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眾多青年和少年科學家出現在現場,那麼中國年輕一代的科學創新精神該如何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能夠給出哪些意見和建議呢?
今天,199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他指出,科學創新精神要從小抓起,從小培養。當人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其實嬰兒天生有探索精神,他們在扔,在拿東西。也就是說人類嬰兒天生具有好奇心,它本身就是一種天賦。
你就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探索來學習、來記憶、來發展科學精神。你不必認為它就是一種單純的創意,其實很多時候,我會被單純的好奇心驅使去做很多別人認為瘋狂的事情,去探索很多新的領域,我本來也是這麼實踐的。
朱棣文表示,隨著孩子長大成人,一定讓他們保持這樣一種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不要去打擊他們,這個很重要。對我來說,從學校畢業以後,要去解決很多沒有答案的問題。你知道只要是有問題,一定能找到答案,你要去尋找,需要答案解決方案,你需要有探索的精神去發現你所需要輸入的信息,這種探索的精神來自於嬰兒期,這種好奇心一定讓他保持下去,我相信它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在高中和本科教育、碩士教育階段,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好的導師制度,通過好的導師培養,讓本科生和碩士生進行新的探索發現,我對我的學生是這麼來說的,也就是「不是只是在尋找答案,你在這個過程是一種自我發現的過程,對自己做一些創新,而不是說為了做而做,為了寫而寫,自我的創新非常重要」。只有自我創新了,你才會去發明新的東西。在試錯過程當中,不斷的去發現新的想法,新的創新,而不是說遇到問題就去讀論文,看課文,而是進行自我的探索和創新,在這個過程找到和前人截然不同的新路徑,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科技進步。很多年輕科學家有的可能一想到找答案就去讀一些前輩或者是一些已經有成就的科學家寫的文章或者是課本。我建議還是要自己去做自我的更新,自我的創新,不要太依賴於前人,或者是其他的頂尖科學家已有的發現。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是持續地在學習當中成長。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