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出版的《娛樂至死》預測,由於媒介技術的演進,人類心甘情願成為娛樂的附庸,最終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
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人類躺在沙發上吃著薯條,在娛樂的麻醉之下,變得低欲望,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動力和勇氣。國人鍾愛的零食不是薯條,可躺在沙發上、床上瀏覽、觀看「奶頭樂」內容的「毛病」,正在許多年齡層人群中蔓延。
好奇心變成了瀕危「物種」,誰來挽救?幸運的是,人群中總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他們對世界一直保持著好奇和探索;幸運的是,一些網際網路企通過自己的產品,為保持好奇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媒體平臺,讓擁有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人們在此聚集和交流,讓好奇和探索的火種不斷傳遞……
有社會擔當的網際網路平臺站出來重燃人們對世界的好奇,重啟人類對知識的追索,變得彌足珍貴。
01
好奇之夜上的「好奇分子」
作為一個「非標準」的綜藝節目愛好者,社長總抱著一種「好奇」心態。《百度好奇夜》是百度APP與浙江衛視聯合舉辦的國內首檔好奇主題晚會,與它相遇即是偶然的湊巧,或又是一種習慣的必然。
近些年,浙江衛視在承辦晚會上「經驗」越來越豐富,給觀眾們貢獻了無數場神奇好玩,兼具強勁收視與口碑的節目,「超級晚」已成為一種知名度很高的品牌IP。正因如此,得知《百度好奇夜》的消息,社長這個「好奇分子」,在這個好奇之夜肯定要守著電視「大飽眼福」。整個晚會看下來,滿足了好奇心,也認識了一大批具備別樣「創造力」的「朋友」。
一臺晚會明星嘉賓是少不了的,Angelababy、蔡徐坤、鄧紫棋、氣運聯盟樂團等三十餘位明星偶像亮相;同樣亮眼的是另一群有著「特殊身份」的嘉賓,如戴博士、柳青瑤和雁鴻Aimee等百度生態創作者,他們帶來的精彩表現,在好奇之夜重燃了觀眾們對世界的好奇。
戴偉博士
形象酷似聖誕老爺爺的戴偉博士,一亮相好奇之夜的《好奇心實驗室》,就把現場氛圍拉進了「走近科學」的場域。自1996年9月來華,23年時間他專注於科研、科普工作。這位「洋教授」甚至亮相過《新聞聯播》。他將「魔術」和化學實驗進行結合,這些趣味化的視頻內容讓知識的傳播更接地氣、更好玩。2019年10月份,戴偉博士入駐百家號,發布化學實驗小視頻進行科普,不到一年累積有22萬粉絲持續關注。
晚會上戴偉博士和大張偉來了一次「特別」的組合,用一場化學實驗「大變」大張偉,如魔術般的科學party,調動了現場及場外所有觀眾對知識的樂趣。
柳青瑤是一名活躍在百家號上的琵琶演奏者,作為國樂傳承人在好奇之夜與實力唱將張靚穎進行「碰撞」,給大家帶來了一場古典+流行的音樂盛宴。
從5歲開始學習琵琶,14歲學習美聲和中國民族聲樂,年紀不大的柳青瑤出訪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看到國樂在海外如此深受歡迎,柳青瑤逐漸意識到,喜歡國樂的人大有人在。國內許多民族樂器逐漸「淪為」小眾,或和過少的曲譜有關。自此之後,她原創了《蘭陵王入陣曲》《李憑箜篌引》等多首音樂,還通過傳統民族樂器翻奏流行音樂的形式,推動著更多人認識民族音樂。
有人說,經典就是曾經流行,柳青瑤和張靚穎的「組合」,將現代流行和民族樂器融合一起。神奇之感激發了聽眾對新音樂形式的喜愛,柳青瑤已是國樂的「傳播者」,讓中國民族樂器重新『活』起來。
雁鴻Aimee(右二)
雁鴻Aimee是一名手工飾品製作人、化妝師,擅長製作古風頭飾,張靚穎表演中頭上精美頭飾以及舞者的面具都出自她之手。
重「禮」的中國,擁有著漫長的頭飾文化歷史,雁鴻Aimee用自己的努力,讓那些「美好」的東西重現在當代。作為一個手工「達人」,雁鴻Aimee可以用廢舊易拉罐、銅網銅片、鐵絲、土豆、A4紙等各種不起眼的材料製作出精美得復古頭飾,親民、環保又美觀。還原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大婚時的鳳冠,《如懿傳》中如懿佩戴的頭飾、鈿子、護甲,尤其是《十面埋伏》裡章子怡的髮飾,精巧「手藝」,激發了很多網友對各種精美頭飾的喜好,不斷的「出圈」為世人所喜愛。
這一次,在《百度好奇夜》雁鴻Aimee精彩的表現再次擴大了知名度,類似她這樣的手工「達人」越來越多,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有趣。
以這三位為重點代表,《百度好奇夜》上還有費包包、尋聲人聲樂團、不齊舞團等百度生態創作者參與。社長發現,他們處在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職業,卻擁有著一個共同的「標籤」,無論是戴博士、柳青瑤和雁鴻Aimee,還是費包包、尋聲人聲樂團、不齊舞團等,都是泛知識、文化型的創作者。對生活、工作的熱愛,讓他們對所做的事、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豐富的創造力將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打造成好玩、有趣的內容。
接地氣又知識滿滿的內容,引發網友對各類事物的好奇,從一篇文章、一個短視頻、一場直播開始,逐步沉浸到知識的海洋。
如此來看,無論是場上和明星互動的創作者們,還是線上線下觀看晚會的普通觀眾,大家都是好奇之夜上的「好奇分子」。
生活裡充滿了新奇好玩的事物,保持一顆善於發現和探索的心,才能輕鬆打破「低欲望社會」的這個魔咒。
02
人類玩丟了好奇心
《百度好奇夜》是一場追尋好奇心的盛大晚會,絢爛的舞臺、親和的明星與充滿創造力的創作者們,點亮了許多人重新「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幾年前,復旦女神教師陳果在《開講啦》進行了一次題為《為什麼我們失去了好奇心?》的經典演講。
她提出自己的理解:什麼叫好奇心?那就是對這個世界感到新奇,好奇心就代表了一串問題,或只是僅僅的一個小小的問題。好奇心還有第二幅肖像,那就是小孩子,我們大人已經忘掉了這種快樂。
在算法主導的媒介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裡,人類對信息和知識的需求從過去的主動探索,變成了躺在沙發上、躲在手機裡的「投餵」,完全不用動腦子,娛樂為先,久而久之就變得麻痺,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變得低欲望和佛系,影響創造力。
這個狀態是危險的,需要警醒和有所作為。而《百度好奇夜》上的選手,其實就是人類瀕臨滅絕的好奇心的「火種」,他們的創作作品具有非常強的泛知識和文化屬性。
截止今日,戴偉博士已是百家號上一名科普「網紅」,諸如《給大象做的牙膏,我們的大象很滿意!》、《把氣球放入-196.°C的液氮裡,你猜會有什麼變化呢?!》、《玫瑰花在-196°C的液氮裡盛開是什麼樣子?》等主題新奇的直播,將許多好玩的化學知識和信息,通過一種令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外傳播。
在費包包、尋聲人聲樂團、不齊舞團等百度生態創作者的內容中,我們也能發現,他們並不追求純粹的「感官刺激」,而是以一種發現世界「另一面」的熱情,通過製作具備娛樂屬性、品質屬性的內容,將大量的泛知識和文化,以網際網路為媒介,向公眾進行傳播和擴散。
「奶頭樂」內容讓人喪失了「發現」的能力,好奇心玩丟了,精神將變成一片荒蕪。
好在,總有創作者、內容平臺願意去挖掘「好奇心」背後的能量,好奇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因素,它只是被一時的喧鬧所掩蓋,可人類的好奇心不會消失,這或是《百度好奇夜》帶給我們最大的價值。
03
百度為什麼要保護和扶持好奇心?
談起網際網路公司和衛視的合作,大多數的目的或是賣貨,或是曝光一下品牌,《百度好奇夜》這樣一場「聲勢浩大」對好奇心的傳播,多多少少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百度為什麼要保護和扶持好奇心呢?社長認為,這和百度深厚的搜索「基因」有關。好奇是人的天性,獲取知識更是現代人謀求「成長」的重要途徑,這一切皆依賴搜尋引擎這個「連接」萬物的「神器」,百度也從一個品牌詞逐漸演變為一個「動詞」。過去的20年裡,百度搜索是無數用戶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和知識需求的重要「工具」。截止目前,百度索引的中文網頁信息已達1000億量級,佔全球中文網頁93%。
用戶每一次的「請求」,都是一次「好奇心」的釋放,為了滿足用戶愈發多元訴求,百度的「邊界」不斷外擴,目前百度已擁有中國最大的知識內容體系。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為進一步積累優質內容,百度移動生態先後發力百家號、好看視頻、全民小視頻、直播等業務,並在2018年推出智能小程序,持續的打破信息、知識和服務的壁壘,構建了一個「實時更新」的內容生態環境,滿足一代又一代網民對精準知識、信息的渴望。
以百度好奇夜相關活動的開展來看,這也是百度移動生態的一次集中亮相和演兵。除了邊看、邊搜索的多屏互動玩法,百度App還推出互動話題「李榮浩聽你的」等好玩的活動。此外,上百度App手機搖一搖,用戶還能參與好奇大富翁遊戲。
這次好奇之夜聯動了百度App、百家號、百度直播等一眾產品,不僅讓用戶通過搜索主動去「發現」好奇,同時也基於細緻到像素級的人群畫像,向每個用戶主動「推薦」引發好奇心的知識和信息內容。
從音樂、知道、百科、文庫、視頻,再到百家號、信息流、智能小程序、直播……在內容生態的構建上,百度不斷的把用戶好奇的內容納入體系,服務機制上也打造了一個日益強大的開發者和創作者平臺,基於此形成了廣泛連接用戶與信息、知識、服務的新型生態。
百度的內容土壤、產品布局以及用戶政策都是鼓勵和扶持具有好奇和知識探索屬性的用戶來聚合和傳播的,如此友好的平臺勢必會吸引和鼓勵「好奇分子」們來這裡展示自己,同時喚醒更多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回頭看《百度好奇夜》晚會的舉辦就順理成章,與用戶一起保持探索世界的熱情,對百度而言非常重要。目前,百度移動生態已是中國最大的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移動生態,這個生態的內容更能滿足用戶求知的需求,更能守護好奇心。
說完百度搜索「基因」,和內容生態,人工智慧領域同樣碩果纍纍,正在讓「發現」好奇的途徑變得多元。《百度好奇夜》上百度無人車、度曉曉等人工智慧應用也集中亮相,人們搜索的方式也迎來大的改變,用戶不僅能在搜索框裡輸入文字獲取「所需」,晚會上華少、伊一等主持人也引導用戶用「語音搜索」更進一步了解張靚穎和雁鴻Aimee。
在百度APP上,用戶還能用「拍照」、「掃臉」、「識貨」等方式進行「搜索」,用戶釋放好奇心的方式不再局限於文字,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新輸入形式,讓「求知」可以「通行」一切場景。
眾所周知,過去一些平臺錯誤價值觀引導下的媒介技術,導致了人類的好奇心變低。媒介技術的後遺症,還是要通過技術來糾偏。百度平臺就是搜索起家的,天然就是為人類追求知識和好奇心服務的,具有這個強大的知識平臺的基因。
就像陳果所言,好奇心就是小孩子,它也是一種快樂,一種比「眼球娛樂」更為純粹的快樂。
在《百度好奇夜》裡創作者們將好奇心進行到底,在晚會之外,他們同樣不會放棄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去傳揚對知識、文化,一個全民好奇的國度,才能擁有一個光明、樂觀的未來。
在最後,社長希望,每一個網友都是一個「好奇分子」,永遠保持好奇心,永遠保持年輕。