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好奇心是天賦,要讓孩子們保持好奇和探索的精神!|第三屆...

2020-12-23 瀟湘晨報

今年,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眾多青年和少年科學家出現在現場,那麼中國年輕一代的科學創新精神該如何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能夠給出哪些意見和建議呢?

今天,199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他指出,科學創新精神要從小抓起,從小培養。當人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其實嬰兒天生有探索精神,他們在扔,在拿東西。也就是說人類嬰兒天生具有好奇心,它本身就是一種天賦。

你就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探索來學習、來記憶、來發展科學精神。你不必認為它就是一種單純的創意,其實很多時候,我會被單純的好奇心驅使去做很多別人認為瘋狂的事情,去探索很多新的領域,我本來也是這麼實踐的。

朱棣文表示,隨著孩子長大成人,一定讓他們保持這樣一種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不要去打擊他們,這個很重要。對我來說,從學校畢業以後,要去解決很多沒有答案的問題。你知道只要是有問題,一定能找到答案,你要去尋找,需要答案解決方案,你需要有探索的精神去發現你所需要輸入的信息,這種探索的精神來自於嬰兒期,這種好奇心一定讓他保持下去,我相信它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在高中和本科教育、碩士教育階段,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好的導師制度,通過好的導師培養,讓本科生和碩士生進行新的探索發現,我對我的學生是這麼來說的,也就是「不是只是在尋找答案,你在這個過程是一種自我發現的過程,對自己做一些創新,而不是說為了做而做,為了寫而寫,自我的創新非常重要」。只有自我創新了,你才會去發明新的東西。在試錯過程當中,不斷的去發現新的想法,新的創新,而不是說遇到問題就去讀論文,看課文,而是進行自我的探索和創新,在這個過程找到和前人截然不同的新路徑,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科技進步。很多年輕科學家有的可能一想到找答案就去讀一些前輩或者是一些已經有成就的科學家寫的文章或者是課本。我建議還是要自己去做自我的更新,自我的創新,不要太依賴於前人,或者是其他的頂尖科學家已有的發現。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是持續地在學習當中成長。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百度的好奇保衛戰:除了娛樂,我們不能丟掉好奇心和知識探索欲
    幸運的是,人群中總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他們對世界一直保持著好奇和探索;幸運的是,一些網際網路企通過自己的產品,為保持好奇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媒體平臺,讓擁有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人們在此聚集和交流,讓好奇和探索的火種不斷傳遞……有社會擔當的網際網路平臺站出來重燃人們對世界的好奇,重啟人類對知識的追索,變得彌足珍貴。
  • 一個人重要的事,保持好奇心,讓你精神不老
    他有一個習慣,在口袋裡永遠放著一個小本子和一支筆,想到什麼就記下來,每天睡覺前把今天有意思的事寫在本子上。有時候靈感來了會很快飄走,所以一定要馬上記下來,抓住靈感是刻不容緩的。林清玄還說,沒人了解我,沒關係,我還是努力地寫作。當你開始寫文章的時候,你會進入一種狀態,你會關心外界的事物。
  • 陳瑋:為什麼高管要時刻保持好奇心?
    陳瑋:為什麼高管要時刻保持好奇心?(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陳瑋 來源|瑋哥說書(ID:weigetalk)有天見到一位管理諮詢業的大咖,聊起疫情期間他關注到的一件事,表現出他很強的好奇心和研究精神。
  • 新時代召喚國人好奇心,於是有了百度好奇夜!
    正是因為看到了國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百度App、浙江衛視、伊利三大國民品牌聯手舉辦了這場疫情之後的首個正能量晚會。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好奇夜主題晚會舉辦前夕,一場以「十四五」規劃為主題的科學家座談會在京舉行。會上,「好奇心」一詞被頻頻提及。「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
  • 好奇心超強的三大星座,勇於探索,敢於嘗試,能成大事
    如果讓小編來說,好奇心一定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因為對世界的好奇心,所以永遠不停下對世界探索的腳步。也正是因為好奇,讓這個世界在不斷地進步。沒有好奇心的人,是沒有求知慾的,比起完全按部就班,更有好奇心的人創造力要更加豐富,敢於冒險,也是成功概率更大的類型。
  • 德國幼兒園:科學啟蒙要趁早,激發孩子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我想,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科普教育注重重科普教育,引導孩子熱愛自然,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沒有什麼特殊的天賦,只是擁有無比強烈的好奇心罷了。」好奇心是學習一切知識、解決一切難題最原始的動力。而在德國的幼兒園,他們所推崇的是自然教育法,早早就給孩子上科學啟蒙課了。老師會帶著學生們走出課室,走進大自然之中,然後給孩子們安排任務。比如讓他們去尋找樹葉,去觀察昆蟲、小鳥,還引導孩子們做戶外遊戲。
  • 李湉:帶上一顆好奇的心,探索世界,探索內心
    雖然這只是對生命科學界很小的一點貢獻,但是能作為第一個探索並發現一個以前從不為人類所知的生命現象的人也是非常令我有成就感的。我相信世界上的所有其他科學家們也深有同感。只有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探索的渴望才是真正推動所有科學發現的動力。的確,這個大千世界充滿了奇趣。相信如果每個人都帶上一雙好奇的眼,靜下心來觀察身邊的世界,大自然就會緩緩地揭露它神秘的面紗,賜予每一雙眼一個驚喜的。
  • 孩子的好奇心是激發潛能的源泉,父母別輕易將它扼殺
    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興趣廣泛的孩子通常都更喜歡探索,好奇心也更強。因為孩子們對外界了解還很少,因此遇到這樣的問題更願意去親身實踐。 對孩子來說,面對大自然的廣闊,新奇的事物吸引力更大。因為它們可以讓人持續處於探索過程中。 而探索的過程也夾雜了狼性的力量。
  • 錢學森:能成為學霸的孩子,都得有足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父母在生活中經常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奇心,孩子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一信號,好奇心也會慢慢增長。父母可以在平時和孩子聊天中,分享自己因好奇心而做的趣事。例如,在聊天中說:「媽媽在上次煮麵時,沒有熱水下鍋。而是溫水,但是煮出來的麵條要比熱水下鍋的麵條更加勁道。
  • 好奇無盡,探索不止 Asahi Super Dry朝日啤酒贊助第五屆飲迷酒吧...
    (原標題:好奇無盡,探索不止 Asahi Super Dry朝日啤酒贊助第五屆飲迷酒吧行業頒獎盛典)
  • 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大石街「家長學堂」給家長們支招
    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是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好奇心強的孩子,他的求知慾望就會很強,表現出來的就是孩子會主動探索生活和學習。好奇心越強,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就越快。只要孩子保持良好的好奇心,他就會持續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索,學習起來就會更加主動、積極。
  • 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科學啟蒙也要趁早,你做對了嗎?
    根據《標準》要求,學習分為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原則上要按照小學一、二年級每周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對於低年級開設科學課,通過小實驗、小遊戲的體驗對科學知識有感性的認識。科學課為何如此重要,學好科學都有哪些好處呢?除了學校的科學課程,還應該給孩子們閱讀哪些科學啟蒙類童書呢?
  • 《蘇蘇和維維歷險記》:讓孩子保持愛冒險的心,探索自己的人生
    擁有探險精神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從小父母教導孩子勇敢,擁有探險精神的孩子對比其他孩子會顯得膽子大很多,更加自信,不會畏懼困難,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出現困難時,能更好地去解決。《蘇蘇和維維歷險記》獲得了廣大漫畫迷的喜愛,作者的奇妙的想像力讓孩子們非常的著迷,故事裡很多情節都用到了時空穿梭裝置,要麼各種精密的機器,要麼是一些詩意化的裝置,這使得故事涉及到很多歷史時期,富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因素,更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想像力。
  • 以好奇心助力基礎研究(人民論壇)
    這種為學子寄送「宇宙聲音」的方式,點燃了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好奇心。 為什麼要重視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不僅可以讓一個人從科學研究中收穫樂趣,還可以成為推開真理之門的助推器。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指出:「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
  • 封面夜讀丨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最近,和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西西聚會,我驚奇地發現她的狀態和幾年前好了很多倍,整個人看起來都閃閃發光的。哪怕是在熱鬧的火鍋店裡,我們都能一眼看到她。整個聚會上,我都在觀察,總想知道她到底哪裡不一樣了,明明沒有整容,連雙眼皮都沒有開過,那為什麼變化會這麼大呢?
  • 達文西有「非人類的好奇心和敏銳觀察力」
    李奧納多達文西熱衷於親身體驗,他是一名天生的觀察者和實驗者,他更喜歡從實驗中推導,而不是從理論中推理。這一經驗主義的方法再次讓李奧納多領先於時代。他對於思考抽象概念既缺乏天賦,又沒有接受過相應的訓練。憑藉聰明才智,他設計出了各種新奇裝置和巧妙方法來探索自然現象。
  • 兩小兒辯日難倒孔子,如今好奇心為何鮮見?
    從內容上來說,論題艱深,辯論精彩,形象有趣,引人深思,從而引發後人不斷地思考,並且進行不斷探索研究,直到近代才找出其中原因所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兩小兒的好奇心促進了自然科學的進步。再一個就是,兩小兒辯日體現了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思想林立的繁榮景象。
  • 61歲倪萍近照曝光,跨界只為好奇,只要靈魂不老何懼時間與潮流
    如今很多年過去了,倪萍阿姨也不再年輕,但她卻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倪萍不斷轉變著自己的身份。 #61歲還有好奇心嗎#和很多到了耳順之年的人不同,61歲的倪萍依然保持著一顆熱情、好奇的心,在她的身上,「靈魂不老」一詞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 Discovery探索從娃娃抓起
    提及Discovery探索頻道,我們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的恐龍世界,還是那個引起我們無限好奇心的世界未解之謎,亦或是挑戰各種惡劣生存環境的《荒野求生》和那個「無所不吃」的貝爺?學齡前是人類一生中好奇心和探索欲最旺盛的時期。據教育心理學家Susan Engel研究顯示,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年紀是4歲,而好奇DD龍便是針對3歲+兒童。「在2-6歲這個階段,培養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孩子主動探索世界、發現美好、敢於嘗試、獨立思考比知識學習更為重要」,有業內分析人士告訴PingWest品玩。
  • 理論物理學家需要保持長期的對大自然的好奇心
    理論物理學家需要保持長期的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比如,大米是怎麼來的?稻穀生長的全過程?蠶的生長的全過程?塔吊是怎樣安裝上去的?等等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人腦只有這樣長期對大自然好奇心的積澱,才有可能產生理論物理靈感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