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孫德勝騎兵連殊死一戰時,為何日軍有槍也沒有開槍?

2020-12-14 騰訊網

在絕大多數的印象中,騎兵就應該是戰士騎著戰馬進行戰鬥的部隊,又因為作戰需求存在差異,又將騎兵進行了劃分,包括輕騎兵、重騎兵,騎兵在作戰過程中還能互相轉化,彼此配合。像是重騎兵衝鋒,輕騎兵就可以追擊敵人或者變陣等等。實際上,在古代不是只有騎馬的部隊才可以被稱為騎兵,除此之外,還有西域駱駝兵,雲南象兵,像上面所提到的這些可以隨時衝鋒陷陣的部隊都可以算作騎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軍事裝備變得越來越先進了,騎兵又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定義還被重新進行了劃分,擁有機動性,戰場投送,靈活性高的部隊才能被稱之為這個時代的「騎兵」。作為美國精銳部隊的遊騎兵便是憑藉著裝甲高機動, 高靈活快速部署在國際上受到了非常高的認可。

騎兵由於其強大的機動能力,自古以來就是強大的代名詞。在古代,由於沒有槍枝炮彈,騎兵就是絕對強悍的兵種,遊牧民族之所以能夠屢屢入侵中原,依靠的就是其強大的騎兵力量,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也正是因為其彪悍的騎兵實力,半個世界版圖因此被蒙古鐵騎統治。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騎兵的歷史在我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國古代的騎兵人數也不容小覷,有很多關於騎兵的戰術,騎兵的地位在古代可以說是舉足輕重,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高機動性是輕騎兵的特徵,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戰場上,一旦將軍下了指令,輕騎兵就可以快速對敵方實現迂迴包抄,即使馬失前蹄,不小心輸了也不用擔心,馬有四條腿,打不過還可以跑。其二,強大的衝擊力讓重騎兵在戰場上也有用武之地,有著排山倒海的力量,在戰場上,憑藉氣勢就可以壓倒對方,正因如此,步兵在其強勢的正面衝擊下只能投降認輸。鐵浮屠,這支來自金國的騎兵隊就是這樣,宋軍被鐵浮屠打得措手不及 。

看過很多年的電視劇,唯有《亮劍》至今意難平,有一幕場景難以忘卻,就是孫德勝騎兵連的殊死一戰。就算周圍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敵人,身體上的疼痛也沒有動搖英雄的心,你會看到,孫德勝還是一次次舉刀砍向了日軍,在那條衝鋒的路上,孫德勝英勇就義。孫德勝的英雄氣節,感染了太多的人。不過奇怪的是,明明日軍人數眾多,裝備又好,為什麼沒有朝孫德勝開槍呢?

其實在一開始兩軍對壘的時候,日軍在人數方面就已經勝過孫德勝的騎兵連了,看劇的小夥伴就會知道,孫德勝的騎兵連根本就沒有勝利的希望,天時,地利,人和都對日本鬼子有利,所以這種選擇也就沒有意義,回過頭看,多數人對於英雄都是抱有肅然起敬的心理,也有對自身尊嚴的維護,當整個騎兵連的人全部身故,心中萬分悲涼,不過,現在的電視劇,會稍微誇張,這樣做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回首那段抗戰歲月,老一輩抗日先烈為了祖國的統一,願舍小家為大家,就算處於劣勢,也不會臨陣脫逃,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會堅守到最後一刻,我們都是中華兒女,面對強敵時,奮起直追,抗擊敵人。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不單單只是看劇,而應該去學習其中的亮劍精神。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個讓人有點疑惑的情節,就是《亮劍》裡我軍的騎兵連幹嘛非要和對面打,明明想跑的話是能跑掉的,但是他們為什麼沒有呢?在我看來,倘若孫德勝放棄戰鬥直接逃跑,他肯定能脫險,獨立團的重要領導,比如李雲龍等,肯定會遇到這支實力強大的騎兵連,當時突圍的情況是,與李雲龍一起的兵力比較少,並且還沒有什麼交通工具,都是用走的,而日本的這支隊伍是騎兵連,以步兵的速度,就算他們離開了敵人的包圍圈,日本騎兵也有辦法迅速追上他們,騎兵連之所以不選擇逃跑,原因就在此,他們要讓李雲龍安全,讓主力順利撤離。

《亮劍》是一部十分優秀的戰爭局,其中大多數人對騎兵連全軍覆沒那一段的印象尤為深刻,但也存在著不少的爭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軍騎兵明明可以用槍不卻偏要用刀,事實上,只要我們對日本有所了解,我們就可以發現日本民族最重要的一種精神,這也是與日本民族文化息息相關的內容——武士道精神。在仔細了解了武士道的來源、進展、變革還有其其他的特殊作用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就曾提到過要光明正大地戰勝對手。因此當我軍卸下了所有的武器裝備之後,並且日軍還一直處於優勢地位的情況下,日軍在武士道精神的指引下 ,不屑於採取這種讓他們覺得非常不公平的手段來攻擊中軍。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還是非常有可能發生劇中的情況的。

《亮劍》中為什麼會出現騎兵與日軍近距離格鬥的場景呢?是藝術片自己偽造出來的還是在實戰中確有其事呢?注重細小的點,騎兵並不是上來就與日本鬼子拿起刀互砍,而是我方戰士基本上都犧牲了之後,一個戰士向騎兵連連長匯報子彈打光了,於是指揮官孫德勝下令丟掉這些沒有子彈的槍枝拿起刺刀與小日本同歸於盡。日軍在這個時候開槍的話反而可能會傷及自身,既然日軍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而我方就剩下是數個戰士,這批日軍就沒有在開火的必要。與我軍相比,日本軍隊的攻擊力要更強,連他們的馬匹都是精心挑選的悍馬。而我方騎兵,和日軍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八路軍的馬匹很多也都是為了湊數,戰士也沒有得到系統的正規訓練。所以日軍比我軍更擅長這種近距離格鬥的戰鬥方式。

實際上,在抗戰時期,像刀這樣的冷兵器被使用得非常得多,比如說非常著名的萬家嶺大捷。發生在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大捷就是一場冷兵器主導的戰役,經此一役,日軍160師團幾乎都要在日軍的軍隊版圖上消失了,而那些參與了萬家嶺大戰的日本士兵,一邊久久沒能從戰敗的陰影中回過神來,另外也對中國軍人不顧生死保家衛國的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戰鬥時長僅12天,日軍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了一萬以上,對於日軍來說,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死亡這麼多士兵猶如晴天霹靂,就算是同軍事實力強勁的美國對抗,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戰鬥,這使得160師團即使重新組合但士氣也大為損傷,很多新入伍的士兵都對這支部隊敬而遠之。

相關焦點

  • 《亮劍》中,孫德勝帶領騎兵連對陣日軍,彈盡糧絕時為何不離開?
    《亮劍》是很多軍迷都稱之為經典的一步抗戰電視劇,在劇中有一幕是樣的,當時為了不讓八路軍大部隊轉移暴露在敵人視野中,獨立團騎兵連在孫德勝率領下,一直和日軍黑島騎兵聯隊糾纏著打,最終騎兵連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才讓李雲龍能夠成功率部撤入山區。
  • 《亮劍》中,日軍耗盡騎兵連子彈後,為何不開槍?是你也不會開槍
    《亮劍》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抗日劇,在這部電視劇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應該就是騎兵連了吧,劇中李雲龍打造的一支精銳騎兵遭到了日軍的團團包圍,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帶領著所有的將士與敵軍進行了白刃戰,不停的交換攻防,直到全軍盡滅。相信所有人都和我一樣,在看到這一幕時會覺得很奇怪。為何日軍在攻擊已經耗盡子彈的騎兵連時,在處於巨大優勢的戰況下不向我軍開槍呢?
  •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不開槍真實嗎?
    應該很多人都看過一名經典的戰爭片《亮劍》,而該劇中有這樣一幕,當時為了不讓八路軍大部隊轉移暴露在敵人視野中,孫德勝率領著獨立團騎兵連死死地揪住日軍黑島騎兵聯隊,最後雖然完成了任務,卻是以全員犧牲作為了代價,才讓李雲龍能夠成功率部撤入山區。
  • 《亮劍》騎兵連被包圍時,都彈盡糧絕了,日軍為何不直接開槍呢?
    如果你看過《亮劍》的話,你就知道,最開始李雲龍打劫了一個偽軍的騎兵營,可後來沒想到這個馬匹被旅長打劫,最終,自己組建了一個騎兵連,但後來,這個騎兵連卻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獨立團面對日軍的圍剿時,是他們成功拖住了日軍的行動,並最終以全連犧牲為代價,成功掩護了獨立團。
  • 《亮劍》李雲龍的騎兵連被日軍包圍,為啥不開槍?電視劇演的其實是...
    我們看《亮劍》騎兵連被包圍後,最後自殺式進攻日軍騎兵的片段很是熱血沸騰。在熱血沸騰後,我們要問了,這個日軍最後為啥不開槍呢?這是劇情需要?其實劇情需要肯定是要有的,畢竟《亮劍》本來就是小說人物改編的。在真實情況下,日軍還真可能不開槍。我們先看看二戰時期,熱兵器對騎兵的傷害有多大?
  • 《亮劍》中,日軍已經包圍了騎兵連,為什麼不開槍而要白刃戰?
    李三萬摘要:《亮劍》中,日軍已經包圍了獨立團的騎兵連,為什麼不開槍開炮直接用火力來解決,而是要和騎兵連來一場白刃戰,白白增加傷亡呢?《亮劍》中,日軍已經包圍了獨立團的騎兵連,為什麼不開槍開炮直接用火力來解決,而是要和騎兵連來一場白刃戰,白白增加傷亡呢?
  • 抗日戰爭我軍騎兵連被包圍,日軍不開槍真實嗎?是你也不選擇開槍
    而在與日軍黑島騎兵聯隊戰鬥中,八路軍的騎兵連的子彈是不夠的,沒多久就消耗殆盡,於是孫德勝只好命令,所有還倖存的戰士們,扔掉無用的槍枝,抽出馬刀準備向敵軍衝鋒,但是讓觀眾們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對面的日軍騎兵也捨棄了槍枝,抽出了馬刀,自然日軍是沒有將子彈打光的,那為何他們也不選擇槍械,而是以白刃戰展開廝殺呢?
  • 亮劍:騎兵連孫德勝為什麼發起自殺衝鋒?
    《亮劍》應該有很多人看過,相信大家對劇情一定很熟悉。劇中小編認為最感人的一幕是,騎兵連連長孫德勝一臂舉刀,向日軍發起自殺式衝鋒。這次事件的起因是,1942年11月,日軍對獨立團發動了針對性極強的掃蕩。李雲龍和趙剛所在的團部僅用少量兵力對付敵人,包括孫德勝的騎兵連。突圍行動開始後不久,李雲龍帶著他的部隊與日軍遭遇。隨著日軍增援部隊越多,李雲龍被迫下令撤退。為了幫助李雲龍和趙剛緩解突圍的壓力,騎兵連長孫德勝帶著騎兵和一個日軍騎兵團糾纏在一起。最終騎兵連因為子彈耗盡被日軍重兵包圍。雖然寡不敵眾,但騎兵連沒有選擇撤退。
  • 《亮劍》裡八路軍騎兵子彈耗光,為何日軍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
    為何成吉思汗能夠創下橫掃歐亞的成就,就是騎兵的建設足夠完善的原因,而宋朝在軍事上一直都是處在軟弱的狀態,究其原因沒有優秀的戰馬,無法滿足對騎兵的需求量。觀察各朝各代的軍隊,主要是漢、唐、明,以及三國時的魏國,他們的軍隊都是主要由騎兵形成。在上世紀中葉爆發的世界大戰中,只有在亞洲戰場上還能看到騎兵。
  •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為何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徒增傷亡?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為何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徒增傷亡?在抗戰時期日軍的騎兵中,唯一的純騎兵部隊是日本陸軍第四旅團,旅團長為小原一明少將,全乘馬建制,1945年日軍投降時,該旅團在河南偃城,他的主要對手是八路軍的129騎兵團。
  • 戰爭中如果騎兵連被敵軍包圍,而敵軍卻不會開槍?你知道為什麼嗎
    在獨立團騎兵連與日軍騎兵交戰中,八路軍的騎兵連的子彈是不夠的,沒多久就消耗殆盡,而後孫連長便號令所有戰士抽出馬刀準備衝鋒,不過對面的日軍,卻也是毫無遲疑的捨棄了槍枝,以馬刀迎戰,自然日軍是沒有將子彈打光的,那他們為何要配合我方騎兵,以馬刀迎戰呢?其實說的簡單些,該劇這樣拍是為了突出中心思想:「亮劍精神」。不過,仔細分析之後,也能得出日軍騎兵不開槍的理由。
  • 新老《亮劍》對比:同樣是騎兵連進攻,誰更經典?這個細節看出
    「亮劍」中,騎兵連的進攻情節可謂整齣戲的一大亮點。面對強敵,孫德勝明知不敵,卻仍亮劍,與部下血戰,最後大喊一聲「騎兵連,進攻」,更令無數觀眾淚流滿面。對於新老《亮劍》,導演都投入了很大的心血來拍攝這個鏡頭,想要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那麼兩者的效果又如何?讓我們仔細回顧一下。
  • 3萬人突襲日軍騎兵旅團,大獲全勝,敵兩個騎兵聯隊損失慘重
    提到騎兵,很多人比較容易想到《亮劍》之中李雲龍的騎兵連,實際上想要養活一個騎兵連並不容易,很多人在分析中,對李雲龍所部能否擁有一個騎兵連產生很大的疑惑,但不得不說在突圍作戰中,以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勇猛衝鋒,直至壯烈犧牲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 亮劍:新老亮劍騎兵連壯烈犧牲對比,一個像真的,一個像裝的
    "提起《亮劍》大部分觀眾一下子都能想到李幼斌版的,確實每每看了這部劇給人一種熱血奮騰,心裡充滿了對革命先輩們的滿滿敬意,老版裡面確實也給我們刻畫了一些非常經典的形象,比如詭計多端光佔便宜不吃虧的李雲龍、天真勇猛不失呆萌的魏大勇、還有作戰勇猛無比的騎兵連連長孫德勝、還有那個儒雅多智的楚雲飛等等。
  • 亮劍必看3個經典片段!騎兵連進攻,和尚之死,哪一段感觸最深?
    05版的亮劍中有很多精彩地方,如今依舊讓人們看的津津樂道,在這其中有3個經典片段讓很多人表示看得熱血沸騰。首先是孫德勝的一聲騎兵連進攻,孫德勝的騎兵連可以說是獨立團的寶貝,當初李雲龍帶領獨立團第一次打仗,他都不捨得讓騎兵連上戰場,孫德勝本人就是一個優秀的騎兵,他訓練的騎兵連更是沒話說,在面對數倍敵人時他們沒有一人退縮,每個人臉上都是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即便是最後騎兵連只剩下孫德勝一個人,他也依舊是舉著刀大喊一聲:騎兵連進攻,他一個人就是八年艱苦抗戰中千千萬萬的勇士縮影
  • 回顧歷史:李雲龍手下有4位猛將,結局都很悲慘,孫德勝算一個
    》裡的主人公李雲龍,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八路軍將領,他主張的是亮劍精神,逢敵必亮劍。孫德勝之前就是做騎兵的,馬術精湛。,李雲龍把騎兵連當作「寶貝」,都不敢輕易拿出來用。孫德勝為了掩護部隊,率騎兵連大戰日軍的一個騎兵聯隊,最後在彈盡糧絕後被敵人砍掉一條左臂,只剩一人依然發起進攻,最後死在日軍的刀下,壯烈犧牲。
  • 《亮劍》中日軍戰鬥力有多強?三場經典戰可見一斑,李雲龍都感嘆
    不光如此,敵人野炮陣地全程只有一個機堡,幾個炮兵,連守衛都沒有,被獨立團輕鬆連人帶炮一鍋端了。 狹路相逢勇者勝,劇中獨立團的多次戰鬥都讓人備受鼓舞,比如騎兵連的犧牲,在反掃蕩突圍中,為了掩護李雲龍等人的撤離,騎兵連被黑島騎兵聯隊黏住,明知不敵連長孫德勝還是一次次命令隊伍:進攻!
  • 《亮劍》騎兵連的故事,在真實的抗戰史中是否真的存在?
    摘要:《亮劍》李雲龍的騎兵連為了掩護團直屬安全撤退付出了全連陣亡的慘重代價,那麼在真實的抗戰中像獨立團這樣的作戰單位,有可能組建騎兵部隊嗎?我們都知道李雲龍組建的這支騎兵部隊是丁偉送的。「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李雲龍還是懂得的,順應旅長要求留下一個連的馬匹裝備,所以也就有了後來的獨立團騎兵連,原西北軍石友三的手下孫德勝任騎兵連連長。騎兵曾是戰場上叱吒風雲的王者,到了二戰時期,騎兵逐漸走向沒落。
  • 日軍騎兵拼刀法?八路軍不呈匹夫之勇,機槍收割日軍
    作者:慎獨 電視劇《亮劍》中,八路軍獨立團騎兵連與日軍騎兵血戰的場面讓人熱血沸騰。電視劇演繹的劇情,真實地反映了八路軍騎兵的血性風採。在抗戰中,我軍騎兵曾多次大戰日軍騎兵。總體來說,由於日本條件更好,大規模培育良馬,加上訓練有素,日軍騎兵佔上風的時候稍多,但也不是次次都能佔便宜。
  • 火箭軍竟然有個騎兵連?!名字還特別霸氣!
    在電視劇《亮劍》中,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喊出的「騎兵連,進攻」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次「大掃蕩」中,獨立團騎兵連被日軍重重包圍,雖然戰至最後一人、斷了胳膊,孫德勝仍然高擎戰刀喊著進攻。你知道嗎,在火箭軍也存在著一支騎兵連。而且,還有一個特別霸氣的名字!鐵騎巡邏雪域高原,溪流還是凝固不前。這裡的平均海拔將近4000米高,最低氣溫達到-40℃,含氧量僅為內地的60%,全年無霜期不足50天……可就是在這裡,竟然存在著一支神秘的隊伍——火箭軍唯一的騎兵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