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應該有很多人看過,相信大家對劇情一定很熟悉。劇中小編認為最感人的一幕是,騎兵連連長孫德勝一臂舉刀,向日軍發起自殺式衝鋒。這次事件的起因是,1942年11月,日軍對獨立團發動了針對性極強的掃蕩。
由於敵我力量懸殊,獨立團被迫散成幾部分,然後分散連續突圍。李雲龍和趙剛所在的團部僅用少量兵力對付敵人,包括孫德勝的騎兵連。
突圍行動開始後不久,李雲龍帶著他的部隊與日軍遭遇。隨著日軍增援部隊越多,李雲龍被迫下令撤退。為了幫助李雲龍和趙剛緩解突圍的壓力,騎兵連長孫德勝帶著騎兵和一個日軍騎兵團糾纏在一起。
最終騎兵連因為子彈耗盡被日軍重兵包圍。雖然寡不敵眾,但騎兵連沒有選擇撤退。在孫德勝的帶領下,他們勇敢地拔出戰刀,毫不猶豫地衝向敵陣。
第一次衝鋒後,騎兵連已經傷亡過半,第二次衝鋒依然傷亡慘重。但是騎兵連還是堅持發起了第三次和第四次衝鋒,最後只剩下孫德勝一人。而且,此時的孫德勝已經被日軍切斷了一隻胳膊,血流如注,但他還是喊著衝鋒的口號:「騎兵連,進攻!」就連日本指揮官也被孫德勝的舉動所感動。
戰鬥結束後,他下令埋葬所有倒下的騎兵連,稱他們都是令人欽佩的戰士!那麼問題來了,孫德勝被包圍後,為什麼還要發動自殺式襲擊呢?
李雲龍不斷警告他的下屬,無論何時遇到敵人,他們都會亮劍。即使他們的對手是世界上最好的劍客,他們也應該勇敢地拔出他們的劍。雖然他們知道自己死了,但他們依然光榮。這是李雲龍一直倡導的,也是貫穿全劇的亮劍精神。
在孫德勝的帶領下,騎兵連無疑已經完完全全的做到了!雖然所有的騎兵連都陣亡了,孫德勝英勇犧牲了,但他們不屈不撓的意志和敢於亮劍的精神將永遠存在。有這樣的下屬,李雲龍應該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
正是因為李雲龍倡導的劍氣鼓舞了騎兵連,孫德勝在被日軍包圍後,明明知道自己不敵對方,卻依然要發起決死進攻。雖然在大部分人眼裡看來這是一場自殺式的進攻,但它卻反映了當時中國軍人那無所謂畏懼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