舉人,當過縣長,從小入私塾 讀古書,後舉辦小學、衡陽中學,又考入湖南師範文史專修科。他是到校內兼職的楊 昌 濟老師欣賞的學生。在經常去楊 家請教時,結識了第一師範的毛澤東,並經常在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1917年鄧中夏隨父入京,考入北京大學文學系。
  • 工運史話|王盡美、鄧恩銘與山東早期工人運動
    80年風雨兼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山東工運,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和值得銘刻的瞬間。《工運史話》欄目帶您回顧我省的紅色工運,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在王盡美及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主任羅章龍等人的組織領導下,1922年6月18日,津浦鐵路濟南大槐樹機車廠工會正式成立。這是在中共山東黨組織領導下建立的山東省第一個基層工會組織。1922年1月,王盡美(左二)、鄧恩銘(中間執筆者)出席莫斯科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
  • 鄧中夏:傑出的工人運動領袖
    原標題:鄧中夏:傑出的工人運動領袖   【基地簡介】   鄧中夏是我黨早期的一位卓越領導人和傑出的工人運動領袖,其故居位於郴州市宜章縣太平裡鄉鄧家灣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故居坐東南朝西北,主體建築採用湘南民間磚木結構制式,為青磚牆體、青瓦屋面、木板樓閣。
  • 【「四史」學習教育】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二十三)
    在中共中央領導下,國民黨統治區各地的共產黨人經過頑強鬥爭,逐漸從大革命失敗時遭受嚴重打擊的狀況中走出來,恢復和發展了黨的組織。同時,逐漸學會做秘密工作,形成了一套秘密工作制度。黨的六大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回國後,非常注意黨的建設。1928年 9月2日,中央政治局召開的第一次常委會,討論了廣西、河南兩個省委的改組和充實問題。
  • 共產國際一大、省港大罷工、上海工人運動……這些珍貴黨史影像...
    這次會議上,發布了首次登上國際舞臺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歷史影像中的工人運動和彩色黨史影像三個主題共10餘條珍貴黨史影像視頻,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首次公開。尤其是省港大罷工中領導工人運動的蘇兆徵、鄧中夏、陳延年、譚平山、楊匏安等中共早期領導人,以及參加過共產國際一大的劉紹周等6位革命先驅的歷史影像,均屬首次公開發布。
  • 萍鄉安源:工人運動燃起熊熊革命烈火
    從1901年到1919年,安源礦工先後進行了7次較大規模的自發鬥爭,但是,由於沒有工人階級政黨的領導,這些鬥爭都以失敗告終。對現實的宿命認知與無奈嗟嘆,像一片揮之不去的陰霾,籠罩在安源的上空。1921年7月,剛剛成立的中國共產黨決定集中力量開展工人運動,安源路礦成為重點區域。同年秋,28歲的中共湘區區委書記毛澤東以走親訪友的名義來到了安源。
  • 安源不只是工人運動的搖籃:數數安源在中國歷史上的十七個「最」
    其中從時間順序上來講,安源是第一個搖籃,曾被譽為「小莫斯科」的安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策源地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主要爆發地之一,所以被稱為「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隨著油畫「毛澤東去安源」和現代京劇《杜鵑山》的風靡全國,安源在國內婦孺皆知。
  • 五卅慘案的背景經過和意義 五卅慘案為什麼罷工
    五卅慘案歷史背景     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群眾運動蓬勃發展,2月至4月,上海、青島的日本紗廠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組織數萬工人舉行大規模罷工鬥爭,取得了重大勝利,同時也遭到日本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鎮壓。日本帝國主義勾結北洋軍閥政府企圖破壞工人運動,醞釀新的血腥屠殺。
  • 十九世紀60年代的工人運動——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
    1868年9月,奧古斯特·倍倍爾和威廉·李卜克內西領導的工人聯合會紐倫堡代表大會表示無條件同「國際」的綱領。工人罷工1868年日內瓦建築工人舉行罷工,由於通過總委員會得到各國工人的援助,獲得了巨大的勝利,罷工的勝利促使「國際瑞士各支部進一步壯大起來。
  • ...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鄧中夏:傑出的工人運動領袖
    【藏品故事】鄧中夏與《工人之路》鄧中夏故居陳列室的展櫃中,陳列著《青年工人》《工人之路》等一批進步刊物,是鄧中夏領導和參與工人運動的重要史料。1925年6月,隨著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爆發,一份指導工人罷工鬥爭的報紙——《工人之路》應運而生,作為大罷工領導者之一的鄧中夏擔任主編。「在擔任主編期間,從版面設計到報頭題字,從重要文章撰寫到稿件校對,許多都是鄧中夏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